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我有嘉賓
光影浮動的夜色里,她微妙的心緒,就這樣浸染上一層月染的詩意。
其實,談瀛洲猜到她應該是在心中感嘆他父親給他起的這個名字好,但他偏偏要反其道行之。
于是,看著她,裝聽不懂地問:“怎么?你想見?”
這話沒主語,艾嘉笙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一下沒反應過來:“啊?”
談瀛洲:“我爸。”
艾嘉笙:“我……”
談瀛洲:“以后,不是沒有機會。”
艾嘉笙:“……”
這話說的太容易引人聯想,艾嘉笙小聲反駁:“我沒有。”
“沒有就沒有,”談瀛洲看著她羞赧的小模樣,笑得胸腔微震,“你臉紅什么?”
艾嘉笙指出他的錯誤:“……因為你這話說的有歧義。”
“我讓他努努力,爭取到時候能上你的采訪名單,”談瀛洲饒有興致地問,“這話哪里有歧義?”
艾嘉笙:“……”
不要跟律師講道理,真的好可怕。
她極為嬌嗔地瞪了他一眼,避重就輕道:“談瀛洲,你真的很搞笑。”
他聽了,見招拆招:“那以后看見我的時候多笑笑,好不好?”
她別過臉,不回答。
他卻不依不饒地,像個小孩一樣,湊到她眼前追問:“好不好?”
她帶著小小的不服氣,但還是輕輕“嗯”了一聲。
談瀛洲看著她,心里瞬間軟乎得不行,恨不得能一直跟她待在一起。
但考慮到她今天的工作量,他還是沒忍心留她太久:“時間不早了,聽完這首歌就送你回去,好不好?”
艾嘉笙:“好。”
歌聲在時間的流逝中,漸漸接近尾聲。
結果,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則不太愉快的插曲。
有對母子應該是恰好經過這里。
其中的那個小男孩聽歌聽得入迷,于是,便停下腳步,拽住了身邊人的衣服,對她說:“媽媽,我也想學彈吉他。”
結果,沒想到,他媽媽聽了,卻當著眾人的面,沒好氣道:“這都是些沒用的東西,學什么學!”
小孩子一臉無辜地問:“那什么才有用?”
“考一個好大學,學一個好專業,將來賺大錢,走了——”說著,那女人說一不二地把自己的孩子拽走了,邊走邊說,“咱不看這玩意兒,誤人子弟。”
一則聲音不小的對話,在這樣的環境里響起,格外不合時宜。
看吉他彈奏者微微面露尷尬,在場的聽眾紛紛開口,駁斥著剛才那個女人說過的話:
“你別聽她的,她就是見識短。”
“就是,照她這個意思,喜歡音樂的人就賺不了錢唄,真是搞笑。”
“對啊,我也沒見那些不喜歡音樂的人,都成為百萬富翁。”
“哈哈哈就是就是,你可千萬別跟她一般見識,我們這一晚上都聽得過癮得很。”
艾嘉笙在不遠處看著這一幕,忽然想起了一個還挺有意思的辯題,于是,開口問道:“談瀛洲,我記得你本科是復旦的。”
談瀛洲聽了,嘴角有些得意地勾起:“你還挺關注我。”
艾嘉笙:“……”
不是,她之前怎么沒發現這男人這么自戀。
“我這是職業本能。”她解釋道。
“好,職業本能,”他夸得一本正經,“艾記者真的是專業又敬業。”
“哎呀,你別打岔,”她總是被他逗得格外孩子氣,“我都忘了我要問什么了。”
“好好好,不打岔不打岔,你問。”
“你怎么理解,復旦所謂的,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談瀛洲不答反問:“你怎么理解?”
“嗯……”艾嘉笙想了想說,“人不能太功利,要保持思想自由,允許一些熱愛無用。”
“那你覺得熱愛無用嗎?”
“看你怎么界定有用和無用吧,如果按照剛才那個女人的價值體系,賺錢才是有用,那喜歡音樂確實應該歸屬于沒用的范疇。”
“我不這么覺得,我覺得即使在她如此偏頗的價值體系下,喜歡音樂依然有用。”
艾嘉笙沒懂:“嗯?”
“音樂不能讓你賺錢,但音樂能讓你更開心的賺錢,”他清沉的音色,在湖面上悠悠響起,“就像讀書一樣,讀書也不能讓你立馬變現去賺錢,但讀書能讓你以更前瞻的思維和更廣闊的視野去賺錢;讓你賺錢的時候,精神不疲憊,讓你遇到挫折的時候,靈魂有依靠。”
艾嘉笙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解讀,不自覺陷入沉思。
“聽入迷了”談瀛洲在她面前打了個響指,“走了,回家了。”
艾嘉笙住的小區離奧體公園很近,不一會兒就到了,這次,保安在值班室,所以談瀛洲登記后就把車開了進去。
在樓下停好車后,談瀛洲側身叫住她:“艾嘉笙。”
艾嘉笙正在解安全帶的手一頓,抬眸看過去:“嗯?”
