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一方面進一步大理寺尾大不掉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可以增加辦案人員,足夠保證當地治安,而且抓人的和審判的分開,減少出現憑借一己私欲打擊報復的情況。”荀彧解釋了一下。
“只是……我有些奇怪。”程昱先是恍然大悟,可緊接著眉心又皺了起來。
“為何這縣城……沒有士兵?”
“不,是有士兵的。”賈詡解釋道:“但是士兵不進城,是駐扎在城外的。”
三人紛紛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驚訝。
這個時代的軍營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況,大家心里其實都有數的。
所以雖然名義上大漢的軍營也是駐扎在城外,但是往往距離城池不遠。
在和平時期當然沒什么。
但是一旦到達王朝末年,士兵們往往都會跑到城里打秋風。
從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
也是這個時候所有地方上最頭疼的地方。
而且因為這個年代并沒有多少脫產士兵,實際上大部分的廣義上的士兵,都是民兵。
所以也都是居住在城里的。
這就進一步導致民兵的戰斗力不行。
可太平道不但成立了專門的軍營安置脫產士兵。
而且當地還有民兵。
民兵和脫產士兵一起,這樣的縣城防護能力被增加到了極致。
但同樣的,對于地方經濟也必然會遭到影響。
然而這正是讓人無法理解的一點。
那就是這座縣城卻非常繁華!
要不是明知道這只是一座縣城而已,所有人都差點以為這里是什么都城。
甚至幾年前天下還沒有大亂的時候,都沒有如此富庶!
這到底是怎么做的?
越是了解,三人也就越發心驚膽顫。
這種完全未知,卻又井然有序的秩序,是一個道士能夠做到的?
不對,聽說次天師還不是道士?
不是道士,還能當次天師?
可偏偏就這樣發生了。
方默也的確不是道士。
但他的確成了次天師。
而且更加讓三人感到震撼的,是百姓對于太平道的態度。
在太平道,百姓是沒有土地的。
或者說,土地的所有權,不是百姓的。
這放在任何一個諸侯治下,基本上都已經民怨四起,甚至被推翻政權了。
但是在太平道治下,卻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研究了一番之后,三人錯愕地發現,雖然百姓沒了土地的所有權,但卻有了土地的永久種植權。
太平道治下的商人,雖然也有買地的,但卻只能買下土地的種植權。
換句話說,太平道直接成了最大的地主。
百姓只是負責給太平道種糧食。
那么百姓答應么?
一開始,當然是不愿意的。
畢竟土地對于百姓來說,從來都是命根子。
但是很快。
真的就很快。
很快在太平道治下,就沒人再愿意守著土地生活了。
因為工作變多了。
別管漢朝到底創造了多少行業,但漢朝的工作卻很少。
究其原因。
是因為上升渠道被切斷了。
而且關鍵是,士農工商,商人是賤業。
但是在太平道治下,商人卻并不是賤業。
反而還很鼓勵從商。
不但推行了三十取一的商稅,而且還制定了一系列的保護法律條文。
但是相應的,所有的行商之人,必須持有太平道頒發的商業憑證。
想要辦理這個憑證,不但需要確切、足夠的錢財作為預備金,而且還有著一整套十分完善的商業規范條例和商業稅收條例。
(https://www.dzxsw.cc/book/31002029/2220740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