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石破天驚
春節到了,葉天又是籌備著回家。
督察局的工作不重,葉天隨時可以請假,但是怎么樣能夠讓領導滿意又不是容易的事。
最近自己出盡了風頭,羨慕者有之,嫉妒者卻是更多。
鄧書記在黃海市威名赫赫的冷面書記,眾人還是第一次見到鄧書記對誰這么用心。
許多人都是費了好大的心思想要查出葉天跟鄧書記的關系。
關系沒有找到,卻是把林國柱跟古大師挖了出來,眾人當然不會知道鄧書記跟古大師的關系。
即使這樣也是讓眾人驚嘆不已,他們都知道葉天有背景,但是誰也沒有想到葉天會是這種背景。
林國柱還比較正常,做到廳級的位置,誰的背后難免會站著一個部級干部。
但是古大師就有些特別了。
作為佛界的領袖,古大師的地位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
從表面上來看,古大師沒有任何的級別,但是按照國慶大典天安門城樓的位置來看,古大師不比副國級,甚至政治局常委差,古大師一直是一些開國元勛的座上賓。
也是可以直接跟上面對話的人物。
近些年古大師出外訪問的不多,但是一旦國家需要,古大師每每必應。
不管國際佛教界有什么波瀾,只要有古大師坐鎮華夏,佛教的一些投機分子就不可能在華夏掀起浪潮。
古大師的一句話比軍隊還要管用的多。
最重要的是,古大師為了適應華夏國情,專門給出了自己的關于《古蘭經》的解釋,稱為金本《古經》,現已經稱為世界佛教界的重要傳承。
古大師在世界佛教界的地位也是屬于前十的。
擁有這樣一個靠山絕對是百益而無害。
還沒有聽說過古大師跟那個政治人物交往過密呢!
眾人也是查到了三年前的新聞聯播古大師的講話,他們除了慨嘆葉天的狗血運氣再無其他語言。
這么一番查探,葉天在黃海廳局級干部心中的地位無形又是上升了不少。
有些人已經開始醞釀把葉天列為新的東南七少了,不過知道的人都是笑笑,沒有人把這種小孩子的游戲當真。
最具爆炸性的可能是蔣偉等一眾二世祖拜葉天為師的事沒有暴露,如果這件事真的被人挖出來,絕對會引起天崩地裂。
但是蔣偉兩度到督察局拜訪葉天的事已經落到了有心人的眼里了,有人也是一次猜測葉天是不是靠上了蔣部長這條線。
不過想到這些的有些人自己都是否決了這一猜測,在黃海十三常委當中,如果說哪個常委最雞肋,恐怕只有蔣天華了。
蔣天華除了武裝部的事,其余的事根本插不上手,也就不可能對葉天的升遷起到幫助。
武裝部長不同于黨群書記,鄧書記可是可以直接任命正處級干部,對于廳級干部乃至副部級干部都是有重大的建議權。
這個權利看起來似乎是虛職,但是很多時候,這個小小的建議卻有可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不然鄧書記也不可能排到常委第三,畢竟名義上掌管人事的應該是組織部部長。
很多人跟葉天交好,但是更多的人對于葉天的運氣卻是嫉妒非常。
葉天從平民升為正科乃至副處他們都不奇怪,國家的確有這些政策規定,一些經濟極度貧窮的地帶確實可以在人事上靈活操作,但是國家也有規定,一旦享受了這種權利,那么原則上得在那個地方呆滿一定的年數,最少也得十年。
而葉天從那種地方走出來,無疑是打破了這種規則。
葉天起初被安排為督察局的局長時,那時候整個黃海都是忙于應對溫家的怒氣,所以即使詫異也是沒有多么放在心上。
但是現在事情漸漸平靜下來,許多人卻是蠢蠢欲動。
聽說已經有人向市委吹風,說是葉天的任命不符合規定,必須重新考慮葉天的定位。
