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的《鬼吹燈》這部書前后兩部,共計八冊,順序依次是《精絕古城》、《龍嶺迷窟》、《云南蟲谷》、《昆侖神宮》、《黃皮子墳》、《南海歸墟》、《怒晴湘西》、《巫峽棺山》。
從6年月份開始,直至8年月底,前前后后總共寫了整整兩年時間,約有兩百萬字的篇幅。這期間付出了很多,但同樣也有很大的收獲。通過這部書,認識了很多的朋友,這其中有見過的,也有沒見過的。可以如果您喜歡我的這部書,咱們就應該算是朋友了,在此請允許我由衷地感謝你們,能和許多人分享我寫的故事,對我而言是最大的快樂。今天在結稿之際,我想對《鬼吹燈》的創作過程做一次簡單的回顧,獻給喜歡《鬼吹燈》的讀者朋友們。
常被人問起自己覺得哪一卷最滿意,所借《鬼吹燈》完結之際也來個“導演自評”。作為作者,自己評價一下自己的作品,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套八卷故事,每一卷的核心元素與題材都不相同,想表現的內容也有所區別。在連載的過程上,每天只能寫幾千字,由于時間限制和個人喜好的原因,對于已經寫過的部分基上從未進行修改,而且始終沒有故事大綱,到現在還不知道大綱是什么,對我而言,自己也不清楚下一章會出現什么意想不到的情況,許多都是即興發揮,這是創作過程中很大的樂趣。
很難這八卷中有哪能一卷是我自己最滿意的,每一卷都有很滿意的章節和橋段;但在我自己看來,每一卷也都同樣存在著不足和缺陷,如果重新修改一遍,會好很多,可是那樣一來難免會有匠氣,也就失去了即興創作的樂趣。
下面按照創作順序逐冊講評,包括每一冊的特點和創作過程、出場的人物和背景,以及自認為滿意和存在缺陷不足的章節。
《鬼吹燈》是一部探險,根源于易學的風水,是貫穿其中的經脈。雖然書中包含著眾多元素,但只有“探險”二字能概括其精髓,絕非單純的盜墓,也絕不是恐怖靈異和老掉牙的推理懸疑。古墓只是故事中探險的憑借,書所講述的,是一系列利用中國傳統手藝和理論來進行的冒險旅程。
《精絕古城》
《鬼吹燈》第一部第一卷《精絕古城》,可以分為前后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截止到野人溝黑風口的地下軍(是)事要塞,主要是一個框架、平臺的搭建,并沒有什么與主線關系明確的線索。這半部是想寫成民間傳、鄉村野談那種類型。所謂民間故事的類型,我感覺大概就是僵尸和黑驢蹄子那種深山老林里的傳。
從考古隊進入沙漠尋找精絕古城開始,觸及到了鮮明的地理文化元素,西域沙漠、孔雀河、雙圣山、三十六國、樓蘭女尸、敦煌壁畫,提到這些元素,一股神秘的氣息撲面而來,所以在精絕古城這部分,我是將神秘感作為了故事核心,到最后精絕女王也沒露面,她算是神秘到底了。這一卷中涉及到了一些考古解謎之類的元素。
作為最初的一卷,現在來看最大的缺陷,就是有些部分寫得過于簡單和潦草了,邏輯比較松散,隨寫隨編,完沒有考慮后面的故事如何展開;滿意的地方是描寫和敘述比較真實、生動。
看起來很真實很鄉野很神秘的風格,是我在寫第一卷的時候,最想表現的內容。
到“真實”,就想起常被問到這樣一些問題:《鬼吹燈》寫的是不是真事?出現了那么多名詞、術語、地理、風水,不懂的人根寫不出來,這些內容究竟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
首先我想《鬼吹燈》是故事,是,絕不是紀實文學,也不是回憶錄,真真假假摻合在了一處,如果要區別真實與虛構,只有具體到某一個名詞或某一段情節,才分辨得出。
比如在野人溝這一部分的故事中,地點是虛構的,但作為場景的關東軍地下要塞卻是真實存在的,至今在東北內蒙古等地仍有遺址保存下來,據當年的興安嶺大火,便是由于關東軍埋藏的彈藥庫爆炸引發。
