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大明:讓你勵精圖治,你去養生? > 第一百二十三章:這些都是太孫想出來的?!

第一百二十三章:這些都是太孫想出來的?!


  “遵命!”
  樊忠習慣性的答應后,想到剛剛在這營中商討的事情,目光不由的看向了那一旁的黃太孫朱瞻基。
  皇上....真的要按照太孫的話來做了嗎?
  想到這里,樊忠也不敢多耽擱,趕忙便轉身離開。
  在那樊忠離開后,老爺子朱棣也轉頭看向了朱瞻基,說道:“你小子既然有這么好的辦法,為什么不早說?非要等你爺爺我打了敗仗,你小子才跑出來說這些?”
  聽著老爺子朱棣的話,朱瞻基簡直都無語了。
  當初自己在聽到老爺子要分兵,便立馬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好不好?
  畢竟他也只知道老爺子因分兵而敗,誰知道中間到底怎么回事。
  更何況,現在這局勢不也一樣嗎。
  此次大敗,之后再分兵,接下來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也幸好是自己提前趕回來了。
  在老爺子和二叔三叔他們分兵之前趕回來了。
  不然,一旦分兵出去,沒有了人數上的絕對優勢,還不知道什么情況呢。
  萬一中軍被襲,神機營的火炮陣地被人擊毀。
  那時候才真的是回天乏術了。
  當時老頭子你什么態度,你自己不知道嗎?
  現在問我為什么不早說?
  我也得能早說。
  再說了,以當時的局勢,明軍占據絕對的優勢,只要不急不躁,可以說穩操勝算。
  但如果非要一次竟全功,違背戰場規律,那自然是要吃虧的。
  那馬哈木又是蠢貨。
  就是這次的大戰,在明軍沒有分兵的情況下,不也是隨手就能勝利嗎?
  只不過因為那一陣的妖風作怪,導致了明軍失敗。
  但面對老爺子,朱瞻基心里頭的這些話也只能是自個兒憋在心里。
  得。
  你老爺子愛說什么是什么吧,我多余犟那嘴。
  很快。
  伴隨著那樊忠前去通知。
  之前剛剛才從老爺子營帳中離去的眾多大將以及漢王趙王等人,此番又聚集在了一塊。
  走在大營之中。
  眾人面面相覷。
  “諸位,皇上不會真的要按照太孫殿下的話辦吧?這可太危險了!而且沒有一點勝算!”
  “是。.....”
  “以皇上穩妥的性子,不該做出這樣的決定啊,會不會是因為此次的戰敗而亂了心思。俊
  “.............”
  隨著這眾人不斷的猜測,一行人也來到了大營之外。
  在那門外的樊忠稟報了皇上一聲后,一行人便又再次走了進來。
  見禮過后,老爺子朱棣也沒有再多余的廢話,直接對著在場的所有人說道:“朕決定了,接下來的作戰,便按照太孫的意思來辦,此番由他率領七萬的騎兵,在草原之上與草原各部族作戰,其余大軍,盡皆返回斡難河畔。”
  聽著朱棣的話說完。
  在場之人頓時震驚了。
  皇上.....竟然真的按照太孫的意思決定了!
  一時間,一旁的眾人趕忙便要阻止,道:“皇上!........”
  然而,還不等他們口中的話說完,那坐在龍椅之上的皇上朱棣便立馬一抬手,阻止了他們的話,說道:“此事朕心意已決,諸位就不要再勸了!
