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黑幫》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三大獎,難道今年會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如愿拿起小金人的時候?”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會成為同齡人中第一個奧斯卡影帝嗎?”
“妮可-基德曼會見奧斯卡評委,雙方親密共餐。”
“《鋼琴家》再惹爭議,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因性/侵幼女正式被通緝,警方表示會密切關注。”
“梅麗爾-斯特里普約見哈維-韋恩斯坦,兩者舉止親密。”
“《芝加哥》獲得奧斯卡評委的公開盛贊:對于時代背景的描繪前所未有的深刻。”
“《三傻大鬧寶萊塢》獲佳評,導演萊曼會收獲一座小金人嗎?”
“《弗里達》女主角薩爾瑪-海耶克出席《vogue》派對,她能獲得最佳女主嗎?”
......
隨著時間進入一月以來,媒體報紙們也正式開啟了瘋狂,幾乎每天都有新的熱點要發,比如公關公司送來的相關通稿;為了滿足民眾的好奇心,對熱門提名人士的追拍和采訪;還有不斷的猛挖今年有望沖擊奧斯卡的大牌明星的私密行動:現在民眾關注度最高的就是奧斯卡評選,如果能在這期間拍到什么大牌明星的丑聞,那無疑就意味著報紙銷量的增加。
畢竟大家相比較中規中矩的報道,肯定更喜歡看的還是丑聞、丑聞、以及丑聞。
當然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對于有希望運作奧斯卡的影片來說,少不了的還有互相抹黑,拉低對手的競爭力,這也是觀眾如此關注的原因:有吃不完的瓜。
而今年最倒霉的無疑就是羅曼-波蘭斯基了,在這樣的一個關口,又出現了他性/侵女演員的傳聞,接著又馬上被定性,倉皇逃到法國,以求申請免罪保護。
現在也正式被美國警方通緝,要求他返美配合接受調查,但羅曼-波蘭斯基既然能被爆出來這種消息,自然也不是無的放矢,當事人——一位13歲的女孩站出來親自指證了他,也是進一步坐實了他人品不佳,犯下法律的行為有多么可恥。
不過秉持著“奧斯卡一向不鳥除開電影之外的其他因素”,羅曼-波蘭斯基執導的《鋼琴家》在各大獎項上,竟然率獲佳績,一副要把這部電影送上奧斯卡的節奏,也實在是讓觀眾們紛紛不滿。
他們估計想不通,一位人品、道德有污點的導演,怎么還能獲得大獎?
好吧,自由美利堅,評選也應該是“自由”的,不該摻雜太多東西。
隨著民眾對此事的關注度上升,關于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更多的往事被挖掘了出來。
兒時喪母,死在了**集中營;中年喪妻,第一任妻子莎朗-塔特被狂教徒在家中謀殺,誘因是那些教徒想懲罰墮落迷失的富人階級,也是意味著隨機殺人,她和她的朋友倒霉罷了......
他對年輕女子,甚至是未成年女子有著濃烈的興趣,早在1977年,就被傳出相關的事情,還被迫接受了長達一個多月的監禁、審查,但由于證據不足,他又很快被放了出來,但美國卻一直保持著對他的通緝,也使得他此后一直不敢返美,直到《鋼琴家》橫空出世,受到太多人的贊美,他的丑聞再一次被競爭對手反復提及,警方也相當配合,再加上又出現了性/侵事例,所以......
可以說他的藝術成就和人品道德是成反比的,更何況他拒絕美方法律的審判,逃竄國外的行為又使得他爭議極大,如喪家之犬。
反正,在這個口子上,媒體反復的提其,是引起不少批評的聲浪的。
說實話,每年從報名到奧斯卡提名這個環節,實際上才是最可怕的淘汰環節,很多評委都要考慮各種因素會帶來的什么影響,也需要在一眾影片中做出比較艱難的選擇,因此,如果羅曼-波蘭斯基的聲望持續被打壓,在這么一套操作之下,極有可能從評委們的提名名單中消失:這也達到了競爭對手們的目的。
只是,或許他們沒想到吧,奧斯卡的評委們遠比他們想的還要固執,非但沒有取消《鋼琴家》的競選資格,還屢次公開表態說是藝術不論人品。呵呵。
“我該怎么辦?”一月中旬,即使是法國也有些涼意,然而,一切旋渦中的當事人——羅曼-波蘭斯基抽著煙,只穿著一件單衫,滿臉頹意的坐在露臺上,吹著冷風。
然而,一旁的經紀人穿著厚實的皮夾克,卻不以為然,“等過了這個風頭,那些新聞雜志就會很快失去報道的興趣的,不用太過擔心。”
“可是......”他的聲調提高,卻又不知道說些什么,只扶著額頭,狠狠的吸了一大口香煙,又緩緩的吐出,“抱歉,是我失態了,讓你大早上的到我這里來。”
“為你解決疑惑是我分內之事,不用這樣說。”經紀人遠眺著遠處的風景,不急不緩的說道:“我等會就聯系輿論控制的專業公司,幫你壓下一點,不過,估計這事在奧斯卡結束之前都不會消停,你要做好準備,近日多多避避風頭。”
“當然,當然,當然。”羅曼-波蘭斯基有些崩潰,“我當然知道該怎么做。”
陳年往事再度被翻起,讓他心里的傷疤也再一次被揭開。不過,都是他咎由自取,他活該,不是嗎?
