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大明:讓你勵精圖治,你去養生? > 第四十八章:是老爺子在算計我們

第四十八章:是老爺子在算計我們


  上層階級占據了絕大多數的資源糧食以至于下層階級無法得到充足的食物這個因素在清朝其實依舊存在,但架不住整個國家的糧食產量出現了瘋狂的增長。
  僅僅留給底層階級的糧食數量就足夠支撐這些人口的增長。
  其實不僅是清朝,這些農作物其實在明末的時候就出現了,也導致明朝末期的人口一度突破了億級。
  可惜的是,民富但國窮。
  崇禎也因為沒錢這個最大的原因而導致了大明的覆滅。
  在清楚知道這些后,朱瞻基在系統的幫助下獲得了這些農作物,自然不會就那么扔在倉庫中。
  不過僅靠手里那些農作物的數量也不足以在全國推廣,這中間是需要一個農作物積累的過渡期的。
  而這個任務,就交給了自己的親弟弟朱瞻墉。
  由他率先在京城周圍購置下不小的土地,開始慢慢的積累更多的農作物,直到這些農作物的數量足夠在全國推廣的程度。
  最起碼也要滿足先在京城周圍大面積種植的程度。
  當然,除此外朱瞻基還是有些私心的。
  眼瞅著距離自己在歷史上登基的時間越來越近,好日子也沒有多少了,自然是能熬一天熬一天,等自己登基后,這些高產量農作物的積累數量也達到了在全國推廣的程度。
  而不是早早的就拿出來,然后被老爺子逼著來種地。
  眼看著一切都在按照計劃穩步發展著,朱瞻基滿意的說道:“還不錯。對了,讓你弄的水渠呢?建造的怎么樣了?”
  聽著朱瞻基的話,朱瞻墉無奈的嘆了口氣,然后翻身上馬與朱瞻基一同朝著遠處而去。
  就當兄弟倆查看著近期的這些成果時,此時的皇宮乾清宮外。
  老二漢王和老三趙王早早的便跪在了大殿之外的階梯之下,在他們兩側的階梯上,站著一名名禁宮護衛。
  老二朱高煦雙手挎腰,就那么直挺挺的跪著。
  一旁的老三趙王朱高燧則耐不住性子的東張西望著,尤其是天上的烈陽曬著,更是讓人躁得慌。
  “殺頭不過碗大個疤,叫我們倆過來曬,曬成干雞他痛快是吧。”朱高燧一臉埋怨的說道。
  可一旁的朱高煦卻反倒沒有那么心急,一臉沉思著說道:“我現在越琢磨越覺得不對勁,想想不是太子爺在耍我們,是老爺子在算計我們。”
  經過昨晚的一夜,老二朱高煦似乎回過了味。
  老爺子讓他去就藩,他不去。
  趙王朱高遂被奪了錦衣衛的權力就是一個試探,你不說話,那就溫水煮青蛙,一點點的拿回權力。
  如果你反抗,那正好。一造反,老爺子手里有了把柄,逼他就藩更有理由了。
  也就是說他們的一切反應其實都在老爺子的算計里。
  瞧著朱高煦這個模樣,一旁的老三朱高燧都驚訝了。
  這是老二能說出來的話?
  不由的看向了他。
  瞧見老三驚訝的模樣,老二朱高煦似乎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干脆破罐子破摔的說道:“反正事情都已經干了,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
  可還不等他說完,一旁的朱高燧就嚇的狠狠拍了下朱高煦的腰:“小點聲。”
  聞言,朱高煦稍微壓低下聲音,繼續說道:“等下鬧起來看,他要是不嫌丟人,就把我們倆都給殺了。”
  雖然開始時聲音低了些,但老二就是這性格,聲音越說越大。
  老三頓時皺著眉頭道:“行了,小,小點聲。”
  “你想死我還不想死呢。”
  瞧著老三害怕的模樣,老二朱高煦頓時笑了起來。
  “我說老三,你就這么怕嗎?不就是造了個反嘛。反正我是不會去就藩的,云南那地兒誰愛去誰去。”
  見著老二朱高煦如此的理直氣壯,跟犯錯的是老爺子一樣,一時也有些疑惑道:“老二,你今天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底氣這么足,平時也沒見你在爹面前多硬氣。”
  朱高煦聽到這話,見被老三看破,頓時笑了笑,卻什么都不再說。
  可一旁的朱高燧跟他可不一樣,他朱高煦找了幫手,朱高燧卻沒有,整顆心都還懸著呢。
  “那皇上問起來怎么講啊?”
  瞧著心虛的朱高燧,朱高煦頓時一把摟住老三的肩膀,說道:“聽我的,反正換防的事情合理合法,是吧?該打的招呼我們提前都打了,憑什么不讓大軍進城啊?他懷疑我們,他懷疑的著嗎?我是沒跟兵部打招呼呢,還是沒有告訴皇上呢?”
  聽著朱高煦的話,朱高燧還覺得挺有道理的。
  而一旁的朱高煦則繼續忽悠道:“我倒是覺得有人杯弓蛇影,在后面挑撥我們跟皇上之間的感情,這個人是誰呀?”
  說著,朱高煦還伸出左手豎起了大拇指在老三朱高燧的面前晃。
  瞧著朱高煦的手勢,朱高燧的腦子在快速的運轉著,還自己豎起了大拇指在面前瞧了瞧,回過味來后將這大拇指豎在了老二朱高煦的面前。
  也不知道是說老二聰明呢,還是說老二不要臉倒打一耙的能力強。
  城外,京郊。
  朱瞻基與朱瞻墉在一陣的快馬加鞭下,很快便來到了山那邊靠河的平原上。
  這一片平原草地原本都是荒地,一片的荒草密布。
  可如今在朱瞻墉的規劃下,整片近萬畝的土地被一塊塊的劃分出來,在一塊塊方田的中央,是一排排混泥土制成的水渠。
  這些水渠如整片土地上的紋路一般,整整齊齊的流經這片土地的各處。
  在一處低洼的山縫地帶,還借著周圍合適的地勢建造了一個龐大的水庫。
  這水庫與后世的水庫自然沒有辦法相比,不管是從規模還是質量上都十分的粗劣,甚至連水庫都叫不上,就是一處可以容納不少水的大池子。
  這里的水可以保障這些土地即使是在降水量少的旱季也能有充足的水來灌溉土地。
  不僅如此,這處水庫所在的地方對于沿河的地區屬于低矮處,可對于山的另外一處卻是高處。
  只要打開由鋼鐵制成的閘門,水流就會順著水渠自動的流經下游。
  在這一翻規劃下,這座無名土山四周的荒地瞬間便成為了數萬畝的良田。
  雖然如今開墾的面積還不多,但只要不斷的積累下來,這一整片便是種植水稻的最佳之地。


  (https://www.dzxsw.cc/book/30660889/69926928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