  說完的同時,老爺子朱棣便對著那稍微了解一些的漢王趙王說道:“此次退兵,你二人便跟隨你們大侄子,另外,還有張懋、英國公張輔,你們四人輔助太孫。”
  顯然,對于朱瞻基這小子第一次帶兵便率領七萬騎兵,老爺子朱棣說到底還是有些不放心的。
  一旁聽到老爺子說這些話的朱瞻基,自然心中也是明白,不過對于老爺子的這個決定,他并沒有說什么。派人來幫助自己分擔壓力,幫他朱瞻基來帶兵,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
  只要整個明軍按照自己的計劃在執行。
  對他而言,他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至于這中間到底是誰帶兵,他壓根兒不在意,甚至這次的7萬騎兵他自個兒都不想帶。
  最近在建造那城池之時。
  每天除了要忙正事,還得專門抽空出來完成自己的每日養生任務。
  搞得他心力交瘁。
  此事若不是他提前已經說了要自己親率大軍,他都想讓老爺子直接派人代替他來做這件事。
  當然,跟隨老爺子返回斡難河畔,繼續從奴兒干都司繞道前往韃靼部的腹地,這也不是什么輕松的差事兒。
  兩者相比還是帶著騎兵在這大草原之上四處溜達溜達比較好。
  而另外一邊,那四人在聽到老爺子朱棣的命令后,互相對視一眼,便紛紛跪在地上領命。
  盡管此次的作戰看起來危機重重,既然皇上已經這么決定,他們這些作為臣子的也只能是按照皇上的意思去辦。
  再則,在太孫殿下身邊有他們四人,不敢說沒有損耗,但在太孫殿下要做出什么危險舉動的時候,他們還是能夠及時勸說。
  而在這四人領命之后。
  老爺子朱棣再次下達命令,命全軍整備,即刻便朝著斡難河畔撤軍。
  盡管對于太孫殿下與皇上朱棣二人在這主營帳內到底說了什么,在場的眾人都不清楚。
  可瞧著皇上朱棣如此的急躁,剛剛商議完的事情便要立馬去辦,不由的,都猜測起來。
  而伴隨著皇上的命令下達完,在場眾人也紛紛返回各自的隊伍當中整軍備馬,即刻便要按照皇上的話,率軍撤回斡難河畔。
  在眾人全部都離開后,老爺子朱棣再次來到了朱瞻基的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此次你們這7萬騎兵的目的是為了吸引所有草原各部族的目光,迫使他們暫時無法撤兵,為后方正在建造城池的人轉移視線,千萬不要因為一時長短而與敵交戰,明白嘛?”
  即便是在做了前期很多準備,甚至命漢王趙王英國公張輔等人全部前往隨行的情況之下,朱棣還是忍不住的囑咐著。
  7萬騎兵的生死雖然很重要,但是他朱棣更在乎的是自己這個大孫子的安全。
  7萬騎兵沒有了,還可以想各種辦法再逐漸組建招募,可若是自己這個大孫子沒有了,整個大明朝可就沒有繼任之君了。
  想要再找個像這小子如此合適,做繼任之君的人,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聽著老爺子反復的囑咐,朱瞻基笑了笑,安慰道:“爺爺您就放心吧,這些事情孫兒都知道,就是爺爺讓孫兒去死,孫兒還不想這么早死呢!
  見朱瞻基這么說,那老爺子朱棣也就放心了。
  “好,去吧!
  聞言,朱瞻基點了點頭,沖著老爺子朱棣拱手辭行后,便轉身離開了那帳篷。
  看著自家這大孫子離開的背影,朱棣的心中滿是得意。
  最近從草原部族各處聽到的傳聞,說那個也先有主君之相,將來必定能有所成就。
  那也先,他朱棣也見過。
  可要說跟自己的大孫子比起來…別說什么小巫見大巫了,兩個人根本就不是一個程度上的。
  沒有一丁點兒的可比性。
  在他看來,自己這大孫子,乃是天命注定的君王之命!
  是鎮壓當世的九五之尊。
  至于那所謂的也先,不過就是陪跑的命罷了。
  有他這個大孫子在,大明朝百年之內,國運昌盛!
  另外一邊的朱瞻基,在離開了老爺子朱棣的主營后。
  在二叔朱高煦、三叔朱高燧、英國公張輔、以及張懋將軍的調兵下。
  很快,整整7萬騎兵大軍便集結完畢,隨時可以出發。
  隨著朱瞻基的到來,在詢問了朱瞻基的意思后,7萬大軍頃刻而動。
  在他們這7萬兵馬離開不到半個時辰后,由老爺子朱棣所率領的中軍四十萬兵力,便開始掉頭朝著斡難河畔撤軍而去。
  整個明軍40多萬兵馬這一動,消息很快便傳到了那身處韃靼部大營之中的馬哈木耳中。
  “明軍撤兵了。!”
