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古代藥膳手札 > 第3章 生地黃粥

第3章 生地黃粥


晏桑枝方才強撐著說完這番話,拿到銀錢出了謝家醫館,身上無力,伸手挨在麥芽肩頭才穩住身形。

        “阿姐,要不我們先回家去?”

        麥芽看她一副虛弱的模樣,剛才拿回銀錢的那點子喜悅也煙消云散。

        “不,先去吃點東西。”

        她從白日到這里,現下天色將晚,一日未曾進過米水,可不是餓得毫無力氣。

        若非身子不成,她好想嘗點帶油水的東西。揣得這么多銀錢,卻只能干看著,晏桑枝嘆氣,到哪都吃不上飽飯。

        雖說十貫銀錢不少,可對于眼下的晏家來說怕是杯水車薪。屋頂破成那樣,一場雨下來全得澆濕,整個屋子要翻新,這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況且她還不了解江淮城的巷里行道,邊角作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打天黑以后,江淮城的燈火陸續亮起,明明滅滅。畫舫燃紅燭,酒樓跑堂吆喝上菜,茶肆里說書聲清脆。路邊的浮鋪支了一個又一個,燙干絲、煎豆腐、蒸蟹等。油煙氣飄上空,怕是連水里都泛著股香氣。

        可這和晏桑枝幾個并無多少干系,他們姐弟三人蹲在一條漆黑的巷道口。麥芽捂住自己的肚子,小聲地道:“阿姐,我們到底去吃什么?”

        她不知道,頭一次有揣著錢也花不出去的時候。這條長街竟連個賣饅頭蒸餅的鋪子都沒有,全是要價不菲的細點貨。光瞧門口垂下的琉璃燈,她連進都不敢進。

        鼻尖嗅到一股香,晏桑枝扭頭看去,她蹲的巷子口邊上,支了個攤子。幾張黃舊的桌椅,頂頭的竹架上掛了一盞昏暗的燈。

        爐子上頭放砂鍋,煙氣上竄,一個穿暗色上襦,腰間圍塊湯布的老婆婆在案板前忙活,攤張皮放手上,抹點肉餡,虎口輕捏,圓鼓鼓的餛飩立在那里。

        她瞧了一眼,像陷了進去,拉起麥芽和麥冬往那邊走,嘴里道:“吃餛飩去。”

        坐到那攤子上,老婆婆打開砂鍋,熱汽熏騰,餛飩挨個放下。慢慢攪散,等餛飩皮緊包著菜肉,浮在白湯里,撈起。

        五文錢一大碗餛飩放到桌上,點點油光,一把小蔥,渾白的湯汁。

        晏桑枝干咽口水,讓麥芽他們先吃,而后自己拿勺子舀了一只,囫圇入口。軟面皮,菜肉飽滿,混著汁水,含在嘴里燙得人舌尖到肚里都是暖的。

        她還有些微惶惶的心踏實落下,畫舫上有人支起窗,琵琶聲和一把好腔調,清麗婉轉,“秋到江淮來,蓼花滿城開,藕蟹菱角香——”

        晏桑枝聽得入神,嘴里的餛飩味還沒散,望著春灣的漁火微光,心里莫名觸動。從今兒個開始,她得在這江淮城里討生活了。

        她喜歡討生活,哪怕讓她日夜不歇,至少掙得每一文都靠手靠力氣,而非萬物靠殺戮、爭搶。

        可討生活并不易。

        清早天光才出,晏桑枝對著灶房發呆。里面結了許多蛛網,乍見了光的蜘蛛從網上爬到墻上,地面甚至灶臺滿是灰塵,有種森冷的寂靜。

        她喃喃自語,“得是多久沒生火了。”

