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你嬸嬸呢?
陽平關外,魏營的喊殺聲震天,關羽即便站在關上,依舊能聽見魏軍的叫喚聲,依舊能感受到魏軍那股滔天的氣焰!
“成都可有消息傳來?”關羽看著關外,頭也不回地問道。
關平拱手道,“3叔已經(jīng)領兵先行,昨日士卒來報,3叔已經(jīng)到了葭萌關了,后續(xù),還有王上親自率領的十萬大軍!”
關羽點了點頭,“周倉!”
“末將在!”
“點兵兩萬出關列陣!”
p<,
“父親!”關平臉色大變,“父親,曹操來勢洶洶,魏軍足有2十多萬,咱們還是堅守為妙啊。”
關羽撇了他1眼道,“正是因為他來勢洶洶,我才要好好地挫1挫他的銳氣!”
“我出關之后,你緊閉關門,做好守關的準備!”
“父親”
“不必多言了!”
“周倉!點兵!”
“諾!”
魏軍大營里,中軍大帳之內,曹操站在地圖前把著胡須,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報!啟稟王上,陽平關內出來兩萬軍,敵將周倉在我軍營前叫罵!”
曹操扭頭看向稟告的士卒,“兩萬?周倉?”
“正是,敵軍雖然是周倉叫罵,但打著的旗號是關字。”
“呵呵。”曹操笑著坐下來,“那就不奇怪了,是云長領兵出戰(zhàn),難怪蜀軍有此膽子啊。”
“傳孤的令,點兵5萬,隨同孤去會會云長!”
“諾!”
“魏軍都是縮頭烏龜嗎?趕緊給大爺滾出來。我們關將軍”
“吱呀!”
魏軍的幾個營門幾乎同時打開,大批的騎兵竄了出來。周倉見狀趕緊領著兵馬往后退去。
沒多久,魏軍列陣完畢,軍陣之中,1將軍策馬而出,“剛剛交喚的鼠輩何在?我張繡前來戰(zhàn)陣你!”
歷史上的張繡在北征烏桓的途中因病去世,現(xiàn)在他活的好好的不說,還經(jīng)歷了曹操集團和劉琮的多次大戰(zhàn)。
周倉定睛1看,夾緊馬腹沖了過去,“你就是那個被曹操睡了嬸嬸的張繡?哎,你嬸嬸呢?現(xiàn)在還在曹操后院里嗎?”
“哈哈哈”
周倉的中氣十足,整個戰(zhàn)場都聽見了他的話,即便是魏軍之中,士卒們也忍不住笑了出來。
“嗯?”曹操眼睛1瞇,向著4周看去,眾將紛紛閉嘴,開始呵斥起了士卒。
“你找死!”張繡被周倉這話氣的面紅耳赤,都快趕得上關羽的臉色了。
“駕!”張繡夾緊馬腹,向著周倉沖去,“匹夫,吃我1槍!”
“怕你不成?”
“叮!”
“希律律!”
2人的刀槍交鳴,周倉面色微微1變,“好大的力氣啊。”
:
“叮!”“叮!”“叮!”
張繡沒有說話,接連刺出幾槍,周倉的兵器是大刀,抵擋的甚是倉促,但那張嘴還是不饒人,“哎,你當初殺了曹操的兒子和愛將,曹操咋沒把你剁碎了喂狗呢?”
“匹夫!你只會呈口舌之利嗎?”張繡也不知道是累了還是氣的,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哈哈!”周倉1刀蕩開張繡的槍尖大笑道,“我就是奇怪,不過也對,曹操睡了你嬸嬸,你也算是他的半個侄子,自己的侄子,曹操怎么會舍得殺了呢?”
“你嬸嬸有沒有給曹操生下個1兒半女的啊?畢竟你當初殺了人家的兒子,你嬸嬸應該給人家賠1個不是?”
“啊!匹夫!我殺了你!”