  “明軍撤兵了!。 
  “………”
  隨著這個消息在韃靼部的軍營當中傳出,所有的草原士兵們頓時便開始了歡呼,甚至連那些草原部族的首領們也一個個面露驚喜之色,差一點就要高興的跳起舞來。
  不過,如今這還只是一個傳回來的消息罷了。
  到底是否屬實還不清楚,所以這些草原部族的首領們還保持著最后一絲的謹慎與冷靜,紛紛趕往了那韃靼部的主營帳之內,想要與其中的其他首領以及瓦剌部的馬哈木一同商討。
  而伴隨著這些個部族的首領進入到營帳之中后,此時的馬哈木也正在那身后的地圖上仔細查看著。
  根據他所了解到的明朝皇帝性格。
  即便此次戰敗,損失了4萬多的兵力,他們也絕不可能就此撤兵,畢竟此番他們興沖沖地調集了50萬的大軍來圍剿他們這些草原上的部族。
  如果就這么輕易的撤軍了,不說以朱老頭的性格做不出這樣的事情,就說這撤軍的也太輕易了吧?
  從出兵到如今,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以及兵力,來到草原上卻只打了一仗,死了4萬多人便立馬回撤?
  他朱老頭在回去后,面對那滿朝文武,想著他當初力排眾議要出征的情景,臉面上能掛得住?
  心中帶著這些疑慮的馬哈木在思考起這件事來,便不如其他人那樣簡單。
  可即便他的心中再疑慮,如今那明軍都已經開始動身撤軍了,他還能說什么?
  只不過,在聽到他所派出去的斥候說起明軍還留了七萬騎兵時,馬哈木當即就轉身對著在場的這些草原各部族首領說道:“諸位先別急著高興,那朱老頭還在草原上留了7萬的騎兵在,他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如今我們還不清楚,各自麾下的士兵還是要約束好,以免那朱老頭殺個回馬槍!
  在場的這些各部族首領們,雖然期待這一天到來已經很久了,可這馬哈木所說的話也很實在。
  畢竟這還是那大明朝皇帝朱棣第一次如此輕易的便退軍。
  以明軍的狡猾程度,表面上佯裝撤軍,背地里殺一個回馬槍的事情,并不算多么稀奇。
  想到這里,眾人便紛紛拱手,按照那馬哈木的話,各自返回軍營當中安撫營內的將士,使這些將士最起碼不至于因為聽到明軍撤退的消息而起了什么輕漫之心。
  而在這些各部族的首領離開之后,那馬哈木身邊的孫子也先,也立馬上前一步,對著自己爺爺問道:“爺爺,那明軍真的撤兵了嘛?”
  聽著自己大孫子的問話,那馬哈木站在地圖前,仔細觀察的同時也長長嘆了口氣說道:“如果從目前所看到聽到的這些消息來說,那明軍只怕是真的撤軍了,在草原上留下來的那七萬騎兵也不過是為了防止我們背后偷襲留下來的手段罷了!
  “只不過我還是不相信,那朱老頭會這么輕易的善罷甘休,這次他們出征派兵50萬,可是抱了將我們草原各部族全部圍剿的心思。我不相信有這么大野心的明朝皇帝,會這么輕易的便撤軍。”
  然而那一旁的也先卻說道:“爺爺,會不會是那明朝皇帝發覺贏不了我們,所以才不得不撤軍?”
  在聽到這話后,那馬哈木卻是突然冷冷一笑:“贏不了?也先…你難道就沒有看出來這一場戰斗從始至終我們都沒有一點贏的勝算嗎?即便是之前靠著那一場風沙,導致我們大勝明軍,使明軍傷亡4萬多人!
