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寧王!
“皇爺爺,您沒事吧……”
朱雄英上前扶著快要被氣暈的朱元璋,低聲詢問道。
伸手擋了擋住了朱雄英,用力咳嗽兩聲,朱元璋道:“沒事,爺爺什么樣的風浪沒見過,一個不肖子孫罷了。”
“你要記著,若是有一天,你的兒子在外封藩,若是有欺凌剝削百姓的事情發生,也不能輕饒了!”
朱元璋拄著竹棍,心中滿是惆悵。
朱樉被帶走了,送去了鳳陽,而西安的秦王府,也隨著朱樉的離開,一時之間風雨飄搖。
“孫兒一定謹記在心,不敢或忘。”
朱雄英抿了抿唇,生那么多孩子做什么?就算真的有皇位要繼承,那也不能學朱元璋,生了二十多個兒子,十多個女兒吧。
生的在多,培養不好,也是白搭!
“就好,就好,你先回去吧,爺爺自己歇一會。回去吧!”
朱元璋靠在軟塌上,氣息微弱道。
“孫兒告退!”
朱雄英躬身作揖后,正準備離開,忽然間,一人來到乾清宮外,手中拿著文書,低聲喊道:“啟稟陛下,寧報!”
朱元璋撐著身子,開口道:“大孫,去把你寧王叔的軍報帶進來!”
“孫兒遵旨!”
朱雄英小步退出了乾清宮,站在門口時,那老太監手中捧著一份文書道:“殿下,寧報!”
也不答話,朱雄英只是拿過文書,轉身便回到朱元璋的身邊道:“皇爺爺,寧王叔的軍報。”
“念!”
朱元璋指了指,語氣沉重道。
“喏!”
朱雄英應聲打開了蠟封,只有一張紙,上邊密密麻麻的寫著戰事。
“父皇圣閱,兒滋臨天家,已有十數,不過初成,會封寧王,為古會州之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得父皇垂青,帶甲八萬,戰車數千,兒自領父皇旨意,大軍拔營東進。”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三日,于鐵嶺衛將之蠻夷,四面合圍,借遼王兄,塞王合力,將之圍殲,其部眾,老弱婦孺,七千三百口丁,無一活口!”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三十日,兒臣領軍于鴨綠江同朝鮮對峙,兒觀朝鮮之眾,民不過數百,兵不過數萬,尚不及兒一藩之兵,卻有染指遼東之心。”
“兒提請父皇,遼東之地,于中華慎重,遼西走廊為中華東大門戶,遼東與之草原相連,若遼東有失,則我朝防線,延綿千里,百萬之眾,不能守矣。”
“東起遼西走廊,北接燕云之地,西至河西走廊,兒提請父皇,于遼東設立兵府,興建城池,遷民戍邊,以佑我大明東大門戶不人窺視!”
“兒朱權,敬上!”
朱雄英說罷,心中泛起疑慮。
朱元璋似乎對朱權和朱植二人聯手合圍了從朝鮮跑到遼東的部族,并將之全殲全然沒有在意。
寧馬八萬,以騎兵為主,還多是蒙古騎兵,尤擅騎射,遼王雖只有兵馬五萬,但在遼東,那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十數萬大軍圍困一個算上老弱婦孺不足萬人的小部落,石頭打雞蛋!
手拿把掐!
“你能看懂你十七叔話里話外的意思嗎?”
朱元璋聽到老十七的奏報,心中一喜,正所謂,人比人得死,貨比貨的扔,寧王朱權不過和朱高熾一般大的年紀,剛剛就藩不長時間,卻表現出了謀略勇猛。
比之秦王朱樉,讓朱元璋著實寬慰不少。
“十七叔的意思,應該是講,遼東那塊地方對于大明而言,非常重要,是重中之重,絕對不能落到外人的手里。”
“孫兒的想法和十七叔不謀而合,孫兒也認為,遼東是大明的命脈關鍵,若是遼東有失,則大明無力限制草原,反而會將戰線拉長,東起山海,西至河西走廊,草原部族,可以從延綿三千里的北疆防線的任意一點進攻!”
“而我朝,眾有百萬之兵,要防守這么長的防線,那也是杯水車薪,難以為繼。”
朱雄英從后世而來,對于遼東那片土地,自然是非常熟悉的,那是一塊寶地啊,即可以作為內地的戰略緩沖地帶。
同時也可以成為資源地,哪里有千里沃土,有著世界唯三的超級龐大的黑土地,有各種資源,同時也是華夏控制北方海域的絕佳地方。
而且遼東也確實會影響到中原王朝的命運。
“那你想怎么做?”
