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拱火
九州的巨變很快的就傳到了四國并一路擴散到了整個日本,對于九州的徹底淪陷,雖然伊予朝廷和鐮倉幕府都有一定的心里準備,然而曾經(jīng)一度疲軟的東海軍突然發(fā)威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徹底解決豐后和三奧問題,還是讓他們大大高估了東海的實力,甚至以為是元帝國的援兵終于抵達了緣故。
一時間無論南朝還是北朝對東海商旅的態(tài)度也大為改善,在這種氛圍中東海在日本的觸角也終于擴散了出去。
“高松屋老板,你之前要求的三百件紙甲一時半會是沒有辦法搞到手的,不過八百支槍頭、二十張硬弓、一萬支雕翎箭和五十把橫刀本商館已經(jīng)得到銷售的許可了,只要高松屋老板準備好了錢或是交換的物資,這批貨隨時隨地都可以提走。”
以商館主事面目出現(xiàn)的職方房正八品孔目常濤常子文好整以暇的看著盤腿坐在自家面前的所謂探題府御用商人。
事實上長門的小野田港并非是幕府和南朝答應的五口通商的開埠港,然而隨著東海的強勢,私下里又有誰會拒絕東海的商號在自家的地盤上銷售各種因為陸上商路斷絕而缺乏的各地特產(chǎn)品呢。
更何況除了一部分日本各地的特產(chǎn)品外,還有大宗的糖、鹽、香藥、經(jīng)書等奢侈品,更有內戰(zhàn)所必須的糧食和武器可以選擇,這就大大吸引了這些各自為戰(zhàn)的守護和地頭。
“槍頭一支十九文,箭一支八文,橫刀一把三貫二百文,弓一張五十貫。”
物價比當初今治港的第一次交易已經(jīng)高出了許多,然而對內戰(zhàn)中急需擴大實力的對方來說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的,當然最關鍵的是常濤的下一句話。
“貴屋可以選擇付現(xiàn)錢,也可以選擇用大木、銅材、鐵礦石和成年奴隸來付賬,但是奴隸作價不能超過總貨款的一半。”
“價格不能再談了嘛?”
由于東海軍就在對岸,因此高松屋的底氣也不是很足,果不出他的所料,常濤不動聲色的拒絕了他的還價要求。
“那好,我先送來五十根十圍大木,貴商號且先交付弓箭。”木頭只要派農人在農閑的時候進山砍伐就是了,用些不值錢的勞力就能得到日本沒有的犀利武器,顯然這種交換讓對方認為很合算。“剩下的貨物,三天之內我籌集好銅、鐵一并來提。”
“還是那句話,款到提貨,錢貨兩清。”
常濤做出了一筆雙方都認可的買賣,心里非常的得意,于是學著對方的樣子一鞠躬,等伸直了身子,將對方送到門口的時候卻拖了一句。
“高松屋老板很豪爽,這次常某就送一個消息給老板你。”對方頓時打起了精神,要知道由于西國戰(zhàn)亂不已,幕府方面的消息早已斷絕,探題金澤時業(yè)坐困圍城,最牽掛的也是東面的情況。“幕府軍已經(jīng)擊潰上野、信濃等地的日蓮宗和凈土真宗挑起的民變,幕府大軍指日就可以再度殺入近畿了······”
“是嗎,那個元寇是這樣說的嘛?”
聽著幾乎是趴在那回話的高松屋,西國探題金澤時業(yè)的陡然間顯得容光煥發(fā),雖然他不明白這是東海不愿意看到西國和四國地區(qū)南朝一家獨大對公國造成威脅而扶持唯一可以牽制南朝軍力的自己,但他明白這個消息對首鼠兩端的防長土豪們意味著什么。
“立刻邀請大內弘家大人和益田、內藤、杉、吉見各家來長府議事,對了順便將名越大人也請過來。”廊下候命的武士狂奔而出,向各地的豪族下達了召集的命令,而時業(yè)看著高松屋眼里露著一絲的精光。“這件事你辦的很好,等幕府打垮了那些叛逆,我可以向鐮倉保薦恢復你家的武士地位。”
“多謝探題大人。”高松屋拼命磕頭致謝著,恢復武士的地位可是他家三代的夢想如今實現(xiàn)在即了,如何不令他心中狂喜。“大人有何所遣,勘五郎絕不敢推脫。”
“如此甚好,本家正有一事要你去辦。”時業(yè)將手中的折扇收緊了捏在手心里。“你立刻再去見那個元寇的眼線,告訴他,本家還要向他購買一千支槍頭和二百把橫刀,若是方便的話,再帶上三十把強弓和一萬支箭。要打仗了,不多備一點元寇的犀利武器,又怎么能消滅南朝的叛逆呢。”
高松屋勘五郎心中苦澀,買軍火是要錢的,這點東西可是不下千貫,要他一個人拿出來雖說并非不可以,但是高松屋的運轉必然受到影響,而時業(yè)允諾的武士也不過是畫餅充饑,怎么辦?