  “可你要清楚,那明軍一共有50萬大軍呢!這一場戰斗從一開始我們就沒有勝算。但是我們沒有辦法,這片草原是我們的家鄉,我們不能將家鄉也讓出去,所以才不得不聯合草原上的各部族共同抵抗那明軍。”
  “那明朝皇帝朱老頭想要一場大戰,為明朝打下100年的和平,可這100年的和平我們也想要啊!
  “我們只有將他打疼了,打痛了,才能為我們草原上的各部族留下喘息的機會,否則按照那朱老頭出征的頻率,用不了多少年,我們草原上的各部族,便會被他所消耗殆盡。”
  “到那個時候,我們就是聯合起來,也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聽著自己爺爺馬哈木的話,站在一旁的也先,心中震驚。
  雖然他很清楚,他們這些草原各部族聯合起來的軍隊,沒有明軍的實力強大。
  但在他看來,最起碼也是有一戰之力的。是可以通過不斷的戰斗而使勝利的天枰逐漸向他們傾斜的。
  可直到這一刻他才明白,作為此次對抗明軍,草原各部族臨時共主的爺爺馬哈木,從一開始便認為這一場戰斗他們不可能勝利。
  而之所以要打這一仗,完全是為了給他草原各部族,爭取一段時間的和平時期。
  就當那也先還處于震驚當中的時候,一旁的馬哈木卻立馬開口對著也先說道:“你再去派出些人馬,到四處探查,一定要將明軍的所有動向清清楚楚的查探出來。”
  “尤其是那明軍在撤軍的途中是否有分兵,要查得清清楚楚。以免他們又暗中玩什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把戲!
  聞言,也先趕忙答應一聲,便轉身離去。
  而在那也先離開之后,整個大營之中只剩他馬哈木一人時,馬哈木這才長長的嘆了口氣。
  在其他那些草原部族首領看來十分值得高興的事情,對于他馬哈木而言,卻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果那明朝皇帝朱老頭真的心甘情愿的撤軍,以大明朝的國力,或許開春之后又會帶著50萬的大軍重新殺來。
  對于大明朝而言,他們境內的那些百姓可以養得起這50萬的大軍,可對于他們草原人而言,卻做不到。他們麾下的這些大軍們,全部都是各部族當中的尋常牧民。
  他們每死一個人就代表著他們這個族群死了一個人,整個族群的人數少了一個。
  大營之中的所有戰士們全部被殺后,他們這些族群也就意味著消失了。
  可是那大明朝呢,即便這50萬的大軍被全部殺光,只要給他們時間,不到5年的時間,就能重新聚集起50萬的大軍。
  他們兩者不在一個等級上。
  相比于明軍如此輕易的便撤退,明年再繼續攻打。他更愿意看到的是明軍窮追不舍,然后按照他馬哈木的計劃,拼盡全力將那明軍打敗。
  只有將他們打疼了之后,他們才不敢在短時間之內再來攻伐北方的草原各部族。
  如此才能讓他們各部族有足夠長的時間休養生息。
  轉眼之間,便是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
  在這半個月的時間內,明朝的大軍果真就撤回到了斡難河畔。
  而留在草原上的那七萬騎兵,也在朱瞻基的命令下,裝出一副為大軍殿后的模樣,草原各部族哪里的騎兵有異動,他們便朝著哪里攻去。若草原各部族的兵力匯合,他們便開始撤退。
  總之一句話就是四處溜達,沒有明顯的攻擊意向。
  而伴隨著明朝大軍四十萬人退回到那斡難河畔后,這個消息也很快傳回到了那韃靼部的大營之中。
  盡管那馬哈木還想再要求草原各部族的首領謹慎對待。
  可那些草原上的各部族卻已經不將他當回事兒了。
  畢竟明朝的大軍已經撤回到斡難河畔這個消息,已經確認。
  代表著他們草原各部族的勝利。
