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聚一堂!
陳無敵、錢德功、牟文綬、黃得功、楊御藩以及李英這些總兵官頗為難得的聚在大都督府之中,這些天他們同樣也是忙得暈頭轉向安頓下屬,建房扎營。
在簡單的寒喧之后,朱國強看著他們道。
“只是一些想法,與大家聽聽吧。”
頓了頓,朱國強道。
“大將軍府是總管大連一帶兵馬的,往后這統兵、治兵、官佐晉升、軍功餉酬、兵甲刀械等事務皆歸大將軍府同,所以,今天請大家過來,就是有一些事情要與大家商量一下。”
對此,他們當然沒有任何意見,其實作為的總兵官的他們,平時負責的也就是負責領兵,作戰、訓練等之類的,至于其它的事務全都是歸總督啦、兵部管轄,當然,難免會任用私人,難免會有克扣,但是大體,他們骨子里仍然認同,兵是朝廷的兵,現在朝廷將他們劃入大將軍麾下,那這些事情自然也就是大將軍過問了。
當然,如果是幾年后,恐怕朱國強就有些頭痛了,畢竟那時的軍閥化已經不是傾向了,而是事實的軍閥化,現在的明軍將領仍然習慣于那套文官主軍的軍令、軍政分離。這一招談不高明,可擱到幾百年后,也是如此。其核心無非就是加強監管,限制軍頭們的權力,防止出現軍閥。這也是古往今來,軍令、軍政分離的核心。
隨后朱國強又提到了要“汰弱留強”整編軍隊的想法。
“……以山東一地的錢糧,養二十余萬水陸大軍,肯定養不了,所以呢,這“汰弱留強”是必須的!”
黃得功、牟文綬、楊御藩他們聽世子爺著要“汰弱留強”,都微微皺眉,他們都知道自己是半個外人,自然有些擔心,擔心自己的兵馬被削減。黃得功的也沒什么,倒是牟文綬倒把自己視為世子爺的心腹,小聲問道:
“世子爺打算如何裁撤兵丁?”
笑著搖搖頭,朱國強道。
““汰弱留強”不是簡單的裁撤,現在可不是什么太平盛世,要是全都裁撤下來,將來用兵的時候,又該怎么辦?”
裁軍當然是不能裁了,現在是什么時候?
亂世啊!
亂世的時候,大規模裁軍不是自己的腦袋讓驢踢了嘛。
“這個“汰弱”,不是簡單的淘汰,而是把他們就地安置在大連,在這里種田、務工,但還是要保留軍籍的。”
“世子爺是要在旅順復行衛所?”
黃得功他們聽了這話便嚇一跳,這間屋子里的大都是衛所世襲軍官出身,那怕就是黃得功,也是軍戶出身,他們當然知道軍戶、衛所的弊端。
“請世子爺三思,目前軍中官兵雖有軍戶,可卻都是招募的兵丁,要是他們知道世子爺汰弱后把他們列為軍戶,勢必會令人心浮動,恐怕會生出亂子的!”
他們幾乎下意識的就想到了,官兵們肯定會非常抵觸。畢竟,衛所有什么好處他們不知道,但是壞處他們卻非常了解,要知道,那些兵丁里有很多人就是軍戶出身。他們怎么可能才出狼口?又入虎穴?
“我知道,你們想什么,我怎么不知道衛所的弊端。衛所中官長的**嚴重,侵吞兵丁土地不,士兵也苦于官吏的壓榨和勒索,自正統年間,就有軍戶逃亡現象,所以到了神宗皇帝那會,就開始改以營兵,以募兵制了,衛所到現在其實也僅保留框架而已,這我又豈不知道,但是,衛所制,也不是一無是處……”
牟文綬正要話時,卻被朱國強擺擺手阻擋住。
“我知道你們想什么!不過我想推行的這個衛所制,不同于舊時的衛所制,但本質卻有不同,除了每個兵丁授田一百畝,另給農具、種子,并再給十五兩安家銀之外,還有其他的優待。”
其實一直以來,朱國強都在考慮著怎么樣保持軍隊的戰斗力。為此他查閱過很多資料。有不少資料都提到,近代軍隊由少量精銳軍官團和大量經過訓練的貧民炮灰士兵組成。士兵作為消耗品,在軍棍和皮鞭的訓練下,士兵成為機械的戰斗木偶,成為軍陣的一個組成部分,畏懼軍官手中的皮鞭更甚于畏懼敵人的子彈。
但還有一種法近代軍隊的戰斗力是靠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維系。到底那一種正確?其實兩者都對,只不過前者是19世紀之前,后者是19世紀前期歐洲民族主義覺醒后。
當然對大明來,第一種更符合大明的實際,甚至朱國強也正是靠著殘的軍法維持軍隊的戰斗力,但是這只是一時的,他需要的是一個長期體制。
最終,思來想去后,他還是把目光放到了衛所!衛所制或許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并不意味著沒有改進的余地。只要加以改進,其實衛所制還是相當不錯的。
“這些優待是什么呢?就是,衛所軍籍兵丁所領軍田不納子粒糧,兵丁平時不服差役以及各種徭役!”
