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貞觀無太子 > 卷三 第280章 李二也沒閑著

卷三 第280章 李二也沒閑著


精神的培養其實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那是一種認同,也是一種寄托。

        是烙印在骨子里的印記,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它卻實實在在的存在。

        華夏文明數千年之所以依舊屹立在這世間不倒,靠的就是這樣一種精神,后世的華夏有句話這么說‘我們不是崛起,而是在復興’復興的也正是這種精神。

        中華兒女數千年依靠著這種早已鐫刻在了我們骨子里的精神,最終戰勝了無數的磨難,而這個偉大的民族,哪怕暫且沉寂了片刻,也終將因為那數千年來永不磨滅的精神,再次復興!

        這不是什么奇跡,而是必然的趨勢。

        當然,大明王廷如今萌芽的這種精神還不足以與之相比。

        但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精神已經開始萌芽了。

        一場酒宴,李承乾面子里子都撈著了,各種小算計,也是一個沒落下,完全超乎了他的預估。

        次日,李承乾醒來后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和普西偌、伊原錫等人商議。

        既然氣氛都烘托到這里了,他不表示表示,屬實有些沒道理。

        再說了,打鐵就得趁熱。

        所以,到了中午的時候,大明王廷的第一張告示,終于貼出去了。

        同時,數十匹快馬,也是從城門之內打馬而出,奔向大明王廷十數個城池。

        在城門口,無數人擠在告示之前,指指點點,他們也不知道告示的內容是什么,無他,識字的人真沒幾個。

        可大明王廷的第一張告示還是引起了大家的興趣。

        “官爺,這告示上寫的啥啊?咱一個大老粗,也看不明白。”一壯漢問道。

        “諸位稍安,本官陳升,這就為大家誦讀一番告示的內容。”陳升適時走了出來,他是大明國學的學正,平日里都忙于學堂之事,認識他的人倒是不多。

        而其父,便是桃源縣縣令陳定安。

        如今在大明國學,他們陳家也算是一家獨大。

        以往,大明國學名不見經傳的,可昨夜過后,大明國學總算是從幕后走到了臺前。

        “大明王廷,少年之說。”陳升清了清嗓子,朗聲道,“大明之少年,乃國朝之希望,未來之基石,故,不可廢也。

        未來之國朝,定當是大明少年之國朝。

        未來之天下,定當是普天少年之天下。

        縱觀今日王朝之基石,也是昔日之少年,正是昔日之少年,開我大明萬世之流芳。

        是以:

        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在,則國在!

        雖,國朝初立,百廢待興,王朝之艱難,皆是有目共睹,可大明之少年,不可廢、不能廢、不敢廢!

        故此,明王有令!

        大明國學,便開王朝十五城。

        凡六歲以上,十六歲以下,皆可自愿進學。

        一日三餐,國朝負之!

        書本課業,國朝負之!

        進學所需,亦有國朝負之!

        望大明之少年,他日成才,為我大明王廷,開那、萬世流芳!”

        讀到最后的時候,陳升情緒是越來越高亢,聲音也是越來越大,聽得眾人那叫一個熱血沸騰!

        “好!”

        無數叫好聲,瞬間就讓城墻之下喧鬧了起來。

        昨夜的激動還沒有緩過勁兒呢!

        裴老等人這會兒也混跡在人群之中,聽聞此番言論,也是一個比一個驚訝,都是一副難以置信的模樣。

        好家伙,李二都不敢這么做,你李承乾怎敢?

