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君臣猜疑
楊錯一身素白到雍縣城外的通天觀來祈福,他給神像前的功德箱添香油錢。
望著道德天尊的神像,楊錯一臉凝重,油燈搖曳的光影映在他的臉上。
他添完香油錢,又到神像前敬供三柱清香。
道童遞給大方的施主一道平安符,回饋他的布施。
楊錯拿過來,雙手合十握在手心,雙手高高舉起在神像前。
他的眼淚流了下來,高舉的雙手,漸漸地落了下去,最后他把平安符握在自己的胸前,忘情地哭了起來。
道童見狀,悄悄地退了出去。
楊錯對亡去的親族懷著深深的歉疚。
對于生者來說,為亡去的親族舉行水路法場,供飯布施,擇吉下葬,這是至關重要的人生大事,它將讓亡者的靈魂得以解脫并順利轉世。
這些再正常不過的喪葬儀式,他非但無法辦到,就連對亡去親族的遺憾也只能深藏心底。
今天在神像前,楊錯終于淋漓盡致地哭了出來,一是為自己亡去的親族,二是為自己的命運。
一身淺藍色道袍的李泌出現在殿外,望著正在流淚的楊錯,停下了腳步。
片刻后,李泌道:“將軍,是否已經宣泄夠了?”
楊錯趕緊用手擦淚,轉過身來,只見李泌大踏步走了進來。
李泌手中的拂塵一揮,笑道:“將軍需不需要我給你卜一卦?”
楊錯拒絕了:“不用,如果未來大兇,提前知道了只會彷徨;如果是大吉大利,也只讓我稍微寬心而已。”
李泌哈哈大笑,忽然把臉一沉:“將軍,你危險了。”
“我知道。”楊錯沉聲道,“建寧郡王一走,再也沒有人監督我。看上去是很幸福的事情,也就意味著能幫我說話的人,沒了!”
李泌點頭道:“正是。其實殿下突然召回建寧郡王,也是在借機試探將軍。這么做對于太子殿下看似兇險,實際上穩如泰山。”
“是啊。我身邊的人,包括你都是太子的人。就算有野詩良輔和郝玭,發生內斗都是削減自己的勢力。”
“將軍打算怎么辦呢?”
“老實本分,等待天時,不可與命抗爭。”
“這才是生存之道啊。”
楊錯輕嘆一聲,轉過身來,抬臉望著三清神像,心緒不寧。
李倓抵達馬嵬驛的時候,兵變已經結束,諸楊被殺,楊貴妃自縊身亡,皇帝正要重新啟程。
但是前往何處,其實都心里沒有底。
有的說去河西,有的說去太原,有的說去朔方,各執一詞。
都不提議前往蜀中。
特別是禁軍將士因殺了楊國忠,不想再前往蜀中。
因為蜀中都是楊國忠的部下,要是入蜀的話,肯定被楊國忠的部下報復。
皇帝想入蜀,又不敢違背禁軍的心思。
一時間沒了主意,這個時候李倓站了出來。
李倓面對著大臣和禁軍將領們,道:“存不忘亡,安必慮危,這是古人的教誨。如今東還長安,不能夠打敗叛軍。繼續往西,到處是異族,我們必須十分小心。”
“諸公所慮之事,不足為懼。楊國忠乃是逆賊,他的部下只是屈于淫威而已。楊國忠既死,不足為慮。公等是天子近衛,誰敢傷害你們,就是傷害天子。入蜀才是萬全之策。”
李倓說完,向皇帝進諫入蜀。
韋見素等大臣,沉默不語。禁軍將領們,也一時沒了話語。
玄宗暗喜,假裝為難道:“皇孫兒的話固然有道理,但諸將士皆是關西子弟,隨朕入蜀,恐有不妥。”
“陛下幸蜀,只是權宜之計。待天下靖平,逆賊授首之后,自會還回長安。如果逗留在這種危險的地方,一旦叛軍殺到,生死難料。”
玄宗聽完李倓的話,瞥著禁軍將領們,故意給出時間,聽他們的意思。
陳玄禮出列,第一個贊同入蜀。
其他將領見了,也表示同意。
玄宗嘆道:“看來也只能如此了,要勞煩眾卿。”
“臣等職責所系,不敢言苦。”諸將也沒什么好說的。
玄宗皇帝一行人出了馬嵬驛往西行,準備到扶風郡暫歇,然后入蜀。
大部隊剛剛起行,就見到當地父老百姓攜幼遮蔽了道路,苦苦哀求皇帝不要離開。
父老進言道:“臣冒死進言,此地是大唐的國都,又有先帝的陵墓,陛下安忍棄之不顧。”
眾百姓哭跪在地,不肯讓皇帝離開。
玄宗皇帝躲在禁軍身后,望著遮道的百姓,心中不勝唏噓。見民意不可違,但又無再戰的勇氣,一時躊躇。
李倓策馬上前,進言道:“陛下此去扶風路途遙遠,必須盡快起程。既然當地百姓扶老攜幼前來懇求,不如傳旨太子在后宣慰百姓。”