談瀛洲:“我明天要去新加坡出差,周五晚上才能回來。”
金融峰會還有三天,艾嘉笙本來以為未來三天都有機會能看到他,結果沒想到他要去國外出差,難免有些失落,聲音低低地“哦”了一聲:“一路平安。”
聽出她語氣里的那絲失落,談瀛洲倒還挺得意,看著她說:“等我回來,好不好?”
她眼睛亮亮地點頭:“嗯!”
“快上去吧。”
“拜拜,”朝他揮了揮手,艾嘉笙下了車,正要進去時,又轉過身跟他道了聲,“晚安。”
“嗯,晚安。”
談瀛洲站在樓下,看著她房間的燈光變亮,才開車離開。
可他不知道的是,陽臺上的一個身影,也在將他的身影目送。
艾嘉笙倚在窗邊,看著他的車緩緩離開,想起剛才在奧體公園的那一幕,心中陡然升出一種很奇妙的感覺。
她覺得,他真的如他們合奏的那首歌中唱的那樣:
“old,buti’mnotthatold,”
“young,buti’mnotthatbold”
成熟,卻不世俗;
年輕,卻不莽撞。
-
翌日,艾嘉笙剛到公司,就被沈彬叫進了辦公室。
金融峰會最棘手的工作已經完成,所以他終于有時間過來跟她掰扯掰扯她的稿子。
艾嘉笙剛走進辦公室,沈彬嚴肅低沉的聲音便立刻響了起來:
“有成弘這個分量十足的采訪嘉賓打頭陣,有《財經周刊》這個頭部媒體的讀者基數,你寫的這篇稿子深度挖的也足夠深,這三者結合在一起,放上公眾號,你這篇文的閱讀量肯定不會差。”
“但你知道我為什么一直卡著不讓你發嗎?”
“因為這不是我想要的東西。”
看她走到他的辦公桌前,沈彬用眼神示意她坐下,然后,接著問:“你知道你這篇稿子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嗎?”
艾嘉笙聽了,很坦誠地答:“我不知道。”
在職場中,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沒必要不懂裝撞,那是無意義的內耗。
尤其是面對愿意指點自己的前輩,你坦誠相待,他指點迷津,就能四兩撥千斤地,突出重圍。
“艾嘉笙,”沈彬終于肯指出她的問題,“你不能把人物專訪,當成財經新聞稿去寫。”
“寫人物專訪,你要寫的是人,和人身上的故事。”
“你要寫出故事性,激發起讀者往下看的欲望,這才是重中之重。”
砰的一聲。
“故事性”這三個字落入她腦海中的那一瞬間,艾嘉笙忽然感覺自己豁然開朗。
她這篇稿子的問題,在于敘述方式。
一個優秀的財經新聞稿件,往往需要理清一個經濟現象背后的脈絡,需要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解釋清楚。
而這些,都需要縝密又強大的思維邏輯助陣。
所以,她在寫人物專訪稿的時候,也自然而然地把這種思維方式運用到了其中。
就跟寫論文一樣,重點都放在了邏輯梳理上。
而不是“人”和“事”上。
但現在,她明白了:她應該跳脫之前的思維邏輯,以人物故事為主線來寫。
小姑娘太聰明,一經點撥,瞬間明白了自己的問題所在:“我知道了。”
沈彬喝了口水,把水杯放到桌面上,抬眼問她:“知道什么了,說說。”
“我應該拋棄自己采訪者的身份,不必非要以一問一答的形式來寫文,而應該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去寫這個人物身上發生的故事。就如您所說,有了故事性,才能有可讀性,才能留住讀者。”
沈彬聽了,覺得這姑娘真是有靈氣,低低笑了聲,沒再多說,朝她擺擺手:“行了,回去改吧。”
艾嘉笙聽了,面上終于浮現出一抹笑意,微微頷首:“謝謝沈編,那我先過去了。”
結果,等她快要走到門口的時候,沈彬又叫住了她:“艾嘉笙。”
艾嘉笙轉過身:“嗯?”
沈彬坐在辦公椅上,仰頭看著她,云淡風輕地,落了一句對她未來產生巨大影響的話:
“要記住——”
“好故事都長著翅膀,會自動飛入千家萬戶。”
(https://www.dzxsw.cc/book/28746123/3065283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