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我們的戰場是整個世界
崇文門城樓上,已年越不惑的馮一定腳踩城垛,眺望籠罩在雪后霧氣中的北京城,華夏這百年時光淌過,一股蒼茫之意充盈胸口,讓他難辨悲喜。
身為武人,自不會太傷懷悲秋,但身為還未得封號的小小準將,這已是第二次領兵入北京城了,國中那些紅衣宿將們還不知會嫉妒到何等地步,這讓馮一定暗自有些發毛,不由自主地被北京城的雄渾闊壯之氣震懾。
嘩啦啦如潮水般的腳步聲拉回心神,馮一定再俯視城門樓之下,肩扛火槍的士兵正列隊入城,五顏六色的軍服一段段拼著,像彩帶一般,破開這座灰撲撲的北方之都。
藍衣白叉帶的是伏波軍,灰、青、黑等色的是南洋各國仆從軍,灰黃色的是日本軍,褐黃色的是韓**,個個衣著整潔,裝具齊全,肩上火槍刺刀蹭亮,不時還有豎持軍刀的馬隊小步而過,隊列間還夾著一輛輛馬拉炮車,一股凜冽的肅重殺氣將這段段相異色彩協調地融合起來。當馮一定因北京城的大氣略略失神時,下方街道兩側,無數北京城民人卻是震撼得鴉雀無聲。
十二國聯軍本沒必要進北京城的,可慶復和張廷玉等留守滿清大員明里暗里都向陳潤傳遞過這個“要求”,一面是滿清朝堂怕《塘沽協定》的簽訂再激起民變,一面是他們這些背黑鍋的怕慈淳太后卸磨殺驢。總之讓聯軍進進北京城,顯示南蠻兵強勢大,朝廷已經盡力了。至于南蠻會不會趁機奪了北京城……看太后跑得那么麻流,就知道她對守住北京城是毫無信心的,還不如爽快一點,把希望寄托在南蠻對條約的遵行上。
因此,聯軍整理出了八千儀仗隊,帶著幾十門四斤小炮,自崇文門直趨紫禁城午門外。搞一場武裝游行。
輕裝步兵加營屬步兵炮和若干營屬哨騎組成的軍隊,不足萬人,可跟之前北京城十數萬民人躁動的聲勢相比,這支軍隊的氣勢凝如實質。如鉛鐵一般沉沉壓著圍觀民人的心口。民人們籠著袖,縮著脖,低著腦袋,就用眼角瞄著這支大軍,不敢跟隊列中的官兵對視。
“怎么沒見紅衣呢?不是說紅衣才是南蠻軍么?”
“來的是藍衣,別小看藍衣,人家是坐著兵艦。滿大洋打仗的。”
“紅衣?等你見到紅衣,北京城也就不是大清的了。”
還是有人私下嘀嘀咕咕議論,更有膽大的品頭論足起來。
“嘖嘖,看那槍,看那炮,還有那馬!普通小兵都帶著一身零碎,還一模一樣,竟是人人都發的么?”
“零碎!?真是孤陋寡聞!腰前后的皮匣子分別是槍子匣、備用鉛子槍藥、針線藥匣、槍刀油匣、紙筆雜物匣。腰側是皮水壺和干糧袋。就這一套皮具,原產貨黑市上要賣六七兩銀子!”
“屁股后面綴著的是啥?各有花樣,藍衣兵是砍刀。紅衣兵分得更細,像是藏苗瑤兵,都會掛短橫刀,漢兵基本都挎精鋼小鏟子,嘿,那玩意拍上腦袋,比斧頭還利!”
“腳下是皮靴子,背上是毛毯和雨具,士官以上人人都有短銃,那些兵的?他們餉錢足。自個買的。”
“你們就看這些皮面,知不知道他們的槍跟咱們官兵的槍不一樣?那槍管里是鏜成一圈圈的,槍子打得比炮還遠!一里外說打你眼睛,絕打不著鼻子!三大營的兵為啥不敢跟南蠻打?人家一里外就打著了你,你要近到一百步才能打著人家!這還怎么打?”
“這還只是槍,看那炮。別看那炮小,十里外都能傷人,一炮百丈內無活物!塘沽是啥動靜你們可沒瞧見,山一般的巨艦,成百上千的大炮,大沽口轉瞬就平了,還打個屁!”
這幫靠英華報紙和各式傳言培養出來的滿清軍迷越說越起勁,勁頭過之后卻又是無比沮喪。
“切!無非是器利而已,當年大明啥不沒有,還不是被咱大清生生奪了天下……”
“是啊,終歸是朝廷嚇破了膽!真拿出當年黑山白水的氣勢,也不是不能跟南蠻一戰。”
終于有人抒發出不甘的感慨,引得眾人紛紛追思“祖先”在關外的豐功偉績。
“南蠻這器利又是哪里來的呢?”
有點思考精神的人稍想得深的,就覺份外不解。
同伴繼續鄙夷:“不就是靠連通洋人么?咱們大清若不是被南蠻斷了外路,能繼續借西班牙那些洋人的力,引洋器中用,大局能到眼前這一步?”
思考之人再想深一層,搖頭道:“為什么南蠻能借到洋人器利?為什么洋人不跟我們大清來往,而只認南蠻?”
鄙夷那人嗤道:“都是不講仁義道德的禽獸,當然蛇鼠一窩!”
