第一百零五章:始料未及
朝廷封賞的旨意傳到成都,正在大蜀王宮殿中飲酒享樂的王繼恩卻覺得如同一盆冷水當頭澆下:自己殫精竭慮,出生入死來西川平叛,到頭來還是改變不了他低下的閹臣身份。宣政史?王繼恩冷笑了一下:虧得那班文人,想出了這么一個不尷不尬的官名。當初他授意宰相在朝議時授予他宣徽史這個職位,沒想到卻被太宗以“宦官不得干政”之說給否決了。罷了,無論他做了多少,在眾人心中,他依舊是個投機專營為人不齒的太監而已。
那些出身高貴的將門子弟,表面上對他奉承巴結,那是因為他大權在握,一旦他交還兵權,還有誰打心眼里瞧得起他?
別的不說,就算他如今位高權重,仍有一些屬將自視清高,對他不卑不亢的態度就讓他十分窩火,先鋒官馬知節就是一個例子。
那馬知節不過是賴祖上蔭補作了供奉官,卻得到廣大將士們的敬畏和擁戴。這讓王繼恩心中很是不平,總想找個機會打擊一下他骨子里的優越感。機會終于來了,李順圍攻彭州;王繼恩派馬知節守彭州,卻只交給他三百名老弱病殘士兵,其余的宿將舊卒全部召回成都。馬知節屢次請求增加兵員,沒有得到同意。李順以十多萬人攻打彭州,馬知節力戰,從清晨到黃昏,士兵大多死亡,他感慨地嘆息說:“死于賊人手里,不是勇士。”就橫拿著長矛突圍而出,將近天亮,援兵來到,又吶喊入城,賊人才潰退離去。太宗聽說后感嘆地說:“賊眾我寡,馬知節不容易抵擋。”并授任益州鈐轄,加封益、漢九州都巡檢使,升內園使。
太宗嘉獎了馬知節,雖說對王繼恩挾私報復的行為并沒有說什么,可是君心難測,誰知道皇帝什么時候清算這筆賬呢。
王繼恩胡思亂想之際,一只花貓“嗖”的一聲從他腳邊竄了出來,把他嚇了一跳。
“這個該死的東西,驚擾了宣政史大人,看我怎么收拾你!”仆人一邊追趕花貓一邊向王繼恩賠罪。
“等等!”王繼恩喊住了那個仆從問道:“軍帳中哪來的貓呀?”
仆從立刻恭敬回答道:“啟稟大人,前日聽軍需官說倉中軍糧不多了,偏又發現幾只老鼠,屬下就找了這只花貓來抓老鼠,哪曾想驚擾了大人,反正這老鼠也被抓得差不多了,屬下這就去處理了那個畜生。”
“是啊,老鼠抓得差不多了,養這貓也沒什么用了!”王繼恩心中有所觸動,搖晃著手中的酒杯,若有所思。
“報!”一個士卒慌里慌張跑進來。
從官呵斥道:“什么事情這樣大呼小叫的,驚擾了大人該當何罪!”
士卒連忙跪下道:“前方急報,遂州指揮史張嶙誅殺將領王文壽,率兩千余精兵投奔叛軍張余去了!”
“什么?這還了得!”王繼恩又驚又怒,“啪”的一聲將手中酒杯摔得粉碎。
從官連忙將急報呈上來。
兵變的原由是王繼恩麾下的將領王文壽對下屬太過嚴厲苛刻,導致所率士兵對他極其不滿。結果就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個名叫張嶙的指揮史率眾斬殺了王文壽,然后率領兩千余士兵投奔流寇張余去了。
張余是李順手下大將,在成都激戰中,張余眼看力戰無果,與手下士兵逃出成都,并占據戰略要地,以圖東山再起。張嶙所率盡是精銳,他的倒戈使張余勢力大增。
流寇反撲,王繼恩也沒有心思再繼續擴大戰果,雖然他手握重兵,卻總以軍糧不足為由拒絕繼續追討叛軍殘部。每日里專務宴飲,恣意享樂。王繼恩每逢出游,必要前呼后擁、音樂雜奏。隨行騎士則左執博局,右執棋枰,好不威風,儼然一個“土皇帝”的做派。
大兵之后有大疫,沒有多久,成都就發生了瘟疫,王繼恩依舊高臥宴飲,全然不顧蜀地戰后百姓的安撫處置,蜀地依然哀鴻遍野,民心離散。一時間,告急彈劾的文書像雪片似的飛至汴京。
瞬息變化的蜀中形勢讓太宗日夜憂心,真是怕什么來什么,當初為防“黃袍加身”的歷史重演,他才委派自己的心腹王繼恩前往蜀中平叛,沒想到王繼恩這一介宦官也開始擁兵自重、擅自獨大,真讓他始料未及。
太宗翻了翻眾臣的奏章,傳出一道旨意:宣襄王趙元侃入宮覲見。
御書房內,元侃行禮后拱手而立。太宗指了指御案上的奏章說:“蜀中事務,想必你已知曉,朕已看過你的奏折了,關于你所說的撫民之道,寬嚴相濟,朕想讓你再闡述一下,說得具體一點兒。”
元侃連忙恭恭敬敬回答道:“兒臣愚見,蜀中之事,不能單憑剿殺就能解決。當初王小波、李順起事,起因就是朝廷設立博買務,壟斷了百姓易錢之路,再加上用人不當,不肖官吏盤剝謀利,使百姓生計無著,民間積怨,故而兒臣以為,平亂容易,可是平百姓心中的積怨確是不易。”
太宗點了點頭,示意元侃繼續說下去。
元侃道:“昔年太祖皇帝派王全斌一月之內就平定了后蜀,可是卻因為沒有約束好部屬,致使軍紀敗壞,燒殺搶掠屢有發生,終于逼反了全師雄等蜀地舊將。將大軍拖在蜀中近一年,后來太祖下旨,處斬了劉光緒等人,才算平息了蜀中之亂,雖然這次叛亂被鎮壓,但是兒臣以為,當地的民怨并沒有消除,它就像一個火種一樣被隱藏著,所以依兒臣愚見,王李之亂,絕非偶然,可以說是蜀民憤懣的延續。”
元侃聲音逐漸變得激揚,太宗暗自驚訝,卻不動聲色地問道:“如今遂州指揮史張嶙公然叛逃,他手下的兩千官兵可都是精銳啊,有大臣建議應該立即誅殺這些官兵的家眷,以期警戒威懾......”
