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輕輕笑了一聲,德妃端起茶碗喝茶,嬌媚的聲音響徹宮殿:“真真老四媳婦這張小嘴兒,像是抹了蜜糖似的,叫人只有喜歡的。老四得了這樣的媳婦,這樣的賢內助,真真是他的福分,可惜我們十四是沒福的。”
聽了這樣酸不溜丟的聲音,黛玉徐徐地道:“福字皆在身上,何談無福?”
隨手挽了挽鬢角的碎發,黛玉的聲音更是清澈如水:“況且,這原是四哥對太后的一片孝心,法子也是他想出來的,聰明睿智,遠超黛玉,黛玉并沒有幫上什么,只是沒有額娘照拂,我們自力救濟罷了。”
鋒利如刀!
黛玉的話,一出來,的確是叫人暗中叫快!
德妃之偏心,人盡皆知,之所以胤禛少年時代備受冷落,皆因他連生母都不肯照拂他,更何況別人哉?皇子從小,先是子以母貴,待得皇子成年,封爵進位,或有登基,或有為王,到時候才是母以子貴。
沒有母親照拂,在步步驚心的皇宮里,其中艱難,可想而知。
幸好胤禛自幼乃是孝懿皇后撫養,過了她的名下,先前算是皇貴妃之子,事后乃是皇后之子,身份上除了太子和十阿哥胤俄,余者已皆不及他身份尊貴。
太后笑著解圍道:“玉兒這孩子是極好的,有他照顧老四,哀家也放心。”
想了想,笑道:“你今日獻上兩幅絕頂刺繡,竟勝過慧紋之物,哀家很是該賞你和老四,你有什么想要的,盡管跟哀家說,哀家準你。”
聽了這話,黛玉本欲推辭,忽而想起寶藏一事,倒也不妨順水推舟,因此思索片刻,輕聲笑道:“黛玉身在皇家,衣食住行皆已是上上之選,實在是別無所求,只有一件事情,但求太后恩典。”
擺擺手,太后大方地道:“快說罷。”
黛玉笑道:“黛玉自幼身體不好,四哥也很擔憂,雖有草原上的朱神醫配藥治病,終不得根治,聞得大雪山有哥哥的師父住在那里,故此四哥有心陪著黛玉去求醫,只是四哥乃是皇子,不得擅自離開。因此,黛玉求太后賞四哥一個恩典,準許我們數月時間,前去求醫。”
黛玉的要求,看似簡單,實則極難,太后聽了,默然片刻,最后方輕笑道:“按理說,你離開,哀家自然可以準了你,只是老四乃是皇子,后宮不得干政,這是大清規矩,哀家竟是沒有法子做這個主準了他也去。”
聞言,黛玉眉頭微微一蹙。
離開京城的確不是一件小事,更何況是遠赴雪山?
只是,也就因為不是一件小事,才會在這里向太后提起。
若是不能離開,豈不是更難做后面的事情?那筆寶藏,本來就該還珠于民,只是卻有極多的人覬覦著,一旦有所懈怠,必將掀起一陣風波。
就在這時,卻聽外面一聲朗笑,康熙沉聲道:“太后盡可以做主。”
一面說,一面明黃龍袍,帶著諸位皇子皇室宗親等人,前來給太后賀壽,人頭攢簇,均是面帶笑容,給太后賀壽,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太后看著康熙龍行虎步而來,雖已中年,卻依舊英偉不凡,那君臨天下的霸氣,更是叫人敬仰,叫人生懼,自己沒有兒子,但是這位皇帝,卻將自己奉為生母,已經足夠了,足夠了,遂笑道:“既然皇上都如此說了,哀家若是不做主,豈不是太不近人情了?”
若有所思地瞅了依舊一身冷漠清淡的胤禛一眼,不知為何,今日倒是覺得他和康熙生得真像,輕笑道:“老四倒是得了個好媳婦呢,全為他想。”
胤禛一雙眼落在黛玉身上,滿是柔情。
聽了太后語氣里夸贊黛玉的意思,胤禛忙施禮道:“多謝太后。”
“哀家可還沒準你們呢,倒是一個個謝得比誰都快,叫哀家不準都不行。”太后說笑了幾句,側頭想了想,也素知黛玉身體怯弱,這樣的身子如何能為皇家開枝散葉?便笑道:“也罷,哀家就準了你們,只有一件,須得答應哀家。”
胤禛和黛玉大喜,忙笑道:“太后請吩咐。”
互視一眼,兩人眼里都是心靈相通的歡快。
雖然兩人都是同處一府,并不在意外面的禮教,但是很久沒有出去走走了。
太后笑道:“現在是九月里,等到除夕的時候,得讓哀家看到你們,老四,你得把你媳婦完完整整地帶回來,和哀家一塊兒過年。等到明年,雖然你媳婦還沒及笄,不過婚事卻是該辦一辦了,省得還遭人惦記著。”
說著這話的時候,太后眼中精光一閃,從每一個人臉上掠過。
這些人,有的略嫌僵硬,有的略嫌陰沉,更有的,流露出極重的嫉妒之意。
人性,就是如此。
在深宮中居住數十年的太后,可是深諳其中的道理。
聽了太后帶著調侃的話,眾人均是一笑,黛玉不覺面上緋紅,恰如一枝春風里的梨花,映著漫山遍野的桃花,染上其中的艷色,眼波輕輕一轉,仿佛桃花下的春水流過。
與黛玉的嬌羞相比,胤禛卻是大喜,連忙躬身道:“孫兒謹記在心!”
