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怎樣的一條路
四月春末,胡殊同坐在家中的小院里。
正午屋外風光好,日頭明媚風徐徐,透透氣還能望得遠,更容易活泛人的想法。
桌子上沒有一本書,而是散落著大量的紙張,多是胡殊同年前年后一邊查探一邊即時記下的內容。上面有一些數據,更多的是依據自己所見羅列的一些關鍵詞和當時的躥升出來的念頭。
青巖市北五縣,準確地說應該是西北二縣、東北二縣、正北一縣,又因為青巖市北原區是一個向北延伸的狹長區,這便導致牛家鎮西邊的這塊地和五縣縣城的距離都相差不多,幾乎可以把它看成一個五角星的中心點。
雖說物流園區都有倉儲、配送、運輸、裝卸、包裝等一系列功能,但真正操作起來,不同的側重點會將物流園區分出類來,僅拿倉儲這件事來說便分很多門道。
有的是為客戶儲貨,說白了就是搭一個冷庫的大場子,為各種易腐食品企業打造存儲大本營。更有的則是直接做租賃,按空間計算為客戶提供長期租賃服務,這一類將大幅減少園區的干預。
此外,重點做產地還是銷地,主要針對哪些客戶,都將讓物流園區的職能發生變化。這并不是一個模子的蛋糕,家家都一樣,所以說,胡殊同面臨著最重要的思考便是——
要走怎樣一條路?
久浸這一行的他,豈會不知道怎樣最賺錢,簡單來說,只要不做最先一公里,都會帶來可觀的收入。原因并不復雜,深入田間地頭意味著大量的人工、車輛與時間成本,哪怕這塊地位置再優越,終歸還是有太多的路要走,車要跋涉、貨要聚集。
最簡單的操作,便是從大量的菜販手里收菜,將園區變成龐大的產地集散中心,再向市內超市、菜市場定向集中供應,還能做大規模存儲,也可與省外聯通。再配上冷庫租賃,隨著企業合作越發成熟、地段價值攀升,租金勢必上漲。
但若不做最先一公里,胡殊同這么多年的行業鉆研將失去很多意義。
他要做冷鏈,而不是做鏈。
不是運輸的中轉站、單一的冷藏庫,而是全程冷藏控溫的“城市冰箱”。這是多年潛藏內心不可釋然的事,也是無數冷鏈人的理想,一如他大學初次在學術廳見到老師時,聽到的那兩個樸實命題——吃得放心、減少浪費!
許多問題,都是最先一公里的問題。
為什么“農民難賣、市民難買”,為什么從田間一毛三一斤收的菜,走上幾十公里路就翻了幾番?又為什么城市超市里斤斤兩兩都是錢的胡蘿卜,農民卻大量拿來喂豬?
田間產生的大量浪費、綠被車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浪費,讓產能無法全部走向市場,一噸菜和兩噸菜一個小區分,價格當然差別很大。運輸的不及時,讓蔬菜大量滯留,價格過于低,菜農不愿賣,缺乏調節與錯季,都是現實的問題,菜籃子的問題。
這還涉及到蔬菜的質量,為什么在菜市場買的菜看上去露水晶瑩,到家里只擱半天甚至三兩小時就蔫得離奇?因為運輸過程中沒有冷藏而進行灑水,讓蔬菜看上去更新鮮,可水分一旦蒸發,還會快速帶走蔬菜本身的水分。
此外,還有調節的問題。
胡殊同大二那年,整個墨自縣家家種芹菜,可臨到收菜時,芹菜價格暴跌。水桶粗的一大捆只能賣幾毛錢,很多菜農寧愿扔了也不賣,他記得縣道的左右全是傾倒的芹菜,還有一把把辛酸淚?梢怯锌臻g足夠的冷藏建設,芹菜可以存70天,有足夠的運力,芹菜可以賣到外省,甚至賣到國外。
在歐洲看過的第三方物流,胡殊同當然想過,但那不能解決最切實的問題,這種模式的時機在國內尚未到來。
下探到第一線需要魄力,但在胡殊同看來,如果最后拿下了這塊地,這將成為企業的基因。他是菜農的孩子,田間地頭的事一直跟隨著自己,怎么與菜農打交道,怎么把事情做好,這也是一種優勢。
走這條路當然會面臨人手車輛緊缺、付出大量額外成本的問題,但路都是一步一步走的,創業者更要踏實。胡殊同從沒想過一口吃個胖子,指望園區一啟就席卷五縣?八方聚菜、四海來魚?那是一種幻想。
既入市場,就免不了競爭與合作,做大做強需要過程,還需要機遇。行業人都有預測,政策的大力扶持將不再久遠,行業相關的出臺辦法已經在起草,但從當下來看,胡殊同所能得到的切實只有無息貸款。
許多構想隨之浮現,漸漸地,這份方案的骨架、核心乃至老師說的兩個點,都因為這條路的明確而越發明晰。也是這一連串的篤定,讓胡殊同把重心落在了之前并沒有細究過的模式,如何既做好最先一公里,又能讓農產品快速走向市場,不覺之間他的初始視野也被抬升了。
起于最先一公里,終于最后一公里,不僅要做上下游的銜接整合,還要把全程控在自己手中。那將很難,甚至將得不償失,但他相信這是菜籃子的有力一步,一個屬于專業行業人的遠見。他的情緒都開始傾注在這里,就像老師說的,心無旁騖一身輕!
做系統的冷鏈、真正的冷鏈,把所學、所見、所感、所研用在這件值得付出一生的民生大事!
這才是,胡殊同的——
冷鏈之路。
……
(https://www.dzxsw.cc/book/28803948/65638653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