關于名詞和術語,有必解釋一下,《鬼吹燈》中稱盜墓為“倒斗”,和稱陪葬品為“冥器”一樣,這些特殊的行業名詞是現實中確實存在的;而稱古墓中的尸體為“粽子”,則完是我個人原創虛構的,以前從沒有這種法。
再舉一個例子:書中描寫摸金校尉要配戴摸金符,才可以從事盜墓活動。摸金校尉這個名詞是三國時期就有的,但并沒有作為傳統行業流傳下來,僅存在了幾十年,一切關于摸金校尉的傳統行規,包括在東南角點蠟燭,以及雞鳴燈滅不摸金的鐵律,都是我個人編造虛構的,不屬事實,世界上也從來不曾有過摸金符這種東西,原型也沒有,希望讀者朋友們明覽,不要被我的故事誤導了。
類似的例子在《鬼吹燈》這部書中數不勝數,每座古墓和冒險地點的歷史背景、各種神秘動植物的原型和風水玄學、民俗地理等等,都有真有假,更多的是虛實混合,而且內容會根據故事情節的需要調整,如果要部明,絕不是天能講清楚的,在此就不多做講解了。
《龍嶺迷窟》
《鬼吹燈》第一部第二卷《龍嶺迷窟》,實際上這卷故事,分為了三個部分,一是龍嶺倒斗發現西周幽靈冢,二是摸金校尉黑水城尋寶,三是石碑店棺材鋪獻王術浮出水面。雖然一卷中有三個故事,但在卷中,我主要想突出驚悚這一核心元素。也許有人《鬼吹燈》是驚悚,其實我覺得完不是,整體上和“恐怖”關系不大。如果到驚悚,我想驚悚只是書諸多元素之一,并非主要元素。懸念迭出的只有《龍嶺迷窟》這一卷,到處是傳統話令人窒息的扣子,這是聳人聽聞的一卷。
寫《龍嶺迷窟》的時候,我開始考慮整體故事的構架,為了將前兩卷與后面的內容連起來,就安排了一些大篇幅的插敘,這就是鷓鴣哨拜師、納投名狀,盜南宋江古墓,然后與了塵長老,以及托馬斯神父一同前往黑水城探險的事跡。
《鬼吹燈》的副標題是“盜墓者的詭異經歷”,這就是以摸金的事跡為主,但作為暗線,搬山道人和卸嶺力士等其余盜墓者的故事也開始逐漸出現,并且確定故事的線索將圍繞著無底鬼洞展開,所以《龍嶺迷窟》的作用類似于穿針引線。在卷中大篇幅的插敘是為了調整思路,通過民國時期的傳,來檢驗一下自己駕馭不同年代背景的文字能力,可以是在摸索中前進。
在這一卷中,個人比較滿意的是燈影、槨異、懸魂梯,以及野貓、雞鳴燈滅不摸金這幾章,存在較大缺陷的則是鉆魚骨廟盜洞、西廈黑水城通天大佛寺這兩部分,因為計劃要寫到一百萬字,因此放慢了故事的節奏,另外明一下,因為每天在起點更新,為了給絡盜貼增加一些阻力,從這一卷開始用了不少生癖字。
《云南蟲谷》
《鬼吹燈》第一部第三卷《云南蟲谷》,寫這卷故事的時候正好是在看世界杯,印象尤其深刻,是對精力、體力、毅志品質的一次嚴峻考驗。云南獻王墓這一卷中以探險作為核心。我個人很喜歡看電影,曾經非常喜歡《深淵》和《異形》。所謂的探險,是探索加冒險,后來看到翻拍版《金剛》的預告片,有一段探險隊利用轉盤式沖鋒(搶)槍,同山谷里蜈蚣惡(占)戰的橋段,超級喜歡這種場面。老式裝備的探險隊,皮劃艇漂流、墜毀的空(君)軍飛機殘骸、幽靈般的摩爾斯信號、芝加哥打字機、千萬年不死的巨型昆蟲、吞噬萬物的尸洞效應、在自然環境惡劣的叢林和化石洞穴中披荊斬棘,于是云南蟲谷就啟動了,完是藏寶圖式的傳統探險元素,里面加有一引起奇怪的靈異和科幻色彩,這是新舊冒險元素相互結合的一卷。
在《云南蟲谷》中,故事類型面轉向“探險”。卷出場人物較少,主要篇幅用于講述險惡的地形和各種詭異的陷阱。對于陳瞎子貢獻的人皮地圖,開始的時候在我腦中并沒有什么概念,覺得怎么離奇就怎么安排了,隨著寫作的推進,把這一個個謎團揭開,自己也覺得有些驚訝,最早設計的獻王墓,是一個只有在天崩時才會被人進入的古墓。還曾異想天開,有一架大型客機墜毀在摸金隊面前,從而撞開了古墓的大們,但后來一想到還有許多朋友今后要坐飛機出門,這么寫可能不太好;加上在幽靈信號一段中,使用了抗戰時期美(i)國援華空(君)軍的運輸機,所以最后就把天崩描述成幾十年前附毀的轟(乍)炸機了,這種情節上的重力感和命運感是我自己也無法提前預測的。
