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劇本誰寫
“周老師,時間到了,該上庭了。全\本\小\說\網把手伸過來,我幫你解開手銬。”
“呃!謝謝。”被打斷思考的周良抬眼看了看面前的法警,將被銬牢的雙手伸了出去。
轉頭望時,發現在他出神的時侯,葉志農和鐘云俱已起身,身后各跟著一個押送的法警。
不過,他們都立在原在未動,各懷心思望著他。稍一思索,便已明白,這都是在等他呢!
哪怕是上法庭受審,也是當仁不讓的主角,自該走在最前。
出了侯審室,周良發現通往審判廳的并不多長的走廊上,到處是人。
對自己的身份和案子的影響已有清晰認知的他并不意外且有些感動。
畢竟,大多數人都不認識,在這個大家都很忙的年代,肯跑來旁聽他的案子,那就叫有愛。
除了因愛而感動,當然也有厭惡。
厭惡,是針對那些想拿這個案子當賣點用來大炒特炒,所以才聞到大便味的蒼繩似的蜂擁而上的那部分無良媒體記者的。
不長的走廊,一路走來總被印著各種媒體標識的采訪話筒給擋了視線。耳朵里塞滿了七嘴八舌的問題。至少有兩位數的媒體記者提出的問題惹得周良反感。
比如,就有記者是這么問的。他說:“姐夫,你在逼供王立生時,是不是覺得他這樣的犯罪分子的性命很不值錢,打死也是活該,所以才下這狠的重手的?”
這種問題,明顯動機不良。因為這個問題復合了好幾個要點,而周良在行進途中只能簡單地答“是”或“不是”,不管他怎么回答,記者都有很大的歪曲空間。
周良不傻。本就因為葉志農和鐘云同被列為被告一事而心情糟糕透頂的他頓時氣結,差點沒忍住發動“控心術”讓那個記者當眾跳一段脫衣舞再從三樓跳下去的**。
好在周良身后的法警王路見周良表情不善,推了他一把,讓他快走。這才制止了悲劇的發生。
得了周良的白眼,那記者也不以為意,反而一臉得逞的笑容。渾然不知道自個已在鬼門關上繞了一圈。
此時的他已經有完美腹稿了。
之前,周良從警車上下來時,曾對道路兩側排成長龍的人們點頭示意。
回去后,把周良點頭的鏡頭和剛才他提問時的鏡頭稍為藝術處理一下,拼湊在一起,就是一條注定頭條的大新聞。
這名記者當然不會有什么良心負擔。
有經驗的新聞人都知道,移花接木、斷章取義、無中生有,這些小花招在新聞界壓根不算回事。
他們的口號是:新聞要轟動,節操要丟掉。
事實上,就算是正常的,或者是善意的記者提問,周良也沒有回答。
理由很簡單,沒心情。
進了審判庭,令周良有些意外的是,庭內的人員比預想的少得多。也只有一家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在架設著攝像設備。略一思索,便已明原因。
法庭不會追求規模,所以旁聽席位是很有限的。正常情況下,一般的案子,能有三、五十個旁聽席位就算多。
事實上,考慮到這個案子的影響,法院方面特別將這場庭審安排在了最大的審判廳,就這樣也不過百來個席位。
同時,未經法庭允許,任何人不得私下拍攝、錄音的。就算有媒體記者有幸抽到旁聽資格,也只能靠文字來記錄庭審內容。
周良留意了一下那家正在架設攝像機的媒體,發現他們的器材上印有“z省電視臺法制頻道”字樣。
不用法警提醒,周良一眼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一排半人多高的木欄柵隔出的長形被告席上用大字標注得很清楚,眼不瞎都能找到。
大踏步走去,走不出雄糾糾、氣昂昂的氣勢,卻別有一種舉重若輕、天地不驚的氣場。
搞得跟在他身后,名義上押送他上被告席的法警王路很被動。一臉莊重肅穆的王路,是無論如何走不出周良這般腔調的,那便是落了下乘。
在被告席站定,視線一掃旁聽席,發現只有李洛兒、蔣孝仁、小雪、施青然、李心怡在席。
因為錢佳義早就告知周良,法院只替他留了四個親友席位,所以并不意外相熟的親友只有這幾個在場。同時心中有數,李心怡這席位怕還是靠了他爹的關系,硬弄來的。
