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鉆木起火其實挺難的
劉遠思忖良久,既然抱怨是沒有用的,那就不如腳踏實地吧。審視一下自己,本來一米八的大個現在大概也只有一米四不到,或許現在的自己也只有十二三歲吧。
那就先從改善生活開始,山洞內外都沒有用過火的痕跡,先從鉆木起火開始?然后是吃,穿,住,行?
身上這么無力感,生病是一方面,想來吃不上鹽也是主要原因吧。火也沒有,全是吃生食野果?火要搞起來,鹽要搞起來,鐵也要搞起來,一步一步來吧。
鉆木起火?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單靠手的力量是不行的,需要借助繩索的力量。繩索怎么來的?密度較大的纖維,動物的筋、皮,編織搓制而成。
好在山上林木比較多,也有成片的竹林。
說干就干,劉遠用帶尖端的石頭,劃破各種樹皮,扯下來撕扯成條狀,曬起來。
找些干枯的樹干,樹枝,樹葉,樹絨,干草拿回旁邊的小山洞,存放儲備起來,也找到一些松果、山核桃一類的堅果和山楂、李子等等。
小山洞口,劉遠用石頭,和著泥巴堆砌成鍋臺和小火窯,用水和土和成泥巴,捏成杯,碗,碟,盤的形狀晾曬起來。
粗壯的竹桿想辦法用帶尖端的石頭破開,分成兩半的竹或竹筒備用。時間過得很快,劉遠直到感覺又累又餓才停了下來。
劉遠在竹林里轉悠,找到了幾只出頭的春筍,洗干凈生吃了些。略微休憩了一會兒,將之前晾曬干了的樹皮纖維編織成麻繩。
劉遠將一根比較直的硬一些的樹枝,粗的一端在山石上磨尖,下面放一根很粗的干枯卻相對松軟的樹干,麻繩纏個五六圈,一根作為使力的粗一些的木棒,來回拉動像拉鋸一樣,折騰了一兩個小時的反復摩擦,終于冒煙了,多撒些樹絨,反復再磨擦,煙再次濃起來,輕輕一吹,終于有火星伴著小火苗燃起,加入干草,干樹枝,待火勢穩定,方將小火窯燒了起來。
火勢大了,劉遠將之前曬干的杯,碗,碟,盤放入小火窯,封閉窯門,保留氣孔,防止火缺氧熄滅。
火窯上放置半竹或竹筒裝水和一些堅果,達到一定溫度,水便沸騰開來,終于可以喝上熱水了。可惜沒有山雞,肉食之類的來烤。
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松木香味道,燃燒的一些松木流出了一些松脂,“劉遠”用燒制好的碗盛放了起來,松脂止血,消腫,解毒,對治療外傷和風濕有很好的功效。
劉遠也制作了一些松木火把,特意將榆木樹干在小火窯里保留作火種。因為榆木密度比較大,特別耐燃燒。民間有俗語“榆木疙瘩不開竅”,罵人腦筋不夠聰明,不靈活經常會用到,其實這句俗語本意在強調榆木的堅韌,密度大。
刺眼的光芒漸漸黯淡,太陽逐漸西斜,天邊仿佛鋪滿了柔柔的紅暈,夕陽也變得通紅,天空也慢慢變暗,山體也被夕陽灑下一片金色的余暉。
(https://www.dzxsw.cc/book/21540772/3636601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