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歷史直播:從千古一帝開始 > 第37章 ——亡秦者胡、北卻匈奴——再次為大佬加更

第37章 ——亡秦者胡、北卻匈奴——再次為大佬加更


再次感謝“苫小牧的北港火山”的打賞,祝您龍年大吉,家人安康,財源廣進。
  再次加更,希望大佬喜歡。
  [始皇帝可謂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這長生不老藥要煉,找仙人的事情也不能放下。
  這徐福一去不返回,多半是沒打過仙人,看來武力不成,盧生,你去求。
  盧生比徐福聰明也沒徐福聰明,徐福人家航海達人,直接跑了。
  盧生沒這本事,可人家瞎編可有一套。
  盧生說我沒找到神仙,但是我在大海之中得到了神賜之物——《錄圖書》
  而這上面記載了我們大家都熟悉那句話——亡秦者胡也。
  這本書成為了這個時代的轉折點。
  嬴政和朝臣都認為這個胡指代的是北邊的胡人鄰居——匈奴,秦國屬于西戎那邊,西戎滅了東夷齊國、南蠻楚國,東南西北就剩下北狄。
  值得注意的是中原王朝在馬鐙馬鞍馬蹄鐵出現之前,對游牧民族一直都是占優勢,并不是打不過,而是找不到不好打。
  朋友們肯定要拿漢初劉邦的白登之圍來說打不過就是打不過別找理由。
  你以為的白登之圍:劉邦幾十萬大軍被匈奴團團包圍,陳平找到冒頓寵愛的女人,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獻上財寶才得以解圍。
  而實際上的白登之圍:劉邦率軍連戰連勝匈奴敗退,匈奴示敵以弱勾引劉邦,劉邦不聽勸阻,老毛病又犯了,覺得自己天下無敵。自己帶著前鋒進攻,結果被人家冒頓率精兵圍住,可這周勃、樊噲、夏侯嬰的精銳部隊就在后面。
  劉邦不知道他們還要多久才能攻進來救援,冒頓也怕被人家用中心開花戰術,里外包夾直接消滅。
  雙方都找了個臺階下,訂立盟約。
  這在史書上都是能夠直接找到原文的。而且想想冒頓,這可是一位對父親下殺手毫不猶豫的人,他能因為寵愛一位侍妾就聽從侍妾的話放過劉邦?
  嗯,可能偶像劇會這么演吧。]
  (俺可不是老無賴):什么叫老毛病,劉邦就是一時失察而已。
  [你這非要杠是吧,韓信打項羽你來我往有勝有負,劉邦那是覺得我上我也行,幾十萬打項羽幾萬,沒打過,差點被項羽追上干掉的事情你怎么不提?這是不是老毛病?]
  (俺可不是老無賴):那是項羽,那是一般人嗎?沒打過那不是正常,打過才不正常。
  [好吧,你說得對,不扯這個,說回匈奴。
  而為什么漢武帝劉徹就因為打匈奴這一項就名流千古,因為在此之前中原王朝打匈奴都只能管一時,游牧民族打不過就跑唄,你在茫茫草原怎么找?
  衛青和霍去病,尤其是霍去病像自帶導航一樣,直接打到王帳,俘虜匈奴單于叔父等,而后直接殺到狼居胥山,這可是匈奴祭天的地方,霍去病直接在那里代表漢武帝祭天。
  由此封狼居胥和飲馬翰海一起成為武將的最高榮譽。
  而歷史上唯一獲得這兩項殊榮的只有——明仁宗最信任的征北大將軍朱棣。]
  大明  應天府
  朱棣那是直接大笑起來,連忙對著朱元璋說道:“爹,您看到沒有,咱沒造反,咱是征北大將軍,還是仁宗最信任的,咱要是有造反心思,能被叫做最信任嗎?”
  朱元璋只是有些疑惑不解問道:“怎么會是仁宗?標兒怎么論都該是太宗才對吧?”
  “嘿,爹,那仁宗肯定是咱大侄子雄英呀,指不定咱長壽活得長,大侄子登基咱還能打蒙古人呢。”
  朱元璋順手一茶杯就扔過去:“混蛋,你咒你大哥早死?”