        一點煙氣也沒有,怪不得引得蜘蛛做網。

        多說無用,她挽起袖子,系上圍布,找到個破桶準備去打點水。昨夜喝了湯藥,對癥好得快,現下倒是有力氣。

        蛛網全用掃帚打下來,灶臺擦干凈,幸虧兩口鐵鍋還沒銹掉,不然又得花上一筆銀錢。污水倒了一桶又一桶,累得她直喘氣。

        不過瞧到清水墻干凈,灶臺整潔,她頗感欣慰。

        只是空蕩到碗柜里剩了三口破瓷碗,幾雙筷,油鹽醬醋僅有個底。

        晏桑枝也不氣餒,昨日太匆忙,正好抽空去轉轉,總能置辦齊全。

        灶房外搭著一個柴房,小得可憐,里面還有些許柴。以及用來煎藥的罐子和爐子,她全給搬回灶房,洗刷干凈。

        準備生火做飯,昨晚臨了回去路過醫館,掏錢買了些生地黃和酸棗仁,買了幾兩便要二十來文。

        又路過糧鋪,江淮的米價并不算貴,又因今年年景收成好,小麥每斗三十文,粳米每斗八十文,白面二十文一斤。但她覺得甚貴,一文錢都是賣了家底換來的。所以只每樣買了一點,怕這家的價要高了些。趁這些日子去打聽打聽,總能找到價合適的。

        畢竟與亂世并不一樣,晏桑枝又怕今年起大雪,必須要屯糧,手里有糧食,她心里才不會慌。

        她思緒沉沉,手里一下下用石杵分別把生地黃和酸棗仁搗碎。麥芽和麥冬雖沒明顯的毛病,可饑一頓飽一頓,脾胃虛弱,而她自己四肢無力,心中煩躁,吃生地黃粥剛好。

        搗碎后加水放到布袋里,黃濁的汁液一點點落到碗里,攪和到一起。

        生地黃味甘,微苦,酸棗仁味甘酸。汁水濾過一同倒在碗里,放點水,晏桑枝拿筷子給拌勻,倒鍋里煮沸。

        沸了倒點水再煮,煮到焦黃苦氣全無。她把淘洗好的粳米放下去,不用糖鹽,扔柴火燜煮。

        麥芽和麥冬起來時,桌上擺了一碗谷黃色的粥,米粒似開花。

        “阿姐,你熬的粥好香啊。”

        麥芽被熱氣熏得要落淚。自打阿姐病了以后,他們起早都沒飯吃,一日靠吃點干餅墊肚子,如今好像日子又好過了。

        雖說阿姐和原先有些不一樣,可麥冬卻說,儺戲里演,做善事的人,病重后可能會見神佛。點化一番,放她回來,自然有些不同。

        如此阿姐忘事倒也不算稀奇。

        “麥芽,一大早夢住了不成。”

        晏桑枝揮筷子在她眼前晃,麥芽咧出個笑坐好。

        秋日氣燥,不食辛辣,喝點湯水正好。生地黃甘甜,酸棗仁酸,整碗粥哪怕糖鹽皆無,喝到肚里,甜而不酸。

        晏桑枝吃得不算快。以前怕人搶食,從來是幾口吃完的,有好幾次差點沒被噎死。所以到后來,哪怕被搶,她也要一口一口吃。

        沒有油腥的碗都不用燒水洗,沖幾下就干凈了。吃完后煎的湯藥也好了,她捏鼻子一氣喝完,始終沒明白,為何藥能難喝成這樣。

        所以她第一次吃到師父做的藥膳時,當即就想學這門手藝。

        日頭出得晚,晏桑枝坐在院子里,給趴在她身上的麥芽梳頭發,打結的頭發一點點梳順,綰兩個小苞。麥冬瞇起眼曬日光,跟墻頭邊的貍花貓一般。

        這是她想念了許久的。晏桑枝心里發軟,溫聲道:“家里要修繕,銀錢不能亂花,”轉口卻說,“但我們可以花幾文,給麥芽買根紅頭繩,給麥冬買根束帶。”

        “給阿姐買塊糖。”

        麥芽翻坐起身,去摸自己頭上的苞苞,歡喜地說。

        “給我買糖做什么,又不是小孩。”

        “藥苦,吃了糖甜嘴。”

        晏桑枝不說話了,摟著她,良久后才道:“走,阿姐帶你們出門。”

        不同于昨日,今早晏家對面的幾戶人家,門沒掛鎖,打開了散氣。幾家的婦人搬一張大木桌放在外頭,上頭擺了不少繡線,正低頭搓繩,嘴里道東家長西家短的。

        晏桑枝瞧見了,心跳有些快,任是誰看到前世已死的人。現下卻笑盈盈地坐在那里,也會怔愣一會兒。

        但她腦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師父定然還活在世上。這個念頭好似被火燒著的干草,越燃越烈。

        “阿梔,你可大好了?”

