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儲君廢立
龍影衛統領邢峰前腳剛告退,謁者仆射杜瑾后腳就在宮外侯見。
陳郢命宦官宣他覲見。
自從羅林一死,朝廷在河北的潰敗就一發不可收拾,薛沖投敵,霍儀身死,官兵叛變,白巾軍死灰復燃,繼而是叛亂風潮波及整個大寧王朝……
一切的變故,都源于杜瑾設計坑害羅林伊始。
杜瑾自己也沒想到后果會如此嚴重,他和羅林并沒有什么私人恩怨,他設計這一切的初衷只是想幫皇上收回兵權,防止羅林功高震主、擁兵自重罷了。
他也沒有想到羅林如此剛烈,居然會因此事含恨而逝,以致于朝廷在河北一敗涂地。
雖說皇上并未因此事降罪于他,但他也明顯感到皇上對他的失望和疏離,以前皇上什么事都喜歡單獨召見他詢問意見,但自從白巾軍重新奪回鄴城,皇上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召見他了。
想不到今日皇上居然破天荒派人去宣他入宮,自然令他萬分欣喜,同時心中也有些忐忑,一路上都在揣測皇上召見他所為何事。
此時,杜瑾眼見四下無人,偷偷扯一下引路的宦官的衣袖。
那宦官低眉一看,杜瑾手中隱約可見一塊碎金子,當即不動聲色,衣袖一翻,杜瑾手中的金子就滾落自己的衣袖內。
“陛下今日似乎因為瑯琊叛軍之事心情不佳。”宦官莫名其妙低聲說了一句,目光直視前方,似乎是在跟空氣對話。
杜瑾心中了然,大致猜出了皇上召見他的緣由。
杜瑾很快被帶到陳郢龍床前,倒頭便拜,山呼萬歲。
陳郢目光復雜看著杜瑾,這曾經是他最為倚重的心腹臣子,但是羅林一事令他對杜瑾十分失望,正是他的一招臭棋讓朝廷在河北滿盤皆輸。
他曾想過從此對杜瑾棄之不用,但是今日朝會上,文武百官只顧自身利益,相互攻訐令他十分心寒。他又不由想起了杜瑾,雖說杜瑾在羅林一事上犯下了大錯,但是他的能力和對自己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他現在特意單獨召見杜瑾,就想聽聽他的意見。
“杜愛卿,瑯琊叛軍一事,你怎么看?”陳郢也不廢話,直接開門見山。
杜瑾心中直呼金子花得值,方才經引路的宦官一提醒,他一路走來都在思索對策,如今心中早已有了計較。
“陛下,依微臣之見,恐怕瑯琊叛軍所作所為,只不過是為了圖謀青州罷了。”
陳郢眉頭一皺:“既只是為了圖謀青州,為何卻要對泰山郡動兵?”
“陛下明鑒,泰山郡不僅跟青州的濟南郡和齊郡接壤,還和徐州的瑯琊郡和東海郡接壤,若是瑯琊叛軍不先拿下泰山郡,朝廷既可隨時通過泰山郡增援青州,也可通過泰山郡隨時攻入徐州,因此,瑯琊叛軍若想拿下青州,必先拿下泰山郡。”
陳郢微微頷首,這個杜瑾也并非一無是處,在某些事情上還是看得透徹的。
“如此說來,泰山郡倒是絕不能丟了。”
杜瑾點點頭:“聽聞瑯琊叛軍派去攻打泰山郡的將領乃是宋鈞和林紹,林紹因家小被殺對朝廷怨恨極深不好勸說,這個宋鈞當年深受陛下賞識,之前也是兵敗被迫投降,不妨讓宋家派人去勸降。若是成功,不僅解了泰山郡之圍,朝廷也可白得三萬精兵。”
陳郢點點頭,這一點他跟杜瑾倒是想到一塊去了,只是不懂賊首蕭錚為何如此大膽,居然敢讓一個降將獨領一軍。
“朕已派人去過宋家了,宋珪知道該怎么做。”
杜瑾慌忙俯首再拜:“陛下圣明,是微臣賣弄了。”ъìqυgΕtv.℃ǒΜ
“泰山郡之圍可解,那臨淄之圍該當如何?”
杜瑾遲疑了一下,還是道:“陛下,恕微臣之言,青州……恐怕守不住。”
陳郢面色一沉:“何出此言?”
