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兩件喜事
乾元元年七月初五,在崔祐甫的陪同下,楊錯帶著韋皋巡視了扶州境內的鉗州。
鉗州位于扶州西部,與吐蕃領地接壤。崇山峻嶺,道路崎嶇,屬于易守難攻的險地。
“拜見崔公!”步行在田隴間,路上遇到的百姓農人一見到崔祐甫,都忙不疊地朝他熱情地招呼行禮。
這十多日來,崔祐甫一直奔走于扶州境內各地,致力于恢復新一輪的農耕。
期間,崔祐甫不但在大局上主持協調各縣各地官吏籌備農耕事宜,而且許多時候還親自奔走于田間隴上。
故而,不少百姓都認識這位勤政親民的“崔公”。
“崔公,百姓們都很敬重你啊!”巡視完田地返回鉗州城的途中,韋皋略有些羨慕地對崔祐甫說道。
“韋將軍過獎了!百姓們只不過與我熟悉一些罷了,談不上什么敬重!”崔祐甫微笑著自謙道。
“城武!百姓敬重崔公,非為其他,只因孝崔公能夠做到身正、為民、躬行!”
楊錯笑著對韋皋解釋道:“身正則可令行禁止,為民躬行則可使百姓以身相托,此乃為政之道。我等為將者,也可從中得到啟示。若想讓麾下將士聞鼓則進,鳴金則止,凡將令下,則士卒必拼死以達成。亦需做到身正、為兵、躬行!”
“恩!”韋皋似有所悟地點點頭。
在隨后返回縣城的路上,韋皋一直都在馬上思索楊錯對他所說的話。
剛剛抵達鉗州的西門,立即有一名軍士朝我們這一行人迎了過來。
“啟稟大帥!殿下親巡扶州,特命小人來請大帥回城!”那名軍士奔到楊錯的馬前,“撲通”一聲單膝跪地大聲稟報道。
殿下親巡扶州?難道有什么緊要事情?
楊錯心中略有些疑惑,急切地向那軍士問道:“殿下已經抵達扶州了?”
“稟大帥,殿下已在中午時分抵達!”
“恩!”楊錯和聲對身后崔祐甫說道:“崔公!今日你就就將農耕事宜暫且放一放,隨我一道返回扶州面見建寧王!”
“好,聽大帥的!”崔祐甫笑著應道。
一路急趕了大半個時辰,楊錯與崔祐甫、韋皋一行人等終于回到了扶州。
一進城門,楊錯即向負責巡值城池的郝玭問道:“郝將軍,建寧王人現在何處?”
郝玭微施了一禮后,立即回道:“稟大帥,殿下正在州衙里等候將軍回來呢!”
“恩!”楊錯隨即轉身對崔祐甫、韋皋說道:“崔公,城武!速回州衙!”
不多時,已然馳至州衙門口。
楊錯翻身下馬,將叱撥赤丟給上來牽馬的親兵,大步朝府內走去。
初一進府,就聽得議事廳方向傳來了建寧王爽朗的笑聲。
“建寧王殿下!”楊錯大步流星地趕到議事廳門口,尚未進門便激動地大聲喊道。
“妹夫!”正與李晟、田神功等人敘話的建寧王李倓,一聽到楊錯的聲音,立即從廳堂主位上立起身形,舉步迎了過來。
他一把拉住楊錯的衣袖,滿臉欣喜之色地端詳著,隨即竟笑著打趣起來:“恩……妹夫,氣色不錯,竟比離開時年輕了一些!呵呵……”
“拜見殿下!”崔祐甫與韋皋躬身向建寧王行禮說道。
“孝崔公,城武,都是自家人,不必如此多禮了!”建寧王微笑著松開楊錯的衣袖,親自將崔祐甫和韋皋扶了起來。
“氣息沉穩,舉止有度!城武,跟你主子學了不少東西啊……恩!有些大將的模樣了……呵呵……前段時間立下的戰功,連高崇文也頗為贊許呢!”建寧王仔細打量了一番韋皋,隨即欣慰地笑道。
“多謝殿下夸獎!”韋皋略有些羞赧地回道。
閑話說完,楊錯與建寧王一起相攜來到府中書房。
坐定之后,楊錯心中始終有些不太放心地說道:“殿下,此次前來扶州,可是有什么緊要事情嗎?蘭州一切安好?”
