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拯救大明王朝 > 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明各部

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明各部


  時間很快來到秋末,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秋糧也已經基本完成了收割,往南的地區還要更早一些,而朱慈烺和倪元璐策劃的“糧食大戰”也隨之展開。

  盧九德麾下完成了整合的軍情司派出了數百名線人,除了專門聯絡北方各地綠營軍頭,爭取地方鄉紳的合作和策應之外,還有為收購清廷統治區內的糧食,開辟走私通道的。

  隨著清廷節節敗退,八旗損失慘重,獨木難支,除了前線和北直隸重地,其在北方各省的統治秩序只能更多的依靠漢人軍頭,這使得南北的走私貿易逐步開始猖獗。

  而為了籌備更多的軍餉,制造武器,清廷加稅不斷,徭役繁重,各地的反抗此起彼伏,原本因為人口損失過半,天災減少而稍稍緩解的人地矛盾和剛剛恢復的生產力很快又被破壞。

  隨之而來的,清廷的統治也陷入了明末崇禎朝的惡性循環,在不斷加稅和繁重的徭役中,漸漸形成了一股又一股的流民。只是因為時間問題,這些流民短短幾年時間內,還沒有形成足夠強大的力量。

  但數以萬計的流民很快又和退入山區的各地義軍結合,原本已經被清廷正壓下去的義軍再度死灰復燃,星星之火,逐成燎原之勢。

  不過,相比起三百年的腐朽明廷,清廷還是可以做一番垂死掙扎的,既然從百姓這里刮不出錢來,那就從鄉紳這里“借”,對付這些漢人鄉紳,滿州貴族們可毫不示弱,更沒有任何心慈手軟。



  但問題是,清廷能夠迅速在關內建立統治,靠的就是和這些鄉紳合作,一起收刮窮人,如今狗咬狗了,很多反應過來的鄉紳已經在謀劃著投靠南邊的朱慈烺了。

  當然,很多大族都是明清兩邊雙重押注的,一個兒子投綠營為清廷效力,一個偷偷潛伏過去投靠明軍作人質,還有的留守家業,反正只要有一方贏就可以了......

  相比之下,朱慈烺在即位之后,依靠“編戶齊民”和“村堡”,以及不斷組建的“農兵”,在南方各省,湖廣,南直隸等新收復地區迅速建立了統治,又在秋糧的征收中,憑借著強大的軍事威懾,徹底壓服了南方九省的地方勢力。

  南方各省的鄉紳在經歷了年初的欠稅征收之后,再也不敢反抗,他們最終還是看明白了——朱慈烺是個狠人,不要嘗試和他討價還價,更不要試探他的底線,這已經不是鬧一鬧就可以免稅的大明了。

  但是,他們也沒得選,在這個亂世中,天下第一強軍在朱慈烺手里,只要他能打勝仗,就算學著當初李自成追贓拷餉,治下也無人敢不從。

  各地村堡在大量農具,耕牛,種子和新兵修繕的水利設施的支持下,生產也迅速恢復,再加上連著幾年的風調雨順,長江中游,珠江中下游的秋糧迎來了大豐收。

  朱慈烺改造的體系憑借著極高的效率和領先這個時代的組織度高速運轉,在軍隊有限擴張,控制區域下的人丁翻倍的前提下,錢糧短缺逐漸成為了過去式。

  與此同時,通過海貿,錢折子,以及士兵休假等多項措施,短短一年時間,朱慈烺就通過錢莊積累了巨量白銀,短期內可集中調動的數目超過五百萬兩。

  朱慈烺雖然不缺糧,但是清廷缺糧對他來說很重要,要是北直隸,河南,陜甘這些交戰地方爆發了糧荒,糧價暴漲,清廷控制區原本就因為巨大的軍費開支而岌岌可危的經濟秩序必然崩潰。

  當然,朱慈烺也沒打算靠著五百萬兩白銀就買空整個北方的糧食。不同的地方他的策略是不一樣的。臨近己方控制區的,則是軍隊接應,取之為軍糧,也省得運輸,更能省下一批征糧。



  而且,取糧于敵,乃是事半功倍之事。而遠離交戰區,清廷腹地的,買來之后大部分交給義軍,實在無可奈何,無人轉交的,則就地焚毀,以免被搜刮出來......