  如今的馬哈木再說什么謹慎對待,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這一點那馬哈木自己也清楚,所以在看到草原各部族不再相信他的話時,他的心中也是非常的無奈,也找不出什么理由再勸說。
  但好在那七萬的明朝騎兵還留在那草原之上,并沒有退去。也給這草原各部族留下了一些威脅,否則當明朝大軍四十萬的兵馬撤回到斡難河畔這個消息傳回來的同時。
  他們這個臨時組建的草原各部族聯盟,只怕頃刻間便要分崩離析了。畢竟這馬哈木雖然是他們所有人推舉出來的臨時共主,但也僅僅局限于這一次的大戰。
  既然威脅他們的明軍都已經撤軍了,他們這個聯盟自然也沒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
  相反的,作為瓦剌部的首領,以瓦剌的實力,目前還沒有達到和韃靼部相提并論的程度。
  所以到了此刻,那馬哈木原本身上的張狂氣息也收斂了許多。
  最起碼在那韃靼部可汗,脫脫不花的面前,他很明顯的沒有了以往那種平視的勇氣。
  其實馬哈木自己心里也很清楚,按照如今的這種局勢,那明軍撤軍已經是板上釘釘的情況了,他之所以還死咬著要謹慎對待,一是那草原之上的七萬騎兵還沒有撤去。二是他的心中依舊留有讓草原各部族此次的臨時聯盟永久保存下去的心思。
  從這一次的情況便可以看出,只要他們草原各部族都可以聯合在一起,即便是在面對那強大的大明朝時,他們也有一戰之力。而相反的,如果他們各自為營,即便是草原各部族當中最強大的韃靼部,也沒有獨自對抗大明朝軍隊的能力,甚至只有東躲西藏,祈降的份。
  可惜的是,在沒有了那臨時聯盟共主的身份后,以他瓦剌首領的身份還不足以實現這一目標。
  當天晚上。
  在明朝大軍已經撤回到斡難河畔五六天的情況下。
  整個草原聯盟大軍也開始了慶祝。
  與此同時,那韃靼部、兀良哈部等首領也準備在今天晚上宣布聯盟解散的消息。
  在那聚集了所有草原各部族首領的營帳之中,所有人在喝酒吃肉高興的載歌載舞的同時,那兀良哈的首領也提出了這次慶祝的主要目的。
  而此刻依舊還坐在主位之上的馬哈木,顯然也很清楚此次慶祝這些草原各部族首領的心思。
  在知曉將臨時聯盟永久保持下去,沒有任何可能的情況下,馬哈木自然也不會對此有什么反對的意見,不過他還是說道:“如今的明朝大軍雖然已經退回到了其境內,但是他們在草原上留下的這7萬騎兵依舊存在,雖然可能性已經很小,但誰也不敢保證,那明朝皇帝不會再重新殺回來。”
  “所以對于聯盟解散我并沒有什么意見,但是還希望各部族的首領可以將兵力依舊聚集在此地,直到那明朝的7萬騎兵徹底從草原之上退去后,我們再各自返回!
  聽到那馬哈木的話,在場那些草原各部族首領頓時對視一眼,隨后便又紛紛大笑起來。
  既然這馬哈木已經同意了他們解散聯盟的要求后,他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至于將各部族的兵力依舊留在這里的要求,他們還是可以答應的。
  雖然他們這些各部族的首領目光不算多么的高遠,但還不至于如此的狹窄,如今明朝大軍還沒有全部退走,這個時候若要明朝的大軍知曉了,他們臨時聯盟已經全部返回后,指不定那明朝的皇帝就又要帶著人重新殺回來了。
  既然那明朝大軍整整40萬的兵力都已經退回到了其境內,想來這草原上留下來的7萬騎兵,也用不了多久就會離開。
  就這幾日的功夫,他們還是能夠等的。
  在各方勢力的需求都被滿足后,這些人便再次開始了,載歌載舞,喝酒吃肉。
  整整歡鬧了一夜后,第二天清晨,就當所有人還都沉浸在夢鄉當中時,被派出去查探情報的草原部族斥候,卻在來到大營之中后,頓時高聲的喊了起來:“明軍7萬騎兵朝北面沖來了!”
  “明軍7萬騎兵朝北面沖來了!”