玄宗準許。
李倓翻身下馬,來到百姓前,說謊:“今陛下并非棄故土,只是馬嵬驛太小無法安置眾多將士,陛下無奈前往岐州暫歇。為了表示對諸公一片誠意,陛下命太子殿下留下來。”
這群百姓本來就是廣平郡王李俶找來的人,只要目的達到,自然不會阻攔。
玄宗皇帝一行人再度起程,趕往岐州。
百姓分別跪在道路兩旁,暗暗垂淚。
李倓瞥見心頭一緊,或許他們真的是舍不得皇帝離開吧。
太子率人馬趕到馬嵬驛,被這群百姓攔住了去路。他們都希望太子能留下來,帶領他們殺回長安。
請求留下的人,多達數千人。
漫山遍野,堵塞道路。
李亨見了,心道:“我的天啦,俶兒是不是找的人太多了。”接著面對眾百姓故作為難道:“陛下遠涉險阻,小王一刻都不忍離開陛下左右。況且尚未面辭陛下,小王不敢擅自行動。既然諸公不忍小王離開,待小王去見過陛下,聽候陛下發落。”說完,掩面而泣。
父老百姓不肯讓李亨離開,都跪哭在地。
李亨眉頭一皺,欲策馬西行。
這時,李俶抓住父親坐騎的韁繩,進諫道:“逆胡安祿山造反,海內人心不服。現在父親隨陛下入蜀,只會將大好江山拱手讓給他人。不如前往朔方,收斂殘部,徐圖再進。再招郭子儀、李光弼等將勤王,天下事可立定也。”
李亨佯裝大怒,揚鞭拍打李俶的身上,怒道:“陛下在蜀,我身為陛下之子不能隨侍左右是不孝也。我身為臣子,不追隨陛下入蜀是不忠也。汝欲陷我于不忠不義乎!”
李俶死命抓住韁繩,苦苦進諫道:“人子之孝,有大小之分。君臣之義,也有大小之分。父親所言皆是小孝、小義而已。今逆胡作亂,天下分崩離析。父親領兵克復兩京,掃平宇內是人臣的大義。到那時清掃宮宇,以迎陛下才是人子的大孝。”
李亨高高揚起的馬鞭,終于放了下來。仰天長嘆,對西哭道:“非是兒不能盡忠盡孝,實在是世事如此,不得已而為之。”于是宣慰百姓,告訴他們,自己不會入蜀,而是取道前往朔方,克復兩京,還于舊都。
百姓無不歡欣雀躍,高呼圣明。
李亨就在當地屯兵,召李俶和李倓等商議機密。
李俶剛入內,李亨就道:“俶兒從何處找來這么多百姓,不是做戲嘛。請這么多人,這也太費錢了。國庫凋敝,得省著點花。”
“沒辦法,請的人少了,陛下會生疑。再者孩兒并沒有花很多的錢,當地部分百姓是真的希望父親不要走。”李俶笑道。
李亨輕輕的嘆息一聲。
“哎喲!”李俶只覺得后背發痛,忍不住叫出聲。
李亨想起方才發生的事情,深感歉意:“為父剛才用力過猛,一時入戲太深,切莫見怪。”
李俶道:“只要能幫到父親,這點事情只是小事而已。我們應該趕緊商量下一步該怎么辦,而不是關注這些小事。”
李亨道:“沒錯。下一步該怎么走,為父心里沒底啊。”
李俶從容道:“第一,是將與陛下分道揚鑣的事情告知陛下。這件事情,兒去報告陛下為好。第二,父親寫一封信,召楊錯前來勤王保駕。”
“這第一條可以,第二條勤王則不行。”李亨皺眉道。
“楊錯雖然是楊家人,又和安賊有關系,但他忠心可鑒日月。請父親放心。”李倓急忙道。
“倓兒,你太天真了。誰知道楊錯是不是真心助我們,咱們可不能輕易信任。”李亨的臉色不善。
李俶心里也覺得父親的做法不合適,但又不好直言,只好委婉地道:“父親,咱們手里沒有多少兵。沒有妹夫的護駕,只怕很難北上。”
李亨道:“你們應該知道,連陛下都沒有打算雍縣過,而是保持和雍縣的距離。并且下令楊錯按兵不動,如果我們召他勤王,意圖過于明顯。”
“父親,陛下時間一長就會想明白這件事,在隱藏已無必要。還有如果陛下趁機拉攏楊錯,該怎么辦呢。”李倓勸道。
“好啦!這件事到此為止,不許再提。”李亨把手一揮,不許再提。
李俶和李倓對視一眼,只好閉了嘴。
而李亨連忙寫好表文,交給李俶,讓他快去快回。
李俶得到表文辭別父親和李倓,翻身上馬縱馬離開大營,拼命追趕在已經出發的皇帝一行。
(https://www.dzxsw.cc/book/21440919/4223305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