太宗話音未落,元侃連忙跪了下去說:“父皇,此舉萬萬不可!當年全師雄被迫嘩變之初,并未成什么氣候,王全斌派劉光緒前去招撫,劉光緒卻將全師雄全家殺害,還把他的女兒納為小妾,讓全師雄再也沒有退路,才導致他死心反宋!如果此次誅殺叛軍的家眷,豈不是重蹈覆轍?父皇,前車之鑒,后事之師,望父皇三思!,”
太宗微微一笑說:“罷了,起來回話。”
元侃連忙叩頭謝恩。
太宗說:“看來這蜀中事務,你倒是明白一些,朕且問你,你可知道王全斌為何平定后蜀后縱兵擄掠,克扣軍餉?”
元侃想了想,說:“兒臣聽聞王全斌出身將門,自幼就膽識過人,且輕財重士,不求聲譽,寬厚容人,士卒大都愿意為他效力。可是他平蜀后終究沒有抵擋住個人私欲的膨脹,不但斬殺降兵,還私吞財物,實在有辱大宋仁義之師的威名!雖說太祖皇帝寬宥了他,也難保不被后人詬病啊。”
太宗又問:“假如說王全斌平蜀后沒有犯下重罪,朝廷又該作何獎勵?”
元侃怎么也沒想到太宗會有如此一問。這可不在他準備的范疇中,所以他瞬間忘了神兒,只覺得頭腦一片空白。
太宗好像也沒準備讓元侃回答,自顧自地說:“朕未登基前,也曾效力于軍帳,當時軍營中有一個流傳說法是但凡從中原帶兵進攻蜀地的將領,大多鎩羽而歸,就算成功平蜀,也不得善終。像三國時的名將鐘會與鄧艾,兵分兩路伐蜀,鐘會的二十萬主力軍橫掃漢中,與姜維麾下的蜀軍惡戰連連,鄧艾則借機繞道陰平,自江油、綿竹偷襲成都,推翻了蜀漢政權。劉備的蜀國,這個連曹操、司馬懿都幾度折戟的地方,鄧艾和鐘會竟能協同拿下,此戰堪稱不世奇功!可是,鐘會和鄧艾一個遭到司馬氏的構陷,一個死于亂軍之中,沒有一人得以善終!隋朝時的四皇子楊秀率隋軍平定蜀地,獲封蜀王。不過,卻被楊廣一道詔書廢掉了王位,貶為庶民。后為宇文化及所害,也沒有得到善終。”
元侃神色平靜,拱手而立,心下卻在揣摩著父皇這番話的用意。
“名將伐蜀,不得善終!莫不是......”元侃思忖片刻,說:“兒臣前時讀史,有秦國大將王翦伐楚前向君王索要良田美宅,還有漢丞相蕭何公然強占百姓土地,這些個功臣良相通過自污來消除君上的猜忌,莫不是那王全斌也是效法古人?通過自污來保全自己呢?”
太宗微微一笑說:“你能想到此,也算難得,那王全斌是個聰明人呢,他明白為將者若真到了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時候,才是最危險的時候。”
元侃小心翼翼地說:“兒臣以為,就算王全斌的行為可以理解,不過蜀地禍亂自他而始,終究他也難逃其責,如今蜀中百姓民心離散,人人思危,如何挽回民心、重振朝廷威望才是當下要務。”
太宗示意近侍向襄王打開一道詔書,元侃不解,剛看了一眼,便嚇得臉色蒼白,急忙跪下伏地說:“父皇!這些都是兒臣的失察罪過,與父皇何干,此詔萬不可公布于世啊!”
(https://www.dzxsw.cc/book/31249199/3029559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