頭一次,在太后跟前自稱孫兒。
皇家就是極為冷酷,每一位皇子,除了自己的生母,是不能喚任何人為額娘,這也是滿洲賦予女子天生的地位,讓她們生死都不用擔心兒女會再有一個額娘,康熙孝順太后奉為生母一般,比親生母子更親,但是卻依舊不能喚太后一聲額娘,只有胤禛過繼給了孝懿皇后,不算是德妃的兒子,才喚一聲額娘。
聽到胤禛自稱孫兒,太后也不禁笑了,道:“這孩子,也猴兒似的了。”
康熙朗朗一笑,打趣道:“太后不就是喜歡他像個孫子樣兒么?老四素日里就是忒冷淡了一些兒,在林丫頭的潛移默化之下,有些改變才好。”
說著因看著萬壽無疆繡字,不禁奇道:“怎么就只有萬壽無三個字?”
見康熙轉移了話題,眾人也都不敢多說,只有敦恪年紀小,又因其母敏妃薨逝不久,眾人不免多疼她一些,縱容了她一些,眨巴著眼睛得意地開口道:“這是玉姐姐,啊,不對,哥哥說是四嫂,四嫂繡給太后的呢!”
說著比手畫腳,竟然將方才的事情一字不漏地陳述出來了,口齒軟嫩清脆,表情又是活靈活現,著實可愛,康熙不禁抱著她坐下逗她玩耍。
看著敦恪天真可愛的笑容,黛玉心里微微一嘆,為她亦感到心酸。
敬嬪于七月二十五薨逝,這樣一個美麗又有精神的蒙古女子,在無依無靠的情況下,在深宮中舉步維艱,有兒子胤祥,也有女兒幾個,但是卻沒有一個是在她自己跟前撫養長大,雖然宮中規矩兒子皆不在跟前養大。
母子相離,何等殘酷?
她重病時自己去探望照料,聽著她臨去前念念不忘兒女,更覺皇家殘酷。
閏七月初二那一日,敬嬪才被康熙封為敏妃。
斯人已去,世間的風光榮華又有何用?
目光流轉一遍,瞧著胤祥面色慘淡,依舊未曾恢復過來,明明身有母孝,卻又要過來強顏歡笑為太后祝壽,心里怎是一個苦字了得?
黛玉看向胤禛,胤禛驟然明白她的心思,轉而朝康熙長身一禮,笑道:“兒臣帶著玉兒遠赴雪山,一路上若是多一兩個人,豈不是更放心些?雖然功課要緊,不過一張一弛,才是正道,兒臣求皇阿瑪應允十三也隨兒臣一同去。”
臉上不動神色,心里喟嘆一聲,讓他散散心罷。
畢竟,自己就這么一個推心置腹的親兄弟!
除了玉兒,若是連他都不信任,還能信任誰呢?
既然他要天下,那么胤祥必定是他的臂膀,身體和臂膀是不分家的。
康熙聞言,低頭看了敦恪一眼,又看了胤祥一眼,頷首笑道:“越發得寸進尺了。不過十三年紀也有十三歲了,的確是該出去長長見識了,朕記得你十三四歲的時候跟著朕南下,才見到的林丫頭呢!”
說著,便對胤祥道:“既然你四哥開口了,你就也跟著去走一趟罷。”
胤祥此時方露出一抹笑容,立即道:“多謝皇阿瑪。”
如此定了,便也沒有任何擔憂了。
待得壽宴完畢,已經是深夜了,陸續散了。
黛玉和胤禛帶著胤祥一同出了宮,便是收拾,胤祥也并沒有什么東西好收拾的,倒不如到了胤禛府邸中,自會收拾得極妥當。
踏著一地落葉,聞著淡淡菊香,胤祥笑道:“我心里正不痛快呢,就說四哥和四嫂怎么能忘記了我,果然就聽四哥替我請了假,去雪山溜達一圈。這些京城里的日子,的確是悶得很了。”
低頭若有所思地看著比自己已經矮了許多的黛玉,問道:“四嫂向來是不大風塵勞累的,怎么這一回求醫竟要親自到雪山去了?”
黛玉聞言莞爾,容色在宮闈里的燈光下更顯清麗,道:“不去,怎求醫?”
(https://www.dzxsw.cc/book/27544/172654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