這一卷我比較滿意的部分,是對于虛構的術的創造,終于能自圓其了,自己還是很佩服自己的,另外葫蘆洞、天坑深潭、霍式不死蟲、鬼信號這幾段也覺得非常滿意。
但此卷篇幅較長,存在缺陷的地方也是很多,主要是節奏控制得不是太好,最不滿意的是寫到后面忘了前邊埋的一些線索,導致脫離的時候沒有用到。
《昆侖神宮》
《鬼吹燈》第一部第四卷《昆侖神宮》充滿了神話色彩。中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孕育出不同的文化與傳。凡是中國神話必定離不開昆侖山,它是天地的脊骨、祖龍發源之地、西王母的神宮、北方妖魔的巢穴,昆侖離開了神話傳似乎就不能稱之為昆侖了。古籍上記載著昆侖西王母的真實形象是個怪物,我個人想象可能是條大魚,曾在自然博物館中看過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感覺真的像龍一樣。
這一卷的情節涉及到格薩爾王傳。制敵寶珠的英雄大王史詩,身就是一篇神話色彩很強烈的唱長詩,所以在昆侖山這一篇中,揉入了許多接近神話的另類元素。風蝕湖的魚王、無量業火、乃窮神冰、大黑天擊雷山、水晶自在山、惡羅海城、災難之門,這場冒險光怪陸離如同進入了幻界。《昆侖神宮》是如同在神界中冒險的一卷,雖然神話元素眾多,但還是保持了一貫的原則,盡量向真實世界靠攏,當然不會有飛天入地、長生不死、神仙符咒那種真正的神話。
由于時間安排與合同的原因,《鬼吹燈》的第一部在《昆侖神宮》后,就算結束了,最后的結局處是在北京的北海公園,屬于完美大結局。起點中文最后一章34章中完整收錄了部內容,實體書更是完璧無缺,當然這個大結局只屬于第一部。
在《鬼吹燈》第一部的前四冊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情節,就出現在西(分開)藏,但出于篇幅的問題,那部分被收錄在了實體書云南卷的最后,是描寫胡八一參軍不久,在西(分開)藏月夜下的荒廢寺廟中,同鐵棒喇(馬)嘛惡戰狼群的一部分,其實這幾章無論如何都應該算在最后的西(分開)藏之卷里。
最不滿意的部分是這部分節奏沒控制好,導致最后進入鳳凰宮的時候已沒篇幅展開。
7年3月,臨時決定寫《鬼吹燈》第二部,和第一部幾乎一樣,在動筆的時候,基沒有整體的構思,只是有個大致的目標,打算在第二部中,寫兩部前傳和兩續集,并且相對第部而言是獨(力)立內容。
第一部的構架上存在許多遺漏,我希望在寫第二部故事的同時,也能夠對第一部做些補充,當時并無把握,但最后的效果來看,還是比較滿意的。
《黃皮子墳》
如果按照我最初的計劃,還是要在《鬼吹燈》第二部的四冊中,描寫四種不同的重點元素,這所以要寫前傳,主要是想活絡一下思路和文字,使自己不會因過于僵化的時間線索失去耐心。
《黃皮子墳》是年代背景非常強烈的一卷,核心元素是關于黃鼠狼的種種詭異傳,和非人生物的墓穴和棺槨,以及東北地區特有的江湖體系,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元素。但由于年代背景比較特殊,許多詞語和內容難免要受限制,不同于思想活躍的八十年代,這一時期的主人公尚不成熟,但滿腔的熱情卻是什么困難都擋不住的。
我曾在海拉爾和大連,參觀過日軍侵華戰爭時期的遺址,包括焚尸爐、監獄、歐洲風格的醫院和研究所等建筑,對其印象深刻,所以將故事的背景設置在其中。在這一卷中,我覺得寫得比較滿意的,是對于黃皮子讀心術和焚化間的描寫,以及老羊皮死后被雷火擊中的詭異事件,很有沉重感,單就實物來講,覺得怪湯這一段很離奇又很真實。比較大的缺陷在于有些很有意思的東西忘了寫進去,人熊那部分也處理得太草率了。
