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重生1976從知青開始 > 第三百八十七章 城鄉差距【零點十分前更新…

第三百八十七章 城鄉差距【零點十分前更新…


  人群中,有一個50多歲的男人,看來是見過一些世面的。

  他問周海洋:“你們找誰?到村子里辦什么事?”

  秘書小唐連忙機靈地指著周海洋介紹說:“這位是省農村工作委員會的王主任。

  我們來是了解一下農村的真實情況,回去以后好寫調研報告,向上級領導做匯報。”

  一聽是省里來的領導,村民們頓時活躍起來。

  你一言我一語,向周海洋匯報了自己家里的情況和村干部、鄉干部腐敗的情況。

  村民老李特意把周海洋領到自己家。

  老李住的是三間磚瓦房,今年洪水來時,被泡了兩米深。



  洪水退去后,簡單消毒整理一下,老李又住下了。

  老李有兩個兒子,都娶了媳婦,分開另過了。

  老李原來和老伴一起住,前年老伴得病去世了。

  周海洋問:“得的是什么病?”

  老李說:“老了,身體就那樣。

  我們農民,不像城里人,命賤!

  有個感冒發燒的,自己隨便到集市上包點藥吃吃,好了就算,不好了就拖著,也沒有錢去看。

  村子里的老年人,現在幾乎都是小病拖著,大病等死。

  到城里看個病,耗時間不說,光檢查費,這儀器那儀器的,一下來就是好幾百塊。

  我們農民也沒有那個閑錢。



  像我這樣還算好的,我的兩個兒子、媳婦,雖然說不上特別孝順,但還算過得去,每年過春節的都會給個一百兩百的。

  那些沒兒沒女的,就更慘了。

  村子里的老劉,是個五保戶,沒兒沒女,得病死在床上幾天了,還沒有人知道。

  還是鄰居到他家借東西,推開門才發現,他已經死了好幾天了,身子硬的跟木頭似的。

  村子里現在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了。

  只要能活動有勞動能力的,都出去打工去了。

  多少能掙幾個錢,養活住自己的嘴巴。

  村子里地少,現在人均不到8分地了。光靠種地,只夠填飽肚子的了。

  萬一有個門頭差事,就沒法應付。

  周海洋又問起了村子里的道路的情況。



  一提起道路,老李的情緒就更加激動了,氣就不打一處來。

  他對周海洋說:“光村子里這條路,鄉干部光錢就收了三次。

  第一次,還是7年前,鄉里號召村民交錢,統一修路,一口人50塊錢,村民們都交了。

  但錢收上去了,卻沒見修路,說是被鄉黨委書記挪用,去發展鄉鎮企業了。

  發展個屁啊,被他們全部糟蹋完了。

  你到章林鎮上看看,那里圍著的幾個大院子,就是當時開辦的幾個廠子。

  現在就只剩下幾座空蕩蕩的房子了。

  幾百萬啊,就這樣被打了水漂!

  但就這樣,鄉黨委書記照樣升官。

  聽說幾年前,就調到別的縣,做了副縣長了。”