另有人嗯咳一聲更正道:“先不說南蠻當年敗了西班牙人才得的呂宋,之前不是還跟不列顛人在天竺大戰么?我看還是南蠻打服了洋人,打敗都是其次,要洋人服氣可不是器利那么簡單。”
一個目光迷蒙之人,一直沉默的青年一聲長嘆后發話了:“何止呂宋和天竺,南蠻在烏里雅蘇臺和北海、西域,跟羅剎人、準噶爾人已打了多年,羅剎人敗得連厄爾口城都丟了。看南蠻的報紙,他們的禁衛署頭目于漢翼就任北庭都護,北海怕已盡入囊中。”
“當年康熙爺在雅克薩跟羅剎人一戰,擒來了百來個羅剎人,編了一佐領,逢年過節就游街彰功。可現在……南蠻居然隨便一糾合,就有十二個藩國派兵跟著進了北京城。這些藩國,包括在大明時還兇悍無比,入寇朝鮮的日本這種強國,都已有藩兵為南蠻效勞多年,據說藩人為求南蠻國人出身,不憚以死相拼,這是什么?”
這青年閉眼,言語中含著無盡的向往,卻又帶著三分痛苦的糾結:“遠夷俱來投,舍身求漢名。這就是漢唐氣度啊!南蠻?當年遼金就是這么稱呼大宋的,難道我們自比遼金么?”
眾人沉默了,一些只偷偷拿余光瞄著行軍隊列的人開始微微抬頭,許久之后。又有人低聲嘀咕道:“其實我家從來都是漢人……”
青年再睜眼時,目光中已多出了一絲堅定,他的自語沒人能聽見:“華夏和上天,這本就是我等該守之心啊,可惜……這大軍還不是來復土的,就不知哪一日還要等多久?”
崇文門城樓上,馮一定身邊響起一個聲音:“十二年前。陛下在廣安門有言,他一定會回來的,就不知還要等多久。”
馮一定驚喜轉身:“小白!?”
入眼正是白正理一張糾結面容:“老子兒子都入了軍,女兒都嫁人了,還叫老子小白!?”
馮一定嘿嘿一笑:“我就記得在三彭海戰里被我救了一命的小白,老白是你爹,噢……抱歉。”
白正理白了他一眼,臉色稍郁地道:“無妨。陛下頂了絕大壓力,能容我爹精心養老,他整日感恩戴德呢。”
白延鼎不僅涉汪士慎案。還跟二陳遇刺案有關,皇帝只以細枝末節的小罪發落,容其在白城跟周寧那些老臣們一同頤養天年,此舉引發了不小爭議。皇帝硬生生頂住,開國元老們都心懷大慰。
皇帝在此事上容地方緝拿大將之舉,也彰示皇帝不是以國法庇護開國元老們,而只以私情回護,以宿老自居的一班勛貴們都不得不掂量,自己是不是有足夠的臉面讓皇帝法外開恩,由此紛紛收束手腳。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國中律法體系受此鼓舞,一改之前面對勛貴們縮手縮腳的姿態,主動出擊,挑著勛貴的刺,讓他們不得不更謹慎居職。
白延鼎之事了結后。禁衛署也因衛護汪士慎不周而遭了發落,于漢翼以中將之階掌北庭軍政事,卻只得了北庭都護,而不是之前張漢皖所任的北庭大都護。雖有北庭事已近于砥定,不必再投以大軍,沒必要設大都護府的原因,但怎么看都是于漢翼遭皇帝貶黜。
時勢風起云涌,這些個內政已非國人矚目之事,馮一定為白正理能對乃父之事放下心結而欣慰,但他更關心白正理所經辦的那攤事。
馮一定問:“還以為你要十天半月后才來呢,日本那邊就這么搞定了?”
白正理不在意地聳肩道:“小事一樁,日本那又不是韓朝,我只是跟著林鵬去看了兩場禮花,讓兒郎們作了兩次登陸演習,剩下的就由通事館全搞定了。”
白正理這輕描淡寫的一番話之下,卻壓著日本無數冤魂,以及德川幕府和長州藩的無盡悔恨。德川幕府垮臺,換了一個新將軍,長州藩主以及跟刺殺案有關的幾位藩中重臣切腹,甚至櫻町天皇都差點退位。
接著白正理笑道:“日本的事今晚再說,我也只是順路來給你捎個東西,之后我就要入韓國,接替韓大將軍了。”
馮一定楞了一下,再是大喜:“恭喜小白了,你口口聲聲小事一樁,卻送了你一個封號!”
在韓國統領“志愿軍”的韓再興是陸軍中將,白正理替韓再興,原本的準將銜肯定也要升一級。
白正理卻道:“你就不問問我給你帶什么了?”
在馮一定的疑惑注視下,白正理掏出個檀木小盒子,打開一看,一副金閃閃的雙星肩章赫然入目,馮一定咕嘟一聲吞了口唾沫,嘴里還道:“你小子,就故意拿你的肩章氣我吧!”
白正理嘿嘿笑著遞給了臉色已泛紅的馮一定:“別矯情了,你早念著這東西了,昭勇將軍!比我那土氣的揚武將軍好聽多了。蕭老大轉述皇帝的口諭說,本是要等你回去當面給的,可在韃子面前,怎么也得有個封號將軍受下他們的‘誠意’,就由我先帶給你了。”
他再感慨道:“恭喜你,伏波軍都統制,少將馮一定!鄭老將軍轉任總帥部軍法總長,我也去了韓國,伏波軍就交給你了。”
馮一定是等這封號和少將肩章很久了,笑著接過來,卻沒急著換,轉向南面,踏步行禮后,才又道:“韃子也真是不爭氣,若是能戰一番多好?我還想著中將甚至上將銜呢。”
白正理注視還在入城的行軍隊列,豪情滿懷地道:“韃子身上早已沒我們的用武之地了,我們的戰場是整個世界!”(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https://www.dzxsw.cc/book/22075/211063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