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種出來了
五月中旬了,天已經(jīng)熱起來了,冬小麥進入灌漿期,春小麥也抽穗了,地里一片綠油油的,冬小麥子粒日趨飽滿,再過半個多月就能收,村里家家戶戶都緊張的很,這可是關系著一家子未來一年的口糧。
今年種的糧食都長得好,村里不少人坐在一起琢磨,都覺得是今年肥好,這么一想,大家伙兒對李桃一家子就更熱情了,李桃走在路上都能被塞兩把新鮮菜蔬。
因著一家三個孩子都要上學堂,屬實是忙不過來,李桃找了隔壁的二鴨叔,以后他跟他媳婦搭伙去縣里賣豆腐,地里雖還有農(nóng)活兒,但是流民分的地少,忙活半天忙的過來,還能多賺些錢,二鴨叔高興地接下了這個活計。
至于去縣里送貨這事,豆腐量大又耗時的很,一家子商討了半天,最后還是問村正家租借了一架驢車,由趙春娘出面,雇了她好姐妹巧娥嬸子的大兒子,叫良生的,負責給縣里的飯館送貨,并每日送豆糟去泥猛那,貨款李桃每半月去結一次。
活兒交出去一些,一家子都輕松了不少。因著要讀書,一家子去縣里買了好些筆墨和紙,這些東西都貴的出奇,花了有快二兩銀子,李桃掏銀子都掏的肉疼,心想難怪這個時代讀書人金貴,可不是貴嗎。
至于讀書用的書本,他們現(xiàn)在只用得上千字文和三字經(jīng),這兩本都不用買,教書的先生那有,也不用錢,只是熟讀熟背了之后要每樣抄上兩本還回去。
李桃每日帶著弟妹清早去大榕樹莊讀書,那日在白家穿著青衣的中年姓莊,教授千字文和算術,另一先生姓孔,教三字經(jīng),出乎李桃的意料,這兩位先生課講的并不生硬死板,反倒趣意的很,她觀察了幾日,這兩位先生不光是學堂教書的先生,更是白老爺?shù)暮糜选?br /> 學堂里的小孩兒多是小棗這么大的年紀,一下來了兩個大哥哥大姐姐,個個都好奇的很,偷窺著眼看他們,李木有些不好意思,不過在莊先生一番“活到老學到老”的教育下,學堂里的孩子很快就接受了班里這兩個“大人”了。
日子過的飛快,清晨讀書習字,到下午了就去上山轉悠一圈看看雞崽子,雞崽子適應了山里的環(huán)境,悠閑地在林間踱步,有的扒拉著黃泥找肥蟲蚯蚓,好不愜意。
山林里有山泉,不少巖石下、石縫里流出潺潺泉水,她捧一把,清甜的很。
雞崽子在山里不愁吃喝,李桃還是囑咐老牛頭每日喂它們一盆雞食,需要的麥麩、豆糟、豆子和花生餅以及老牛頭的吃食,她每隔兩三日就運上來一次,這樣養(yǎng)的跑山雞肉質鮮美又不至于跟野雞似的肉柴。
老牛頭笑著應了,在山里的日子過的愜意又充實,他挺滿意。
李桃把從山下買兩斤肉遞給了他,都是七肥三瘦的五花肉,還給他帶了幾把菜蔬,老牛頭笑的眼睛都瞇了起來,“哎喲,你還破費的很。”
李桃笑了笑,“這幾日還要勞煩您多費心,傍晚有不歸窩的雞崽子您多找找。”
“哎,你放心,我收了你的工錢,這事你不用說我也曉得的。”
她擼了兩把兩只狗崽子的腦袋,說:“老牛叔,在山里記得做完飯一定要滅火星子,山里樹木多,燒起來可不得了。”
老牛頭擺了擺手,“曉得曉得,老漢我在山里多少年了,從未失手起過火,你放心。”
他猶豫道:“桃丫頭,有件事我一直想說,這幾日沒下雨倒還好,一下起雨來,這些毛崽子淋雨容易生病,我琢磨著你找?guī)讉人編幾塊茅苫,擋雨也能防黃大仙。”
李桃愣了一下,她一拍腦門,怎么忘了這個了,她一心想著雞圈怎么給雞崽子做的舒適,忘了做棚蓋了。
“好,老牛叔,多謝你提醒,要不我還真忘了這茬子事了,我下山就去辦這事,這兩日就能弄好。”
老牛叔點頭稱是。
兩人又寒暄了兩句,得知雞崽和鵝崽子都適應的良好,她沒再多留,起身告辭了。
到家后,家里人都在,一家三口坐在檐下洗豆子,看見李桃回來了,趙春娘問道:“山里情況怎么樣?”
“都好,雞苗適應的快,老牛叔也盡心,娘,就是咱們找些茅草編幾塊茅苫吧,老牛叔今天提醒我了,雞圈沒頂,要是晚上下雨打雷,毛崽子連個避雨的地兒都沒有,也能防偷雞的黃鼠狼。”
趙春娘也愣了一下,說:“確實是這么個事兒,老牛頭到底在山里待的年歲長,想的周全。”
“誰說不是呢,老牛叔還真是雇對了。”
她一邊說著,一邊去給竹桿子澆水,掀開油布,里頭星星點點的白斑消失了一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簇簇小拇指蓋大小的乳白色菌菇。
她驚得油布掉在了地上,又驚又喜,轉頭大喊:“菌子?長菌子了!娘,我種出菌子來了!”
“哐啷”一聲響,趙春娘手里的木盆掉在了地上,李木率先反應過來,起身飛跑過去,驚得張大了嘴,磕磕絆絆地說:“菌子,真是菌子啊,姐,你真的種出來了!”
(https://www.dzxsw.cc/book/21620949/3636590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