  伴隨著買糧活動,更重要的是散布謠言,哄抬糧價,數百萬兩白銀的巨量資金和糧價上漲帶來的囤貨居奇,足以使得清廷控制區內糧價大幅波動。

  在倪元璐的精心布局下,陜甘,河南,北直隸等地的糧食價格快速攀升,很快超過了五兩一石,有些地方在獲得了軍情司支援的義軍光顧之后,糧價甚至突破了十兩一石。

  與此同時,糧食價格的迅速攀升和清廷的橫征暴斂,使得越來越多的百姓加入流民隊伍,義軍愈演愈烈,四處出擊,裹挾百姓劫掠清軍在各地的倉庫。

  山東,山西,河南西部,南部,南直隸西部,各省山區很快就被義軍占領,山東因為地理位置和運河之便利,更是成了重災區,北方義軍,十之三四匯聚于魯。

  這個時候,清廷下發的軍餉根本不夠士兵糊口,特別是為了對抗義軍,各地急劇膨脹的綠營守兵,他們一月不過一兩銀子,收入微薄,雖然也發一些糧,但此時因為糧價過高,已經拖欠,各地怨聲載道。甚至還有地方因此爆發了綠營反正,然后和義軍合流的現象。

  而隨著北方腹地愈演愈烈的民變和兵亂,運河漕運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多爾袞不得不再度將正在北京訓練的八旗兵派出,甚至還下旨讓多鐸和阿濟格調遣數千八旗軍精銳北上助戰。

  朱慈烺打“糧食戰”,就是為了削弱清軍控制區的經濟,破壞對方軍隊的信心,以達到減少大軍傷亡,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兩三百萬兩白銀看起來很多,但要是從零開始建立一支精銳野戰軍隊,甚至不說打仗,只是裝備,訓練和維護,也不過是五六個新軍混編營,三四萬兵馬一年的綜合費用罷了。

  當然,這是把所有的開支折銀的算法,朱慈烺的大軍是在錢糧共用,村堡分地,又有自己的工坊的基礎上建立的,單純軍餉的耗費并沒有那么多,更何況軍餉大部分都只是錢折子上的數目而已。



  要不然,統治了那么多地方,朱慈烺何以只敢擴軍到二十多萬?其中還有七八萬是衛戍軍,招募的新兵也不過十萬上下。

  在軍隊職業化的時代,一個精銳士兵的消耗可是十分巨大的。

  其中真正按照精銳強軍培養的,其實只有新軍擴張的那八萬大軍和李過,高一功的嫡系部隊而已。左夢庚,鄭家,還有許多地方軍頭的兵馬裝備,補給都是要差許多,所費軍餉更沒有那么多。

  而“糧食戰‘一旦奏效,就不止是少死一兩萬兵馬那么簡單的事情了,其中的武器裝備損耗,傷亡撫恤所需等等,都將大大減少。更不用說大部分糧食并沒有浪費,其實也算不得虧,還能多出一兩萬有過大戰經驗的強軍。

  不過,如此一番折騰,北方各地的百姓也將會因為糧荒兵亂,付出數十萬的生命,甚至是更多。但若不這樣,朱慈烺便難以以最小代價擊潰北方清軍,然后問鼎天下。

  沒有事情是沒有代價的,只是代價小一些和大一些的區別,朱慈烺必須從中做出選擇,選一個代價相對而言小一些的做法。

  換言之,朱慈烺這是在將來和當前中,選擇了犧牲北方的幾十萬百姓,他要最大可能在接下來的軍事斗爭中保存自己的實力,作為安定天下的資本,進而將可能爆發的內部戰控制在最小規模,甚至掐滅在一開始。