《南海歸墟》
作為第一部故事的延續,在前邊幾卷中,對于摸金倒斗的描寫,使我覺得中國傳統行業中,有許多風險很大的職業,風險性最高的,當屬在海中采珠的民。南海采珠的民原型出自廣西北海地區,秦漢時期就已有龍戶和獺家赴水采珠屠蚌,但是似乎很少有人來寫他們的故事。
所以在這一卷中,海中采珠和這一行業的傳是重點元素。有觀點認為,燦爛輝煌一時的瑪雅文化,是中國西周時期渡海的先民所建,因為兩者相似之處極多,射日神話更是華夏文明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曾想把海底的神箭,描寫成一種真正的巨型兵器,迷失在歸墟這片混沌之海內的摸金校尉和蛋民們,最終開動了震驚百時的神箭,射破了頭頂的大海,從而逃出生天,可后來寫的時候,把這個構思給忘了,但借助過龍兵這一海上的真實奇觀逃生,也是十分驚心動魄的冒險。
關于用裝填了石灰的西瓜殺死水中惡魚,并依靠司天魚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上航行,這些事情并非是我虛構的。以前在中國南方,確實存在著。對于卷中我比較滿意的,是對海島上的黑市描寫,有一些關于海難的橋段也覺得不錯,例如乾坤一跳等等;感到最不滿意的是海柳底艙中海匪的尸體,這段粗糙了,應該有很大發揮的余地。珠母海里的事情也應該展開來寫,但每卷書的篇幅和字數也是一個很難克服的限制,情節和內容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在沒有整體大綱的情況下,很難控制,業余和專業的水平可能就在于此了。
《怒晴湘西》
在這一卷時,我的工作時間非常寬松,時間多了相對就會寫得比較從容,所以單從文字上來講,我覺得《怒晴湘西》是八卷中最精致的一卷,因為關于現代題材的限制來多,所以決定把前傳倒回民國時期,放開手腳狠狠開挖。
以前我曾圖著順口,隨意編了發丘摸金、搬山、卸嶺這三大體系,隨著故事情節的不斷展開,就逐漸勾勒出了這些行業的來歷、掌故、傳、手法,因為以前幾都以望風水盜墓為主,導致許多人,甚至連跟風寫所謂盜墓的人,都只知道看風水找龍脈,卻不知民間有許多稀奇古怪的盜墓方式。
所以在這一卷中,把望字訣以外的盜墓手段作為核心。我覺得民國傳式的故事,一要有書的語感、二是要有俠盜般的人物,再加上各種黑話切口,充滿了歷史民間故事的色彩,才會有趣。以前寫黑水城一段,是試探性的,沒敢往大處寫,但有了以前的經驗,寫起來自然駕輕就熟,其中編了一套新的概念性暗語,也就是山經,包括常勝山和月亮門等體系,完是虛構的。
另外卷也創造了幾個記錄,一是出場人物多,以前擔心控制能力,沒敢同時寫過雙主角和大批配角輪番上陣。但寫了這么多也不可能一點進步都沒有,這一卷的人物調動和背景描述已經能得心應手了,而且情節上對第一部做了很好的補充,也貫穿了第二部的四卷,超出了最初的計劃,這是令我很高興的。
再一下地理背景,湘西的故事被寫入文學作品中的,可以是多如牛毛,但巫蠱、趕尸、落洞一類的事情,聽得多了,就不會再有新意,我個人也很不喜歡,所以在《怒晴湘西》中,寫了瓶山的各種傳,爭取與那些老掉牙的故事區別開來。
并且在這一卷里,出現了一些新的器械,例如蜈蚣掛山梯和穿山穴陵甲;再比如,陳瞎子使用的聽風聽雷之術,還有以敏銳的嗅覺聞土辨藏,都是民間流傳的盜墓手段,可以算是戲我自己發明的幾大盜墓體系,進行了很好的總結,這是最滿意的地方。另外個人感覺寫得比較好的兩個橋段,一是群雞大戰古墓蜈蚣,另一處是之前卸嶺群盜誤入水銀發動的機關城。