朱元璋沉聲道。
“想要控制遼東,徹底控制遼東,只有兩個辦法。”朱雄英毫不猶豫,穿越者對于征服土地,有著超強的意愿。
如果大明的實力足夠,科技足夠,能夠影響到那么遠的距離,以大明的體量,完全可以和整個歐洲掰一掰手腕。
“說吧,讓爺爺聽聽,咱大孫以后會怎么治國!”
朱元璋語氣平淡,臉上露出笑容,這難得一見的笑容,自從朱樉進京后,朱元璋就沒笑過。
虎毒不食子,朱元璋也算是幾千年王朝里,真正掛念百姓,敢于直面自己階級,出身的開國皇帝了。
朱雄英道:“遷都,封王!”
“如果想要起到最好的效果,就是同時遷都,并且在遼東大肆封王。朱家祖上沒能力,皇爺爺起家部曲也都是窮苦出身。”
“從始至終,有頭有臉的大族,都看不起咱們家,也不愿意幫著咱們,甚至有人斷指明志,不愿入朝為官,所以想要控制遼東,沒有什么人比自己家的人更讓人放心的了!”
朱雄英對于老朱封王的事情,自從他了解了其中的關鍵,也就不當回事了。
封王而已,一群自家人,而且外邊的王爺,只有統兵權,不能調兵,沒有錢糧,只要中央不傻,外邊的藩王聯起來,也弄不了中央朝廷。
朱允炆的失敗,那是妥妥的傻子行為。
既然要下狠手,不先對九大賽王擁有強大勢力的叔叔們下手,反而對內地的小叔叔們下手,內地不需要防御,王府衛兵,多的一個衛編制,五千六百人。
少的三千人。
鬧得天下藩王人人自危,控制了朱棣的兒子,還給人送回去了,生怕朱棣不敢造反一樣。
而朱棣的成功,也是有許多命運因素,但凡朱允炆操作失誤一次,朱棣都要死無葬身之地,從朱棣造反,到他進入應天。
從始至終,朱棣沒有沖出北平城,被攔在山東,一座濟南城,把朱棣卡的明明白白的。
濟南守將也是牛掰,在城墻上掛著朱元璋的畫像,朱棣在牛掰,敢對著自己老爹的畫像放炮?
“遷都,封王。你是想遷到北京去??”
朱元璋思慮片刻,開口詢問道。
“北京?北京不行,哪里不是個好地方,而且對關外的控制也不夠強,還要往北,遷到燕云去!燕云脫離中原已有四百多年、”
“哪里的百姓胡化嚴重,若是朝廷遷都過去,天子與民同在,既可以恢復北方的文化經濟,也能讓北方的百姓更安心的在大明朝統治下安居樂業。”
“民情高漲,對付塞外蒙古諸部,也會方便許多。”
朱雄英沒有絲毫猶豫,朱元璋口中的北京,可不是后世的北京,而是前宋都城,開封府。
早年的時候,朱元璋也有過遷都的念頭。
首選的鳳陽,因為地勢太過平坦,一馬平川,不適合做都城,其次開封,為此,朱元璋甚至把鳳陽定為中都,開封定為北都,也就是北方京城。
“自從南宋朝廷開始,漢家文化在江南開枝散葉,而北方卻被異族統治,胡化嚴重,先后經歷遼金蒙三朝,導致北方無論經濟還是文化的發展,都要落后于南方。”
“遷都燕云,也可以穩定北方民心……”
朱雄英話音剛落,朱元璋冷聲道:“那你的意思是,要把都城遷到北平去?”
“北平是個好地方,在南邊有天津衛,可以接通海運,在北邊有長城邊軍,拱衛京師,對于遼東的控制,可以達到空前強大!”
“我朝已經丟了西域,可萬萬不能在丟了遼東啊。”
朱雄英連忙開口說道。
如果能勸服朱元璋,將都城遷去燕京,那可算是萬事大吉了。
“自古以來,南方定都的,就沒有長命王朝,而統一戰爭,也多是北向南來。若是有朝一日,蒙古諸部休養生息三五十年,大舉南下,京師在應天,北疆的防御,必然空缺。”
“一旦燕云在被攻破,則大勢去矣。”
朱雄英倒也不是危言聳聽,北元流亡朝廷已經被消滅了,如今的草原,確實在休養生息,如果等到三五十年之后,他們養精蓄銳之后,在大舉南下。
而那時,中原承平日久,北方防御空虛,一旦被突破了燕云山脈,則又會形成宋朝的景象,好的話可以劃江而治,不好的話,那就是崖山海戰。
不論是古代還是后世,地理優勢都是實打實的存在,且影響各國邦交戰爭,譬如三哥為何對種花家屢屢挑釁?還不是因為種花家控制著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
種花家對三哥是地緣戰爭的壓制,而一旦翻過山脈,則三哥家中一馬平川,任君馳騁。
(https://www.dzxsw.cc/book/24060500/3315973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