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0636【還是你們讀書人陰損】
“呼哧呼哧……”
粗重的喘息聲在黑夜下此起彼伏的響起。
藤原忠通神色驚恐,在兩名家臣的護(hù)衛(wèi)下發(fā)足狂奔,時不時回過頭看一眼。
沒了火把,后方漆黑一片,隱隱傳來的喊殺聲,憑添一份未知的恐懼,讓他不敢放緩腳步。
原本以為是一場穩(wěn)操勝劵的屠殺,結(jié)局卻是這般荒謬。
太可怕了,中國士兵竟然能夠控制雷霆!
近四千名武士聯(lián)軍,在一瞬間便崩潰了。
甚至連他壓箱底的騎兵,也在炸雷一樣的爆炸聲中潰散,不少騎兵沒有死在中國士兵的刀槍之下,反而被戰(zhàn)馬踩踏而死。
潰散的武士如同炸窩的螞蟻,他親眼看到自己麾下的武士首領(lǐng),在混亂中摔倒在地上,還不等他爬起來,便被無數(shù)雙大腳踩過。
更令他惶恐的是,眼下這才二百士兵,若等到中國大軍渡海而來,他們該如何抵擋?
……
“殺!”
樹林旁的戰(zhàn)場,二百水師已經(jīng)殺紅了眼。
倭國武士徹底被嚇破了膽,絲毫不敢反抗,只知抱頭鼠竄,這種情況下,正是奪軍功的好時機(jī),因此水師士兵個個雙眼赤紅,如同打了雞血一般,自發(fā)結(jié)成小隊追殺。
奈何紙甲浸了水后,足足重了二十余斤,與披著鐵甲無異,實在跑不過那些穿著藤甲、竹甲的倭國武士。
橘竹康為表衷心,也加入追殺的行列。
而且,相比起齊軍水師的兇悍,橘竹康也不遑多讓,殺起自己人來更狠,一柄太刀在月色下劃過一道道寒光。
“窮寇莫追!”
就在這時,孫志高喊一聲。
聞言,一眾水師士兵雖心中不情愿,可還是下意識的執(zhí)行命令。
不多時,二百水師士兵重新集結(jié)。
孫志下令道:“點燃篝火,清點傷亡與繳獲!
“得令!”
親衛(wèi)應(yīng)道。
很快,一堆篝火點燃,熊熊燃燒的火光驅(qū)散了黑暗。
環(huán)顧一圈,他皺眉道:“那個倭國人呢?”
匯報的都頭搖搖頭:“不知,許是趁亂逃走了!
聞言,一名親衛(wèi)撇了撇嘴:“倭國人果然靠不住。”
正說話間,就見橘竹康一瘸一拐的從樹林中走出,手中還拎著幾顆人頭。
艱難的走到孫志面前,橘竹康鞠躬一禮,無比恭敬道:“將軍閣下,鄙人作戰(zhàn)不利,只斬殺三人,還請恕罪!”
聽到舵手的翻譯,孫志瞥了眼那三顆人口,輕笑一聲:“干得不錯,且去療傷!
“多謝將軍!”
橘竹康心下一喜,知曉方才拼死廝殺,得到了對方的認(rèn)可。
這三顆倭國武士的人頭,就是他入伙的投名狀。
先前襲殺藤原斤,可以說是個人恩怨,但眼下藤原忠通率兵圍剿中國水師,那就是撕破臉皮,兩國開戰(zhàn)了。
這種情況下,橘竹康出手?jǐn)貧①羾涫,在倭國人眼中就是投敵叛國,人人得而誅之,再無回頭的可能。
此戰(zhàn)齊軍水師傷亡不過十幾人,且基本都是輕傷,除開兩個倒霉蛋。
因此,沒多久便輪到了橘竹康。
他倒是傷的不重,只是左腿被劃了一刀,畢竟倭國武士已經(jīng)被火器嚇破了膽,根本無心作戰(zhàn)。
回想起火器,橘竹康不由打了個寒顫。
方才火器爆炸的一瞬,他只覺雙腿發(fā)軟,差點與那些武士一樣,跪地求饒。
火器的威力和聲勢,完全超出了他的認(rèn)知。
橘竹康從未想過,竟還有如此恐怖的武器。
此時此刻,他對中國的敬畏已經(jīng)達(dá)到頂點,沒有絲毫旁的想法。
另一邊,孫志正在聽隨軍文書的匯報:“稟旅長,我軍重傷兩人,輕傷十三人,斬敵七百余,俘虜六百三十人,繳獲戰(zhàn)馬三十六匹,太刀、藤甲千余!