比較不滿意的地方有三處,一是花靈和老洋人沒什么戲份就掛職了;二是鷓鴣哨同六翅蜈蚣落入無量殿,這一節描寫得比較混亂;三是發現丹房的橋段比較平。
《巫峽棺山》
作為書的最后一卷,《巫峽棺山》這一卷的任務比較重,最要命的是字數,根據合同約定的字數來算,第二卷的前三冊,第一冊少了三萬字左右,只好都加到最后一卷中,所以卷是超長篇,足足多了半書,但即使是這樣,最后一卷的篇幅也顯得不夠用。
在計劃中作為書主線的四枚銅符,象征著通過不同形式存在于天地間的四種生命狀態,想每部引出一符,但那樣一來,就需要至少五冊,只好簡化了一些情節。
另外也打算在這一卷中,把《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成為殘書的真實原因,以及摸金符上代主人的故事做出交代。《鬼吹燈》書起于《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殘卷,最后也將終于《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當年被毀的往事,除了地仙村探險的內容,最后一卷中還包括了這些情節。
除此之外,還在卷中明了,為什么只剩下三枚古符,以及發丘印在明代被毀的歷史,故事的地點發生在長江三峽附近,地理背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棺材山,情節發展上的轉折很大。
長江三峽長七百余里,兩岸連著無數山闕,層巒疊嶂,這里自古就是神秘的巴蜀文化與巫楚文化交匯的區域,神話故事和民間傳數不勝數,其中多少有一些上古歷史的投影;兵書寶劍、千年棧道、峭壁懸棺……給后世留下了無數想象空間。
作為通篇貫穿的主要線索《觀山指迷賦》,是一段類似于民謠的口訣,包括《觀山掘藏錄》,來都是我另一部作品中的原創內容,因為7年的寫作計劃改變,臨時變為了《鬼吹燈》第二部,所以都被用在了書中,另外一部書就此取消,以后也不會再以任何方式出現。
卷中我最滿意的地方有三處,一是金絲雨燕搭建的無影仙橋;二是觀山神筆,畫地為門;三是烏羊王古墓鬼音指迷。另外,關于黑豬開河的傳,以及棺山盜骨圖的來歷,算是靈機一動的神來之筆。在虛構的故事情節中,融入許多大家都知道的傳,比如天河鵲橋相會、神筆馬良,還有古畫《群賊盜墓圖》,這些或真或假的傳,都在《巫峽棺山》中以新的角度進行了解構。
缺陷是由于最后一卷中要表現的內容太多太集中,不免有些地方沒有深入展開,顯得倉促了,結局并不能是圓滿的,畢竟多鈴終于死亡。與我初期一味喜歡不可思議事件的態度不同,對于用了兩年時間寫就的超長篇作品來講,平淡樸實才是真。在最后的六章里,我主要想闡述一下《鬼吹燈》書的理念,“鬼帽子”這三章,是不能迷信風水,“天人一體”的概念是在心而不在地;最后“物極必反”的三章,則是明摸金校尉保身求生之道。
最后再一下我的作品《鬼吹燈》兩部八冊,始自《精絕古城》,終于《巫峽棺山》,按我的想法還可以再寫八,但是,新的計劃已經醞釀成熟,我已經有些迫不及待,所以已經沒有再往下寫《鬼吹燈》的計劃了,這部書到此為止。
在此特別感謝所有喜歡這書的讀者朋友,并且感謝起點中文、安徽文藝出版社,以及千喜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各位老師,沒有你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就不會有《鬼吹燈》這部作品問世。
烈風手打()
【精彩東方文學 www.pluralapp.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