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新三百一十一章:不過如此
黃毅沒有命令興和軍騎兵發動突襲,要求帶隊的將領暗中監視即可!
叛軍一千騎兵遠離登州城池,確實是圍殲他們的好機會。
但是黃毅不肯干!
興和軍又不是打不過叛軍,而是黃毅擔心打得太狠,把李九成、孔有德之流嚇跑了。
結果還是如同歷史那般,孔有德、耿仲明等等率領一萬多兵丁、家眷,攜帶著大量火炮和金銀財寶乘船投奔建奴。
興和軍騎兵三千八百,而且都是裝備精良的鐵甲騎兵,打敗一千叛軍騎兵如同探囊取物。
形成圍殲做到全殲也是有可能的!
*
虎嘯谷、額遜扎欽、郁少山、絡卜奇等等看到了戰機,紛紛請戰!
黃毅明確告知諸將,興和軍參與平叛的目的是全殲叛軍。
為了不打草驚蛇,為了麻痹叛軍,故意在跟叛軍談判。
諸將懂了,不再請戰。
見再次前來的王子登帶來了十幾馱的黃金,黃毅知道叛軍上當了。
拿了錢還能讓叛軍充滿幻想不趕緊往海上逃,這等好事上哪兒找?
黃毅故意在王子登展露黃金之時流露出貪婪的神色。
讓王子登覺得財帛動人心適用于任何人。
并且在王子登提出興和軍不逼近登州城一百五十里之時滿口答應。
不僅如此黃毅還設宴招待了王子登一行二十七人,讓王子登一行喝到了根據地出產的烈酒。
王子登一行離開之時,每一匹戰馬都馱了兩壇烈酒。
這當然是黃毅送給李九成、毛承祿等等的禮物。
王子登回去后把看到的一切都講了,東江鎮舊將們都覺得黃毅不過如此,恐怕跟你我都是一路人。
興和軍已經按兵不動,由此可見黃毅那廝是有誠意的!
李九成得出結論!
他甚至于跟諸位東江鎮老兄弟商量,是不是能夠想出辦法拖興和軍下水!
耿仲明覺得這事兒不靠譜,他言辭鑿鑿,興和軍主將黃毅如此這般相當于是黑白通吃!
如果他是黃毅的處境,絕無可能加入叛軍。
東江鎮舊將都覺得耿仲明有見識,都認為自己如果處于朝廷、叛軍都要拉攏的境況,也肯定是待價而沽!
不管以后如何,反正在中秋之時,李九成、毛承祿等等松了口氣,開始收集糧草囤積物資鞏固防御!
在這期間叛軍又破了兩個縣城幾個市鎮,搶光了城里的富賈豪商和達官貴人,獲得金銀財寶的價值不低于一百萬兩銀子。
李九成等等樂壞了,這手出那手進,金銀財寶不又回來了么?
興和軍是故意按兵不動,劉宇烈麾下的明軍卻是不敢主動攻擊叛軍。
沒辦法,吃一虧長一智!
剛剛被朝廷調來平叛之時,楊御璠、陳洪范幾個總兵官都想著建功立業,都沒有畏敵不前。
然叛軍的戰斗力給了他們血的教訓。
如果不是麾下家丁舍得拼命,楊御璠、陳洪范等等的人頭早就被叛軍挑在旗桿上示眾了!
現如今花了大價錢脫罪,好不容易又拼湊齊了人馬,難道再次送去給叛軍打回原形?
不能夠啊!
叛軍退我軍進,叛軍殺來了我軍進城池堅守,絕不讓叛軍奪城!
叛軍是不是在城外燒殺搶掠?關我屁事!
劉宇烈有了黃毅的暗中支持心態平和,他指示麾下文官武將:
打不贏叛軍沒關系,我軍可以貼住叛軍,讓他們打不著又甩不掉!
眾將都懂了,我軍不消極避戰,一直在尋找戰機,這個態度言官御史無話可說,圣天子只能認可!
叛軍跟黃毅私下達成協議后更加不會主動挑釁興和軍。
<div class="contentadv"> 基本上保持跟興和軍相隔一百多里。
用不著跟叛軍對峙的興和軍哪里肯閑著?
幾千人馬從黃葉紛飛一直殺到雪花飄飄,斬殺宵小之徒三四千,誅殺有名號的匪徒幾百。
朝廷不但沒有催促進兵,還不斷有嘉獎送達。
半個山東兵荒馬亂,誰是叛軍誰不是又沒有寫臉上,還沒法用發髻、頭皮區分。
打土匪山賊一樣的能夠收獲人頭,黃毅當然讓王坤、劉宇烈往朝廷連連報捷。
所以這段時間簡直是捷報頻傳,戰果雖小但是很多。
一直在打勝仗的軍隊不會被言官御史彈劾,皇帝的容忍度更是大幅提高。
所以興和軍在登萊橫掃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俘虜太多,前來投奔的老百姓多達三十幾萬。
還出現了怪事兒!
有很多青壯年主動要求當兵。
明朝后期,重文輕武愈演愈烈,民間有俚語: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
當兵的大多數是軍戶子弟,實在湊不齊兵額的將領都得拉壯丁。
興和軍的組成部分絕大多數是曾經為奴的漢民、一部分是被酋長奴役的蒙古籍俘虜。
這些人沒有其他路可供選擇,成為興和軍最能體現出價值。
現如今的黃毅有了威名,有了地盤和人口,手中還有大量錢糧。
每一次的擴軍都是從輔兵中選拔,缺員的輔兵是從勞役中挑選。
基本上不可能有陌生人直接成為興和軍正兵,原明軍或者叛軍投奔過來也得先成為輔兵讓文教員、鎮撫官甄別。
老百姓想成為興和軍的正兵必須從雜役干起,表現好的三個月內就能成為輔兵。
有成千上萬青壯年主動要求當兵是好事值得鼓勵。
文教員和青少年正兵在進行登記時發現了個新情況,有幾千青壯年以前都是礦工,其中很多來自遼東。
這不奇怪,在野豬皮沒有失心瘋之前,遼東有漢民數百萬。
野豬皮開始幾次大屠殺后,能夠在遼東茍活的不足十分之一。
逃難到登萊的遼民有好幾十萬。
大明朝廷的組織力太差了,各級官僚大多數是混賬東西。
遼民得不到妥善安置也就罷了,還被歧視、欺辱,還會被登萊兵將抓去金礦做苦力。
叛軍一路燒殺搶掠,雖然沒有進山屠戮,在山里金礦工作的礦工也活不下去了。
原因很簡單,礦主都是富賈豪商、大地主、士紳,他們住在莊園、城鎮,甚至于住在登州城內。
礦工的產出是黃金、白銀、銅等等,他們的衣食是礦主派人定期送上山。
(https://www.dzxsw.cc/book/28517961/13634829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