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古代兵書
林樾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書這么重要。
“藤田君開玩笑了,什么書這么值錢?”
“《軍政》。”
林樾聞言大驚,這不是早已經失傳了幾千年的古代兵書嗎?
“藤田君是不是在開玩笑?《軍政》和《軍志》只是傳說。到底是否真的存在還不得而知。”
藤田只是微微一笑,說道:“這個古代的兵書是真是存在的,舉世聞名的《孫子兵法》只不過是繼承了《軍政》的一點皮毛而已,比起《軍政》,《孫子兵法》根本就不值一提。”
“難道藤田君懷疑《軍政》在秦穆公的陵寢里面?”
“不是懷疑,而是肯定。”
林樾感覺哪里不對勁,藤田要找古代兵書干什么,而且是不擇手段,不計成本。難道他們有什么陰謀。
“滕天君從哪里得到的消息,說《軍政》就在秦穆公的陵寢。歷史上并沒有任何記載秦穆公與《軍政》和《軍志》有什么關系。”
“林先生有所不知,自從秦穆公死后,《軍政》和《軍志》就失傳了。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就是以《軍政》和《軍志》為基礎。孫武沒有看過《軍政》等軍事著作,只是聽說過。他僅憑聽到的只言片語就能寫出《孫子兵法》,你想象一下《軍政》是何等的重要。”
林樾學過《孫子兵法》,知道《孫子兵法》的形成過程。中國遠古以來,特別是春秋時期頻繁、激烈、多樣的戰爭是《孫子兵法》產生的源泉;此前已有的兵學理論成果,如《軍志》、《軍政》、古《司馬法》、令典等,是《孫子兵法》躍上兵學峰顛的基石;春秋時期的社會思潮,特別是關于“道”、“仁”、“陰陽”、“保民”等的理論,是《孫子兵法》形成的文化因素;崇武尚智的齊文化是培育《孫子兵法》這朵軍事理論奇葩的沃土。孫武個人的天賦與努力,則是《孫子兵法》產生的主觀因素。另外,中國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形成的統體思維、辯證思維、象類思維等思維方式對《孫子兵法》理論體系的構筑起了指導性作用。
但要說《軍政》和《軍志》比起《孫子兵法》要高明,這沒有說服力,現代人誰也沒有見過《軍政》和《軍志》。而《孫子兵法》則在當今世界流傳盛廣,世界各國正要對其贊嘆有加,被譽為“兵學圣典”和“古代第一兵書”。
“看來藤田君對《軍政》是志在必得了?”
“帝國需要《軍政》。”
藤田剛說完就一臉的不自然,自知失言了。雖然他臉上的變化很細微,但這一切都被林樾觀察到了。
看來事情遠沒有林樾想象的那么簡單,里面可有著巨大的陰謀。
是國家需要,而不是團體或是個人需要。這讓林樾不禁想到《孫子兵法》,唐朝開元二十二年,日本留學生吉備真備將大批記載中國兵學陣法知識的書籍帶回日本。一部名叫《續日本紀》的日本古書所說,吉備回國后奈良王朝曾派六人到太宰府跟隨吉備學習《孫子·九地》,這說明吉備確實從中國帶回被奉為“兵經”的《孫子兵法》,并成為日本皇室的秘藏。
日本戰國時期的著名將領武田信玄,非常崇拜《孫子兵法》。他在突擊隊軍旗上印制《軍爭篇》中的“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十六個大字,作為其軍隊的信條。
德川幕府時期,《孫子兵法》以漢文本傳抄傳讀,在日本民間流傳。1660年,第一部《孫子兵法》日譯本付梓問世,推進了日本的《孫子兵法》研究。從此,《孫子兵法》的各種版本在日本公開重抄重印,各種注釋和研究著作大量涌現。
