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再伐蜀完
雄雞破曉,旭日東升。隨著成都城門的緩緩打開,曾麒的第二次伐蜀之戰圓滿落下帷幕。自此,長江以南五州之地、大漢的半壁江山落入他的手中。
昨日,黃權進楚營為劉璋爭取最后的利益。曾麒也沒有小家子氣,答應表奏其為安樂侯移居建業,做一輩子富家翁。其子侄后輩有才學者也可通過科舉考試出仕為官。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原益州文武必須全部歸降為曾麒效力。而且著重點出了黃權、王累、董和、秦宓、費詩、李嚴等一幫才學出眾之人。
無論是出于對劉璋的最后一次忠義,還是出于感謝曾麒的看重,本想事后就回鄉治學、隱居的黃權、王累二人卻是留了下來,雙雙加入楚軍麾下為曾麒效力。其他人自不必說,面對高官厚祿、遠大前程以及如日中天的楚侯,該如何選擇不言而喻。除了遠在綿竹被圍的水泄不通,沒得到消息的李嚴、費詩二人,全部痛快的歸降了。
曾麒在城門處接受了劉璋跪獻的印信后率領眾文武與數萬精銳楚軍進入成都。受到了城中百姓們的夾道歡迎,那熱鬧的場面讓他想起了前世在電視上看到的解放軍入城儀式。著實的滿足了一把他的虛榮心。
州牧府議事大廳之中,眾文武分列兩旁,曾麒高坐于主位之上。
“諸位!雖說成都已下,大功已成,是一件值得慶賀之事,但是以后如何治理益州才是重中之重。可以說拿下益州只是一個開始,須知守業更比創業難。若不能保境安民,使老百姓安居樂業,那再深厚的基業也會因失去民心而土崩瓦解,到時就悔之晚矣!”
進入州牧府后,曾麒首先敲打一下眾文武,以免他們志得意滿。不過這一番話傳入一眾降將耳中不亞于一聲驚雷,既震撼人心又充滿諷刺。黃權、王累等一幫有識之士陷入了反思,而還沒來得及離去的劉璋卻是滿臉羞紅,想想他以往的所作所為當真是后悔莫及。
“我等多謝楚侯教誨!”眾人躬身行禮道。
“諸位不必多禮。今后益州的治理還要仰仗諸位群策群力,莫使百姓失望!
“我等遵命!定不負楚侯與百姓之望!
眾人說完后,接下來就是商議如何治理益州的后續之事。劉璋沒有得到允許,所以沒有擅自離開,也坐在一旁戰戰兢兢的聽著。不過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一條條政策的確定,一道道命令的下達,讓他漸漸的明白了自己敗的的確不冤。自己與坐在主位上的那位差了不是一星半點,簡直如云泥之別。
曾麒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讓張任、嚴顏兩位降將整編益州全部降卒。在三個月內一定要編練出十五萬以上的精銳之兵,不要吝惜錢糧資重。就這種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膽略劉璋自認萬萬比不了。
第二道命令就是收取各家私兵。限兩個月之內益州各大世家將手中的全部私兵交出,過時以造反之罪論處。然后就是以性格剛直不阿的王累為向導,全面打擊那些為富不仁、魚肉鄉里的世家大族,一經查證絕不姑息。就這份殺伐果斷讓劉璋及其新降的文武眾人感到心驚膽顫。
第三就是剿匪。當然!益州本就富庶,流民、匪患并不嚴重,若不是被逼無奈,誰愿落草為寇!而當年黃巾之亂益州也不是重災區,沒有遺留下什么亂軍。除了一些窮鄉僻壤有零星匪患外,大部分地區還是很安定的。所以也牽扯不了太多精力。
第四就是命令華夏商會大力進入益州,帶動其經濟的快速發展。并制定政策吸引其他各地商賈。這方面曾麒不想耗費太多精力,所以命人傳書給簡雍,交給他及其手下的專業人士負責。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官員的任命。曾麒不能長時間的坐鎮益州,等局面穩定以后他就得回建業,想來沒有了黑山軍的大力牽制,袁紹已經快要耐不住寂寞了。這場關系到整個北方局勢走向的大戰,他決不能錯過。最起碼也要分一杯羹。所以必須要選一位能力出眾又讓自己放心的主官。
曾麒想來想去決定調諸葛亮來成都,總領益州軍政大權。為了保險起見,調用國子監書院的三十名才學出眾的學子充入益州各郡縣,這種摻沙子的手段曾麒已經玩的爐火純青了。
“老師!諸葛孔明之事是否另行商議?”郭嘉委婉的反對道。
“哦?奉孝是否另有建議?呵呵!但說無妨,麒可不是聽不進良言的獨夫!痹栉⑽⒁恍φf道。
“軍政分離是老師所定之策,若朝令夕改恐遭人非議。況且諸葛亮年不過二十,總領一州軍政大權是否有些不妥?”
