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綁定系統后,接下了瀕臨倒閉的小店陳陽 > 第423章 南朝四百八十寺

第423章 南朝四百八十寺


在栟茶談妥了事情,三人婉拒了萬志勇的邀請準備返回泰州。

        總的來說,這次事情辦得還算順利,陳陽打算第二天就坐飛機回帝都了。

        想到這,他趕緊給簡德運那里打了個電話。

        簡德運那邊也很順利,上午很快就找到了當年老父親遷的墳,然后按照兩岸的規矩,又是燒紙又是上香,要不是人生地不熟,他都準備找些和尚、道士過來做次法會了。

        兩人說了會話,陳陽笑道:“簡大哥,你說的奔叉豬我找到了!”

        簡德運很是意外:“哦?奔叉到底是真么豬?”

        陳陽將事情的原委跟他說了一下,簡德運也覺得這事兒還挺有意思。

        解放前,簡德運的爺爺可能也就是聽別人說栟茶、栟茶,然后自己誤會成了奔叉。

        “小五,你知道我爺爺為什么會提到栟茶豬嗎?”

        “因為我爺爺記錄了一個故事……”

        原來簡德運當年在可可居做白案師傅,后來因為抗戰,店里暫時歇業,他便另找了一個活計,跟人后面幫忙。

        這人外號“三擋子”,是揚州本地很有名的烹飪高手,清朝末年,揚州法海寺以冰糖煨豬頭出名,很多信眾來寺廟禮佛之后都會去寺廟外不遠處三擋子開得館子吃一頓豬頭而回。

        后來簡德運的爺爺有一段時間就跟著這位三擋子后面幫忙,三擋子對烹飪豬頭這個絕活很是保密。

        但人這玩意兒,你越神秘兮兮的,外人就越想窺探一二。

        簡德運的爺爺在他家幫忙的時候,就非常好奇冰糖煨豬頭到底是怎么做出來,為什么名氣這么大。

        后來一來二去,多少被他摸出點門道來,原來這三擋子每次挑選豬頭都要自己親自趕早乘船去外地收豬頭。

        正好他包船的船家跟簡德運的爺爺認識,有一次簡德運的爺爺就問那船家,這三擋子每次包船去的哪里。

        那船家就說:“奔叉!奔叉!”

        奔叉?簡德運的爺爺完全沒聽說過這地方。

        幾十年后,也是陳陽無意之中揭開了這個謎底。

        原來所謂的奔叉就是栟茶,蘇省如東的一個小鎮,在民國時栟茶屬于泰縣管轄,而泰縣又是屬于揚州管轄,說白了,那位三擋子買豬頭,甚至連揚州這地界都沒出。

        不過事實上陳陽知道,揚州離如東還是有段距離的,這三擋子為了做出一道好菜,說實話,還是挺費功夫來著。

        那么到底為什么這三擋子一定要選用這栟茶豬呢?

        后來有一次簡德運的爺爺晚上下班后拉了東西在店里,他急匆匆趕回去時,正好店門還沒落板,當他進去后,就聽到后廚傳來三擋子和他外孫啟東的聲音。

        三擋子當時應該是在教外孫怎么烹飪這道拿手菜。

        首先為什么要選栟茶豬?因為這種豬,豬頭皺紋特別少,而且皮細肉嫩,是做豬頭肉的上選。

        做豬頭肉的豬,豬齡最好是過了周歲的幼豬最合適。

        就在簡德運的爺爺聽得起勁兒的時候,突然外面有路過的客人看到店里有人,就問“打樣沒”。

        這一下把簡德運的爺爺嚇了一跳,也不敢再聽,對出了后廚的三擋子裝出剛過來的樣子,收拾了拉下的東西就趕緊走了。

        后來小本子投降,三擋子因為年紀大了,也就關了點不再做生意。

        但他的外孫啟東卻繼承了三擋子的衣缽在泰縣做起了這買賣。

        當時黃伯韜軍駐扎在揚州,每次視察泰縣防務的時候,黃伯韜都會入駐當地的光孝寺。

        他因為聽當地士紳推薦嘗了一回啟東的冰糖煨豬頭。

        這一嘗不要緊,黃伯韜頓時像發現了新大陸,從此每次來都要請啟東做一道這個菜大快朵頤一番。

        簡德運的爺爺有一次去找啟東敘舊,正好遇到了黃伯韜請啟東去做菜。

        請啟東的人一聽說簡德運的爺爺是可可居的師傅,于是順便邀請著一起去,做了幾道點心一同上了桌。

        “黃伯韜特別喜歡我爺爺做得蜂糖糕!”簡德運不無得意的說道。

        說到這,他突然又說了一句:“小五,你不是做淮揚菜的嗎?乘著在泰縣……哦,你乘著人在泰州,不如找當地人打聽打聽這啟東有沒有后人,看看能不能把這道菜學會了!”

        陳陽一聽,頓時心動了。

        掛了電話之后,他就問開車的施海榮:“你認識當地對民俗掌故比較熟悉的老人嗎?”

        施海榮多少也聽到一些電話的內容,聽陳陽這么問,她皺眉想了半天,然后對他道:“這種老人我不認識,但我爺爺跟光孝寺的主持比較熟悉,剛剛那人不是說了嘛,黃伯韜住在光孝寺,你可以問問,廟里有沒有這方面的記錄!”

        陳陽聞言頓時大喜,沒錯,這也確實是一個辦法。

        當天晚上,三人匆匆吃了一頓飯后,周向明先去酒店休息去了,施海榮帶著陳陽去了他爺爺家。

        施海榮的爺爺是當地宗教事務管理局的一位退休老干部。

        跟光孝寺的大和尚弘法因為工作上的原因確實有點交情。

        聽說了陳陽的來意后,他當場就給弘法打了一個電話。

        對方答應明天會在寺里跟陳陽見一面,到時候幫忙查點一下這方面的消息。

        事情有了進展,陳陽高興無比。

        老頭也特別健談,聽說陳陽是從帝都來的客人,立馬熱情地給陳陽介紹起了當地的光孝寺。

        原來這光孝寺是當地人的稱呼,全名應該叫光孝律寺。

        如果外地人到泰州聽說光孝寺還會跟廣州的光孝寺搞混了。

        不過雖然泰州的光孝寺沒有廣州的那個闊綽。

        當在以前也是個大山門。

        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光孝寺是律宗山門,始建于東晉年間,原名萬壽寺,后來因為宋高宗趙構難逃建立了南宋,在這期間,為了超度徽、欽二帝,在該寺擺設道場,敕令改稱“報恩光孝寺”。

        到了乾隆年間,金陵寶華山慧居寺上座炳一律師受邀擔任光孝寺主持,因為炳一是寶華山律宗傳人,所以到了光孝寺后,“改禪為律”,從此光孝寺便成為光孝律寺,并一直沿習至今。

        “泰州這寺廟眾多,歷史上出名的名山大剎數不勝數……”

        “南朝四百八十寺,聽說過吧?”老頭得意地問陳陽。

        陳陽小雞啄米式點頭。


  (https://www.dzxsw.cc/book/28539956/14353431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