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農貿市場
十一月初的一天,雷小溪帶著班子代表市局來同興冷鏈園區視察,胡殊同全程陪同并做了細致的講解匯報。
施工進度、工程質量、安全規范等多個方面都讓視察的領導表示滿意,而且還有些超乎預期。兩個月的工期,除了地坪管道等,梁柱結構也已經起來了,眼前的框架已然能讓人看到一個宏大園區的雛形。
準確地說,是單體庫的宏大規模。
每兩根鋼筋混凝土柱的間距長達16米,柱網跨度之大,在青巖市的冷庫工程中幾乎見不到。柱高9米,也是區域內罕有的大型單層冷庫。這等起勢之態,屬實讓人有些震驚,也不由得讓人聯想起來今后。
這一次,雷小溪也為胡殊同帶來了另一個好消息。
同興正式運行之后,最棘手的問題無疑是“貨往何處走”,想與省內的大型企業達成合作進行倉儲配送,目前還很難提上日程。
同興必須要自己先走一段路,一個新興園區在企業間的信任度為零,規模上的東西不足以成為合作依據,同興的運轉能力、業務效率才是真正的專業體現,能為企業帶來盈利的真把式。
這一步怎么走,正是胡殊同在電話期望雷小溪的幫扶之事,他瞧準的,正是市里的各大農貿市場。
農貿市場是整個冷鏈體系其中的一個輸出終端,它直接面對消費者,走進千家萬戶的各種食材,農貿市場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買菜的時候,誰都希望有一處干凈整潔又明亮的菜市場,蔬菜光鮮而挺拔,但現實并非如此。
實際上,農貿市場也有自身的一條變遷之路。
上世紀九十年代,是農貿市場快速擴張的大時代,它為市民提供更多方便的同時,也因為很多“誰投資誰受益”的地方政策,導致行業準入門檻極低。銷地農貿市場由此出現粗放經營、設施簡陋、功能單一等一系列問題。
過熱發展伴隨惡性競爭,農貿市場投資之后缺乏管理,演變成租攤位的“大集市”,沒有統一的約束,臟亂差成了普遍現象。
2001年以來,在國家專項資金的引導扶持下,大量的農貿市場進行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同時重點完善質量安全監管、冷藏保鮮設施強化等現代物流功能。并出臺《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技術規范》,以此推動改造、規范和升級,許多農貿市場進行了搬遷,單體市場的交易規模明顯擴大。
而部分農貿市場開始注重農產品冷藏加工、分級包裝和統一配送等業務,而這,和同興的功能正好完美接洽。
胡殊同的腦子里,遠不是一份孤零零的園區方案,不僅知道立要怎么立,更明白走要怎么走。先做儲存與中轉,集中為農貿市場供貨,先起第一步的競爭力,這也符合市局對園區的期望,從田間地頭到市場終端,同興一肩挑,讓這第一步的效用清晰可見。
谷</span> 據雷小溪講,借由對農貿市場的整頓,規劃局聯合工商局、衛生局已經對市里的三個大型農貿市場達成引導,將同興列為重點蔬菜合作企業。
胡殊同心里的大石落了下來,這一點至關重要,是此時來看打開局面的最好辦法。更重要的是,這將為同興及早帶來營收,這段時間壓力有多大只有胡殊同自己知道,一分錢沒見先填進去幾百萬,走貨如果出問題,那時的逼迫將讓人無法承受。
入夜時分,工人們停工了,這批人正是當年胡殊同在南郊看到的駐守團隊。
能跟著余大軍干,對工友們來說是一件幸福的事。工人們一年四季在外,累點不怕只求能順點心,臨到結款千萬別說拖拖緩緩。吃住的問題、工錢的問題,余大軍不少操心,這帶來的就是兄弟們勁往一處使,用心用力干好活。老伙計們還是一口一個余頭兒,從不聽他們說余總。
晚上的時候,在這臨時板房里,余大軍習慣喝點酒,胡殊同也時常陪他喝點。
余大軍本是感性之人,喝起酒來多年不見的那一套又生了出來,胡殊同感慨又懷念這樣的時刻。很多時候,串聯起一段段特別有符號感的經歷,人就不會忘記自己從何而來,那像一雙無形的手,會扶著一個人不搖不晃看未來。
那是00年底,而今是04年底,一切都不一樣了,但有些東西它能從始貫到終,人的經歷如此,冷鏈的初心與決心也是如此。
而胡殊同最慶幸的是,從當年的宿舍到如今的板房,一路不離老伙計。正也在這時,園區入口處傳來密集的車笛聲,大燈開著遠光,照亮了一片片。
胡殊同和余大軍快步走了出去,門崗那里不停詢問,總是答非所問。
片刻之后,一個人探出腦袋吆喝個不停。
“胡老板!胡總!我林翔!”
“大軍也在!你倆在那夢游呢!給我開桿子啊!”
……
(https://www.dzxsw.cc/book/28803948/65550974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