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大明:秋后問斬,太子是獄友 > 第二百七十八章 天人感應說

第二百七十八章 天人感應說


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又有熒惑守心發生,恰巧還有隕石墜落在了東郡,落地后有百姓撿到了碎石塊,在上面刻下了“始皇帝死而地分”。

始皇帝大怒,派了御史去查問,什么都沒查到,就把周邊百姓全殺了,又焚毀了隕石。

這段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后世考校下來,差不多除了熒惑守心是事實之外,剩下的可能全是個人杜撰,或者是倒果為因的道聽途說。

再往后的西漢末年,漢成帝時期發生的熒惑守心,這才是天人感應說的巔峰。

因為丞相匯報發生了熒惑守心,漢成帝非常恐懼,決定沿用春秋司星子韋的辦法,甩鍋嫁禍給匯報的丞相,便向丞相賜予美酒、黃牛,對其鴆殺。

結果一年以后,漢成帝還是駕崩了。

嗯,縱欲過度死的,跟熒惑守心沒有半毛錢關系,但卻間接推動了天人感應說里的“天命不可違”。

最離譜的是漢末三國時期那一次,熒惑守心發生之時,魏文帝曹丕正好駕崩。

而后魏明帝去問黃權,黃權就說:“往年有‘熒惑守心’,結果文帝崩。”

愣是把一次天人感應中的大不祥,給說成了魏國才是天下正統。

要不然,熒惑守心死的為什么是魏國的皇帝,而不是蜀、吳的“偽帝”呢?

林煜目光銳利,緩緩開口說道:“所以,歷史上所記載的這些熒惑守心、金星凌日,以及日食等天文星象,大多都是在倒果為因,牽強附會罷了。”

“所有的天文星象都是牽強附會之說?”楊榮說著,語氣明顯有些顫抖。

雖然林煜已經舉了好幾個例子,但這無疑是在沖擊他從小到大養成的固有價值觀,還是讓他實在難以置信。

“不僅是牽強附會,而且要是按照真正的熒惑守心去計算火星、心宿二的運行周期,還有金星凌日這些,很多都是對不上的,也就是后人故意捏造出來,用于政治輿論造勢。”

“比如宋景公時期,熒惑守心就是比較典型的政治造勢,因為宋國是殷商的后裔……”

“而始皇帝就更不用說了,典型的倒果為因,先不說尋常百姓竟然就能識字,還能寫出‘始皇帝死而地分’如此有見地的話來,再說這東郡距離咸陽可不算太近,一個百姓在石頭上刻字,究竟是怎么傳到皇帝的耳朵里的?”

“還有漢成帝,這家伙就是典型的縱欲過度而死,不給他來點熒惑守心進行遮蓋,對皇權威嚴的打擊就會太大了……”

“當然,最離譜的還是曹魏,熒惑守心直接成了曹魏代漢的政治依據,證據就是同時期不僅有熒惑守心,還有黃龍見譙……”

“往后的五胡十六國,后趙武帝石虎、北魏明元帝拓拔嗣都曾遇上了熒惑守心,石虎殺了中書監王波避禍,北魏那邊干脆死的不是自己而是后秦,真按照漢末曹魏的理論,那豈不是在說石虎這個羯族暴君,以及后秦(羌族)那個‘反骨仔’都是天下正統?”

“……”

說到這里,楊榮更不知道該怎么接了。

承認熒惑守心是對的,那么后趙、后秦就是天下正統,再不濟鮮卑北魏也能湊到正統的邊邊。

總之,只有漢人不是華夏正統……

這合理嗎?

這顯然不合理啊!

林煜還在繼續說:“還有隋煬帝楊廣,直接是遇到了熒惑入南斗(其中一種),但你們覺得隋朝的滅亡,跟熒惑守心有什么關聯嗎?”

不能說全無關聯,只能說毫不相干!

且不提隋朝根本上的土地制度問題,就以隋煬帝的那種折騰方式,再家底雄厚的王朝,也得被敗光了不可。

弊在當代,利在千秋?

這已經很客氣了。

隋煬帝修運河,你以為他是為了后人?他實際就是為了自己下江都(揚州)方便!

因為以前的河寬走不了寬大的天子龍舟,水道也不連通,無法直達江都。

再說修建東都洛陽,主要是為了節省財政,因為糧食走運河去不了關中。

這個舉措應該是對的,但楊廣的操作太抽象了。

修了新都洛陽,卻又不舍得遷都,反而形成了洛陽、關中兩京的格局,變相增加了財政支出。

又搞出了讓后世網廟鼓吹的三征高句麗,這也是最抽象的,先不說隋煬帝打仗的本事實在不咋地,前后征討三次高句麗,光是第一次就遭遇慘敗,幾十萬大軍就回來了兩千七百人。

損失不可謂不大!

結果楊廣還繼續征討高句麗,最后倒是打得還挺順利,但好不容易快打下來了,高句麗連忙選擇投降。

隋煬帝呢?

他同意了!

高句麗連使者都沒派,就口頭上說了一句,隋煬帝便帶著幾十萬大軍回去了。

高句麗直接光速降而復叛,楊廣感覺到智商遭到了碾壓,暴跳如雷,而數十萬大隋將士埋骨他鄉,也不知道找誰說理去。

對了,隋煬帝修的運河,唐朝就堵了。

還有常說的“隋朝大米留到了貞觀年間還沒吃完,都是隋朝給唐朝盛世留下了底子”。

這簡直是超人啊!

什么樣的體質,能吃得下隋朝遺留的百年大米……

“再比如說后蜀的孟昶……”

林煜還在侃侃而談,不光說熒惑守心、金星凌日,還順便說了下日食。

日食相比較于熒惑守心、金星凌日,那可就要常見得太多了。

按照史書記錄,從春秋到螨清時期,光是有記錄的日食就有上千次,載入正史的高達916條??,一個王朝只要運氣不算太差,總能看到個幾次日食。

“按照史書年份的話,《尚書·胤征》篇中記載的夏仲康時期的日食,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了。”

“其后的《左傳》,同樣記載過一次日食,外加一次‘流星雨’: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竹書記年》疑似記錄了夏朝流星雨,但不能確定)。”

“說起來,元人郭守敬的《授時歷》,這玩意同樣也能用于預測日食的出現,雖然精度上有些瑕疵……”

《授時歷》為元朝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實施的歷法,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賜而得名,原著及史書均稱其為《授時歷經》。

《授時歷》以365.2425日為一歲,距近代的觀測值365.2422僅差大約26秒,精度與《格里高利歷》相當,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

到了大德三年八月己酉朔巳時,《授時歷》成功預測了一次日食,但結果略有偏差,其為經過西伯利亞極東部的日環食,食分微小且發生在接近中午陽光強烈的時段,導致肉眼難以察覺。

但這并不妨礙《授時歷》的成功……


  (https://www.dzxsw.cc/book/28648776/3636578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