杜瑾知皇上心生不悅,但還是硬著頭皮繼續說道:“青州牧崔進為瑯琊叛軍囚禁日久,青州軍備松弛。如今蕭錚派其麾下第一猛將姜維奔襲臨淄,素聞姜維此人有勇有謀,不下于昔年季漢之同名大將軍姜維,連宋鈞都是敗于他之手,若是他攻臨淄,臨淄恐怕不保,臨淄有失,青州恐怕也不保。”
陳郢心中對崔茂的恨意又加重了幾分,昔日崔進兵敗被俘,他也有意撤換崔進另行任命刺史,只是被崔茂聯合一幫交好的大臣聯名上書阻止,以致于有今日青州之失。
崔家當真是大寧的蛀蟲。
杜瑾抬頭看了一眼陳郢的臉色,隨即話鋒一轉:“不過依臣看,若是瑯琊叛軍攻下青州,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陳郢面色更陰沉了,這叫什么話,什么叫丟失青州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眼見陳郢臉色越來越差,杜瑾哪里還敢賣關子,趕緊解釋道:“陛下,當今天下大勢,白巾軍是虎,瑯琊軍是狼,其余叛軍皆不足為慮。若是朝廷不能同時對付虎狼,何不行‘驅虎吞狼’之策。”
陳郢目光深沉,若有所思:“說下去。”
“陛下原先派中書舍人俞大人去徐州招撫瑯琊軍,希望瑯琊軍歸順朝廷,賊首蕭錚率軍北上對付白巾軍,為蕭錚所拒。以微臣之見,蕭錚之所以不愿意出兵對付白巾軍,除了對朝廷開出的條件不滿意之外,無非就是與白巾軍并無利益沖突,因此不愿與白巾軍開戰。”
“若是瑯琊軍攻下起青州情況自然就不同了,青州與冀州交界,陛下可派出欽差去招安兩支叛軍,任命高成為青州牧,任命蕭錚為冀州牧,令雙方互起覬覦猜忌之心,時間一長,雙方必有一戰。”
陳郢沉吟片刻,微微頷首,表示此計可行。
“但當務之急是先守住青州,若是青州當真守不住,再考慮實行你的‘驅虎吞狼’之策,朕已經派人給兗州的李弘和揚州的裴晟下旨,命他們進攻徐州,迫使賊首蕭錚撤兵回援。想來,瑯琊叛軍也不見得能拿下青州。”
杜瑾口稱陛下圣明,心中不以為然。
他太清楚這些世家的德行了,指望他們犧牲自己花費錢糧辛辛苦苦招募的士卒去解其他世家之圍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沒有點破此事,畢竟說出來對誰都沒有好處。
畢竟皇上當初同意廢史立牧,目的就是希望這些世家出身的封疆大吏可以聯手鎮壓剿滅叛亂,但是沒想到叛亂依舊猖獗,世家大族卻趁機擁兵自重,你叫皇上的面子往哪里擱,那些世家也會因為自己多嘴而記恨自己。
談完兗州和徐州之事,陳郢卻沒有讓杜瑾退下的意思,反而讓身邊伺候的宮女和宦官都退下去,只留下杜瑾一人。
杜瑾心中暗暗有些緊張,卻一時猜不到是如何要緊之事以至于如此神秘。
“朕有意改立楚王為儲君,卿以為如何?”
陳郢短短一句話,讓杜瑾瞬間驚出一身冷汗。
廢立之事豈是他一個謁者仆射敢談論的。
他慌忙跪下,磕頭如搗蒜:“陛下務必三思,廢嫡立庶,廢長立幼乃是取禍之道。”
陳郢看著被嚇成如此模樣的杜瑾,內心涌起一股深深的失望。
事實上,他想立楚王陳晱為太子的念頭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潘淑妃是他一生的摯愛,從他還是一個普通王爺的時候就跟了他。他登基為帝,卻迫于世家壓力,無法立出身寒門的她為后,也就無法立她所生的陳晱為太子,這是他對潘淑妃的虧欠。
潘淑妃臨終之前只有兩個愿望,一個是可以魂歸故里,葬回老家瑯琊郡,二是希望陳郢可以照顧好他們的兒子陳晱。
自己不惜得罪文武百官為她修建的淑妃墓已經被瑯琊叛軍一把火燒了,陳郢因此更加愧疚,萬萬不能再有負她的第二個臨終遺愿了。
今天董皇后對楚王陳晱的態度讓他意識到,恐怕自己大行之后,太子陳昭登基,董皇后未必容得下楚王。
若是楚王陳晱當了皇帝,以他至誠至孝的性格,必然會善待董皇后和兄長陳昭。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太子陳昭性格柔弱,對董皇后向來言聽計從,而董皇后出身隴西董氏,他擔心太子即位后會徹底淪為世家大族的傀儡,這是他絕不能容忍的。
雖說心中對杜瑾失望,陳郢還是繼續問道:“若是朕欲立楚王為儲君,你們京兆杜氏愿意支持嗎?”
“這……”杜瑾遲疑了,因為他雖然是京兆杜氏子弟,但并非嫡出,在家族中說話并沒有多大份量,因此他才刻意投身從龍派,成為皇上的心腹寵臣,但也因為此事,杜家很多人更加看不慣他,認為世家自然應該有世家的風骨,怎能諂媚君王,有辱家風。
他看出了陳郢眼中的不滿,只得硬著頭皮道:“臣愿意去跟家主談談。”
陳郢點點頭:“不僅是你們杜家,其他世家也要幫朕試探一下口風。”
陳郢心中明白,若是得不到世家的支持,即使自己強行立陳晱為儲君,自己駕崩后他也沒辦法登基為帝。
隨后他又想起了什么,冷聲道:“此事絕不能走漏半點風聲,若是事情傳到皇后那邊,朕絕不饒你!”
杜瑾心中暗暗叫苦,又要自己探口風,又不許自己走漏風聲,這叫自己該怎么辦。
(https://www.dzxsw.cc/book/28314534/2210829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