        他不知道,李承乾這么做的機會其實只有這一次。

        一來是氣氛烘托到位了。

        二來是大明王廷初立,人口不多,國土算不得遼闊。

        加之最近一年,大明王廷的農業和畜牧業本就荒廢了,說破天,本來就是李承乾在想盡辦法養活這些子民。

        所以整體而言,朝廷要付出的其實相差不大。

        哪怕今后開疆拓土了,人口也越來越多了。

        但那時候的眾人也習慣了。

        習慣就是在這種不經意間培養出來的。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大明王廷現在幾乎都他媽是一群土包子,還沒有形成壟斷的勢力出來。

        這就使得李承乾如此做幾乎毫無阻力。

        至于大唐,呵呵,李二確實不敢。

        一來是阻力太大。

        二來是人口太多了,這般做,耗費太大。

        單單這兩點,就卡死了李二。

        說白了,李承乾是占據了最合適的時機。

        如此做,甚至是一舉多得。

        既能邀買人心,你想想,國朝幫你養孩子,你是不是要輕松許多?

        其次也能按照他的想法來為大明王廷培養他想要的人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兒,就是孩子的可塑性遠遠要比成年人大得多。

        單單就憑這點兒,他都沒理由不這么做。

        投資教育,對于一個統治者來說,永遠都是一筆不會虧的買賣。

        李承乾這樣一個經歷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后世人,怎么可能會不懂得這個。

        既然天時地利人和都在讓他這樣做,他沒道理放過這么好的機會。

        還是那句話,既無時勢造英雄,那便英雄造時勢!

        大唐的那些送親官員見狀,一個二個皆是搖了搖頭,他們不看好李承乾此舉,在他們看來,大唐都做不到的事,你大明王廷憑什么能做到?

        不管是比國土還是國力哪怕是國民,大明王廷都不及大唐的一個州府。

        說是彈丸之地那都是夸獎了,所以,他們不看好。

        而裴老等人看到大唐官員來了之后,也是麻溜的借著人群快速離去。

        暫且,他們還不想和這些人打交道,也不想他們知曉自己等人的存在。

        “陳學正高才。”有官員拱手笑道。

        對于這位昔日名不見經傳的學正,他們如今也上了心。

        無他,昨日的魏叔玉,屬實讓他們開了眼,所以也特意打聽了一下這位大明國學的學正是何方神圣。

        對于他們來說,打聽這種事兒還是不難的。

        畢竟在大明王廷任職的勛貴子弟多不勝數,而這種事兒,李承乾也不在意。

        聽他這么說,陳升卻是沒什么反應,不過是拱拱手道:“貴使過獎了。”

        對于這些長安來的官員,他是真不怎么感冒。

        嚴格的來說,他陳家就是大唐昔日的寒門,以往,在大唐的時候,別看他是縣令之子,但在長安屬實拿不上臺面。

        長安啊,一石頭砸下去,都能砸中好幾個國公侯爺啥的。

        “吾等對陳學正的學識甚是敬仰,若是陳學正有空,不妨一起飲宴一番?”來人語氣極其客氣。

        他們也想探探大明國學的底。

        陳升卻是拱手道:“后生晚學當不得貴使之言,且學堂瑣事兒繁多,抱歉。”

        對于這些家伙,他是沒啥好感的。

        他很支持李承乾此舉,因為他就是寒門出身。

        現如今的他,還沒有被權利迷住雙眼,這會兒的他,還有一顆拳拳之心。

        說完,這家伙也就離開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

        “這……”眾人愣住了。

        有人憤慨道:“庶子,不知禮儀!”

        “你罵誰呢?”他這話一出來,當即就被那些激動地老百姓給圍住了。

        可那人卻也是渾然不懼,一揮手道:“吾乃朝堂官員,爾等怎敢放肆?不知禮儀還不知道律法?”

        眾人微微一愣,自古以來便是民不與官斗,聽他這么一說,大家還是有些擔憂的。

        而正在城頭之上的李承乾見了這一幕,卻是對身旁的劉三說道:“去看看,莫要讓我們百姓吃了虧。”

        他今日,本就是來看看老百姓反應的,沒想到還碰到了這樣一幕。

        劉三聽他這么說,當即心領神會,快速跑到了城頭之下。

        那些百姓正猶豫之間,有些不知所措,劉三卻是笑道:“貴使這是想用大唐的律法來治我大明子民的罪?”

