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擇日而亡》是一部怎樣的影片呢?
導演李-塔瑪霍瑞自不必關注,因為007歷代系列作品的出產制作,向來是專門的制片人外加剪輯師把控,導演個人風格占據的空間微乎及微。
主演皮爾斯-布魯斯南也只能算個合格的“邦德”扮演者,并不驚艷,更像是前面幾代“邦德”的替代品,并無什么可以說的地方。
其余配角更不要說了,唯獨哈莉-貝瑞還算有話題度。
“年度50位最美麗的女人”之一;性感;奧斯卡影后......
這位美麗健康的黑人影星,擁有誘人的美貌和玲瓏典雅的氣質,能在一眾美女扎堆的好萊塢立足,更是史上第一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女性黑人,足以說明她的實力和人緣。
有演技、又在黑人群眾眼中有廣泛的口碑力度和影迷基礎,這些優勢,也讓哈莉-貝瑞成功獲得了007的垂青,搖身一變成為了新一代邦女郎。嗯,也是007所有的作品中唯一的一位黑人邦女郎。
可這些都抵不過“007”這個名頭所帶來的分量。
正值“007”系列的40周年獻禮和第20部影片,巨額的投資也是創下新高。
拍攝的成本就超過了1.42億,比上一部《007:縱橫天下》高出了2千萬美金之多。
有了充足的投資,制作組也是放開了手腳,各種大場面不斷,傳出來的拍攝信息就足以讓人期待。
但,那又如何呢?
電影終究還是觀眾說了算的。
歐羅巴影業總部大樓的會議室里,眾人聽著萊曼選出的對手,都是一副沉思的表情。
“這可是007系列的40周年獻禮大片,他們的宣傳口號喊得很響,勢必會影響到那些潛在的觀眾下意識的去支持,畢竟,情懷與粉絲基礎這東西,可說不好啊。”
007,可是太多人的童年了,單把名字亮出來就能讓一些觀眾看都不看電影宣傳的內容就買票進影院,這影響力,能差?
差的話,也就不會一個系列拍了20部,還都能賺錢了。
一眾高管聽到這話,也想不出《狂怒》有什么理由能夠和《007:擇日而亡》競爭。
“各位,別忘了我們的作品也需要一個好的檔期,不然怎么賺回這么多的投資?不跟它拼一拼,難道去和《魔戒2》競爭嗎?比起那部,我更看好能與《007:擇日而亡》分出個高下,再不濟,也要贏回成本。”
萊曼一臉平靜的看向眾人,說道:“007是有很多觀眾基礎,但別忘了,觀眾也是有審美疲勞的,每2年都是一部類似的邦德和邦女郎之間的狗血故事,總會有人會厭煩。”
面對萊曼的說辭,一個高官呵呵強笑道:“對,也是,不過嘛,說句不好聽的,萊曼導演,你的名頭所帶來的的市場號召力還是要比007差一點點的,演員方面的號召力更不要說了,除了一個尼古拉斯-凱奇,也沒什么能拿的出手,而且他最近還陷入了一片差評之中,所以嘛,面對《007:擇日而亡》,咱們的把握不算很大。”
他這已經是客氣的說法了,在他看來,相互之間市場號召力的差距何止是“差了一點點”,簡直是個壕溝,至于演員方面有可能帶來的幫助,唯一的尼古拉斯-凱奇才賠了一部《風語者》進去,商業口碑也是差了不少,差距就更大的拉開了。
“電影這東西,如果光靠陣容,看什么市場,也就不會有那么多巨額虧損的大作產生了,《埃及艷后》怎么樣,投資放到現在來看絕對超過了4億美金,演員更是當時演技最出眾、最受好評的那一群,可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二十福克斯險些因為這次行為破產,不得不賣掉263畝外景拍攝地和幾間攝影棚回血,所以,”
萊曼頓了頓,用手指敲了敲桌面,用非常肯定的語氣說道:“一切都是要看電影本身的,它所講的故事,所傳達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說的好,”呂克-貝松思考了良久,也道出了自己的觀點,“電影終究還是內容為王的,不然也就不會有那么多小成本作品卻成為市場爆款的現象出現了,所以,影片本身的質量過硬,那就一切都有所為,就能收獲高票房,雖說名頭和演員陣容會對宣傳起到很大的幫助,但我們現在也不是考慮這些其他外在因素的時候了。”
他決斷道:“就定在11月22日這個日期吧,我們并不懼怕競爭。”
“宣傳方面,跟派拉蒙影業聯系一下,就這樣吧,散會。”
關于電影檔期的問題確定下來后,萊曼也沒什么好待在這里的了,向眾人打了個招呼,也是開始準備進行《狂怒》的后期制作。
總之,忙碌、充實的日子又來臨了。
有歐羅巴影業的支持,后期制作所需要的各種設備自然齊全。
就在離總部大樓不遠的一棟小樓里,一間相關的剪輯工作室已然迎來了萊曼幾人的臨幸。
“托馬斯,開場戲份使用慢鏡頭手法來試試。”
站在剪輯臺的后方,萊曼仔細盯著監視器上的畫面,“第七號鏡頭采用第二遍拍攝的素材來剪,這之后,插入第32號拍攝的爆炸鏡頭......”