想起大量日本軍隊進駐東北,林樾有些不寒而栗,難道是日本要想侵吞中國。
真是無所不用其極,想到這兒林樾非常痛恨眼前這幾個日本人,看似彬彬有禮,里面則是一肚子壞水。決不能讓他們得逞。
藤田要求林樾幫助他們找到秦穆公的陵墓,林樾只能是滿口答應。藤田提前向他支付了十根金條,林樾笑納了,不拿白不拿。
林樾回到旅館,發現沒有人跟蹤后,他來到部隊營地找到艾琳。
艾琳剛剛開完會,傳達了大帥的命令,回到住地。
林樾把日本人的陰謀告訴了艾琳,艾琳聽后氣的大罵。艾琳一身正氣讓林樾對她刮目相看。他要求艾琳做好準備,有需要的時候,艾琳要及時出手。
暗中鄭三娘子對艾琳做了專門交代,一是要她完全服從林樾的安排;二是要他把林樾拿下,日后聽她們的調遣,為她們所用。
第一件事沒有問題,第二件事對艾琳一個小丫頭片子就難了,她仕么都不懂,對林樾這種老司機,她毫無辦法。
林樾當然知道鄭三娘子的心計,和她打了快兩年的交道了,她的步步算計讓林樾苦不堪言。
艾琳留林樾在軍營用餐,用完餐后,林樾說有事要走了。他看得出來艾琳并不想讓他走,但他的態度很堅決,說是要去摸清日本人那邊的情況。艾琳不好得強留。
林樾回到旅館,林彬告訴他,陵園那邊一直都有人在活動,他們一直在尋找秦穆公的陵墓。
的確,這么大的陵園,幾十座大墓,小的陪葬墓更是不計其數。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能找到。
林樾要求繼續派人在外圍觀察他們的動靜,一有情況要及時報告。
第二天一早,藤田就派人過來請林樾過去。
林樾到了藤田他們的住處,藤田要林樾陪她去陵園。他知道,藤田要下手了,要他去幫助他們尋找秦穆公的陵墓。
藤田已經支付了十根金條的酬勞,林樾無法拒絕藤田的要求了。
十根金條多大的手筆,一般人你就是苦幾輩子都賺不來十根金條。
到了陵園,日本人雇的盜夢賊不斷用洛陽鏟在探墓,他們老是觀察夯土層的變化,林樾告訴他們,這個陵園是同一個朝代建造的,手法和工藝大同小異,從夯土層無法識別誰是誰。
藤田也很著急,他問道:“林先生可有辦法?”
林樾想了一會兒說道:“這些陵墓歷經幾千年,地上的建筑已經完全損毀,僅從封土堆無法識別墓主人。但這里埋葬的十九位君王,他們入陵是有一定規律和順序的,我們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這個規律。”
藤田一聽喜出望外:“高手就是與眾不同,林先生真是高手中的高手。”
“藤田君過獎了。”
“林先生什么時候能夠準確找到秦穆公的陵墓?”
林樾有些為難地說道:“這個還真不好說。我說的這個方法目前還停留在理論上,實際情況是否如我所愿還不得而知。我要先繪制整個陵園的平面圖,然后找到陵園入葬的先后順序,進行一一排列,最后做定位,確定其準確位置。”
藤田一邊鼓掌一邊說道:“林先生真是一個天才,實干家,做事這么認真,實在,令在下折服。林先生需要什么只管開口,我一定滿足林先生的要求。”
林樾指指那些盜墓賊說道:“讓他們先停下來不要在漫無目的的亂開亂挖了。等位置確定以后,有的放矢。”
“好,一切都按照林先生的要求。”
林樾先是繪制陵園平面圖,他讓那些盜墓賊給他打下手。
陵園平面圖繪制完成以后,他又開始查詢秦國國君入葬陵園的情況。把所有入葬陵園的國君安排道相應的陵墓。
當然,這個圖紙只有林樾看得懂,他沒有進行準確標注。藤田他們肯定看不出來。
(https://www.dzxsw.cc/book/29411986/8140620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