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廢除保舉制
外面風雪漫天,冰天凍地,屋里卻是溫暖如春,鮮香四溢。
有了辣椒的加入,火鍋滋味兒更上層樓,李青嘴唇都辣紅了,那叫一個過癮。
一向不茍言笑的于謙今日特別開心,頻頻舉杯。
二人吃吃喝喝,不知不覺已到了日暮時分。
李青酒飽飯足,起身道:“你先不用想那么多,出完兵再說。”
“好。”于謙跟著起身,“路上慢點兒。”
“昂,不用送了。”李青擺擺手,往外走去。
“李先生。”
“什么事?”李青回頭。
于謙有心說:這段時間兵部忙,你多去衙門看著些,熟悉一下兵部事宜。
轉念一想,李青做了多年的兵部尚書,兼監軍,對兵部各項事宜遠比他了解,沒必要再歷練了。
“沒什么,路滑,小心點兒。”
“嗯,走了。”
于謙望著他離去的背影,輕聲自語:“永青侯還是那個永青侯。”
~
李青漫步在雪中,風雪打在臉上,不僅不覺得寒冷,還有種冰涼的爽快。
吃飽喝足不想雜事,他一路哼著小曲兒,晃晃悠悠地回了家。
躺在床上,踢踏掉靴子,迫不及待地進入夢鄉。
他很喜歡做夢。
…
李青很有悠閑,不上班還有工資拿的感覺真是太爽了,除了偶爾去趟衙門,亦或去宮里和小皇帝聊聊天兒,其他大多數時間都宅在家里。
轉眼,到了年關。
除夕這天,李青貼上大紅春聯,掛上紅燈籠,又堆了三個雪人,年味兒十足。
他立在雪人前,輕聲說:“過年了。”
大年初一。
小皇帝發紅包,李青領了二兩銀子,簡直埋汰人。
李青臉上笑嘻嘻,心里mmp。
~
年假過后,臣子上班,皇帝臨朝,大明的這座龐大的機器,經過短暫的休息后,再次恢復運轉。
正月十六,大軍出征。
朱祁鎮停了朝會,親率百官為大軍送行,他格外重視這次出征。
這是正統朝第一次出兵,這也是他執掌軍權的第一步。
胡濙接替了楊士奇的位置,禮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風頭一度壓過三楊中碩果僅存的楊溥。
不少人來找他談感情,拜碼頭,胡濙幸福又痛苦。
兵部尚書的人選卻出乎群臣意料,朱祁鎮給了王驥,那個在朝堂上越級一挑二工部侍郎王驥。
朝局恢復了平靜。
轉眼,出了正月。
冬去春來,天氣逐漸回暖,人仿佛也沒那么大戾氣了,朝會氣氛和諧,君賢臣能,表面看,形勢一片大好。
這天,李青來到乾清宮。
“皇上,你找我有事兒?”
“大軍都出征半個多月了,咱們是不是該動手了?”朱祁鎮問。
“可以。”李青點頭,“給我兩天時間。”
“好,就兩天。”朱祁鎮說,“你可別偷懶,兩天后要是沒辦好,朕…扣你俸祿。”
“……”李青翻了個白眼兒:反正也沒幾個子兒,我還怕你不成?
理兒是這么個理兒,但李青犯不著和一個少年置氣,于是先去找了于謙。
書房里。
李青簡單說了下計劃,問:“你有沒有要補充的?”
于謙思量再三,緩緩搖頭:“先生布置的很細致,幾乎是面面俱到,我暫時想不出更改的地方。”
頓了頓,皺眉道:“不過,這真的行得通嗎?”
“大概率沒問題。”李青笑道,“放心,這樣其實并未損害到他們的利益,甚至對他們還有些好處,施行起來并不困難。”
于謙道:“我來提吧!”
“還是我來吧!”李青笑道:“我不過一個七品都給事中,最多有人罵我以邀直名,你就不同了,你和大多文官都不對付,他們對人不對事,你提出來,他們天然有抵觸心理;
何況,現在張輔也不在朝,你還是別出頭的好。”
于謙無奈點頭:“先生之前還說不冒頭,這會兒怎么……?”
李青笑道:“一來,上次的風波已經過了,我沉默了這么久,早已淡出他們視野,二來…正所謂光腳不怕穿鞋,我一個七品都給事中,又有什么好擔憂的呢?”
頓了頓,“明日朝會,你先別急著附和,讓楊溥打頭陣。”
“楊溥?”于謙震驚,“他能同意?”
“為何不呢?”李青笑道:“我這么做,又沒損害他利益,且利國利民,他有反對的理由嗎?”
