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事后來看,關(guān)于這八個州的封地,你幾乎是做了最壞的一個選擇和對待方式。”
“假如是換成別人,這件事應(yīng)該怎樣去處理?”
“首先,整頓政務(wù)、軍務(wù),牢牢的將這八個封地抓在自己的手中。”
“讓它們真正的變成你的封地,你的地盤。”
“而后,還可以趁此機(jī)會,同清河崔氏,以及其他士族們搞好關(guān)系。”
“就算你不去拉攏他們,但也要讓他們時刻的有求與你。”
“忌憚你,巴結(jié)你,討好你。”
“最起碼他們不敢給你惹出任何的亂子來。”
“若是上上之選,那就是將他們的力量和影響力變成你自己的。”
“讓他們成為你的附庸,你的屬下。”
“若是那樣的話,你再想想此刻你在朝中又會是怎樣的一番狀態(tài)?”
聽到太上皇李淵的話,李秋的表情頓時露出來一百萬個不樂意。
“就這群士族,那種極度自戀、狂傲的模樣我看著就想吐和暴打他們一頓。”
“我還和他們交好?”
“至于他們的力量和影響力,我就更不在乎了。”
“現(xiàn)如今,要是論影響力,我的芙蓉園,以及芙蓉書院,幽州書院,也不見得比他們?nèi)跆唷!?br />
“而所謂力量,就更是不用了。”
“我有數(shù)十萬百姓,數(shù)萬的幽州大軍,這就是最強大的力量。”
聽到此,太上皇李淵連連嘆息擺手。
“不對,不對,你小子這種想法真的是大錯特錯了。”
“你自己再強,也只是你自己強。”
“可若是在你自己強的基礎(chǔ)上,若是再能加上其他很多力量的加入和支持。”
“那是不是就會更強了?”
“當(dāng)初在我太原起兵,建立大唐之時,就是這個樣子。”
“就拿這件事來說,我李家就算再強,兒子、女婿、女兒再出厲害,也不過是一家之事。”
“只有源源不斷的拉攏各種力量加入,才最終成就了大事。”
“聚少成多,積水成淵這個道理,你應(yīng)該是是懂的。”
聽到此,李秋不由得苦笑。
“太上皇啊,可是眼下這種情況和您說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啊。”
“眼下天下安定,我大唐已經(jīng)消除了北方最大的強敵。”
“正在日益興盛的過程中。”
“陛下,娘娘,對我更是恩重如山。”
“我一個武將,大唐的郡王,拉攏那么多力量干嘛?”
“反觀,您看我如今,又是有著封地,又是有著兵權(quán)。”
“還有著整個大唐的茶引和大量的銀財。”
“甚至我有時都在想,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眼下我和我的芙蓉園,風(fēng)頭正盛,平日里得罪的人又多。”
“是不是該考慮激流勇退,低調(diào)一些,甚至是遠(yuǎn)離朝堂,去游山玩水予以示弱什么的?”
“在以前,您不是也經(jīng)常這樣子勸我的嘛?”
“說只有這樣,才能細(xì)水長流,才能更久的享朝廷的恩寵。”
聽到他的話,太上皇李淵心里面差點被氣吐血。
同時心中不由得腹誹:特么以前是以前,現(xiàn)在是現(xiàn)在!
我要是早點知道你是我親孫子,李二的嫡長子,我還能容你走出來這么多的彎路?
得罪這么多的人?!
你小子可寄托著我全部的厚望,這李唐的江山,也只有交到你的手上,才能真正的看見未來和走向鼎盛。
直到那時,我也才能最終瞑目。
隨后,太上皇李淵平復(fù)了一下心情,重新組織了一下語言,然后才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說道:
“以前我告訴過你的話多了。”
“可你這小子聽進(jìn)去了哪個?!”
“關(guān)于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這個道理,是沒錯的。”
“但是,這個道理在你身上,對于你來講不適用。”
“你還得永不停歇,源源不斷地,想方設(shè)法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力量和人才是。”
“假如有一天,你變得足夠優(yōu)秀和強大了,甚至是都到了集天下威望于你一身之時……”
還不等太上皇李淵的話說完,李秋在旁邊幽幽的接了一句,“那到時我估計離死也就不遠(yuǎn)了……”
這一下,差點把老爺子給氣岔氣,連連咳嗽了好幾聲。
“唉,你這憊懶小子,難道想氣死我不成?!”
“這話該怎么給你講呢?”
“總之,李秋你太過年輕,所以那些對于文臣武將們的思路和處事道理,對你不適用。”
“尤其是你眼下得罪了這么多人和勢力。”
“就連所有的外國、部族,都被你得罪了個遍。”
“所以你再想要圓滑處世,明哲保身,已經(jīng)是晚了,來不及了。”
“你想想,假如將來有一天,這大唐改朝換代,太子登基。”
“在面對著全天下的門閥士族和朝中重臣的施壓下,新皇是否還能夠像當(dāng)今的李二一樣,護(hù)著你,遷就你?”
“除此之外,還有著突厥、高句麗、吐谷渾、吐蕃等等外族。”
“你以為這一次你殺了人家上百萬族人,占了人家數(shù)座城池。”
“這筆賬就這么容易一筆勾銷?”
“到時候,假若新皇登基,懦弱無能,昏庸無道的話,一旦受到外面所有國家、勢力的威脅。”
“他會不會殺你?”
“到時候你內(nèi)憂外困,腹背受敵之下,你的區(qū)區(qū)數(shù)萬人馬,還能否護(hù)得住你的全家老小的性命?”
“秦朝、隋朝,都是二世而亡。”
“也都是他們的新皇昏庸無能導(dǎo)致。”
“這種例子在史書中也是屢見不鮮。”
“李秋啊,這一朝天子一朝臣。”
“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你還年輕,一旦二三十年后,老皇故去,新皇登基后的事情,你真的有曾考慮過?”
(https://www.dzxsw.cc/book/21625941/3533339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jī)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