  “明軍7萬騎兵朝北面沖來了!”
  “………”
  隨著這樣的喊聲在整個大營當中響起,無數還沉浸在夢鄉當中的草原將士們紛紛驚醒過來。
  原本以為此次與明軍的作戰就要以大勝的結局而就此告終,過不了幾日他們這些人便可以紛紛返回到各自的部族當中,與家人相見。卻不曾想,昨日剛剛歡鬧了一夜,今天早上便聽到了這樣一個消息。
  明軍的七萬騎兵朝著北面沖過來。
  這意味著什么?
  即便這些將士沒有太多的軍事素養,但這么簡單的道理他們還是清楚的,如果明軍真的想要撤退,這7萬騎兵又怎么會不退反進的朝北面,他們的腹地沖去呢?
  一時間,一種不安的情緒開始在這些士兵們的心中浮現。
  明朝軍隊不撤退,就意味著這一場戰爭依舊還沒有結束。
  而他們想回到各自部族當中,與家人會面的愿望也就無法被滿足。
  在伴隨著這個消息不斷的傳播,被那中軍大營當中正在睡覺的馬哈木所得知時。剛剛才睜開眼,顯然昨夜的酒還沒醒的馬哈木,卻立馬驚坐起身。
  因為馬哈木非常的清楚。
  如果明軍真的是想要徹底撤軍,那他們這7萬的騎兵就絕不可能再有任何的動作。
  他們這些草原各部族的實力即便再弱,但如果僅僅面對那7萬騎兵的情況下,他們還是有很大的把握可以將其殲滅在草原之上的。他們真正害怕的并不僅僅只是明軍的騎兵,而是整個明軍50萬的兵馬以及那神機營的火炮火銃。
  在大規模兵團作戰的形勢下,他們草原各部族即便是聯合到一起也沒有半點勝算。
  可若是僅僅用騎兵對戰,他們這些草原各部族可不會害怕的。
  相信這一點,不光是他馬哈木清楚,那明朝的皇帝朱老頭也絕對清楚。
  可在這種情況下,那明朝的皇帝朱老頭卻依舊讓那七萬名的明朝騎兵朝著韃靼部的腹地而去。
  這代表著什么?
  這代表著那明朝大軍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想要撤退的心思,如今讓他們所看到的一切,不過就是在表面上的偽裝罷了。
  而如今他們在清楚這一切都是偽裝,這背后一定有什么陰謀詭計的情況下,卻連對方想要做什么都不清楚。
  這背后所顯露的危機有多大,可想而知。
  這讓熟知兵法的馬哈木如何不驚?
  哪怕此時的他仍舊在那宿醉之下,還頭腦眩暈,思路不暢。
  卻還是命身邊的也先將他扶起,趕去了那中軍主營當中。
  并且緊急派也先去將這大營當中其他的草原各部族首領給召集了過來。
  此事,事關整個草原各部族的生死,容不得他不急不驚。
  隨著那也先離開去召集所有草原部族首領后,馬哈木也急忙在自己身后的地圖上仔細的思索起來,如今在這草原之上明軍僅僅保留了一支7萬人的騎兵軍隊在。
  這一點是絕對不可能有錯的。
  這是他派遣出了無數支斥候小隊所偵察到的結果。
  可在這種情況下,那7萬人的騎兵軍隊卻直挺挺的朝著那韃靼部的腹地沖了過去。
  難不成他們是想要沖到他草原各部族騎兵的懷中?
  是在送死,投誠?
  顯然這種可能是絕對不存在的。
  那在這種情況下,他唯一可以去思考的方向便是。
  那從草原之上離開的明軍40萬大軍到底在什么地方?
  明朝那7萬名騎兵大軍,唯有在配合明朝那40萬大軍一起行動的情況下,才能將優勢發揮到最大,才有實質性的作用。
  那也就是說,這明朝7萬名騎兵的大軍趕去的地方必然就是那明朝40萬大軍所在的地方。
  順著那些斥候小隊們所偵查到的情況在地圖上查看。
  他們所行進的方向也很快便被明確。
  烏蘭巴托地區!