于謙搖頭:“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楊溥也和先生你統一戰線?”
“他找過我。”李青沒有否認。
“為什么,你難道……”于謙問,“楊溥可非常人,你是怎么做到的?”
李青笑笑,“他良心發現了唄。”
于謙:“?”
李青沒有解釋,“明兒見。”
“明兒見。”于謙笑著說,臉上難掩喜色:這萬惡的保舉制,終于要廢除了。
隨即,臉上喜悅的斂去少許。
能這么輕易廢除嗎?
李先生是不是太想當然了?
——
楊府。
李青、楊溥相對而坐,下人送上茶,知趣地退下,留二人獨處。
“李都給事中今日來,不是找老頭子飲茶的吧?”楊溥笑問。
李青開門見山:“我來找大學士,是商議廢除保舉制的事。”
楊溥目光一凝:好大的口氣。
他不動聲色:“何也?”
“保舉制不僅拉低官員整體素質,還會讓朝廷機構變得臃腫,財政支出巨大不說,辦事效率反而會低下。”李青道:“正所謂,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楊溥不置可否。
李青繼續道:“大到朝堂,小到縣衙,都是一樣,除了身份地位不同,圈子本質是相同的,人越多,爭斗的越兇,所以,官員過多弊端也是多多。”
楊溥沉吟片刻,輕輕頷首:“李都給事中果然大才,不過,這件事難度可不小。”
“怎么,你沒信心?”
“確實。”楊溥誠實地點點頭,“不觸犯他們利益的情況下,我有把握幫你,可這件事……”
李青問:“你有沒有想過,若這么下去,當官員多到一定數量,會對百姓造成什么影響?
說是保舉,實則和買官無異,那些人花錢買官,會不想著收回成本嗎?
當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并想著收回成本,那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這個成本,出在誰身上,楊大學士心知肚明!”
楊溥默然,良久,他嘆道:“你說的對,這保舉制是該廢除了。”
頓了頓,“你想我怎么做?”
李青忽的笑了,“看來你是真想贖罪了。”
“?”楊溥一愣,“你在試探我?”
“就你之前干的那些個破事,你就說我該不該試探吧?”李青笑著說:“莫怪,莫怪,真要怪,就怪你自己。”
楊溥氣得不輕,胡子一撅一撅的,幾近破防:“有屁快放。”
“粗魯。”李青嘀咕一句,清了清嗓子,正色道:“看似艱難,實則也就那么回事兒。”
……
“如何?”李青問。
“妙啊!”楊溥嘖嘖稱奇:“若不是看你這么年輕,我都懷疑你是混跡朝堂數十載的元老。”
他越想越覺得可行,“你打算何時提出來?”
“明日早朝!”
“這個忙,本官幫了。”楊溥笑言:“看來老頭子我的眼光果然不錯,你果真非常人。”
“我優秀,我知道,但…你怎么還自夸上了?”李青嗤笑,“這和你有半毛錢的關系嗎?”
楊溥尬住,惱羞成怒道:“李青,好歹我也是你的上官,你豈能如此無禮。”
“你看你,大學士的肚量哪兒去了?”
“走,你走,我現在不想看見你。”楊溥氣夠嗆。
他就沒見過這么沒品且放肆的人,若非李青有李青之資,他絕對讓李青嘗嘗他的厲害。
“瞧你那小氣勁兒。”李青咕噥一句,施施然離開,走了老遠,都還能楊溥的破防聲。
李青撇了撇嘴。
他就是故意氣楊老頭的,誰讓他干事不地道。
楊榮死都死了,他沒辦法,楊士奇被他整得告老還鄉,且搭上一兒子,當然,楊稷本就該死。
不過,相比之下,楊溥已經很幸運了。
…
次日,早朝。
李青掐著點兒進殿,站在末尾無聊地打著哈欠。
半刻鐘后,朱祁鎮踏入大殿。
君臣大禮過后,群臣回班站好。
老板坐著,打工人站著,一片和諧。
朱祁鎮昨夜忙得太晚,打了個哈欠,問:“眾卿可有本奏啊?”
“臣有本奏!”
一道突兀的聲音響起。
各大佬回頭,人太多,沒看到是誰。
朱祁鎮精神一振,坐直了身子,“準奏,上前奏議。”
李青出班,越過群臣來到御前。
“李卿有何本奏啊?”
“臣建議,廢除保舉制!”李青直入主題。
此話一出,群臣盡皆嘩然。
各位大佬沉得住氣,因為有人會幫他們說話。
果然,李青話音剛落,工部郎中就站了出來。
陰陽怪氣道:“如果本官沒記錯的話,李都給事中也是被推舉入朝的吧?”