  “爹,你講講不道理,咱說自己長壽,什么時候咒大哥了?  娘,大哥,你們看看爹,忒不講理了,先說咱造反,現在好不容易清白,又說咱咒大哥早死。”
  朱標也是勸道:“爹,生來病死都有命數,再說四弟比我小那么多歲,雄英登基時候他還活著不也挺正常的?  起碼說明四弟真沒造反,這不挺好的吧。”
  馬皇后也是捂嘴偷笑說道:“好了,棣兒,你爹就這個脾氣,重八,這下可證明人家棣兒清清白白的,你就別沖人家撒氣了。”
  大明  北京
  朱棣看著大胖笑著說道:“呦,仁宗陛下,您看給我這征北大將軍批點軍費怎么樣?”
  “爹,您這就是咒我早死,哪有人活著時候被喊廟號的?”
  朱高煦憨憨的問道:“爹,憑啥仁宗就一定是老大?就不能是我嗎?我要是仁宗,您想打哪里就打哪里。”
  砰的一聲,朱高煦又躲過了老爹的茶杯攻擊,朱棣沒好氣的說道:“你也不看看你那個樣子,看看你為人處世,還仁宗,我看你像個武宗。”
  “哈哈,爹,您這意思我是太子了是吧?”
  “爹,爹,別打,別打”大胖邊喊著邊往朱棣手里塞木棍。
  朱高煦邊挨打邊喊冤:“是您說的我是武宗,我這不當太子繼承皇位哪里來的廟號?  您打我干啥?”
  不說還好,越說打的越慘,大胖雙手拿著十幾根木棍等著。

  [而盧生也是誤打誤撞,被后世稱為預言家。
  很多人都說始皇棋差一著,沒想到這個胡不是胡人,而是自己的十八子胡亥。
  其實這個說法多少有點牽強。
  秦亡肯定和胡亥有關系,但秦亡時候秦王是子嬰,投降對象是劉邦,殺子嬰的是項羽,這三人沒一個人和胡沾邊。
  畢竟亡秦者胡也,那必須要直接亡在他手上才對吧。
  當然這個不重要。]
  嬴政:不重要,你扯半天,剛才說少打劉邦兩巴掌,現在收回。
  [為什么說盧生聰明,就在于此。
  當時秦沒有消滅的勢力只有北邊的匈奴了……]
  額滴額滴都是額滴:不是應該是秦皇嗎?怎么成秦王了?
  [啊??這你都不知道?趙高說天下大亂,不能稱帝只能稱王呀。]
  大秦  咸陽
  嬴政滿臉怒氣:“蒙恬,去把趙高尸首給我挫骨揚灰!”
  [接著說盧生這個人,他這個仙書指的方向很對,始皇大大動了打垮匈奴的心思并且雷厲風行的實施了。
  而這個決策又再次把秦國拉入了戰爭的泥潭。
  游牧民族始終對中原王朝像個牛皮癬一樣,時不時就來騷擾一下,無非兩個原因。
  第一:他們生活所需的物資食鹽、鐵鍋銅鼎之類的東西,他們造不出來,如果食鹽還可以用沒提純的粗鹽勉強用用,那銅鼎之類的就只有靠中原輸送,兩邊互市的時候交易多一點,這種騷擾就稍微少一點。
  第二:天氣變化,如果說農耕民族看天吃飯,游牧民族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原地區發生干旱雨災,盛世年景,老百姓有余糧,國家救援及時還勉強能挺過去,要是遇到王朝末年或者戰亂,那中原大地遍地都是揭竿而起。
  而草原如果發生旱災水災之后,水草減少,牲畜會大規模餓死。
  你可不要告訴我讓他們頓頓吃肉挺過去。
  首先頓頓吃肉不吃菜沒人受得了,其次你不要帶入我們現在,煮羊肉烤羊肉也好,有鹽味精雞精還有八角大料這些,那時候就只有鹽還是粗鹽,根本壓不住羊膻味。
  第二食物的存儲無法冷藏和煙熏,大草原的你該不會讓他們去西伯利亞去吧?那指不定人沒餓死先被凍死。
  煙熏需要在食物上面抹鹽才能夠長期儲藏,不然肉會直接變質,吃了死的更快。
  鹽沒有那就只有上中原去搶,你都去中原搶鹽了,何不如多搶一點,如果能夠入主中原能夠頓頓吃米飯那不更好?