勘五郎腦筋急轉,然而最終還是沉聲應道。“是。”
“很好,本家也不會讓你吃虧。”時業(yè)當然知道對方片刻猶豫是為了什么,只是此時還有用得到對方的地方,這才和顏悅色的說道。“這樣,本家給你三十町的山林,若是開墾出來,日后也好作為你高松氏的傳承。”
一聽到時業(yè)的允諾,剛才還心中猶豫的高松屋頓時有如打了雞血一樣,他重重的磕了一個頭:“請大人放心,勘五郎一定會替大人買來足夠的武器。”
防長這邊東海有人挑動著,自然在其他地方也有人進行挑動,在東海的作用下,東海二年的夏天,西國和近畿各地頓時如火如荼的開始了新的一輪戰(zhàn)火。
六月初,石見的名越軍在防長軍的支持下率先攻入北石見,福屋家屢戰(zhàn)屢敗,不得已退往出云。
七月初在石見得手的幕府軍轉入安蕓,熊谷家再度轉投幕府,受此影響,武田家被迫退往蘆田川旁的福山城。
有鑒于防長軍的步步緊逼,伊予朝廷被迫從伊予、土佐以及備后、備中等地派出南朝軍支援安蕓戰(zhàn)事,這才將安蕓的戰(zhàn)事穩(wěn)定了下來,就此南北朝在西國重新形成了對峙。
然而西國這邊才穩(wěn)定了下來,近畿的形勢卻惡化了。
幕府軍第二批援軍終于從東國開赴了近畿,頓時雙方力量的對比出現(xiàn)了失衡。
得到增援的幕府軍首先擊潰了大和一線的僧兵迫使東大寺和西大寺做出了不參與內戰(zhàn)的承諾,再進入河內擊敗南朝軍的另一翼。
而得到幕府軍主力的支援,紀伊的荒木義康再次登陸阿波,四國的戰(zhàn)事也再度燃起。
形勢的突然變化讓南朝上下惶恐不安,不得已南朝再次挖東墻補西墻。
南朝抽調丹波、丹后、美作、因幡、但馬等地的親南朝力量趕赴近畿參戰(zhàn)。
幸而南朝近畿的副總指揮四條顯瀧做通了占有若狹三方郡的家臣栗野家的工作,栗野家在大戰(zhàn)中保持中立,拒絕北陸的幕府軍由若狹進入丹后和丹波,這才避免了腹背受敵。
“什么?元寇愿意想朝廷出售一種叫做焙烙的武器。”一聽說這種焙烙就是當初東海火燒三港的神秘武器,西園寺實兼、一條實經(jīng)等一干南朝大臣的眼睛情不自禁的亮了起來,不過隨即一想都覺得有些可疑。“這種強力的武器元寇怎么可能出售?”
“幾位大人,元寇的要價很高。”萬里小路宣房苦笑著。“一枚焙烙要一百五十貫。”
這個價格讓室內發(fā)出了抑制不住的驚呼,一百五十貫,幾乎可以買下三、四把強弓了,而焙烙只是一次性消耗的武器,頓時有人覺得不值了。
“當然沒有錢用耕牛、用大木、用銅材、鐵材甚至其他的土特產(chǎn)都可以等價交換,但是問題是單買一枚是沒有用的,少說也要十枚一買,如此的代價不知幾位大人認為是否值得。”
“值得,當然值得。”西園寺實兼幾乎是失態(tài)的回應著。“朝廷現(xiàn)在就缺的是抵御東軍的兵力,若是能一把火將東軍全部燒死了,再大的代價也是值得的,”這話諸位公卿當然不會否定,但接下來就是否有些瘋狂了。“十枚怎么夠,至少是五十枚。”
“五十枚?內殿,朝廷可沒有那么多的財物啊。”一條實經(jīng)忍不住皺眉提醒著,可憐的伊予朝廷還從來沒有過萬貫的積蓄,為了買一種華而不實的武器居然要花去整個國庫的儲備,實經(jīng)實在不能贊同。“是不是少購一二。”
“至少三十枚,”實兼算給眾人聽這筆賬。“二十枚用在近畿戰(zhàn)場上,讓伎官把剩下的十枚拆卸開來,如果能搞懂里面是怎么回事,下次朝廷就能自己生產(chǎn)了。”
實兼這算盤倒是打得門精,而且這也不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要知道,蒙元南征大宋后有不少不愿事賊的漢人流落到了日本,給日本帶來了大陸的新的生產(chǎn)和武具技術,只要找一找也許就能找到會制造火藥的。
“那錢財方面如何解決?”花山院忠高忍不住問道,實兼的算盤再如意但是沒有錢還是一場空啊,他雖然被貶職了,但也絕不會坐視實兼用半個國庫去買東海的消耗品。
“把石見銀山的開采權渡讓給元寇如何?”實兼異想天開想的用并不在手的石見礦權來換取利器。“要不把朝廷控制下的漢人都送給元寇處置。”
“內殿!”一條實經(jīng)也聽不下去了,他急忙阻止西園寺的臆想。
“說笑了,說笑了,”實兼正了正臉色。“還是向元寇借貸吧,日后用大木、生鐵等元寇需要的物資償還,朝廷需要這批武器渡過難關呢······”
(https://www.dzxsw.cc/book/23703515/3163676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