  再次在那地圖上分析明朝40萬大軍可能行進的路線。
  一瞬間馬哈木頓時驚在了原地!
  烏蘭巴托地區!
  明朝的大軍沒有撤軍!
  這一場戰斗也遠沒有結束。
  那明朝四十萬的大軍之所以撤回到斡難河畔,是因為在他們前往到烏蘭巴托地區的途中,必然會面臨到他們這些草原各部族的阻撓,這一路走過去的威脅太大,代價也太大,所以他們選擇了一種迂回的方式,通過大明朝的努爾干都司境內繞道前往烏蘭巴托地區!
  這樣一來他們便可以省去中間無數的波折!
  至于那留在草原上的7萬名騎兵,也絕不是為了為那明朝的40萬大軍殿后,而是因為,以那7萬名騎兵軍隊的機動力,完全可以甩開他們這些草原各部族的攻擊,而直接前往到烏蘭巴托地區!
  最重要的是,這一支7萬人的騎兵隊伍可以吸引他們所有人的目光,在表面上呈現出一副明軍要撤軍的表象!
  而如今這7萬名的騎兵移動,也就意味著明朝那40萬的大軍已然達到了他們的目的!
  一股前所未有的危機感,瞬間浮現在那馬哈木的心頭之上。
  以那明朝皇帝朱老頭的野心,他竟然如此大費周章甚至不惜消耗了半個多月的戰斗時間來完成這個事情。
  可見其所圖甚大!
  更關鍵的是,直到那明軍所想要達到的目的都已經達成,他馬哈木作為草原各部族聯盟的臨時共主,卻連對方想要做什么都不清楚!
  很快,伴隨著這大軍之中,所有草原部族的首領都聚集在這主營之中后。
  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射到了那馬哈木的身上。
  在來的途中,他們也都從各處得知了明軍的動向,也都想到了這背后所透露出來的危機。
  然而面對著草原各部族首領的注視,作為草原部族聯盟臨時共主的馬哈木,此刻卻壓根不知道說什么。
  因為到如今,他自己也沒有明白那明軍做這些到底是為了什么。
  不過既然那明軍的動向已經非常清楚。
  如今他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趕緊集結所有的大軍趕往這一片區域,同時派出斥候小隊,緊急前往此地探查情報。
  一定要搞清楚那明軍的目的是什么!
  伴隨著馬哈木將自己的想法和心思講述出來后,這在場的各部族首領們,在沒有什么其它好辦法的情況下,也只能遵從那馬哈木的話,開始調集大軍朝著明軍可能的所在之地趕去。
  同時派遣出一部分的騎兵在沿途阻攔那明軍的7萬騎兵大軍趕赴此地的行動。
  “事已至此,我們也只能等情報回來后再商議了。”
  聽到馬哈木這話,在場眾人便也就不再多說什么,紛紛離開了主營,趕忙去調集軍隊。
  而在眾人全部都離開之后,面對自己身邊孫子也先的疑惑目光,馬哈木卻憂心忡忡的說道:“此次明朝大軍如此大費周章,我總覺得事情并不簡單,只怕此次我們草原各部族的聯盟又要危險了……”
  就當到草原各部族的大軍開始不斷調集行動的同時,另外一邊由朱瞻基所率領的明軍7萬騎兵大軍,也正在馬不停蹄的朝著那建造城池的所在之地,烏蘭巴托地區趕去。
  可在拼命趕路的同時,朱瞻基身邊的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英國公張輔、以及那大將張懋。
  雖然他們已經按照朱瞻基的命令開始朝著那一片區域趕去,可心中依舊擔心不已,畢竟那個地方,可是草原各部族的腹地,是那韃靼部的腹地。
  一旦深入其中而被拖延住速度的話,他們很容易就會被那些草原各部族的大軍所圍困,最終導致被一口吃下的局面。
  這可是滅頂之災啊……
  而已經在做這些事情的他們,卻連為什么要趕去草原各部族腹地的原因都還不清楚。
  若不是此行出發之前他們已經收到皇上的命令,要全部遵從太孫殿下的指揮。
  加上了漢王朱高煦以及趙王朱高燧,全部都信任太孫朱瞻基的指揮。
  以那英國公張輔以及大將張懋的性格,絕對不會做這種危險的事情。
  區區7萬大軍,便敢直接沖入敵軍的腹地。
  怎么看都像是自殺式的沖鋒。
  要知道他們所學的那些兵法當中,不管任何一門兵法都是將謹慎當做了行軍打仗的基礎。
  當做了行軍打仗當中最重要的一點。
  “大侄子,你確定我們去這個地方不會被合圍嗎?”