斬敵這五百,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死于潰散時踩踏,不過只要是死在戰(zhàn)場之上,都算在斬敵之內(nèi)。
聽到屬下的匯報,孫志滿意的點點頭,對傷亡與繳獲還算滿意。
文書問道:“旅長,那些倭國俘虜怎么辦?”
“殺了,壘砌京觀!”
孫志大手一揮。
他并非甚么都不懂的莽夫,來之前做過不少準(zhǔn)備。
倭國的武士與中原不同,他們雖為武士,可實際上卻是四姓權(quán)貴的族人,只不過與本家血緣遠(yuǎn)了些,但到底是一家人。
所以,這些武士與權(quán)貴氏族綁定極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想招納這些武士為己所用很難,索性不如都?xì)⒘,一了百了?br />
“且慢!
寅先生出聲制止。
孫志聞聲轉(zhuǎn)過頭,疑惑道:“參軍有何建議?”
寅先生答道:“這些倭國戰(zhàn)俘留著,我有大用!
“欲待何為?”
孫志挑了挑眉,面露好奇之色。
“強(qiáng)行收服,自然不成,但只需換個說法,便有七成把握!
寅先生自信一笑,解惑道:“殺一批死忠之輩,只需告訴剩下的倭國戰(zhàn)俘,言說我等是來協(xié)助鳥羽國君清君側(cè)、誅奸佞,待事成之后人人皆有重賞,封官授爵!
別看只是換了個說法,但效果卻截然不同。
由入侵,變成了協(xié)助倭國天皇。
首先要在道義上,站在至高點,先別管倭國權(quán)貴信不信,底層百姓和武士信就行了。
如此一來,倭國人敵對反抗的情緒,就會降至最低,那些被俘的武士,也有了臺階下。
自己是在幫助天皇,是正義的一方,并非叛國投敵。
這一招在中國歷史中,可謂是屢試不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
建奴入關(guān)之時,可是打著替崇禎報仇的旗號。
當(dāng)時黃臺吉越過山海關(guān),喊出的口號乃是‘為明除害’!
注意,是明,而非民。
正因如此,錢謙益等人才有了臺階下,才能心安理得的說出那句‘水太涼’。吳三桂以及麾下五萬明軍精銳,才能心安理得的為建奴效命,奮勇拼殺,攻城掠地。
只能說,到底是熟女真,懂得就是比生女真那幫蠻子多。
“嘖!”
孫志撇撇嘴,感嘆道:“論陰損,還得是你們這些讀書人!
“說的甚渾話!”
寅先生瞪了他一眼,懶得與他廢話,轉(zhuǎn)身去尋橘竹康。
此刻,橘竹康剛剛包扎好腿上的傷口,正用一塊破布擦拭自己的太刀。
手指撫摸著刀身上幾處細(xì)小的豁口,他面露心疼之色。
在倭國,太刀極其珍貴,因此每一個武士都無比重視。
倭國太刀質(zhì)量好,倒不是說倭國冶鐵和鍛造技術(shù)有多么高超,恰恰相反,與中原相比非但不高超,反而還很落后原始。
太刀屬于是典型的屎里淘金,打一千柄刀,總能有一把好刀,剩余的殘次品則回爐重造。
一個匠人,一輩子能打造十柄以上的太刀,就已經(jīng)是遠(yuǎn)近聞名的大師了。
好處是精益求精,壞處是無法實行量產(chǎn),一旦遭遇戰(zhàn)爭危機(jī),無法迅速武裝百姓。
(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26479130/13603226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jī)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