“叮!”
張繡氣炸了,找事已經(jīng)有些亂了,周倉倒是開始抵擋的游刃有余了,1邊抵擋,1邊還在不斷地出言羞辱張繡,“老子黃巾軍出聲,當年也見過不少美人,你嬸嬸得多漂亮,才能讓曹操為了她連兒子和愛將都不要了呢?”
“噗嗤!”
張繡急了,1槍刺出露出了空門,周倉擋住他的槍尖,趁勢1刀砍在了其肩膀上。
p>>
“叮!”
張繡揮槍掃向周倉,將其逼退1些后,趕緊調轉馬頭跑了。
“哎!繡,你嬸嬸到底長啥樣啊?”周倉沒有追,而是坐在馬背上高聲地朝著魏軍呼喊著。
“哈哈哈”
“將軍威武!將軍威武!”
蜀軍士卒大笑過后,揮舞著兵器吶喊起來。
關羽笑呵呵地看著這1幕,“周倉的武功實際上是不如張繡的,但張繡被他的言語所激,心中氣急,招式上漸生漏洞,這才讓周倉逮住了機會啊。”
張繡回到軍陣中,下馬向著曹操跪地叩首道,“王上,臣臣唉”
曹操親自下馬將其扶了起來,“將軍不必多言,今日將軍為國受傷,這份功勞,孤給將軍記下了。”
“末將慚愧,愧對網(wǎng)上啊!”
p<,
“來人,扶張將軍下去休息!”
“諾!”
等士卒將張繡扶下去之后,曹操瞇著眼睛看向周倉,“黃須兒!”
“兒在!”
“去,把那廝的首級給孤取過來!”
“諾!”
“駕!”
曹彰持刀跟曹操拱了拱手后,便直接策馬向著周倉而去。所謂主辱臣死,周倉罵張繡,順帶著連曹操都罵了,他這個當兒子的,豈能臉上有光?
“賊子!吃我1刀!”
“叮!”
曹彰借著馬力,勢大力沉的1刀,將周倉打得差點跌下馬背!
“元福(周倉字)莫慌!”
“駕!”
見周倉抵擋不住,關羽立刻出陣沖向2人。
周倉見關羽過來,拼命地抵擋著曹彰凌厲的攻勢。
“叮!”
曹彰自上而下地劈砍下來,周倉舉刀抵擋,臉都漲紅了,“黃須兒?你怕也不是曹操親生的吧?”
“叮!”“叮!”“叮!”
“找死!”曹彰聞言大怒,舉起戰(zhàn)刀連著劈砍了幾下!
“哐啷!”
p>>
周倉的虎口都裂開了,手哆嗦著握不緊刀,是的倒掉到了地上。
“匹夫!去死吧!”
“賊子爾敢!”
“叮!”
周倉還是沒死在曹彰刀下,關羽將佩劍朝著曹彰扔過來,曹彰揮刀抵擋的時候,周倉沉趁機向后跑去。
“多謝將軍救命之恩。”
“元福退下,我來對付他!”
曹彰瞅了瞅地上的佩劍,這才看向了關羽,“紅臉賊,當年,我父王待你可不薄啊,你不肯投效也就算了,到現(xiàn)在了還敢跟我父王作對!”
關羽皺眉道,“你父親的恩情,我已經(jīng)誅殺顏良、文丑還過了,今日,只是各為其主罷了。再說,我與你父親早就約定在先,得知我大哥的消息,我會立刻前去尋我大哥,他不得阻擋。”
“哼!”曹彰冷哼1聲道,“那你掛印封金,過關斬將,我父親不僅沒派兵追殺,還親自派張遼放了你,這怎么說呢?”
