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在下柳永 > 第二章 入京

第二章 入京


二人相見恨晚,眼見已經到了正午時分,丫鬟見二人交談甚歡亦不敢輕擾。最后還是請來內院夫人來請二人入席,孫何這才如夢初醒。

        “與三變清談猶如羚羊掛角,總有靈光不時閃現。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老夫可在此不惑之年,得三變如此忘年之交,真可謂是得上天眷顧。如此美事,今日當浮一大白。”

        當下拉著柳三變進入正廳入席落座,并讓夫人喊了自己的兒子出來陪客。

        真宗時期,社會清平,商業極其發達。文人墨客講究食不厭精,以湯羹居多。且好酒成風,宴席菜式多為下酒之菜。

        從孫何此時的家宴就可以看的出來,雖不如后世的煎炒烹炸。但是也是干肉,果脯,湯羹之類分為八類。

        廚娘將碗碟早已擺放齊全,只等眾人落座。兩個丫鬟給二人水酒倒滿,就連孫夫人也酒滿一盞。一餐飯,可謂是賓主盡歡。

        雖然孫何兒子與柳三變年紀相仿,但是孫何卻讓以叔叔稱呼。這是將柳三變當做了同輩之交,而不僅僅是對后輩的喜歡了。

        飯后茶歇,孫何主動問及三變今后打算。

        柳三變答道:“余自幼熟讀詩書,苦練書畫,一心只為施展胸中所學。自崇安一路北上,雖見世道清平,但乞食之人仍不在少,鰥寡孤獨者亦不少見。心在朝堂,望可輔佐君王成就一番男兒抱負。”

        “然而家祖曾為南唐舊臣,余自幼亦時常誦讀南唐后主所作之詞賦。恐入京之后,遭閑人構陷。如今路過兩浙,此地文風盛行。不才靈光乍現,作望海潮。

        一是確為美景所震撼,二也有投石問路之意。吾自認為良馬一匹,也希望有有識之士可作伯樂。與某志氣相投,代為引路。”

        說罷,柳三變向著孫何深鞠一躬。

        “今日得孫大人賞識,召某入宅清談。與大人相談甚歡,我也不愿做那遮遮掩掩之士。君子理當光明磊落,希望今日之清談可給大人留下好的印象,如若可行,還望大人提攜則個。”

        “哈哈哈哈,好一個君子理當光明磊落。三變,你之名字為三變。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今日與你淺談半日,吾便已覺受益良多。汝之大才,切不可輕易埋沒。吾可舉薦你入吏部。因本年冬薦還有數月,吾認為你可先至東京為吏。以你之才情,在冬薦之前獲取名聲應該不難,屆時便可萬無一失。”

        柳三變當下對于孫何大為感激,口中連連道謝。

        只見孫何又道:“你剛才所述問題,卻也有可能發生。故而我建議你可在入職之前將名字稍作修改。以避他人口舌之陷。”

        看來果真還是需要改名字,柳三變當下便道:“說來也巧,某也有改名之意。今后就改作柳永,字仍不變,還作景莊。”

