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方默為什么毫不留情的就斬斷了其他商人的前進之路?
是因為方默嫉賢妒能么?
也要那位商人有賢有能才行。
這世上只有三個人適合成為道商。
一個是方默。
人家本身是次天師,道商只是表面上的身份。
第二個是雷布斯。
但是雷布斯被官府看重,不需要道商為其站臺。
第三個是中原余來。
但是余來的年紀(jì)即將退休了。
這樣的道商就算拉進來,也太晚了。
而且潛力不足。
而且關(guān)鍵是,余來做的事情,雖然符合道商的定義,但是這種事情比較犯忌諱。
二十年前,他要是成為道商,那沒什么。
但是二十年后,現(xiàn)在這個時間點,不行。
三個人選。
一個不是純粹的道商。
一個被國家征召。
一個干的事情比較犯忌諱。
也因此,哪里還有什么適合道商的苗子?
什么?
尤卡?
等尤卡成為全國知名的集團商人的時候再說吧。
道商不是單一產(chǎn)業(yè)的商人。
也不是專營單一產(chǎn)業(yè)的商人。
而且道商還有著一些固定行業(yè)的發(fā)展的。
比如糧食,比如鹽鐵。
近代還多了什么工業(yè)。
這些東西都沒有,扯什么道商?
所以那些前來找孫凡的,大多數(shù)都是不合格的人選。
有人問,那如果有合格的人選呢?
如果真有那種人選,他自己就會出頭,不作為道商也能夠成為一代人杰。
道商是放大器,不是許愿池。
所以直接一刀切的拒絕,是完全沒有意外的。
至于說什么盈利之類的……
他們是道教。
注重的是修道。
道商只是修道過程中的一種途徑,而不是正途。
賺再多錢又如何?
他們太平道雖然不是出家人,但也不是繼承制,賺到那么多錢,都是用于作為宗教的基礎(chǔ)資金作為處理的。
和個人有什么關(guān)系?
想要讓自家孩子進入宗教,然后繼承天師位?
你真當(dāng)太平道是正一教是吧?
太平道的宗門繼承制,是完全看本屆天師意愿的。
方默就算是加上炎黃世界在內(nèi)的時間,也才不到40歲,他找個屁傳人啊?
如今方默成了道商,直接就將后續(xù)的道商之路掐死了。
想要成為道商?
可以,首先你要能夠說服某個道教才行。
其次,你還要接受整個道門的考驗。
最后,你要經(jīng)歷方默的考驗。
這能通過才叫見鬼。
而方默的考驗也不是其他,而是看著這位被考驗者能不能愿意掏錢給自己的工人。
你連為你打工的打工人都不看重,就這還要考道商?
真當(dāng)自己是什么天命之子是吧?
所以方默對于這些事情,根本懶得聽。
就算真的又出了一個雷布斯。
對方也的確聽聞了道商的消息,并且各方面條件也符合……
那又如何?
太平道時隔1800年歸來,可不是為了振興道門的。
而是為了讓方默攻略現(xiàn)代世界的。
所以所謂的道門到底如何,方默并不在意。
放在小說里,他應(yīng)該是大魔王級別的。
既然都已經(jīng)是大魔王了,那自然不會在乎區(qū)區(qū)小卒子的想法。
在小說里,什么愛與友情的羈絆……
現(xiàn)實世界里這東西就是在扯淡。
道商并不是傻白甜。
真的認(rèn)為道商是傻白甜的,那就真的成了傻白甜。
但是道商具有自己的底線。
這個底線就是道商所在道教的底線。
只要這個底線沒有被突破,那么道商就永遠都是道商。
反過來。
如果道商被考驗者連所在道教基本的底線都保持不住,還想當(dāng)?shù)郎蹋?br />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翻看完賬本之后,方默滿意地點了點頭。
畢竟是剛剛經(jīng)歷過一次清理。
裝,他們也會裝下去。
方默放下賬本,又詢問了一下近期的功課,算是比較滿意地點了點頭。
“次天師,接下來要做什么?”
“盡量推廣太平道,第一目標(biāo)先在龍省,然后東三省,最后擴散到全國,另外讓人在蜀地修建工廠……螢火系列蔬菜培育的怎么樣了?”方默問道。
“已經(jīng)培育成功了!”孫凡整個人變得十分興奮。
看向方默的目光中充滿了崇拜。
外國人很難理解,華夏人在面對這種高產(chǎn)、高質(zhì)的食物時的那種期待。
“和官方合作的實驗室如何了?”方默問道。
“已經(jīng)建立起來,不過目前還處于動工階段,預(yù)估到今年的十月份。”
“這么慢么?”方默有些奇怪。
這都快一年了。
正常來說,半年時間就能完成。
顯然有些奇怪。
“現(xiàn)在畢竟還沒有開春。”孫凡有些遲疑說道:“而且也不好暴露太多。”
“行,你看著辦就好。”方默沒有追問。
這些東西,都是孫凡負責(zé)調(diào)度的。
太平道的修行,從來不只是什么晨課之類的東西。
或者說,這些東西并不是主要目標(biāo)。
作為入世教派,太平道信奉的是“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所以日常處理俗務(wù),也是一種修行。
這也是太平道和其他教派不同的地方。
作為入世教,信奉的從來都不是躲藏。
而是積極參與到世俗雜務(wù)之中。
從而達到俗心即我心,我心任逍遙的境界。
說人話就是,先入世,再出世,最終超脫物外。
更有取一毛而利天下的龐大胸襟。
當(dāng)然,這些東西都是張角說的。
方默因為悟性太差,所以還真的說不出這些東西。
但這正是張角看重方默的地方。
當(dāng)年方默什么也不懂,但他的所作所為,卻完全貫徹了整個太平道的理念。
那就是“致太平”。
不是一句口號。
而是實打?qū)嵉啬_踏實地的朝著致太平去實現(xiàn)。
可以說在當(dāng)時張角去世的那個時間點,就算是張角的弟弟張寶、張梁,也根本無法和方默相比。
是真正的人望、名望全都聚集于一身的情況。
關(guān)鍵是方默還很年輕。
如果張角是皇帝,那方默這樣的“太子”大概率是不得善終的。
但是張角是道士。
方默這樣的傳人,是讓張角十分欣慰的。
尤其是張角在臨終之前,特意讓張寶和張梁自殺,就是為了防止方默將來和張寶、張梁內(nèi)斗,導(dǎo)致太平道分崩離析。
如此一來,他帶走兩個弟弟,也省得到時候鬧出親者痛,仇者快的情況。
(https://www.dzxsw.cc/book/31002029/2170967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