“嗯!”曾麒點點頭,心道郭嘉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既然已經施行軍政分離,就不能再開歷史的倒車。這與諸葛亮的年齡、能力以及忠心都沒有絲毫關系,曾麒也不怕朝令夕改會損害自己的威信。只是軍政分離有利于統治與地方安穩,防止專權的發生。況且其他各州都是軍政分治,若單單益州集權,那各州刺史、主將心中恐怕就會有想法了。畢竟從來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個口子決不能開。
“奉孝之言有理,是麒考慮不周了,軍政分離之策決不能更改。當然!這并不是因為諸葛孔明年輕識淺、能力不足,當初麒不也是不足弱冠之年就統領千軍萬馬縱橫天下嗎?麒用人不看資歷,只看才學。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諸位要謹記!”
曾麒肯定了郭嘉軍政分離的理由,卻否定了諸葛亮年輕的問題。還順便自夸了一下。
“我等謹記楚侯教誨!
“這樣吧!調諸葛亮回成都封為軍師將軍,統管益州所有兵馬。晉升陳到為益南都督、蕩寇將軍,全權負責益南諸君之事。不過其尚缺一位文臣輔佐。”
“楚侯!”曾麒話音剛落,坐于文臣末尾、剛剛歸降的益州從事董和站了起來,“在下愿遠赴益南輔佐陳都督,為楚侯分憂。”
“哦?”曾麒驚訝的雙眼一瞇,仔細的上下打量了一番這位毛遂自薦的董和。要知道益南可不是什么好地方,雖然經過諸葛亮一年多的征伐、治理,與以前相比已經大大的改善了,不過畢竟是蠻族聚居之地,而且自然環境也是十分惡劣,絕不是什么好去處。但是越是這樣的地方越能做出成績,越容易升遷?磥泶巳擞质且粋諸葛瑾一般的人物,政治眼光毒辣,野心也不小。不過曾麒就不怕麾下之人有野心,因為野心是一個人進步的原動力,他也相信自己能控制的住。
“好!既然如此就麻煩幼宰了。你此去益南的主要任務是多多遷移漢人入此地,爭取在短時間內增加當地漢族的人口比例!
“必不負楚侯所望。”董和保證道。
接下來曾麒以黃權久在蜀中為官熟悉形勢為由,封其為益州刺史,統管全州政事。而其他人等回到建業之后再做封賞。而后眾人又對諸事的細節加以商議和推敲,直到時過正午才各自散去。
離開之前劉璋主動要求傳書給綿竹守將李嚴、費詩,勸二人歸降。曾麒雖然滿嘴的夸贊與感謝之言,但心里卻是滿不在乎,因為他知道只要成都被破劉璋投降的消息傳到綿竹,二人就會立馬開城歸降。歷史證明,他們可不是什么死忠之人。
果不其然,并沒有讓曾麒久等,僅僅第三天下午,孫策就派人傳來消息,綿竹舉城而降。如今他與魏延正在收編降卒,稍后就會趕來成都交令。
其后數天,益州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善后工作。世家大族變得人心惶惶,尤其是平時劣跡斑斑、作威作福的更是惶惶不可終日。雖然在曾麒入成都之時他們就知道這一天早晚會來臨,但是沒想到會這么快,這么決絕。沒有給他們絲毫準備的時間。面對虎視眈眈的大軍,不妥協也不行了。該交私兵的交私兵,該認罪的認罪,反正是基本上沒有反抗的。當然!其中肯定有冤枉的,有幾家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給抄了家,誰讓他們的勢力太過龐大讓曾麒不放心呢?
數天之后,孫策與魏延趕到成都,曾麒好言安撫了李嚴、費詩。把綿竹的三萬來降軍交給了張任、嚴顏。這樣一來,加上原來成都的五萬多守軍以及曾麒一路收降的益州兵,十五萬之數已經綽綽有余。
當諸葛亮趕到成都之時,曾麒就將編練軍馬之事交給了他,自己又成了甩手掌柜,萬事不管了。當然!有這么多能臣武將也用不著他事事親力親為,他只要制定好方向也就可以了,他在成都坐鎮只是起到了一種定海神針的作用。
三個月的時間里,曾麒不是帶著郭嘉在城里閑逛就是出城體察一下民情,好不悠閑自在。而益州也逐步穩定并走上正軌。在他看來再過些時日自己也該班師回家了,不過建業的一封傳書讓他不得不改變計劃,提前起程。
(https://www.dzxsw.cc/book/28484703/7247971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