        正整理繡線的顧家嫂子一轉眼看到她,忙站起來問了一嘴,引來其他嫂子的視線。

        “大,大好了。”

        晏桑枝有些恍惚,她還記得那年大雪后,這些對她很好的嫂子全都埋在雪里。雪化了,人也沒了。來年那里春草也未長。

        “我和你幾個嫂子還說,要是你再不好,我們得上門去看你呢。”

        這段日子她們也忙,繡坊的活要得緊,早起吃了走,半夜才回來。只能偶爾看顧兩個孩子。

        顧家嫂子的聲落下,陳嫂子揚了眉,“可不是,病了這幾日,又瘦了不少。這才將好,要上哪去?”

        “家里糖鹽米面都沒了,去買一些。不知道嫂子知道哪里的便宜些?”

        她原本還想自己摸索的,如今瞧到了陳嫂子,那還找啥,這不是有個現成的活算盤。

        陳嫂子被人戲稱是個算盤成精的,精打細算,一點便宜也別想從她身上占去。但她也不愛占人便宜,人細長條,長相寡淡。

        “你算問對人了。”

        “哎呀,阿梔你過來,”陳嫂子緊忙站起,手里的繡線放下,嘴上念叨,“我老早就想說了,又怕你閑我啰嗦。”

        “嫂子你說。”

        其他的嫂子捂嘴笑,一個說:“你既問了,你嫂子要給你傳授她的生意經呢,平常可不外傳。阿梔你好好聽。”

        陳嫂子笑罵了一句,“一邊去,就你不摳搜,”她思慮后說:“別總圖省事,去春灣那里買東西。你是個嫩秧子,人瞧你要宰客呢。

        你病才好,花了不少銀錢,省下一些是一些,從前你日子好嫂子也不說了,可現下你們家只有姐弟三人,總得把家當給置辦起來。”

        且不說她今年十七,等來年出了孝,總要嫁人的,什么都沒有,豈不是讓人看輕。更別提還有兩個弟妹要養活。

        旁的幾個嫂子也附和,她們都是看著晏桑枝長大的,也受了晏家不少恩情。如今她家道中落,又如何忍心,只是她們自個兒家境也不富裕,能幫則幫。

        “今兒個趕巧,坐下來嫂子教教你。”

        晏桑枝被拉著坐到她們中間,麥芽兩個站在她旁邊,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

        就聽陳嫂子說:“”你若是要買麥子,去麥家莊買,路是遠了些,可麥子一斗要便宜上十文呢。買個一石能省下百來文,也就不差坐牛車的十幾文了。”

        正是如今晏桑枝最想聽的,她喊了一聲,“嫂子你說慢點,我給記下來。”

        其他嫂子笑她,陳嫂子掩笑,“成成成,我說得慢些。

        山貨你自個兒也知道,后面的荒山就能摘。

        買農貨、江貨和旁的小玩意,去明江草市買,逢五為市,那里價賤,大多才一兩文。”

        “明日正好是草市,你與我們一道去。我們幫你掌掌眼。”

        顧家嬸子手指繞繡線,想到這一茬便說了。

        晏桑枝哪怕多年未與她們再見過面,性情也變了不少,可她卻一點疏離的感覺也沒有,很痛快地應下。

        既然答應明日一同去,閑來無事,她和麥芽麥冬給幾個嫂子分絲線。

        清早往來的人多,巷里嘈雜,牛車騾車滾滾而過,可都掩蓋不了一聲驚叫,“我的老天爺呀!”

        這叫聲像是平地起驚雷,一時讓眾人回過頭,幾位嫂子停下手里的活計張望,已有人趕過去。

        可晏桑枝與眾人的反應并不一樣,她臉色發白,比誰都快起身,下意識想避開。這種叫聲在亂世并不是好事,她的腦中一瞬間閃過很多場景。

        “阿姐,阿姐,”麥芽拍拍她,沒有想到晏桑枝身子瑟縮,而后她理智回籠,呼了一口氣。

        終歸是不一樣的。

        “我們一起去看看。”

        晏桑枝聽著聲音耳熟,但終歸太過久遠,也想不起來。


  (https://www.dzxsw.cc/book/30638935/3092625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