(關羽的這段往事,按照3國演義來寫。)
(3國時期陽平關的具體位置比較有爭議。
如果是按照《3國演義》,應該會認為陽平關是漢中北面的門戶。因為在安居平5路1章中,就有曹真率十萬大軍從關中京兆出陽平關攻打西川的情節(jié)。
此外,曹丕伐吳的時候,也有趙云出陽平關攻打長安進行牽制的情節(jié)。而3國志游戲中也采用了這種設置,把陽平關放在了漢中通向長安的褒斜道上。
另外則有些人認為,陽平關肯定在漢中以南的陜西寧強縣,因為今天這里有1個陽平關鎮(zhèn)。
很可惜以上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陽平關并不在褒斜道上,而且今天的陽平關鎮(zhèn)也和漢代的陽平關毫無關系。
另1方面,按照《3國志》的說法,也可能會對陽平關的位置產(chǎn)生疑問。
比如當初曹操從關中出發(fā),經(jīng)過大散關征討張魯,隨后進兵陽平關,這說明陽平關在關中通往漢中的陳倉道上。
而漢中大戰(zhàn)爆發(fā)后,劉備在命張飛率領1支偏師進軍下辯的同時,親率主力趕奔陽平關,威逼漢中,這則說明陽平關在成都通往漢中的金牛道上。
那么這樣1來不就矛盾了嗎,陽平關究竟在哪呢?
除此之外,史書中還有1些相關的地名,比如陽安關、關城等等,這就更容易讓人混淆了。
因此在講述陽平關之戰(zhàn)前,我們有必要對陽平關做1個系統(tǒng)的介紹。
其實上文所說的并不矛盾,因為陽平關就位于陳倉道和金牛道通向漢中道路的終點處,是漢中盆地西側的門戶。
也就是說,它既在陳倉道上,又在金牛道上。
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陽平關又名白馬城,因其位于浕口之側,所以也叫浕口城。
東對白馬城,1名陽平關。浕水南流入沔,謂之浕口。其城西帶浕水,南面沔川,城側2水之交,故亦曰浕口城矣。(水經(jīng)注)
浕口顧名思義就是浕水匯入其干流的河口,浕水今天稱為咸河,也叫白馬河,依照水經(jīng)注的描述,陽平關位于河口東側。
不過問題又來了,按照《水經(jīng)注》記載陽平關的地點應該是在河口以東的平原地區(qū),而按照《3國志》的記載,陽平關則在山上。
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張魯使弟衛(wèi)與將楊昂等據(jù)陽平關,橫山筑城十馀里。(3國志魏書武帝紀第1)
身
原來,陽平關在漢中納入劉備的版圖后,位置發(fā)生了遷移。
張魯時代的陽平關確實是在山上,可到諸葛亮北伐之前就已經(jīng)不在那里了,他所駐扎的那個陽平石馬,也就是新的陽平關,此時已經(jīng)挪到了浕水以東沔陽縣(今勉縣)的平原地區(qū)了,在今天仍然有遺址保存下來。
這是因為當初張魯控制漢中時,需要面對曹操和劉璋兩個方面的威脅,因此需要把防御體系修建在山上,達到易守難攻的效果。
而后來曹操在丟失漢中后,已經(jīng)對武都鞭長莫及,于是令武都太守楊阜和雍州刺史張既分別從當?shù)剡w移人口到關中,相當于對武都基本上放棄了。
也就是說在劉備控制漢中后,無論武都,還是成都方向的威脅都已經(jīng)消失,那么陽平關據(jù)險防守的功能也就不復存在了。而此時將其遷移到平原,就變成以駐軍的功能為主了。
《水經(jīng)注》成書時期是在南北朝,據(jù)3國時代已經(jīng)過去兩3百年了,因此將陽平關位置記錄為平原之上也是很正常的。
總之,在劉備進攻漢中時,老陽平關位于沔陽縣以西附近的山上是毫無疑問的。關于這1點,《讀史方輿紀要》和《蜀鑒》等作品都持有相同的觀點。
但究竟在哪座山上呢?按照董昭上表中所說,陽平關城下南北山相隔很遠,不易防守,這說明陽平關下面就是1片開闊地了,按地圖所示只能在浕口西側的走馬嶺上。
魏名臣奏載董昭表曰:"武皇帝承涼州從事及武都降人之辭,說張魯易攻,陽平城下南北山相遠,不可守也。(3國志魏書2公孫陶4張傳第8,裴注)
而曹操攻破陽平關費了1番周折,并不是說他過不去,而是因為他先解決了山上張衛(wèi)的駐軍。
pp<>>!