但是這種傳聞只在少數幾個人口中流傳,許多反響不是很大。
但是又不知道從哪里得到的小道消息,說是明年開春,紀委書記夏明就會向黃海市委常委會提出關于葉天重新任用的建議。
這種消息不是空穴來風,從夏明的秘書那兒大家便是得出了相當肯定的答案。
雖然夏明沒有說過這種話,但是無疑是有了一定的意愿。
夏明領導的黃海紀委跟葉天的交鋒最后以紀委慘敗而告終,但是市委委員擴大會議并不是結局。
夏明被落了面子,尤其是紀委爆出這么大的丑聞,一位紀委副書記甚至因此落馬,早已讓紀委成為了市委大院的笑柄。
先前人人畏懼的紀委被證明是一只紙老虎,很多人都是大快人心的拍手稱贊。
夏明書記當然不會就這樣含糊過去。
不管之前葉天跟他多么的沒有交集,但是從紀委決定向葉天下手,葉天跟紀委之間其實已經撕破了臉皮,兩者沒有緩和的可能。
所以夏明要向市委常委建議的事也就有了一定的可信度。
這股風也吹到了督察局,但是這個時候的督察局已經沒有人敢蠢蠢欲動,即使有人有別的心思,也只能暫時壓在心底不敢表露出來。
葉天為局里爭取到了數十個空位,說到底也是為了大家手中權力擴大,得益的是督察局所有人,這個時候要是有人膽敢反對葉天,相信督察局里就不會有人會容許。
更何況,也沒有多少人相信資歷的問題會給葉天造成多大的困擾。
臨近年關,市委一派安詳,平靜的氣氛下面卻是涌動著湍急的暗流。
葉天也有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他小心警惕著日常言行,生怕被人抓到什么把柄。
還有三天就要放假,但是葉天卻有種坐立不安的感覺。
流言來的快,消逝的也快,隨著春節的氣氛越來越濃,市委大院卻是一下子恢復了正常,沒有人再談到葉天跟下面的矛盾,所有人都以為夏明書記正在積攢力量,等待著來年給葉天一記致命的打擊。
只有一些老成侍重的市委領導才從平靜的表面嗅出了不同尋常的氣氛。
放假的最后一天,葉天已經安排好所有的事,準備到局里做一下最后的動員然后宣布放假。
還沒有到辦公室,葉天卻是被叫到了鄧書記的辦公室。
帶著滿腦子的迷糊,葉天從鄧書記嚴峻的臉色感到了問題的嚴重。
葉天一到,鄧書記并沒有忙著請葉天坐下,卻是讓他看一份報紙。
不用鄧書記說,葉天已經發覺態勢的嚴重。
報紙就癱在辦公桌上,但是眼尖的葉天卻是早已經看到了標題。
“未滿而立的局長:華夏政治的年輕化態勢!”
拿過來一看,葉天才知道問題究竟嚴重到何種地步。
卻是一份國外知名的中文報紙——遠東參政消息,常常因為言行大膽而引起爭議。
但是該報紙的權威卻是不容置疑,用他們編輯的話說,就是他們對事不對人。
該報紙的編輯很多都是無黨派人士,不在任何國家擔任公職,但是因為這樣卻是反而讓人無法忽視他們的觀點。
該報紙一直致力于亞洲,尤其是東亞的政壇變局。當然,華夏跟小蟲國更加是他們熱衷研究的重點。
中央對于這樣的報紙非常的頭疼,但是因為其主要不在國內銷售,卻是拿它沒有多少辦法。
但是大路不銷售,不代表港澳臺也不銷售。
尤其是臺灣,更加是遠東政壇變局的忠實粉絲,該報紙有三成的讀者來自于臺灣。
所以這一文的發表立馬在華夏高層引起的極大的風波。
遠東參政消息是副部級以上高官的內參性質的報紙。
如果不處理好這一件事,無疑會引起極壞的影響。
(https://www.dzxsw.cc/book/28921733/2165470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