        他對這些人,談不上厭惡可也談不上喜歡,既然李承乾說了,莫讓百姓吃虧,也就意味著是讓他來為百姓出頭的。

        “諸位莫怕,剛剛一幕,殿下在城頭上都看見了,殿下說了,大明王廷的子民,還輪不到他人來指手畫腳。”

        說完,劉三又看向了大唐的那些官員,道,“諸位,這里是大明王廷,還請諸位擺正自己的位置。”

        他這話一出,一眾百姓瞬間就激動了。

        “對,這里是大明王廷!”有人叫嚷道。

        你是大唐官員怎么了?

        這里是大明王廷!

        跟著,他們看向城頭,見李承乾的確看著這里,當即高呼道:“殿下英明!”

        歡呼聲,此起彼伏。

        他們心里很舒坦,沒什么是比受了委屈被人護著更讓人舒坦的事兒。

        哪怕只是一句言語。

        李承乾見狀,笑了笑,也便走下了城頭。

        出城門之前,先找守城門的將士了解了一下情況,這才走過去說道:“記住,只要你們不觸犯大明的律法,哪怕你們走到天邊,大明王廷永遠都是你們最堅實的后盾。

        同理,當大明王廷抵御外敵的時候,你們也將是大明王廷最堅實的后盾。”

        裝逼的話,李承乾那是一套接著一套。

        完全沒壓力。

        眾人聽他這么一說,又是連翻的高呼。

        別的地方不敢說,但在日月山,李承乾的聲望已經達到了巔峰。

        至于那些大唐的官員,一言不發,他們知道,自己等人又被利用了。

        即便這樣,他們離開的時候,那些百姓還都是一臉驕傲的瞅著眾人。

        他們為什么不驕傲,他們一群平民,和官員發生了沖突,他們的王支持他們,這就夠了啊!

        最終,還是在城門口的士卒護送下,他們才回到使館,否則,那些老百姓搞不好真會兒群起而攻之。

        李承乾的目的是籠絡人心,可不是挑起流血沖突。

        當李承乾回去之后,今日城墻之下發生的一切,也必將在整個赤水源傳播開來。

        而在離城墻不遠處,遮掩了行蹤的裴老等人看著這一幕,又是一陣嘆息。

        李承乾啊,真的讓他們覺得很陌生。

        “走,回去再商議商議。”裴老最終搖頭說道。

        這大明王廷,看來沒有那么好混啊。

        而在使館中的牛進達,這會兒卻是有些捶足頓胸,按理說,昨日酒宴上便是他最好的機會,可因為李承乾讓他錯過了這樣的機會。

        如今,一時半會兒的,他也找不到更好的時機。

        “要不,就以武氏出逃的理由上奏吧。”一旁,李孝恭說道。

        牛進達搖了搖頭,道:“算了,武氏那孩子本來就怪可憐的,就別給她身上再添新的污點了。”

        這事兒隱瞞自然是不可能隱瞞的,但也不會明著上奏。

        真要如此的話,不單單是武媚麻煩,就連整個送親的隊伍上上下下都麻煩,搞不好還會死人。

        所以,哪怕是其他官員,也會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就是現實。

        至于說牛進達在等什么機會,其實很簡單。

        他要找一個合適的契機留在大明王廷。

        當初程咬金就是這個意思,他也上奏辭了洮州統軍一職,李二也答應了。

        可問題是,他要是就這么辭了官來投李承乾,總是欠缺一些說辭,或者說一個恰如其分的理由。

        這才給他安排了這么一趟出使的活,為的就是在出使的過程中,犯點兒不大不小的錯,然后李二一氣之下,將其就地革職,他這才能順理成章的留在大明王廷。

        對于這事兒,朝堂上都是默許的,正如他們所說,李承乾的身邊得有自己人,所以,牛進達這個自己人就這么來了。

        本來,他是準備昨晚酒宴上,借著酒勁兒犯點兒渾,然后因為殿前失儀被革職,誰知道昨晚酒宴最終整了那么大一動靜,他要是敢在那會兒犯渾,就算留下來了,估摸著也得被人恨死。

        我們這兒正高興著呢,你跑著搗亂來了?