如此看來,在劉備進攻漢中期間,陽平關并非是那種1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占據(jù)這里,并不能阻擋敵軍殺入漢中盆地,但可以起到威懾作用,敵軍無法對山上的駐軍不管不顧,因為后路隨時可能被切斷。
也就是說,當時的陽平關雖然名為“關”,但其實并非是1座關口,而是1座山上的要塞。想必這個結論應該會顛覆相當1部分人的印象了吧。
那么,今天的陽平關鎮(zhèn)又是哪里呢?原來這個地方在漢末被稱為關城,現(xiàn)在可以將其稱為陽平關,而漢末陽平關則應稱為古陽平關。
這兩個地點究竟是什么關系呢?根據(jù)《歷史地名大辭典》和《軍事大辭海》等現(xiàn)代工具書的查詢結果,關城似乎在宋代被改名為陽平關,而古陽平關則則失去了原有的名字。
事實上這1結論是不準確的,因為宋代作品《太平寰宇記》中仍然提到關城這個地名,說唐代設立3泉縣時就以關城為治所,說明當時并未改名。
而南宋作品《蜀鑒》則說大安軍(今陜西寧強縣)附近5里有陽平關,但并非古陽平關。這則說明南宋時期已經(jīng)有很多人把關城和陽平關混為1談了。
今大安軍5里亦有陽平關,頗險要,然非舊跡也。(蜀鑒)
當然,《蜀鑒》的作者還是可以將兩者分得清的,還特意做了說明。但后來的人就逐漸混淆了,久而久之,關城變成了新的陽平關,而真正的陽平關則只能被稱為古陽平關。
最后我們再來說說陽安關,清代的《讀史方輿紀要》認為陽安關就是關城,而現(xiàn)代工具書大多延續(xù)了這1說法。
讀者身
這其實又是1個錯誤。具體根據(jù)可以參照《3國志》中鐘會伐蜀的相關史料。
當時鐘會率十幾萬大軍走褒斜道和儻駱道進入漢中盆地,然后向西過陽安關(即陽安口),中間還拜祭了定軍山下的諸葛亮墓,這1切都順理成章。
會徑過,西出陽安口,遣人祭諸葛亮之墓。使護軍胡烈等行前,攻破關城。(3國志魏書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2十8)
可是之后鐘會又命胡烈攻破了關城,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如果陽安關真的就是關城,怎么會先出陽安關,又將其攻破呢,這明顯不合邏輯。
因此只有1個解釋,那就是陽安關其實是古陽平關的別稱,在蜀漢后期稱其為陽安關。
這1點《蜀鑒》有著準確的解釋,書中提到:陽安關口即陽平關。說明至少在宋代陽安關這個地點還是有準確定義的,但到了清代則被混淆了。
經(jīng)過以上的介紹,相信大家對這幾個地點的概念有1個清晰的認識了。結論很簡單,現(xiàn)在的陽平關即關城,而古陽平關則是陽安關。
由于我們這個系列講的是漢末3國時候的故事,因此本文中不特意稱古陽平關,而統(tǒng)1稱為陽平關,大家明白即可。
另外,本書之中的劉備已經(jīng)占據(jù)漢中和整個益州,陽平關的位置將按照漢中門戶來說。也就是說,本書將采用游戲和3國志的陽平關位置。)
(https://www.dzxsw.cc/book/30702217/2834448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