終于,朱國強丟出了他的殺手锏。
“換句話來,就是不納糧,不當差”
“什么不納糧!不當差!”
眾人無不是為之一驚,其實大明的衛所軍戶確實是不納糧、不服徭役的。不過這也是只是名義而已。
其實大明的軍戶,白了類似于魏朝的屯田兵,他們屯田所得的糧食超過一半要作為“籽粒”交,甚至許多地區剝削比例高達七成以,差不多等于國家農奴。名義,籽粒是歸國家所有、供作戰的旗軍作為軍糧使用,但實質則是被世襲軍官所支配。不僅如此,世襲武將更是大量奪取衛所屯田、奴役軍戶來進行耕種,軍戶又變成了武將們農奴,在這種情況下,軍戶被歧視和逃亡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除了世襲軍官以外,有什么人愿意甘心“獻了終身獻子孫”地充當奴才。
正因為知道其中的道道,他們才會覺得恢復衛所制,肯定會引起兵亂。
但是現在世子爺這么一,大家卻只看到了好處。不過與他人的驚訝不同,出身普通軍戶的黃得功目中卻閃過一道喜色,這個看似簡單的“不納糧、不當差”對于普通的兵丁來的意味著什么。
“世子爺,要是這樣的話,那弟兄們必定會歡喜的很,“不納糧、不當差”就是秀才也不過如此啊!”
“哎呀,就是秀才也比不啊,要知道也就只免糧兩石,丁兩人罷了,那頂得這個,世子爺,是軍戶一家人都不用服徭役嗎?”
“是啊,不納糧、不當差,那要他們干什么?”
面對他們的詢問,朱國強笑道。
“當然是要他們服兵役了!這個不納糧,不當差,是不納田賦、不交子粒,也不交丁口錢之類的雜稅,不當差,除了不服徭役之外,衛所也不能差遣他們服雜役,當然,這并不時意味著,他們就不用服兵役,他們每年還是要抽出一些時間用來訓練的。”
大明國初的,衛所軍人“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到了內地就是是“兩分守城,八分屯田”,可實際不管是普通衛的屯八戍二還是屯衛的全民屯田,專職屯田生產的永遠占大頭。屯田是官軍的主業,是生存之本,久而久之最后軍人大都變成了農夫。
朱國強當然不會犯歷史同樣的錯誤,畢竟,他所需要的是一支戰斗力強大的軍隊,而不是農夫。而且在另一個世界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
“嗯,這個訓練怎么呢?就是每隔幾天操練一天,以百戶所為單位,每年農閑時,以千戶所為單位入營集訓兩個月。到了40歲就可以免除訓練。平時只在當地訓練,需要征召時,由大將軍府下令征發……”
其實白了就是把衛所變成預備役,衛所制的壞處不少,可是好處更多,最簡單的來衛所有個好處就是,實現無人區以及新征服區的實際占領,就像云南,唐朝叫南詔,宋朝叫大理,就是到了蒙元那會也是地方土司自治,為什么到了明朝變成了內地?
不還是因為沐家率領十幾萬軍戶以衛所制屯兵云南各地,如此幾百年下來,云南才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還有貴州等地的土司,怎么就同意改土歸流,就跟結底還是因為衛所的存在。衛所就是蠶食新附地區最好的手段。假如永樂六年打下安南之后,調幾十萬軍戶安置紅河流域,會怎么樣?
交趾肯定就會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衛所的好處非常多,同樣壞處也不熟,至少對于在座的這些人來,他們壓根兒就看不到衛所有什么好的地方,畢竟,大明立國這么多年,衛所早就被自己折騰的臭名昭著了。
想要服他們接受重新設立衛所,非要讓他們看到實打實的好處不可,而對于朱國強來,這并不是什么事。
軍戶不當差,不納糧。這樣的好處夠大了吧!
怎么樣,嚇到了沒有?
【精彩東方文學 www.pluralapp.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