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一劍吞鴻 > 153章 歸途匪患,妙法神人(一)

153章 歸途匪患,妙法神人(一)


千里馬從不會說自己能日行萬里,大日頭從來不會說自己能普照萬物。
聰明人從來不會去求一個嘴上的承諾,有時候,答非所問或者沒有回答,其實在冥冥之中,已經(jīng)回答了。
年關(guān)將至,劉懿沒有在趙府多做停留,第二日酒醒,便辭別趙遙,準(zhǔn)備返回凌源城,度過一個太平年,破五后即刻啟程薄州,登天山、取琴蟲。
臨別之時,趙遙沒有騎馬,僅拉著趙素箋,放低了姿態(tài),在門口殷殷送別劉懿。
劉懿和趙遙,一個少不經(jīng)事,一個不擅言談,分別之際,縱心有千言萬語,卻理不出個頭緒,兩人看來看去,憋來憋去,最終哈哈大笑。
笑停,趙遙對劉懿豪爽說道,“老夫深知陛下心意,老夫在四十年前愿意以命報國,今日,亦愿以趙家微薄田產(chǎn),開天下平田之首例。”
劉懿沒想到事情竟進行的如此順利,一時間心中激動無以言表,直到喬妙卿輕輕掐了一下劉懿腰眼,劉懿方才回神,激昂拱手道,“趙大人識大體、明大義,晚輩欽佩,若天下世族都如宣懷趙家一般忠于國事,陛下何苦還要剪除世族啊!”
趙遙憨厚點頭,誠言道,“大人走后,吾便掛印封金,辭去宣懷縣長之職。暫且羈身田地,以待時變。”
趙遙的弦外之音,劉懿聽得一清二楚。
倘若劉懿北上無功,沒有取回琴蟲救回趙遙的癡傻兒子,趙遙必會重新出山,反之,趙遙則會隱遁江湖,從此不問世事。
所以,劉懿心中暗下決心,此為平田開局,縱使對于天池一行無十分把握,但也要奮力一拼,大不了以命相賠。遂滿腔雄心,拱手道,“趙老放心,定不負(fù)所托!大不了魂葬天山!”
“哈哈哈!記得少年騎竹馬,轉(zhuǎn)眼又是白頭翁。年輕人總愛豪言壯語,即是神物,哪能隨意得到。”趙遙哈哈大笑,玩笑道,“平田令少年封官,前途無量,沒必要為了犬子妄送性命。不過,咱們可要把丑話說在前頭,大人你若取不回琴蟲,這避水珠,老夫是萬萬不會奉還的。”
劉懿汗顏,尷尬地轉(zhuǎn)了轉(zhuǎn)頭上那根小木簪,“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老趙遙點了點頭,誠懇道,“臨別無言,大人亦不許老夫派兵相送,思來想去,在此贈大人寶物一件,萬望大人笑納。”
而后,趙遙從身后扯出了一塊兒上了年紀(jì)的破布兜子,轉(zhuǎn)手交到劉懿手中,劉懿展開一看,乃一古老羅衫。
劉懿見此,不禁眼前一亮,只見這羅衫圖案以鎖繡之法,用七種不同顏色絲線精繡而成。一只斑斕猛虎四腳生風(fēng),尾巴高翹,張牙舞爪,撲向前方的大龍,大龍則作抵御狀;圖案正中,一只鳳鳥頭戴花冠,身體蜷軀,腳踏小龍,氣質(zhì)超凡,緩中有威。龍、鳳、虎三位一體,構(gòu)思新奇,形象生動,獨具一格,僅從古老羅衫的外表來看,便讓人覺得此非尋常之物。
劉懿摸上羅衫,一股清涼透骨的氣息,瞬間縈繞全身,昨夜的酒氣和旅途的疲乏一掃而空,劉懿心中不禁大呼暢快,旋即抬頭看向趙遙,道,“趙大人,此為何寶物啊?”
趙遙笑道,“怎么樣?是不是帶給你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
劉懿油然贊道,“此物真乃人間神品吶!”
“此為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繡龍鳳虎紋繡羅禪衣,此物之主已經(jīng)無從尋覓,乃老夫當(dāng)年出山時,先師所贈。身穿此衫,可避除邪氣,免受世間惡鬼侵?jǐn)_。”趙遙嘿嘿一笑,誠然道,“此功效玄之又玄,信不信還由大人自斷。不過,老夫青年征戰(zhàn)沙場六載,手下留了無數(shù)鬼魂,卻未有一夜一場噩夢,也不知是老夫心寬,還是這羅衫玄妙。哈哈哈!”
劉懿超脫羅衫之外,應(yīng)和趙遙道,“能送千萬人過鬼門關(guān),也不失為一種人間風(fēng)流!”
“哈哈哈!你這小鬼頭,這種事情,也要巴結(jié)老夫一番!”
趙遙朗聲笑過,旋即對劉懿說道,“寶劍贈英雄,愿此羅衫,保佑大人馬到功成!”
劉懿急忙推辭,“趙大人,如此人間珍品,晚輩不敢輕易收受。”
趙遙微微正色道,“路途艱辛,多一些底牌,便多一份保障。收下吧,不僅為你,也為了我兒子。”
劉懿再沒有理由推辭,急忙謝禮接過,為表欣喜,立即穿在棉襯之內(nèi),心中卻想:老爺子還算厚道,我贈你避水珠,你送我珍品羅衫,你我禮尚往來才對嘛!若能重逢,這件禪衣送給那光頭一顯,甚是可以。
想到這里,劉懿眼中多了一絲溫柔:一顯吶,也不知道你在薄州過的怎么樣,如果你過得不好,我會很傷心的呀。