法庭上不允許自由交流。縱有千言萬語,李洛兒他們也得憋在心里。除了李心怡,其他四人只是和周良對了一眼,便因各自傷感,抹淚不已。周良無奈,只好搖搖頭,暗示洛兒他們要堅強。
這時,書記員宣布庭審開始,并開始宣讀法庭紀律……
誰也沒有注意到,旁聽席上的一個角落,低調地坐著一個六旬老人,嘴角掛著一絲得意的微笑,眼中不時有精光泛起。
他是王笠。代表歐陽家來見證周良被判有罪,鋃鐺入獄的時刻。
這個案子幾經周折最后發展到現在這個結局,王笠居功不小。尤其是提出力捧張定邦剛直不阿的形象,來引導民眾們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正義”的概念的手筆,頗稱得上高明。
后來,王笠又隱晦地向歐陽戰表示,雖然原本就為打擊張定邦勢力,扳倒他的得力助手葉志農和鐘云,并安插歐陽家陣營的人接任兩人原本的職務,而抖出來的這個案子因為周良的介入導致了一系列的波折,可是原先的目的還是可以達成的。
并不需要費多大力氣。只要在公安系統找個代言人,不經意間提一提,這兩人其實犯有包庇罪,剩下的事情,自有張定邦代為效勞了。這叫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歐陽戰聞后大悅,依計而行,張定邦果然中招。
王笠這輩子,差不多是賣給了歐陽家。在這個平等、自由理念深入人心的時代,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做到毫不動搖的,為仆為奴似的,為歐陽家服務,當然也是有其的理由的。
目的并不多復雜。
讓他的后人能夠利用他數十年來積累起來相應資本,在這拼爹的時代里,在這階級分明的社會中盡可能地往上爬,把更多的人踩在腳下。
現在,一切都在按他事先寫好的劇本,往他愿意看到的方向發展,他自然是開心的。
隨著庭審程序一如事先預料的一般順利進行,王笠嘴角的弧度更深了些,更翹了些。這種意味深長的笑容里頭,除了陰謀得逞后的得意之外,還有些許莫名的譏諷和不屑。
譏諷是送給周良。
頗有識人之明的王笠哪能看不出此時被告席上的周良云淡風輕的表情背后隱藏的其實是不甘和憤怒。
王笠當然知道周良曾經頂著什么樣的傳奇光環。當然也記得他擁有什么樣的神奇武力。
但這又如何?
在王笠的評價中,周良太囂張了。
而這社會,只適合低調且富有心機的人群,才能悶聲發大財。
通俗點說,就是“不叫的狗才咬人”這理。
不屑是送給旁聽群眾。
看到旁聽席中坐滿了等待結果的無知圍觀群眾,甚至還有因為即將到來的宣判而動情流淚的。王笠當然會產生一種屬于上位者的天然優越感。
一幕其實早已導演好的戲碼而已,也能讓這多人牽腸掛肚。可笑嘛?不可笑嘛?
對于上位者來說,在明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時侯,也要善于利用群眾的眼睛是短視的這一特點。他們能看到許多,卻不能看清許多。
所以,王笠打心底在鄙視無知群眾總會那般輕易地被上位者給愚弄。
身為歐陽戰的心腹的他,當然也知道關于周良的這件案子,在經過各方面私底下的協商、妥協,所達成的一致結果。
王笠甚至覺得,這場庭審,應該事先彩排幾次,效果會更生動一些。
反正,劇本早被寫好,為啥不能追求一下更精致的表演呢?
此時,審判進入舉證階段。
作為證人,在周良對受害人施暴之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的兩名警員被傳上庭,陳述證詞。
這時,意外發生了!
當初,向紀委檢舉葉志農刑訊逼供的那位陳姓警員,猛地從證人席上飛奔而出,沖勢未停,便已跪在被告席前的葉志農面前。
“咚咚咚!”
三聲清晰的鈍響,那是額頭觸地的聲音。
滿堂皆驚……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21704/156212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