  所以翻開史書我們能夠看到,中原地區但凡因為糧食土地問題發生戰亂時候,游牧民族就崛起的特別快,中原有天災草原也有呀,只能來搶再加上中原戰亂那可不是長驅直入嘛。
  而是胡人搶劫的成本是極低的,中原邊境線那么長,你不可能每處關隘都有足夠力量防守,而人家也不是來和你打仗的,沖進來搶了東西就直接跑,跑到草原你追都追不上。
  而在秦時,匈奴的破壞性也就局限于此,因為騎兵三件套還沒出現。
  中原王朝一直直到三國時期,公孫燕這樣一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小角色,就是這樣一個小角色在原來燕國地方割據自立,打胡人和切菜一樣,被曹操打的都不成人樣,曹操打他他就打胡人。
  整個三國時期都是如此,有事沒事打胡人一下,曹操派張遼打烏桓直接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諸葛亮打南蠻七擒孟獲,孫權孫十萬這個弱雞打百越都隨便打。]
  東漢——孫權——(孫十萬):孫權怎么就弱雞了!!!
  [呦,東吳鼠輩還有粉絲?我一直以為東吳只有周瑜大喬小喬才有粉絲,沒想到孫權都有?
  有詩云:生子當如孫仲謀,合肥十萬送人頭。
  十萬人沒打過張遼八百人,一個合肥從生打到死都沒打下來,還不弱?
  如果這都不算弱的話,那我覺得趙構也挺強。]
  大秦  咸陽
  嬴政向著王翦問去:“王老將軍,這八百打十萬,您能打贏嗎?”
  “陛下,臣不能,臣覺得這應該是夸張之語,這十萬應該包括輔兵和運糧的民兵,真正的精銳應該不過兩萬,這八百應該是精銳中的精銳,應該有個兩千之數差不多。
  不過兩千打贏兩萬也離譜,怪不得后人說他弱。”
  東漢  冀州大營
  張遼在聽到自己斬殺烏桓單于時毫無感覺,這不是應該的嗎?不會還有人連胡人都打不過吧?
  可聽到自己八百人破孫權十萬,那可真是有勝閱兵,鼻孔朝天,都不帶正眼看這群羨慕自己的人,哼,什么檔次,和我站一樣位置。
  許褚那是一下推開帳幕進來,大喊道:“丞相,我不要八百,我只要六百,不,四百,我也要去打十萬哥,這可是能夠流傳千古的事呀,丞相,您可一定得答應我呀,我戒酒還不成嘛。”
  曹操也是半響才反應過來說道:“我原以為孫堅一員虎將,兒子也差不到哪里去,沒想到這孫權和他爹他哥一比,竟是如此不堪。

  許褚,此次與袁紹之戰,你若能立下頭功,我便許你八百精銳虎豹騎去試試孫策孫權兩兄弟的斤兩。”
  至于孫權,那是正被哥哥孫策像看寶物一樣上下打量。
  “哥,有啥你就說,你這樣看我太滲人了。”
  “我只是好奇,你是怎么打的?十萬打八百沒打過?  還有合肥,你從生打到死都沒打下來?  你要是活的短一點還好,你要是活個七八十,你不覺得丟人嗎?”
  孫權:哥,那要不要我現在就死……
  [而司馬家的晉朝,剛開始也是打胡人如切菜,為什么會被五胡亂華?
  八王之亂,可不僅僅只是八個王,而是主要有八個,基本上司馬家所有宗室王爺全在搶皇位。
  而這些王可不僅僅有財權人事大權,他們還有兵權,他們手里是整個國家軍隊精銳。
  而為了搶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防備胡人的精銳也直接參與奪位之戰,胡人長驅直入,而國家精銳在八王混戰十不存一,只能衣冠南渡,而后五胡亂華,北地漢人淪為兩腳羊十不存一。
  而屠殺整個河內司馬氏雞犬不留算得上全體華夏人的共識了,還有順便把賈南風這個女人殺了,太可恨,當然直接干掉賈充也行,養的這都什么孩子。
  劉備曹操孫權打生打死被司馬懿家族摘了桃子也就算了,司馬懿拿洛水之誓當放屁也可以忍,可你篡國不僅沒有國泰民安,還導致胡人入侵,亂世持續數百年,太可恨了。]
  東漢  冀州大營
  “許褚,帶人去把河內司馬氏屠了,雞犬不留。”曹操直接吩咐道,又看向諸位大臣冷哼一聲。
  某時空  東漢末年
  曹操、劉備、孫權在洛水盟誓,漢帝劉協見證。
  三方各派五千人屠殺司馬氏賈充一族。另以目前所占地盤為界,五年之內各方互不攻擊,孫權劉備各派遣一萬人幫助曹操對付北方胡人。  孫權負責百越,劉備負責南蠻。先把異族搞定再決定天下歸屬。
  [而直到兩晉南北朝三件套的陸續出現,中原王朝才會出現打不過游牧民族的情況。
  畢竟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打步兵是天然的優勢,除非你是重裝步兵,而且還是精銳中的精銳,不然硬扛不了。
  所以為什么岳飛那么牛?人家就用步兵硬生生打的游牧民族喊出那句: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可惜被趙構冤殺,一個以諸葛武侯為偶像的人卻沒有遇到劉備劉禪這樣的君主,可悲可嘆。]
  北宋  汴梁
  趙匡胤仰天大笑道:“哈哈,一個諸葛武侯一樣忠心的臣子被冤殺,哈哈,劉禪都不如啊!我大宋亡了吧,亡了好。”
  “皇兄(父皇),息怒呀,保重身體”
  “哈哈,還保重個屁的身體,我大宋從三皇五帝丟人丟到后世去了,怕是人家還會說我趙匡胤只會欺負孤兒寡母才能得天下吧。”
  [而秦朝時候,匈奴更像是一個飛車黨,搶了東西跑的賊快,在監控不普遍的年代,不好抓。
  可飛車黨能夠顛覆一個國家的政權嗎?