趙遙看到了劉懿眼中的細(xì)微變化,自以為是自己的‘誠意’打動了少年,心中歡呼雀躍:你小子啊,還是太嫩了。
不過,感嘆歸感嘆,相處僅一日,趙遙便對眼前這位少年刮目相看,可心中總有一結(jié),不吐不快,趙遙眼神飄轉(zhuǎn),最后定睛劉懿道,“劉大人,今將別離,老夫有兩事相勸。”
劉懿輕輕道,“謹(jǐn)遵趙大人教誨。”
老趙遙語重心長,“其一,古人云,清心方治本,直道為身謀。大人心巧智慧,當(dāng)多學(xué)現(xiàn)今天子,多以陽謀處事,方可大道功成,若事事計較、步步算計...。”
老趙遙笑著輕輕搖了搖頭,其意不言而喻,他頓了一頓,繼續(xù)說道,“其二,大人年少出仕,足見才深學(xué)厚。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還望大人莫忘學(xué)習(xí),常思教訓(xùn)。”
劉懿真誠一拜,灑脫一笑,“晚輩受教,走了!”
趙遙微微拱手,“祝大人早日歸來。”
......
劉懿一行回到宣懷城內(nèi),收拾好行囊,便由北門而出,準(zhǔn)備返回凌源城。
宣懷城頭上,一名紅錦裹面、雙眼腥紅的男子,正與宣懷縣功曹史張游霞并排而站,兩人望著劉懿一行六十余人的隊伍,神色凝重,雙眼腥紅的男子更是眼中透著陣陣殺氣,似乎與劉懿有著不世之仇一般。
稍頃,那雙眼猩紅如燈籠的男子微微抬手,用手中劍鞘重重拍了拍張游霞的腦袋,冷漠道,“張游霞,如果劉懿那小子能埋在偃山腳下,明年,宣懷縣令,姓張。”
張游霞身體不自覺地顫抖,眼神中流露出炙熱與渴望。
......
事情辦妥,踏上歸途,劉懿與一行眾人心情稍適放松,相互講起了江湖過往。(漢歷公元341年,十二月十七日)
劉懿穩(wěn)坐馬上,道出了幾件游歷三郡的往事,樊氏兄弟、公孫姐弟、樂家諸賊,一一從其口中流出,乞靈幫、水河觀、墨門,他一樣沒落,越說神越寂、越道心越傷,最后索性咧嘴一笑,將話頭甩給了王大力。
王大力講了幾件凌源舊事,什么劉藿死前藏寶于凌源山脈,去年年底凌源山脈的兇獸一夜之間全部消失,南城牟老爺子的冤魂經(jīng)常會前往鄉(xiāng)野索命等等。臨了,憨厚的他竟還信誓旦旦地說自己此言非虛,聽得眾人一顆心懸之又懸,膽子稍小的皇甫錄,竟脊背發(fā)涼,冷汗連連。
輪到喬妙卿那無腦丫頭,她張口便來了一句‘斥虎幫天下無敵’,隨后什么幫中個個好漢,義賽關(guān)羽、力比嬴蕩、劍冠蓋聶、勇絕荊軻,一套說辭下來,連她自己都覺得,世間若無斥虎幫,人間再無大風(fēng)流。
皇甫錄、應(yīng)成兩個小子從未入過江湖,聽得那叫一個入神,與喬妙卿交談過后,頓覺燈火闌珊相逢晚,若不是劉懿攔著,兩人差點拜了喬妙卿的山頭,便要和喬妙卿一同返回斥虎幫去了。
一路上,講得最多的,還應(yīng)屬奔波江湖多年的楊柳,這位年紀(jì)不大輩分大的凌源鏢局大少爺,從斥虎講到蝶蛹,從拜虎山莊講到落甲寺,從幻樂府講到了解兵林,從武當(dāng)講到了倚劍閣、極樂豐都、雅聲庭、蠶桑,從宣懷縣,一直講到了偃山腳下。
偃山原本是一座不知名的矮山,位于豐毅縣和宣懷縣的交界處,過了這座山,便是豐毅黃家的地盤,當(dāng)年,宣懷趙家和豐毅黃家默契地把這座山讓了出來,誰也沒有多做染指,并取名偃山,意取‘偃旗息鼓’之意。
劉懿一行來到此山,恰逢天色已晚,便決定安營扎寨,明日再踏歸途。
王大力和楊柳都是行走江湖的老手,在兩人的調(diào)度下,不一會兒,偃山山腳下,營盤點點,篝火點點,人影點點,星辰點點。
一些軍士逮了幾只貓冬的野兔,飽食一頓后,正欲飽睡,營外林中一聲尖銳的‘?dāng)骋u’之聲傳來,眾人還沒等有所反應(yīng),百支火箭瞬間由南飛至,未及進帳之人,全部應(yīng)聲而倒,霎時間哀嚎一片。
偃山北面山頂,火把密密麻麻,串聯(lián)成線,劉懿出帳一瞧,南北之?dāng)常鸫a十倍于我,他不禁心中駭然:看此情景,敵人早已在此設(shè)伏,看來,今夜有人想讓他死在這里啊!
眾人還來不及思慮過多,第二波火箭已應(yīng)聲而來,王大力拽過兩名傷兵安置在劉懿身側(cè),果斷大喊‘起盾’,一干訓(xùn)練有素的郡兵立即舉起盾牌,將劉懿等人裹在其中,由于防御果斷迅速,這波密集火箭過后,劉懿一方傷亡甚少。
地上已經(jīng)被扎成篩子的郡兵和鏢師,著實讓劉懿心痛愧疚,這些人因自己而受無妄之災(zāi),內(nèi)心實在有愧,這些人都是自己發(fā)跡的根基,卻死于歸途,實在讓人心痛。
想要我命的人,究竟是誰呢?


  (https://www.dzxsw.cc/book/21553367/3805353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