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憶風盛會(一)
站在數(shù)百米高的弄玉閣,韓生探出頭俯瞰下方繁華的玨城。
隔著這么遠的距離,理應是有些模糊不清的,但此時有了趙小堂的解說,韓生卻仿佛看得更為真切了。
“小堂,那為什么憶風盛會是每年的九月?而不是一月呢?”
“因為在覆滅天雷宗后,風圣一息尚存,當時所有人想盡辦法救治,但終究是無力回天。”
“風圣于九個月后再也抑制不住傷勢,撒手人寰。在這九個月內便早已定下覆滅天雷宗的日子為天風元年。之后風圣離世,才有了憶風盛會。”
原來是這樣,當真是可惜啊。
若是這等經(jīng)天緯地之人還活著,又該是怎樣的一番盛世景象。
稍稍感慨后,韓生轉頭看向身邊的趙小堂,問道:
“再有一個月左右,就是憶風盛會了吧。到時你能不能再陪我轉一轉,跟我講講風圣的事跡。”
“嗯,可以。”趙小堂開口同意道。
韓生微笑著點頭謝過趙小堂,繼續(xù)在弄玉閣游覽玨城的盛世景象,這時發(fā)現(xiàn)自己還有很多地方?jīng)]有去過,于是指給趙小堂,道:
“那一片你此前怎么沒有帶我去轉一轉呢。”
趙小堂順著韓生的指引望過去,簡單辨認后,介紹道:
“那里是內城,是修仙者,或者是五大家族等有權有勢的人才可以進入的,平常我們是進不去的。”
“淬體六層都不行嗎?”
“不行,個人想進去的話,最低都得是化靈境。”
化靈境嗎?當初那幫賊子人人都能動用術法,也是最低都是化靈境。
如今仔細想來,以朔楓鎮(zhèn)的家族勢力其實也很難拼湊出這么一支隊伍,但如果是玨城的家族勢力,應該是輕而易舉吧。
畢竟化靈境也只是進入內城的最低資格。
“原來是內城,真叫人向往啊。”韓生一語雙關的感慨道。
看出韓生對進入內城可謂心心念念,于是趙小堂開口道:“過些時日等憶風盛會開啟了,這內城也會開放的。”
“嗯,知道了,那就再幫我找個合適的客棧吧。”
取出五塊靈石交給趙小堂,當做是帶自己游覽,并給自己解說,講述天風過往的酬勞。
五塊靈石。趙小堂掂量了一下,出手也算大方,于是主動開口說道:
“何必去客棧那么麻煩,不如就去我家吧。雖然不大,但也有幾間閑置的房屋。而且比客棧的清凈,租金也便宜。”
“那就叨擾了。”
韓生點頭同意,隨后和趙小堂離開弄玉閣,沿著木階向下走去。
看著趙小堂緊緊抓著欄桿的手臂,以及還有些顫顫巍巍的雙腿。
韓生不禁感慨,風圣已然故去三百多年,竟還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讓趙小堂這一平凡之人有指責我這一個修仙者的勇氣。
風圣,當真圣人也。
隨著趙小堂來到玨城靠外圍的一處街道,穿過小巷,來到了一個配有三間屋舍的小院。
趙小堂帶著韓生來到靠西邊的屋子。
這屋子常有打掃,開門就能住人,一切桌椅擺設雖然簡單,倒也干凈結實。
“嗯?這不是建造弄玉閣地基的玉石?”
韓生發(fā)覺這屋子里的桌椅,都是由和弄玉閣地基相同材質的青色玉石打磨而成的。
這玨城的人就這么富?可這么富又何必辛苦做導游呢?
“玉龍石罷了。”趙小堂不甚在意的解釋道,
“玨城郊外的玉龍山上到處都是,在玨城家家戶戶都有玉龍石打磨的家具擺設,俗稱‘玉龍?zhí)住!?
“砰砰。”
韓生稍稍用力捶打了幾下,道:“這玉石倒也堅硬,而且色澤圓潤,確實適合打磨一些大件家具。”
“誰說不是呢。而且還有一種色澤更加通透的白色玉龍石,只是比較少見罷了。”
“玨城這么大的城池,人口少說也得以萬計數(shù)。可我聽你的意思,玨城家家戶戶都有玉龍?zhí)祝沁@玉龍山是有多大,是有多少的玉龍石。”
“玉龍山估摸著有個一千七八百米高吧。至于玉龍石到底有多少誰也不知道,反正只要隨便在玉龍山上找個地兒,往下挖個一兩米就肯定有。”
“哦?還有這種奇事。”韓生不由大感意外,難不成,這玉龍山實質上是一座巨大的玉龍石礦脈。
“玉龍山上有風圣廟,這是風圣遺澤,是天地感化。老一輩的都這么說。”趙小堂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的說道,
“而且我也一直是這么認為的。”
看了一眼自信的趙小堂,韓生笑笑沒再多說什么,就此在趙小堂他們家住了下來。
開始潛心修煉,打磨功行。
直到九月,憶風盛會舉行,韓生和趙小堂沐浴更衣,出門參加舉城同歡的憶風盛會,前往玉龍山祭拜風圣。
“喂,小堂,你旁邊的是你表哥嗎?”
在前往玉龍山的路上,因兩人年紀相仿,韓生只比趙小堂年長一歲。
且韓生身軀本就魁梧,因此被同行的,其他熟識趙小堂的街坊鄰里誤以為兩人是表兄弟。
畢竟憶風盛會,歷來都是陪伴著各自的家人前往玉龍山祭拜風圣,一同品賞楓樹,共享盛世的。
“你們好,我叫韓生,是小堂新交的朋友。”
韓生倒是極為熟絡的和這些人交談著。
“哦,原來是小堂的朋友啊。”
一位大嬸兒慈祥的笑著,熱情的招呼道:“小堂,有空了記得帶著你的朋友來我們家串門兒啊。”
“哎,好的劉嬸兒。”趙小堂微笑著答應道。
自玨城東門,有著太多太多如此三三兩兩的人群,穿著自己最好的衣服,虔誠的朝著玉龍山的方向走去,一波一波的排著長隊。
以凡人之軀,不論貧窮富有,只要是還能走動路,都是心甘情愿的,不辭辛勞的從玨城走上十數(shù)里地,再盡可能的試著爬上一千多米,接近兩千米的玉龍山。
只為去玉龍山頂?shù)娘L圣廟上炷香,好叫風圣知道,后人沒有忘記風圣的大功德。
這盛世如愿,且常在。
稍稍停緩腳步,韓生望著這不盡長龍般的朝圣隊伍,看著他們臉上洋溢著的,獨屬于盛世的安平喜樂。
這鄰里街坊的友好問候,這感恩先輩的高尚品德。
這久違的和諧,曾是自己童年生活的主旋律,也本該是自己的往后余生。
奈何,奈何,有賊子禍我韓家村!
(https://www.dzxsw.cc/book/24020630/3007432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