  回答肯定是否定的,最多就是一個蒼蠅太煩人,但不會要人命。
  而后世有很多低成本的解決辦法,漢朝和親,唐朝結盟,宋朝賠錢。
  雙方互市盡量少打架,你用羊牛馬來換你需要的日用品。
  不是所有王朝都和大明一樣剛。
  大明那句著名的話: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由此被網友總結為:不和親、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我們現在當然覺得肯定大明這樣做才是對的,可是在古代大多時候,要是能夠和親給點錢就減少戰爭,百分之九十的王朝都會做,無它,成本低,我們覺得丟人,人家還覺得自己挺高明的。]
  大明  應天府
  朱元璋拍著朱標肩膀大笑著說道:“好啊,好啊,標兒你這后代說的這句真是熱血沸騰,咱大明就不該學他們,什么和親結盟納貢,簡直丟死人了。”
  朱標有心想說可能是四弟后代,可想了想要是說出來四弟又要被打,四弟一把年紀了還幫著雄英上戰場守護天下。算了吧,還是別提醒老爹了。
  俺可不是老無賴:大明什么意思?
  唐——李世民——(哭啼小王子):大明什么意思?
  北宋——趙匡胤——(天冷加衣服):大明說的對。
  俺可不是老無賴:說大宋倒是說的挺對,大漢可不這樣。
  哭啼小王子:就是,大唐可不這樣,說大宋倒是說的挺對的。
  [而有的選的情況下,胡人更愿意交易,畢竟歷朝歷代中原王朝北方邊防軍基本都是最強的那批駐守,因為那是唯一可能顛覆中原王朝的地方。
  而長城又始終建在易守難攻的地方,你進來了萬一速度沒跟上很容易就會被圍住把小命丟了。
  而楊堅和李世民玩的更六,一個圣人可汗,一個天可汗,在草原各部里面玩均勢政策,永遠扶持老二干老大的,英國人來了都得叫一句祖師爺。

  插一句題外話:如何讓隋朝避免二世而亡?
  如果說秦朝的二世而亡還能說是胡亥篡位換成扶蘇可能還有點救。
  那隋是真的沒得救了。楊堅總共五個兒子。太子楊勇廢物一個,那么多年沒干過楊廣,太子被廢。
  而楊廣,肯定有人說他是雄才大略太急躁了,可你就說他亡沒亡國吧。
  至于剩下三個兒子:楊俊、楊秀、楊諒更是一個比一個廢物。
  在下諸葛拾柒不才,有妙計可解。
  楊堅是李淵姨父對吧,那直接收李淵為兒子呀,反正李淵他爹早死了,然后立為太子,把李世民立為太孫。
  也不要覺得離譜,后面五代十國,基本都是義子繼位,而且人家還不是篡位,是皇帝正兒八經傳給干兒子的。]
  大隋  大興城
  現在還在擔任千牛備身的李淵只覺得是無妄之災,之前提到大唐李姓,好歹還用也許時隔多年,或是其他朝代或是幾百年之后朝綱不振,后世子孫無奈起兵糊弄過去,畢竟姨父總不能因為幾百年后的事情干掉自己吧。
  現在則是滿滿的驚喜,大隋二世而亡,姨父外甥關系都說出來了,不用想,那唐朝開國君主肯定是自己,這下子完蛋了。
  楊堅倒是沒管李淵,先是打量了一下太子楊勇、晉王楊廣,側身對著身邊的獨孤皇后說道:“不行再生一個吧,看后人說的怕是一個個也沒比胡亥好到哪里去。”
  獨孤皇后也是面露苦色,五個兒子,一個能用的都沒有,天啦,我和陛下的血脈有這么差嗎?