  那趙王朱高遂,雖然對于自己這個大侄子十分的信任,可畢竟事關自己的項上人頭,他也不得不謹慎的再一次詢問道。
  聽著自己三叔的問話,以及身邊那二叔、英國公、張懋將軍擔憂的目光,朱瞻基十分自信的說道:“諸位放心,只要我們能夠按照計劃抵達這一片區域,接下來的一切,諸位便不需要再操心了。”
  見朱瞻基如此的信誓旦旦,周圍的幾人也只好按耐住心中的疑惑、好奇和耽誤,拼命騎馬的同時,帶著身后那7萬騎兵大軍,朝著此行的目的地趕去。
  整整一天一夜的時間,整個明朝七萬騎兵大軍,在朱瞻基的統帥下,只中間停留休息了不到兩個時辰的時間,便越過了無數草原各部族大軍的阻撓和攔截,抵達了他們此次的目的地。
  甚至在這個過程當中都跑死了不少的馬匹。
  也幸好明朝的騎兵大軍當中有不少都是一人兩騎甚至三騎。
  才讓他們此行如此的順利。
  直到他們所有人在目光所及的天盡頭看到了明朝40萬大軍所駐扎的營地時。
  這一刻,朱瞻基身邊的那些人才徹底的明白了此次的整個計劃。
  盡管對于明朝大軍,為什么要中間折騰這么一出還不清楚。
  但只要不是讓他這7萬騎兵大軍沖進來與敵廝殺,能夠與明軍剩余的40萬大軍匯合一處,便足夠了。
  整個明朝五十萬大軍兵匯一處,即便此次的計劃失敗,他們整個50萬大軍也可進可退,進退自如。
  可在另外一邊,當那不斷行軍當中的馬哈木在知曉了明朝這7萬騎兵大軍已經抵達了他們的目的地后。
  頓時氣的當場咒罵起來。
  雖然此刻的他們依舊不明白明朝大軍為什么非要在此地,但他們已經收到了明軍40萬大軍出現在此地的消息。
  隨著這7萬騎兵大軍的抵達,也就意味著明朝的50萬精兵再一次匯合到了一處。
  達到了他們想要的目的。
  而在這個轉移行進的過程當中,他們沒有耗費一兵一卒,沒有損傷一名將士的性命。
  不過,讓馬哈木還能接受的是,如今明朝大軍所在之地,正是他為明朝大軍提前準備好的決戰之地!
  在那里即便明朝的大軍有天大的謀劃,他馬哈木也有信心與明軍大戰一場。
  雨季馬上就要過去了。
  雨季結束之后,草原上的天氣就會冷下來了。
  而此次明軍不斷的行進,雖然避免了很多的大戰和損傷。
  可他們的體力和軍心也在不斷的消耗。
  總而言之,一切都還在他馬哈木的計算之內。
  對于草原各部族的聯盟大軍而言,還算可以接受。
  畢竟明軍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損傷多少的士兵,他草原各部族也沒有損傷太多的士兵,相較之下他們自己突然出現在這個地方,還省去了他們草原大軍在中間阻撓。
  只要他們的草原大軍可以在接下來的明軍進攻當中堅守下來,就能穩穩的將這些明軍全部留在此地。
  那里,才是他們草原大軍的真正戰場!
 。}外話------
  求月票!


  (https://www.dzxsw.cc/book/30660889/69343616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