  老李抽了口煙,繼續說道“三年前,又換了一個鄉黨委書記,又發動大家交錢修路,一口人也是50塊錢。

  說好的是農民出一部分,縣里補貼一部分,鄉里再拿一部分,修柏油的路面。

  但錢收上來后,卻只見機動三輪車拉的是磚頭渣、砂漿,連柏油的影子也不見。

  推土機簡單的軋軋,就算完成了。上邊給的錢也不見了影子。

  去年聽說,這個鄉黨委書記出事了。

  他用貪污的錢,在省城里養了一個情婦,還給情婦買了房子,最后是被自己的老婆揭發出來了。

  上級有關部門要查他,他聽到風聲,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跑了。

  工作也不要了,官也不當了,跑到外省做生意去了。

  反正他手里貪污了不少錢,做生意有了本錢,誰拿他也沒有辦法,也找不到人了。

  去年,鄉里又號召老百姓交錢修路,結果無論怎么發動,也沒有人信了。



  周海洋隨便到村子里又走了走,情況大同小異。

  有人在外打工的人家,日子就過得好一些,房子也蓋的氣派些。

  周海洋又到村子里的小學看了看,房子還不錯,但整個學校只有60多個孩子上課。

  有門路的家長,紛紛把自己的孩子轉到城里去上學了。

  看來不出兩年,這個小學也要關門了。

  周海洋不由得想起,博興縣姚林鎮的小學。

  八十年代,一個小學有幾百個孩子讀書,孩子們生龍活虎。

  可是前幾年回去一看,也是一副破敗的樣子。

  看來,這幾年城鄉的差距,是越來越大了。

  當年大學畢業的夢想,就如同夢幻泡影。



  這么多年,國家的教育資金,基本都集中到城市,導致鄉村教育落后到了無法想象的地步。

  劉巖當時帶領大家成立的贏和鄉村教育扶貧基金,那點杯水車薪,也只夠用在永峰縣。

  當初宏偉的設想,盡管非常美好,但在現實中很難實現。

  城市和鄉村教育差距的逐漸擴大,將導致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

  如教育的不公平,貧窮的代際遺傳等。

  這樣下去,許多家里條件不好的農村孩子,只能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

  他們長大之后,卻要和城里孩子一起,在社會上競爭,劣勢是明顯的。

  因為他們的父輩是農民,如果沒有能力供他們到城里上學,他們就一輩子擺脫不了自己長期處于社會底層的命運。

  這對他們而言,是多么的不公平!

  無論是在懷寧的那些年,還是到了永梁,每一次到下面看看,周海洋都有很深的感觸。



  覺得華國的農村目前存在的問題太多了。

  社會保障問題,看病就醫問題,上學難問題,哪一樣不解決好,都沒辦法建設和諧社會。

  從村民的反映來看,通過上一次的大規模打擊,社會治安是比以前好多了。

  但要讓農民真正有安全感,還必須要讓農民看得起病,上得起學,吃得飽飯。

  在永梁這樣一個落后地區,這些問題并不是一步就能夠解決完的。

  必須踏踏實實,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不搞花架子。

  周海洋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太沉重了。

  回到市里,這幾天,周海洋一直在思考,怎么樣盡快建立永梁農村的全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醫療保障制度。

  恰恰在這個時候,《永梁日報》和永梁電視臺的一個專題新聞,引起了他的注意。

  原來,這些天,報紙和電視臺都在連篇累牘地宣傳一個鄉村少年的動人故事。



  這個少年叫邱小明,15歲。

  在他只有2個月的時候,母親離家出走了。

  父親本來就有輕微的精神病,受不了妻子離家出走的刺激,一氣之下,又發了瘋。

  整天游蕩在外,活不見人,死不見尸。

  家里人找他,四處奔走也找不到。

  留下一個幾個月大的孩子,在年事已高的爺爺、奶奶照料下,三個人相依為命。

  在爺爺、奶奶的拉扯下,小明終于長到了9歲。

  但是,災難又一次降臨到這個不幸的家庭。

  先是奶奶突發癱瘓,喪失了行走的能力。隨后是爺爺的眼睛得了青光眼病。

  因為無錢治療,一天一天拖下去,直到雙目徹底失明。



  到醫院檢查的時候,已經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沒有任何治療價值了。

  就這樣,一個僅僅只有九歲的幼兒,從此就承擔起照顧癱瘓的奶奶、失明的爺爺的任務。

  日常還要種田、種菜。

  種菜還是小事,小時侯,小明就跟著爺爺、奶奶下地,學會了種菜。

  但種田就不行了,因為他還是個沒長大的孩子,力氣小,實在干不動。

  所以,到了收割的季節,他就和村子里的人換工。

  他幫人家干一般的農活,人家幫他收割莊稼。

  村子里的人看他可憐,也時不時的幫幫他。


  (https://www.dzxsw.cc/book/26451365/8026612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