  朱慈烺并不想和順軍余部,大西軍余部同室操戈,不過,這也只停留在能不殺是最好的,若要殺也必然會動手的程度。

  這是爭奪天下,容不得婦人之仁,而且朱慈烺怎么知道這些人不會先下手為強呢?因此,他就需要保證自己有絕對的實力,威懾住這些當前的盟友,實際上的敵人。

  到了十一月份,朱慈烺從南京啟程,在最新選拔的親衛軍護送下由揚州-淮安一線重返徐州。他的親衛軍經歷過幾次大戰,損失慘重,如今除了幾個骨干,全都是各部兵馬中的新人。



  為了提升自己對大軍的控制,每一次調整,朱慈烺都會將自己手下的親衛下放到新軍各部,擔任軍官或者軍法隊。然后又從各部挑選精銳,補充到親衛之中。

  朱慈烺麾下新軍各部都是嚴格按照標準來訓練的,兵將之間的磨合并不困難,各部之間配合作戰也同樣十分頻繁。

  這些軍官和他朝夕相處,關系并不一般,更是自成體系,唯朱慈烺是瞻,軍中將士都將入選親衛軍視為晉升的重要機會。

  不過,這樣的晉升機會代價極大,特別是朱慈烺在大戰喜歡身先士卒,用自己作為誘餌,親衛軍最終的傷亡比甚至是大軍軍中最高的,往往十不存四。但只要能活下來,那就是大好的前程了。

  來到徐州之后,朱慈烺又開始了戰前的巡視,這同樣是他敲打將領,保證自己對軍隊掌控的重要途徑。

  不過,大多數時候,在他到之前,各個地方的情報便已經放到了他的面前,大體的動向朱慈烺是一清二楚的。

  盧九德麾下的軍情司經過最新的改組之后,內務部同樣不容小覷,這半年時間里更是已經滲透各地,被軍中將士和大小官吏稱為“新錦衣衛”。

  借著巡視各地的機會,朱慈烺也加緊修復和南直隸北部各府鄉紳的關系,每到一個府城,都會召集地方大族代表見面,更是要求對方將子孫送去書院,參加科考,謀取一個好前程。

  雖然地方的大半鄉紳都選擇了歸順朱慈烺,支持他稱帝,但仍舊有不少頑固派,觀望派,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地方傳承了數百年的大族,行事非常低調,地方人脈,產業都非比尋常。

  這些名門望族才是真正能夠影響到江南鄉紳,甚至是北方各地鄉紳的,別看有的已經二三十年,甚至五六十年沒出過一個進士了,但上百年的積累,影響力仍舊是巨大的。



  要知道,清軍入關以前,江南地區的商業貿易是非常發達的,各地之間的交流也十分頻繁,更別說作為科舉大省的南直隸了。若是沒有發達的工商業和農業,如何來的成百上千的進士,舉人?

  朱慈烺要想鞏固自己的帝位,還真的得爭取他們的支持。這倒不是說他們能在背后控制軍隊,掀起政變什么的,亦或者軍頭是財閥的傀儡這種低級的陰謀論,無端的猜想。

  朱慈烺要爭取這些人,是為了避免他們倒向了崇禎,鬧出事端,是為了要道統,要稱帝的合法性,手上有兵,消滅所有敵人當然也可以獲得這些,但代價太大了,許多文明成果也會因此消亡。

  或者說的直白一點,實際一點:十七世紀,仍舊是地主鄉紳的世界,朱慈烺可以加強中西方交流,引入新技術,開展政治體制和經濟改革,但這些并不是一日就能完成的。

  他要完成這些變革,就得掌握權力,而和地主鄉紳合作,則是掌握權力的必要途徑。如果失去了權力,朱慈烺所謀劃的一切,都將只是紙上談兵。

  換言之,要不朱慈烺拉著地主階級一起轉型,要不大家一起滅亡,歷史的車輪又不知道會滑向何方了。要知道,歷史從來不是必然的,只能不斷增大某一方向的概率。而朱慈烺北伐成功之后,必然是要在某一方向上繼續加大力度的。

