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發兵瑯琊
壩上碼頭今日格外肅穆,因為三河會幫眾正在舉辦水葬儀式,承載著湖堂主趙船的小艇被推入怒江中,小艇上放滿了其生前最愛的酒。
高純度的酒順著一口傾倒的酒壇緩緩流入水里,隨著李玄武將手中火把投出,一條火帶沿著江面上的酒路蔓延的小艇上,燃燒的小船緩緩順流而下,如今元兇伏法也該送趙船最后一程。
要去烏江口最便捷的方式便是乘船,云昊到來時正好趕上水葬儀式,于是便借機大聲朝遠去的火船喊道:“趙堂主走好,本君定為你報仇雪恨,此仇不共戴天,若是不報誓不為人!!!”
云昊這一嗓子把碼頭上正在哀悼的幾千號人都給吼懵了,趙堂主的仇不是得報了嗎?怎么還要報仇?
李玄武抱拳道:“云門主為我二弟緝拿兇手此恩三河會上下銘記于心,但不知剛才云門主所言何意,還有什么仇未報?”
云昊面帶悲愴跳上碼頭高筑的貨箱,立于高處對眾人說道:“要不是趙堂主最先發覺貨物有問題,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此案首惡雖已伏誅,但從犯卻還逍遙法外。”
還有從犯?!三河會是碼頭苦力與船夫組成,弱勢的他們只有團結才不會被欺負,凝聚力自然不必說,當聽到還有兇徒未伏法立即群情激奮。
云昊接著道:“若不是東梧國私賣雷晶,趙堂主又怎么會死,大家說是也不是!”
“云門主說得對!”
“這次爆炸許多兄弟或死或傷,定要東梧國給個說法!”
江面上燃燒的小艇還歷歷在目,三河會幫眾個個咬牙切齒,復仇的火焰也燃燒到了頂點。
云昊此時高舉詔書,說道:“本君此來就是要與東梧國拼個你死我活,有沒有不怕死的跟我一起去為趙堂主報仇!”
碼頭上數千人異口同聲高喊道:“算我一個!”
云昊道:“很好,大家不愧都是忠義之士,屆時大家換上軍服與本君一同作戰,給東梧迎頭痛擊為趙堂主報仇雪恨!”
“為趙堂主報仇雪恨!”又是異口同聲。
國戰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各宗門不參與其中,畢竟修真者是出世之人,若各個宗門都攪合進去天下才是真正的大亂,當然也不乏有宗門人士為了獲利不以宗門名義投軍的,但拉動一個宗門投軍的云昊算是拔了頭籌。
不過云昊此舉等于公然搶人,屬于是犯了宗門間的忌諱,但李玄武卻并不計較,東梧私運雷晶藏在壩上碼頭是不爭的事實,也是趙船遇害的原因,可憑借三河會想到東梧找霹靂堂報仇幾乎不可能。
只能將這份恨意埋在心底,如今有云昊牽頭也正中李玄武下懷,但作為總把頭不便出面,屬下三個堂口海晏堂張北海、河清堂李風波,江潮堂江流兒都愿前往他更不會阻攔。
當初定名為三河會,除了包含云蒼江與怒江兩大水系外,人和便是最后一重含義,人靠水而生只要團結一心便能聚沙成塔、匯河成海,三河會的最終的目標并非內陸水域,而是征服東方的無盡之海,看看那海是否有盡頭,如果有那又會是怎樣的地方。
所以李玄武不會阻攔兄弟們前往東梧,因為那將會是征服大海的起點。
在場的數千三河會幫眾都去顯然也不太現實,有心殺敵與有能力殺敵還是有些差距的,經過篩選最后挑出五百個通曉水性,又善于駕船的武修者一同前往。
一切準備就緒,數十條大小不一的船只登船楊帆,在三河會余下眾人齊聲高唱的‘行船號子’的歌聲中順江而下。
·······
當船隊離開婺州,兩名隱藏于黑暗中的人在沙盤上進行交流。
‘神木心到手了嗎’一人在沙盤寫上文字后又迅速抹除。
‘已秘密送往北邊,神木會中知此物者已全部剪除。’另一人寫下回應。
‘陸長生辦事不利,需另尋棋子完成計劃。’
‘已有合適人選,只待合適時機立生奇效,對于突然崛起的快意門不知要如此處理。’
‘螢火之光不足為慮,一切按計劃執行。’
·········
在江上航行數日后,隨著出發時的激情澎湃逐漸淡去,船上的生活開始變得十分枯燥,狹小的空間加上不便生火做飯,天天只能靠吃干糧充饑,除了沿途的風景還算秀美之外再無長處,對于不習慣的云昊來說確實是種折磨。
百無聊賴下,云昊自制了一面軍旗掛在桅桿上,黑底星辰圖便是他從前所用過的王旗,軍旗規制與宗門常用的三角旗不同,方正的旗面寓意平定四方,數條飄帶代表著威震八面。
就此船上多了一面迎風飄揚的戰旗,而一名水手卻少了條御寒的被子。
隨著船隊越是往東,情況卻慢慢發生了變化,或許是因為船上的掛著面軍旗,當船駛過的時候沿岸的百姓都會默默相送,后來就開始陸續有人送物送糧。
即便是封鎖了敵國壓境的消息,但鄰近烏江口的百姓早把東梧水師侵入的消息傳了出來,當百姓看到軍船駛向烏江口時,都自發的送去了關懷,雖然知道這只軍隊規模極小,可百姓知道即使再少也是為他們去拼命的出云子弟。
收到大量補給的三河會幫眾,此時內心也發生了變化,要是去報私仇怎會受到如此擁戴,當初加入幫會雖不受欺辱,但卻并未贏得多少尊重,若想收獲更多的尊重就要跟敵人拼命,守土保民自然受人愛戴。
大伙受到感召個個目光越發堅定,一改路上悲憤壓抑的情緒,個個熱情高漲駕船都麻利許多,號子聲更是喊得更是勤快。
隨著江水的顏色逐漸變得暗沉,便意味著已經接近烏江水域,距離此行的目的地‘瑯琊’也為之不遠。
烏江口是內陸江河匯聚流入外海的入海口,這片水域河沙沉積渾濁不堪,所以才得了‘烏江’之名,距離烏江口有一處郡縣,因出產上品瑯琊玉石而得名,而在此處駐守的水師也取了‘瑯琊’為番號。
(https://www.dzxsw.cc/book/27582427/4105416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