犯下錯誤總是要付出代價的,而他還遠沒有付出足夠的代價。
他此時的身份在美國那邊看來,還是個潛逃犯,當然,收留他的法國不這么看。
不到兩天時間,事件再一次發酵,羅曼-波蘭斯基和他的作品《鋼琴家》已然與奧斯卡的賄選、黑幕聯系到了一起,不然怎么解釋這作品怎么還能獲得獎項,還有競選的資格。黑幕,一定是黑幕。
媒體報紙們自然不會放過這股風潮,也是對著奧斯卡的評選規則落井下石,一時之間,羅曼-波蘭斯基又被安上施賄的名頭,還對他的行為大肆嘲諷。
可其實他還真沒有公關這些,或者說他本人是不太在意奧斯卡的,因為他根本不敢去美國,就算能獲獎,他也不敢到現場參加,所以,小金人對他的作用遠沒有那樣的重要,更何況,他一心一意想要在歐洲文藝界發展,也沒必要去蹚渾水。
或許是逆反心理吧,大家對奧斯卡的抨擊越來越大,可人家卻在《鋼琴家》競選一事上,越發的肯定了意見——就是要讓它參加。
在氣氛這樣緊張的時候,又遇上這么多事,被人議論的感覺可不好啊,遠在法國休養的羅曼-波蘭斯基整日的煩躁,大發著脾氣。
“為什么你找的輿論公司一點作用都沒有,對我的報道越來越多了,fxxk,我不想看到這些。”
“可是......我們捂不住。”
是的,捂不住,這么多競爭對手想看你出局,又怎么可能壓的下去。
況且,今年奧斯卡最大的一樁丑聞事件,媒體們也不想錯過——這代表無數的熱點和流量關注:奧斯卡最熱門的影片候選、奧斯卡黑/幕說、電影潛規則、受害者是未成年女性......整個事情充滿了爭議性與戲劇性,是屬于報紙界的狂歡。
既然不能捂住這樣一個丑聞,那么唯一的做法就是降低存在感,也就是不要去捂,順其自然,等到媒體報道夠了,自然的轉移視線。
經紀人當然還是這個意思,只是羅曼-波蘭斯基的心情不是很好。
但他又沒有任何的辦法。
他又控制不了所有的媒體。
何況事情進展到現在,對他的形勢越發的不利,如果強行插手,甚至會起到反作用。
而對于這個毫無前例的惡性事件,奧斯卡到底會怎么繼續表態?這也是個迷,就連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米拉麥克斯也無法猜到。
哈維-韋恩斯坦厲害是厲害,公關能力也是無與倫比,但他也猜不透人心,所以他也無法做出什么預測。
他覺得這樣對他,對他們公司推出的作品《芝加哥》有利,他就這樣做了,至于之后怎么發展,那不是他應該操心的事,不是嗎?
至于評委組的所謂黑/幕,潛規則,業內也沒什么人在意,媒體所報道的更多是給民眾吃瓜,這樣的事情,每年的奧斯卡都會上演,可又有改變嗎?
他們已經不是第一次被爆出不公正,收受賄賂了,一個超過一千人的評審團還能指望人人都安分守己嗎?連直接塞錢的照片都被拍到過,只是有這方面的說法,而拿不出實質性的證據就更不被他們放在眼里了。
一點小意思,遠算不上什么。
當然,這是業內對于評委組的看法,觀眾怎么想的,那就不是很清楚了。
或許,他們會氣憤,或許會對奧斯卡失望,可那又怎么樣呢?
游戲的規則又不是民眾能決定的,況且他們也沒有這個心思來決定這一切——自己的生活都處理不好,誰去關注別人的破事啊,笑笑就過去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pluralapp.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