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把戲做足
距離最近的一次見面還是上個月的8號,一個月過去了,陳松青的一舉一動,方鶴軒不敢說了如指掌,但是佳寧集團發(fā)生的任何大事小事,都有專人向他報告。
想要從陳松青口袋里淘些好處出來,沒有一點準備怎么行?
兩年前,他就開始積極布局,往佳寧集團安插了多名臥底和內(nèi)應(yīng)。
有些人已經(jīng)爬到了集團的高層,有些則是在一些很緊要的部門擔(dān)任要職,就連里面的保安,都有方鶴軒的人。
陳松青不傻,從兩人第一次在海上見面,他就猜測對方是有備而來,極有可能在自己的公司布下了暗裝。
但他不敢挑明也不敢查,畢竟自己也真的是不干凈,怕萬一弄出大的動靜惹的方鶴軒直接撕破臉。
所以,那次之后,陳松青的很多融資以及收購行動,都盡量在集團內(nèi)部縮小知情范圍。
這些動作,方鶴軒自然也是清楚的,他很理解陳松青的焦慮,換作是自己,可能更加沉不住氣。
因為,無論其再怎么小心謹慎,但佳寧的集團賬戶和陳松青私人的資金賬戶,都需要經(jīng)過銀行這一道關(guān)。
不過,理解歸理解,但陳松青的這些小伎倆卻根本沒法逃過他的眼睛。
一切都很正規(guī),兩人甫一見面就熱情的握手,各自的下屬也都禮節(jié)性的互相握手,引得周圍路過的人紛紛好奇的回頭看上一眼。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方鶴軒在和陳松青第二次見面時,敢許諾讓他帶走3億港幣資產(chǎn)的底氣所在。
香港雖然目前正在加速朝亞洲金融中心的角色轉(zhuǎn)換,但港府透過本地多家銀行監(jiān)控全港所有資金流入流出的手段卻還沒放棄掉,尤其是最近一年多來被美國加息搞的欲仙欲死的緊要關(guān)頭,港府更不敢大意。
“還有,佳寧為了拿下日活21%的股權(quán),也付出了一億港幣的代價,現(xiàn)在還是只要一億,我們應(yīng)算是血虧了。”
文華東方酒店不愧是香港的甲級酒店,為了方便商務(wù)活動,他們有專門的帶有會議室的包廂。
兩家公司各自的人馬分坐長形會議桌兩邊,都以為自家老板是真的在進行一場商業(yè)談判。
為了把戲做足,商務(wù)交流自然還是要選在私密性較好的包廂內(nèi)進行的。
之所以選在這里,是因為這家酒店是怡和洋行旗下的產(chǎn)業(yè),經(jīng)常有港府的腐國官員光顧。
既然決定薅佳寧和陳松青的羊毛,那自然要做的光明正大,這樣在后面反而經(jīng)得住廉署調(diào)查。
如此一來,方鶴軒也不敢打保票最終不會牽扯到自己,雖然他可以百分百肯定不會有事,但總歸對名聲不好。
鑒于如今整體都很低迷的股市和房市,他拋售和業(yè)務(wù)并不太相關(guān)的資產(chǎn),反而不會引起市場的強烈反應(yīng)。
“呵呵,陳生,1.5億港幣看似不多,可我不能接受您這種坐地還價的想法。”
現(xiàn)在,既然對方給自己打電話,就說明這位陳總,已經(jīng)準備履行承諾了。
和上次見面看起來非常疲憊和蒼老略有些不同,今天的陳松青可能是放下了心結(jié),雖然白發(fā)依然不少,但愁容卻減少大半。
“如今誰不知道香港缺錢?大量游資回流美國,股市、樓市、地市三市的資金池都快枯竭了,您何必還捂著自家的三兩顆棗挨餓過冬呢?”
這一個月來,陳松青一邊在幫自己的老婆女兒辦理海外身份,一邊也在處理集團內(nèi)部的不良資產(chǎn)。
一旦陳松青的動作太大,不按事先說好的來,那么方鶴軒只能匿名舉報了。
陳松青靠著這個借口和掩護,就悄悄摸摸的轉(zhuǎn)移了一些資產(chǎn)到海外去,方鶴軒也大概知道一點情況,這是兩人之間的默契。
方鶴軒和陳松青兩人唇槍舌劍,激烈交鋒,火星四濺,讓各自的下屬也看的心驚膽戰(zhàn)。
方鶴軒的做法無疑是違法的,他通過一些見不得光的手段,暗中收買了包括匯豐在內(nèi)的多家銀行資金運營部門的內(nèi)部人士。
“陳生,我是真的很有誠意和佳寧集團合作,這種時候,現(xiàn)金為王!”
······
感謝蒙世界的推薦票!
他們還真以為各自的老板在價格上互不讓步呢。
陳松青如果做的太過火,他拍拍屁股走人倒沒什么,可這樣勢必會造成更大的漣漪效應(yīng),港府徹查整個詐騙案的決心和力度也可能更加堅定。
他們的再次見面選在了中環(huán)文華東方酒店。
“如果是一年前,您說的價格,我二話不講直接答應(yīng),但現(xiàn)在的市道如此不景氣,此一時彼一時,您不能還想獅子大開口吧。”
“我認為,這兩家公司的股份,我出8000萬港幣,已經(jīng)是很合理的價格了。”
但一旦經(jīng)濟低迷下行,為了穩(wěn)住股價,處理非業(yè)務(wù)性資產(chǎn)和不良資產(chǎn),反而是準備過冬的積極表現(xiàn),也會得到股民認可。
說是3億,也不過只是一條紅線罷了,他弄個4億出去,方鶴軒估計自己也只會摸摸鼻子默許的。
“方生,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您想收購佳寧手中的優(yōu)質(zhì)資產(chǎn),自然是看中了它們的價值,這就應(yīng)該反映到和價值匹配的價格上來,如果您給的價格依然如此沒有誠意,恐怕咱們之間的合作就沒辦法繼續(xù)下去了,我不能盲目的損害股民和投資人的利益。”
平時也不需要這些人做什么事,只是幫忙注意一下佳寧和陳松青的戶頭資金流動情況。
方鶴軒甚至都通知了自家的《東方日報》派出記者守在酒店門口,目的就是希望將他和陳松青的會面公之于眾。
“陳生,咱們都是商人,時刻都在尋找商機,這‘商機’二字不正好說明了商業(yè)活動存在不確定性嗎?”
“方生,Rama Tower25%的股權(quán)是佳寧以每股作價17.3港幣,定向發(fā)行2888888股新股換來的,光這一項,我們就出了5000萬港幣,如今我只要這個價格,過分嗎?”
經(jīng)濟蓬勃向上時,為了抬高股價,大公司都會各種亂七八糟的投資,這種行為幾乎是被股民所接受的。
感謝書友20231031438029、書友20171029004947168的推薦票!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https://www.dzxsw.cc/book/29405659/3636575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