  等到朱慈烺巡視完南直隸各府,又重新回到南京坐鎮的時候,已經是十二月份了。

  此時,兗州,歸德,南陽等地明清雙方交鋒不斷,各自派出了斥候襲擾對方,燒毀對方冬儲的糧草,每日都有數十人死于戰場。

  這些斥候是軍隊的眼線,他們從各個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潛入,出擊,不斷試探著對面敵人的軍事布置,以確定軍力虛實,而燒毀糧草倉庫則是順手而為的事情,也能給敵人造成不小的損失,擾亂敵對方的人心。

  明軍的戰兵,騎陣雖然能倚靠高強度的訓練,做到勝于清軍精銳的地步,但斥候這種倚靠經驗和個人神勇的兵種,雙方幾乎沒有差距,只是不斷交換著傷亡。



  當然,這些小事自然不會傳到朱慈烺的耳朵里,引起他注意的是李過大軍和左夢庚大軍在襄陽,承天等地的種種糾紛。

  李軍,左軍,還有郝搖旗的兵馬之間同樣小摩擦不斷,偶有爆發沖突,但具體是因為什么,朱慈烺就不得而知了。

  盧九德的軍情司固然強勢,但短短半年間,也還真沒到無孔不入的地步,很多事情朱慈烺只是知道發生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內幕。

  這兩股力量都是在南明一方處于弱勢的時候,朱慈烺為了分散自己的軍事壓力,也為了避免自己一旦失敗,滿盤皆輸而支持的,他們也都遠比原來歷史上更加強大。

  李過和高一功所部乃是南明諸軍中僅次于朱慈烺大軍的強大軍力,在各部兵馬中,除了朱慈烺的新軍,也就只有李過拿得出兩三萬身經百戰的精銳野戰軍團了,高杰,黃得功所部只是近萬,左夢庚,劉澤清,郝搖旗都不過數千。

  而且,軍隊的戰斗力除了士兵的經驗和技巧以外,更重要的還是裝備,郝搖旗所部和李過所部更是曖昧不清,這兩股力量若是結合,整個湖廣基本上就不在控制之內了。

  換言之,當初朱慈烺養的蠱,如今已經威脅到了他自己,李過,高一功這些順軍余部雖然并不是那種不會屈做人臣的角色。但他們都是當世不可多得的梟雄,是決不可輕視的實力派。

  “陛下,李過等人如今在荊州,襄陽,鄖陽,岳陽,夔州,長沙,甚至是衡州,寶慶等地都扶持起了自己的人,各個要道還有駐軍把守,咱們派去的官員基本上都被軟禁了。湖廣方面雖然有堵胤錫,馬士英等人坐鎮,左夢庚和郝搖旗也知趣,情況稍好,但朝廷在那里缺少真正的力量......”

  盧九德親自打通了河南的糧食走私通道,又派出了三十幾個老兵,協助山東義軍壯大之后,便匆匆趕回了南京,準備聽候朱慈烺的新調遣。

  “李過這邊的情況要繼續保持關注,他們的兵馬和糧草調度如何?”朱慈烺微微蹙眉,又問道。



  盧九德上次回南京覲見已是數月之前,湖廣和南京山河相隔,交通不便,李過那邊的最新消息傳到朱慈烺手里的時候,可能已經是一個月之前的事情了。畢竟,軍情司的探子只有在合適的時間,才能有機會送出情報。

  “李過如今正借著清軍集中兵馬南陽,西安一帶,豫中防務空虛的機會,買通了許多地方軍頭綠營,也學著咱們那里走私了大量糧食,而且從江西和咱們購買的糧食也是按照最高額度購買的,應該是為今后和陛下反目做的準備。”


  (https://www.dzxsw.cc/book/30859301/8141978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