        所以說,最終他還是錯過了這個機會。

        “大明王廷啊。”李孝恭搖頭道,“確實得有人扶持一二才好,殿下如今步子邁得太快,若是沒有經年老臣的輔佐,我都不敢想象殿下會走到哪一步。”

        以往,他也只是覺得李承乾確實當得起少年英才這幾個字,但也沒有太過于當回事兒。

        少年英才,他見多了。

        別的不說,李承乾他爹難道就不是少年英才?

        當年秦王打天下的時候雖然比如今的李承乾要大一些,但那時候的對手都是誰啊?

        至于說開疆拓土,這點兒功績在李孝恭面前,還真不夠看,難道說他李孝恭為大唐開疆拓土的少了?

        所以,以前雖然看重,卻也有限得很。

        不過從昨晚以后,李孝恭的心思變了,這李承乾也變了,變得讓他有些陌生了。

        他做的一切他雖然能看懂,但越是看懂了,越是心驚。

        李承乾,這是真在將大明王廷當做一個國家在操持,在發展。

        國啊,對于大唐而言,大明王廷能是國,同樣也不能是國。

        這話要怎么說呢?

        從利益上來看,滿足大唐利益的時候,那大明王廷就是國。

        同理,只要有利于大唐的時候,大明王廷也不再是國。

        很繞口,但很現實。

        大明王廷是什么,在長安的那些人眼中,只取決于利益。

        可李承乾卻是在將大明王廷朝著一個真正的國在發展,那可是國啊……

        國與國之間,只講利益,沒有感情,父子也不行!

        “哎,就算現在留下來,大明王廷也沒我的位置。”牛進達搖頭苦笑道。

        李孝恭卻是搖頭道:“我已經收到了消息,裴寂的胞弟帶著當年元謀舊臣的后裔,正在朝日月山趕,說不準,這會兒他們都已經進了日月山。”

        “他們也來了?”牛進達不敢置信道,“他們要作甚?”

        “老虎啊,不管年紀多大了,總是要吃肉的。”李孝恭搖頭不語。

        這話就有意思了,聽聞此話的牛進達甚至直接站了起來。

        信息流太大了啊!

        李孝恭卻是相對無奈,沒辦法,這消息是李二傳來的。

        自從李二知悉了裴寂秘不發喪之后,加上武士彟、張平高這些人,他就忍不住想弄個清楚。

        最終,獲悉了消息后,他也是第一時間將消息傳給了李孝恭。

        至于說這中間有沒有試探李孝恭的想法,那旁人就不得而知了。

        牛進達沉默了片刻,問道:“陛下是什么意思?”

        “陛下沒交代,這個你自己看著辦。”李孝恭攤了攤手。

        你這不是為難我么?這事兒陛下能有什么交代?這傳出去,可不怎么好聽。

        牛進達略微一琢磨,也意識到自己問錯話了。

        不過這對于他來說,其實也不需要李二交代,當李二將這樣的信息傳遞給他的時候,什么交代不交代的反而不重要了。

        你要是這點兒眼力見都沒,事事都需要李二一字一句的給你講清楚,那你也就到頭了。

        很多事情,是需要自己去體會的。

        “我明白了,放心,我會盡快找個由頭整出點兒動靜來的。”到了這一步,牛進達其實很清楚,自己沒有退路了。

        之前是他自己想來大明王廷建功立業,但現在,是李二需要他來大明王廷,代表李二和李淵的舊部分庭抗禮。

        這些事兒,發展到現在,已經成了禿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兒。

        可笑元謀舊臣那些人,現如今還搞得神神秘秘的。

        其實從武媚出嫁大明王廷,很多人都從中看到了些許貓膩。

        只不過這里面的貓膩具體為何,大家暫且不知罷了。


  (https://www.dzxsw.cc/book/21564724/2110428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