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第一任出海正使
“不說這個了,船只孤已經(jīng)準備好了,現(xiàn)在,缺的是出使的大才了。”
“出使的大才?”龐統(tǒng)等人又疑惑了,“王上準備派人去何處?”
突然,龐統(tǒng)想起來了劉琮給他們幾個重臣看過的那副地圖!
“先有張騫開通絲綢之路,后有班超定鼎漢室在西域的威嚴,孤希望有人能夠效法先人,為我華夏揚威番邦而出一份力。”
話是這么說,想也是這么想的,可說實話,劉琮到現(xiàn)在都沒有想好到底派誰去出使比較合適。
眼前的眾多臣子能跟著自己進來,就足夠說明他們的重要性了,這些重臣得用來治理國家,對付曹氏,不可能率領(lǐng)船隊出海的。
吏部尚書顧雍開口說道,“臣回去好好查查,定會為王上選出出使的人才來。”
“臣,禮部員外郎趙咨愿出使番邦,效仿先人風骨,揚我漢家雄威!”
“趙咨?”
這是顧雍舉薦的人才,楚國雖然行科舉制度,但是并沒有廢除察舉制。
趙咨,字德度,南陽人,博聞多識,善于辯論。三國時期吳國大臣,吳蜀夷陵之戰(zhàn)時,奉孫權(quán)之命出使曹魏。并且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的任務(wù)。
劉琮有些驚喜,看向顧雍高興地說道,“卿舉薦良才,孤今日得人啊!”
接著,劉琮上前扶起趙咨說道,“德度,遠航出使海外,游歷諸國的事情孤很早就在準備了,只是沒有合適的人選。”
“你能主動站出來為國家背井離鄉(xiāng),孤甚是欣慰。等你歸來,孤定然不會吝嗇封侯厚賞!”
趙咨激動地拱手道,“臣定然不負王上重托,定然不辱沒了先人風骨,定然不墮了我漢家的威風!”
趙咨今年不過二十六歲,看著君臣洽談的二人,禮部的官員們皆是艷羨。就連禮部尚書伊籍也不例外。
出事海外,遠游番邦,風險是大了點,但若是成功,那就是如同張騫和班超一般了,青史留名,大丈夫當如是!
首發(fā)&:塔>-讀小說
不過這種事伊籍也只是想想了,趙咨還年輕,敢闖敢拼,也有精力和能力去闖出自己的前途。
但是伊籍等人不一樣了,他們上了年紀了,沒那個精力了。帶著使團遠游諸國,呵呵,三五年在海外漂泊,說句不好聽的,可能死了都不能落葉歸根。
伊籍他們的年齡已經(jīng)不允許他們?nèi)绱巳涡粤恕?br />
“敢問王上,準備派遣多少人的隊伍?”
劉琮都不用想,這肯定是馬良在問。
這樣一支隊伍探索出使的隊伍,即便人數(shù)不多,所損耗的錢糧也不是個小數(shù)目。
看向馬良的劉琮狡黠一笑,“季常放心,這支使團的耗費不會很大的。”
回去之后的趙咨在禮部的官衙屁股都沒坐熱,就被劉琮身邊的大內(nèi)官請進王宮。
“恭喜趙先生了啊,被王上看中出海,歸來之后封候拜將、光宗耀祖那可是指日可待啊。不過這出海可不比在咱們大楚啊,一個不小心那可就船毀人亡了,你可要多多保重啊。”
趙咨微微拱手,“借大內(nèi)官吉言了,下官不過是為國家獻身罷了,為我大楚,下官不惜此身。”
首發(fā)&:塔>-讀小說
“好一個不惜此身!”
兩人正走著呢,背后突然傳來一聲稚嫩的大喊。
“拜見太子,拜見徐尚書。”
正門里頭出來的正是徐庶和太子劉昌,一身勁裝的二人明顯是剛剛練劍結(jié)束。
劉昌個頭已經(jīng)長到徐庶的胸口處了,手里的短劍他用著已經(jīng)有些不合適了。
看著木訥的趙咨,王躬趕緊出聲提醒道,“趙先生,這是太子爺。”
趙咨這樣的員外郎,參加過多次的大朝會,他認識兵部尚書徐庶,但是王太子劉昌,他還是第一次見。
“見過……”
“先生不必多禮,遠航番邦的事,我聽父王說過,之前父王還在為出使的正使人選頭疼呢,沒想到這么快就有先生毛遂自薦了。”
趙咨還未行禮完畢,劉昌便上前將其扶起來了,“先生,我身邊也別無他物,父王剛剛給了我一把上好的寶劍,就贈予先生了。紹先!(霍戈字)”
跟在劉昌身邊的霍戈將腰間的兩把劍取下一把,上前遞給了劉昌,后者接過之后抽劍出鞘。
“鏘!”
“我年歲漸長,短劍太小了,父王讓人給我鍛造了這把新劍,乃是用玄鐵精金所造,削鐵如泥,吹毛短發(fā)!”
如劉昌所言,抽出的劍并不像是其它的劍一樣寒芒四射,劍鋒反而是烏光溢彩,劉昌揮舞間,趙咨甚至汗毛都立起來了!ωωw..net
“此劍,我為它取名金烏。先生別看它樣子不中看,可的確是一把好劍。”
趙咨有些受寵若驚,“此王上贈予太子之劍,臣不敢奪愛也。”
“呵呵。”
劉昌將寶劍收回劍鞘,“左右不過是一把劍罷了,我拿著它最多算是擺設(shè),先生用它才能不使得其蒙塵。”
“我不缺好劍,先生敢出海便是英雄,英雄,自當配享寶劍!”
說著,劉昌已經(jīng)將寶劍強塞給趙咨了。
趙咨這下也不拒絕了,反而是跪在了劉昌面前,拱手叩拜道,“王上與太子的厚恩,臣受之有愧,臣此去,必忠貞如蘇武,完成使命,不負王恩。”
“先生快快請起。”
“兵部尚書徐庶你見過了,這是已故毅侯之子霍戈,霍紹先。現(xiàn)在是我的太子舍人。”
將趙咨扶起來之后,劉昌又介紹起了身邊的霍戈。后者上前一步向趙咨抱拳見禮,“見過先生。”
“見過將軍,毅侯英年早逝,實在是我大楚的損失,王上今日在船塢還將一艘新船用毅侯的名號命名呢。”
“啊?”
見霍戈疑惑,趙咨笑呵呵地將在船塢發(fā)生的事情講給眾人聽。
聽完,霍戈直接朝著太極宮的方向跪下,“臣叩謝王上天恩!”
“父王還等著先生,我就不多留先生了,先生請。”
“謝太子。”
“紹先,替我送送先生。”
“諾。”
目送眾人轉(zhuǎn)過宮墻,劉昌轉(zhuǎn)身朝著徐庶深深一拜,“多謝老師了。”
位列兵部尚書的徐庶在大朝之后也跟著劉琮去了船塢,他回到襄陽之后可不僅僅光給劉昌教授了劍術(shù)。
將船塢發(fā)生的事情告訴劉昌之后,剩下的都不用徐庶多提點了,趙咨在這里遇見王太子可不僅僅是什么巧合。更讓劉昌意外的是趙咨的那番話會讓霍戈更加忠心耿耿,算是意外之喜了。
看著這個聰明的弟子,徐庶滿意地點了點頭。
(https://www.dzxsw.cc/book/30702217/2827017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