等托馬斯剪輯完成后,萊曼看完整個50多秒的鏡頭畫面,又說道:“嗯,這樣的效果非常不錯。”
慢鏡頭會凸顯真實的畫面特質和營造整個的沉重氛圍,而這場戲又是一開始兩軍剛剛正面開始過沖突之后打掃戰場的一幕,中士的瞭望手戰友也是在這里死去,他的視線隨著鏡頭的移動,真實的將戰場的殘酷呈現給觀眾面前,透過陰沉的天空,更加襯托中士心中的哀傷和戰爭的生死無常。
“接下來.....”萊曼思索著電影整個的大致框架,開口說道:“后面這一幕場景,使用快鏡頭快切閃回,渲染瞭望手這個人物的一些點滴故事......”
“嗯。”
托馬斯點了點頭,剪輯的時候也是生出了果然要如此為之的感覺。
作為這部電影的攝影師,他也是時刻了解過萊曼對于影片整個的拍攝想法的。
又經過前兩部作品的磨合,也是配合起來非常的有默契和剪輯節奏,這效率自然又比《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時候提高不少,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初剪。
雖說樣片的素材加起來都超過了200多個小時,但經過第一遍選材、拼接、剪輯之后,總長度只剩下了5個小時左右。
當然,下一遍就是更耗費功夫、更加繁瑣細致的剪輯制作工序了,不然也達不到萊曼想要的那種影片效果。
最終成片的話也肯定是要比《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時長要短的,力求能將影片控制在100分鐘至110分鐘之間為最佳,這些都是提前考慮過的。
而按照這種剪輯的想法,除了將一些旁枝末節不影響主線的拍攝內容,盡可能的簡化處理、一筆帶過,也是將多余人物的戲份刪減掉一些。
反正主要就是圍繞著中士與諾曼,講述這場戰爭、講述人在其中成長的影片主題。
以真實的還原戰場、人性復雜為賣點的作品,劇情邏輯要連貫更是最基本的原則,難的還是怎樣表現這一小個團隊之間的戰友情與性格的刻畫。
不然崩掉的話,諾曼后面的轉變會顯得突兀,原作就是這樣,從一個新兵變成了老兵,一樣的漠視生死的特點完全沒表現好,還摻雜了一段狗血的情感性來展現過程,只能說是畫蛇添足。
“按照時間軸,雙線并行的結構來講述這個故事。”萊曼接著吩咐道。
電影把一部分視角放到諾曼這個角色身上,絕對會更好。
如果以整個的剪輯分段來說的話,那就是狂怒號坦克瞭望手的死亡為開端、然后是新兵諾看奉命補充進小隊、穿雜一些中士的教導和幾次小規模交戰的畫面、接著是突破**的東部防線,然后分兵、再然后是狂怒小隊奉命堅守東南防線,迎接大部隊的到來、與一個中隊的**敵軍交火,誓死不退,堅守陣地、最后就是整個狂怒小隊的犧牲,陣地也隨即告破......
按照所剪輯的素材來看,在整個大框架不變的情況下,合理的進行細節的補充和增加諾曼這個人物所代表的普遍性悲劇與茫然的時代效果進去,無疑就算是完整的這樣的一部影片所要達成的那種理想效果了。
諾曼也從一開始的惶惶然不知所措,一度想要做逃兵;到勇敢的承擔軍人,這種身份天然的使命感;接著不斷振作,咬著牙扛著,從炮火紛飛的戰場存活;直到最后的死亡,那平靜的面孔,才是最大的“成長”,不是嗎?
人物怎樣才能塑造的有血有肉,給人一種真實感,是需要下功夫的,而在電影里,更是非常多鏡頭與場景的刻畫才能做到。
所幸的是,萊曼覺得自己完成的不錯。
不需要過多的說教,人的成長無非就是時間的磨煉與自發性的認知改變,他很好的做到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pluralapp.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