  楊堅又轉頭朝跪倒在地的李淵問道:“大外甥,有什么想說的嗎?”
  李淵那是重重的一個頭磕下去,大喊道:“父皇,母后,兒臣有罪,篡位謀國,請誅兒臣九族。”
  楊堅、獨孤皇后:你要不要臉?你該不會是劉邦后代吧?再說了,你就算不是我們義子,也是外甥,誅九族,虧你想的出來,我們可都是你九族,你要不要點臉,直接當干兒子了。
  朝堂諸臣也是目瞪口呆,怪不得人家能得天下建立唐朝,看看這和劉邦多像呀,臉都不要了。
  劉邦:阿嚏,阿嚏,阿嚏,那個混蛋在背后罵乃公。
  [而始皇大大選擇了和大明一樣的做法,擼起袖子掄起拳頭干他丫的。
  為什么始皇沒有選擇那些低成本的方法?
  首先前面沒人成功做過,其次始皇六國那么強都搞死了,你一個匈奴蠻夷朕都搞不定,那不丟死人了。
  說干就干,公元前215年  秦始皇三十二年,始皇開始北巡,巡視邊境。
  從碣石到漁陽  、代郡、雁門到上郡然后回到咸陽,在親自查看整個邊防情況之后。
  嬴政決定四拳出擊打跑胡人。
  第一拳是我們前面提到過的秦直道,開辟一條咸陽直達北邊邊境的專用軍事通道用于運輸給養。
  第二拳派出大軍將匈奴攆出去。
  第三拳修復原有的秦趙燕長城并連接起來。
  第四拳移民戍邊,遷移內地居民去邊境定居,值得一提順便把六國貴族富戶部分都遷走了。
  而嬴政這一套堪稱完美解決方案,可是忽略了一個小小的問題,成本——付出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秦滅六國占領的土地只需要一小段時間,發布政策穩定民心當地就可以自給自足還能夠給中央提供賦稅,而大軍所到之處還能夠獲得給養,減少了運糧成本。
  而現在進攻匈奴,運糧成本呈幾何倍數的增加。
  秦攻匈奴動用的全天下的資源去運糧,山東往西北運糧《史記》記載:這次運糧“率三十鐘而致一石”。
  三十鐘是古代計量單位,據考證秦朝三十鐘是一百九十二石,一百九十二運到前線只剩下一,可想而知成本之高。
  而秦滅六國運糧最多使用的是水運,而攻匈奴可全都只有陸運。
  你可別告訴我沿著黃河逆流而上?
  那可是黃河西線,自己搜搜視頻看,那可上不去。
  而這基本上已經到了白起長平之戰那種局面,榨干國家來贏得這場賭局。
  而始皇也是知道成本高,所以修建秦直道,可這直道還沒修好,他就已經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掃平匈奴,而秦直道要等到三年之后。
  為什么要等到三年之后?
  因為這三十萬大軍出去是需要全國輸血才能夠堅持下去的,要在保持前線三十萬大軍穩妥的情況下,才能夠從國家抽出些人手來進行秦直道的修建工作。
  而蒙恬也是不負眾望,成功的將河套這一養馬優質區域的匈奴全部肅清,匈奴向北方遠遁。
  而第一拳和第二拳成功的情況,始皇連續打出第三拳和第四拳。
  修長城和移民戍邊,值得一提我們現在能看到的萬里長城大多是明朝時候修建的。
  而這兩樣無疑會加重百姓負擔,賦稅徭役最終的承擔者都是你我這樣的普通民眾。
  至于到底利在當代還是罪在當代,我們無非代替長城下面的累累白骨表態。
  但是利在千秋是沒有問題,我們這些后人可以說時候北卻匈奴,修長城是對的。
  可如果僅僅到此為止停下多好,可始皇認為北方匈奴是胡人,那南越蠻夷也是胡人,南胡也是胡,北胡都被我攆跑了,南胡也不在話下。]


  (https://www.dzxsw.cc/book/30668216/3636602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