“是啊,但這和我建議廢除保舉有區別嗎?”李青似乎詫異。
“你……”工部郎中啞口無言,碰上這么一個不要臉的人,他還真不知該如何反懟。
李青又道:“在朝堂打斷別人奏事,是失禮的行為,劉郎中若有不同意見,也應該等我說完才是。”
工部郎中恨聲道:“本官姓王。”
“那挺不好意思的。”李青一點也沒不好意思,轉過身,繼續奏道,“皇上,自保舉制度推行以來,大明的官吏越來越多,這對國家財政造成了很大負擔,
且,很多人都是沒真才實學,德不配位……”
群臣心聲: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李青這邊剛巴拉完,剛被懟工部郎中立即站了出來,“皇上莫要聽……”
“劉郎中你先等會兒,我還沒說完呢。”
工部郎中噎了一下,無奈退了回去,隨即想起了什么,怒道:“本官姓王。”
“那挺不好意思的。”李青點點頭,繼續道:“皇上,官員過多,不僅會加大朝廷財政開支,還不利于官員理事。”
楊溥隨口說了一嘴,“人多了怎么還不好辦事了呢?”
“權力分散了,容易扯皮。”李青道,“就拿六部的主事來說,洪武朝僅兩人,直到宣德朝,也才四人而已,現在有多少?”
“不下九人!”朱祁鎮說,“吏部更是足有十三人之多。”
“皇上,用的了這么多人嗎?”李青問。
“根本用不了。”朱祁鎮搖頭。
“所以臣建議廢除。”李青說。
朱祁鎮輕輕點頭,看向郭琎,“郭愛卿以為如何?”
“臣…”吏部剛被點了名,加上郭琎前些天樹敵太多,他壓力山大,“臣覺得李都給事中所言,有一定道理。”
“皇上,臣以為…李都給事中所言極是。”楊溥出班,朗聲道:“朝廷機構臃腫,于朝政有害無益。”
頓了頓,“臣建議,可將因保舉入仕的官員剔除,以精煉官場。”
“臣附議。”于謙緊隨其后,“廢除保舉制,刻不容緩。”
“諸位。”楊溥團團一拱手,“大家都是憑本事科舉中第,可自從推舉制施行以來,每個職位多了多少人?
就拿……劉郎中你來說,工部現在有多少個員外郎?”
“十二個。”工部郎中回道,隨即又補充道,“楊大學士,下官姓王。”
“那挺不好意思的。”楊溥繼續道,“皇上,雖然那些被保舉上來的人,都有賢名,但才干有待商榷;
保舉他們上來的人也是出自一片好心,不過,總體來說,弊大于利。”
廢除保舉制,就不能追究責任人,追究就廢除不了,這是李青原話,楊溥深以為然。
于謙見時機成熟,出班奏道:“臣附議!”
他拱手道:“那些靠著保舉入仕的官員,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理應被善待,臣建議以致仕還鄉的規格,讓他們榮歸故里。”
保舉上來的人,不是和朝中大佬沾親帶故,就是給了大把銀子。
正所謂:拿人手短,吃人嘴軟,讓那些人太難堪,這些大佬也臉面無光。
甚至會因為怕那些人惱火之下,將他們供出來,這些大佬會極力反對。
總之,保舉人不追究責任,被保舉人也不追究,并給予部分好處。
“臣附議!”最初和李青對著干的工部郎中,見大事可為,立即改變了立場。
他這么做,理由很簡單。
和他同級別的官太多了,這導致他手里的權柄嚴重縮水,若是能把那些人剔除,那他能行使的權力,將會大大增加。
“臣附議。”
“臣附議。”
“臣等附議。”
……
為了避嫌,被保舉上來的人是沒資格上朝的,本來李青也沒資格,是朱祁鎮特許的。
這也是李青說廢除保舉制度,并不難的原因。
除六部尚書、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內閣幾位閣臣外,其他人盡皆附議。
因為很多京官都是這些大佬保舉進來的,他們侵犯的是下面人的利益。
下面這些人也有不少保舉親朋好友的,但他們能力有限,親朋的官職小的可憐,相比之下,廢除保舉、剔除靠保舉上來的官員,對他們更有利。
反正自己不會被追究,親朋好友也不會被追究,沒必要反對。
李青瞥了眼那些尚書、侍郎、都御史,嘴角浮現一抹笑意:“大局已定!”
…
~
ps:算二合一吧。
(https://www.dzxsw.cc/book/31235218/3565908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