        “柳永,柳永。”孫何嘴里念叨了兩次,也覺此字甚妙。

        之后,孫何便與柳永寫就一封舉薦信。柳永可憑借舉薦信在東京直接進入吏部任一小職。后來自有官文呈上。

        因孫何下午公務繁忙,柳永也不便再多叨擾。于是就告辭離去。

        仍舊是來時的轎夫,載著柳永回了客棧。

        不過柳永的心情已經不像來時那么緊張了。畢竟解決了心中煩憂,這改變命運的第一步已然是邁了出去。

        接下來便是去往東京,這風流之名今生怕是不會有前世那么昌盛了。不過取而代之的應該是流芳千古的世人盛贊之美名。

        不過還是可惜了前世那些風流之詞,這東京怕是要少出一些花魁了。

        念及此處,柳永自己也是啞然失笑。

        前世東京有言“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

        一位有如此花名的才人,放在前世估計就是有重大作風問題_可以得到重用才怪了。

        之后幾日,但凡有空,孫何就派人將柳永接來。兩人一起把酒言歡,誦詞歌賦。縱是年齡相差二十有于,孫何卻覺自己已然回到少年時期,竟不舍讓柳永走了。

        不過堂堂大丈夫豈會如此兒女做派。雖是不舍,最終仍是送別柳永,對于知己而言,是雖身隔兩地但心卻在尺。

        今冬結束,孫何的任期也將滿,按例需回京履新。兩人約定待到春開日,談笑在東京。

        離別當日,柳永腦海有些錯亂。前世是孫何先返東京,柳永寫出一首《玉蝴蝶》。而今是自己要先去東京,這首《玉蝴蝶》倒也算應景。

        “漸覺芳郊明媚,夜來膏雨,一灑塵埃。滿目淺桃深杏,露染風裁。銀塘靜、魚鱗簟展,煙岫翠、龜甲屏開。殷晴雷,云中鼓吹,游遍蓬萊。”

        “徘徊。集旟前后,三千珠履,十二金釵。雅俗熙熙,下車成宴盡春臺。好雍容、東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罍。且追陪,鳳池歸去,那更重來。”

        吟罷,便背書執劍,策馬前行。

        花開兩頭,各表一枝。且不論孫何任期未滿,這邊柳永一路北上。一改之前作風,每到一處,必參觀當地明樓古跡。積極參加文人集會,眾人聽說柳永竟是那首望海潮·東南形勝的作者,更加趨之若鶩。

        兼之柳永儀表堂堂,待人真誠。常與士子清談之時給出中肯建議。這崇安柳永的名氣竟也當先一步到達了東京。

        此時在東京,已有各路文人,只待柳永入京,準備切磋一二。文人相輕,自古而然,真金還需火來煉,這崇安柳永,盛名之下,是否真有才華。東京的士子也都在躍躍欲試了。

        歷時兩月,柳永終于是走到了這汴梁城下。

        望著巍峨高聳的汴梁城墻,柳永也是一陣心神晃動。前世的汴梁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普通城市,古跡遺址也俱都被金兵付之一炬。

        對于汴梁的繁華只能從負有盛名的《清明上河圖》中才能了解一二。柳永也只知道這時的汴梁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坐擁百萬人口,分為八廂十二坊。

        不過有一點倒是出乎柳永的意料,這偌大的汴梁城,竟然只在城門處有士兵把守。墻上不見巡邏衛兵,守城之弩箭也都沒有蹤影。這點倒是和一路走來的幾座大城區別很大。

        取而代之的是滿街的商販,行人如織。這讓柳永有種在前世逛大集的感覺。

        不過到底是京都之地,百姓的穿著面貌與一路上所見之民真是有天壤之別。大街上還設有專門的馬車車道,行人雖多,卻也秩序井然。不時有達官顯貴的馬車出沒。

        柳永一路上雖受各路文人追捧,此時卻也不免漏了膽怯。不過這只是人類在突然之間受到改變觀念的沖擊之時所固有的自保心里。

        隨即,柳永便驅逐了心頭的懼意。心道,前世好歹也是走過南闖過北的大好青年。這點場面對自己來說只是小場面。

        重新整理心情,便又恢復了之前的自信心態。雖然已經到了汴梁,不過柳永并沒有第一時間就去吏部報到。

        一是馬上就要到放班時間了。

        二是自己不打無把握之仗,利用一兩天的時間先了解一下汴梁的人文生態。這樣才算得上是有備無患。

        當下,便是找了個客棧,住了下來。

        夜里,柳永梳理千頭萬緒。想到離家時,嬌妻在路口的別離不舍。歷史上柳永風流一生。但是他的發妻卻鮮為人知。怕是被辜負了吧。而今生的自己,現在腦子里還滿是嬌妻的身影。

        “滿搦宮腰纖細,年紀方當笄歲。”

        妻子才剛剛及笄,就要面臨著分別之苦。這在自己的前世,還只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女孩子而已。而如今,竟也要幫自己照料家中老少。

        “柳永啊柳永,前世你負她良多,今生我就幫你把她顧好。你的那些風流債,今生我可是不會幫你背了!”


  (https://www.dzxsw.cc/book/21562576/3210931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