其實,平均每兩、三日建寧王便會派出快馬向他傳遞蘭州的情況以及李泌、楊炎收集的各地情報。
應該說,金城郡里林林總總的情況他還是相當清楚的。
算來,今天也該是快馬來傳遞消息的日子了,只是沒有想到來的竟然是建寧王親自到來。
“呵呵……妹夫放心,蘭州一切都還安好!”建寧王微微搖頭,笑著說道:“軍務有先生、存忠打理,政務有張長史等,一切都被他們打理的井井有條。反倒是我,相當的清閑,每日也只是到軍中探巡探巡、在城中聽聞些民聲。正好這幾日頗為思念你,就借巡視為由,過來看看你!”
“嗬……”楊錯輕出一口氣,放下了心,有些慚愧地說道:“都怪我不好!離開蘭州快三個月,都沒能抽空回去看望殿下,竟然還讓殿下親自過來看我。”
“你我是一家人說這些話做什么!”李倓擺了擺手,微笑說道。
楊錯微笑的抱了抱拳。
“對了,這次過來扶州,還有兩件大喜事要告訴你!”建寧王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興致勃勃地對楊錯說道。
“大喜事?什么大喜事?”楊錯頗為驚奇地急問道。
“呵呵……這第一件喜事,是存忠就要娶親了!”建寧王眉開眼笑、興奮異常地說道。
“是嗎?二弟竟然也要娶親了!呵呵……殿下!二弟要娶的是誰家女子?”聽了這個消息,楊錯又驚又喜地問道。
“乃是蘭州望族姜氏之女。傳聞此女品貌俱佳,性情良淑,當可為存忠的良配!這是我妹妹和政做的主,李皋保的媒。”
“夫人啊……那肯定是沒問題。婚期定在什么時候?存忠成婚,我無論如何也得趕回去!”楊錯急切地問道。
“張長史已然卜祀過兇吉,本月二十八日,乃是宜婚姻嫁嫁娶的大吉日子,就定了在那一天!”
“哦!”楊錯點了點頭,其實什么日子大吉、什么日子大兇之類的事情是一竅不通。
“殿下,還有一件大喜事是什么?”
“朝廷進封你為秦國公,食邑五百戶。”
李倓拿出詔書,楊錯慌忙跪下領旨謝恩。
七月初八,邏些城,大倫府議事廳。
“未曾想,楊錯、張獻誠竟然聯手進攻劍南。也難怪郭英乂會支撐不住,必須向大倫求援!”見劍南郭英乂的使者已然離去,尚結贊面色略顯沉肅地說道。
“是啊!”瑪祥仲巴杰點了點頭,同樣神色嚴峻地說道:“張獻誠兵多糧足、楊錯良將云集,沒有一個是容易應付的對手啊!”
“不過劍南軍中也不乏能人奇士!在同時面臨外有張獻誠重兵犯境和內有瀘州叛亂的嚴峻情況下,還能方寸不亂,果斷先平叛亂,而后回擊張獻誠。定此策之人頗能審時度勢、當斷而斷!”尚結息輕捋頷下清須,和聲說道。
“常言劍南自古多才俊,能有一、兩奇才也不足為奇!”瑪祥仲巴杰點頭沉聲說道:“盡管如此,郭英乂能否抵擋楊錯、張獻誠兩面夾攻,還是未知之數。”
“若是劍南被擊潰,則楊錯便會失去牽制,如此一來于我吐蕃是極為不利。大倫是否有意應郭英乂請求,出兵援應?”尚結贊略一沉吟說道。
“如此情勢,恐怕也由不得我不出兵了!”瑪祥仲巴杰沉聲向尚結息問道:“次相,如今軍中還有糧草多少,可支多少軍馬征戰之用?”
“大倫,以城里目前的糧草,最多可支三萬大軍征戰一月之用。若想動用再多的兵力,糧草就接濟不上了。”尚結息不緊不慢地說道。
“次相,前幾日不是剛有一批新糧運到邏些城嗎?為何糧草仍然會如此匱乏?”有人疑惑地出聲問道。
“如果不是有了這批新糧,我軍根本就是寸步難出!” 尚結息苦笑著回答道:“如今在吐蕃治下各地,只少數地方的一批早糧成熟收獲,我已十萬火急地催促這幾個地方將新糧運送來邏些城。除這幾地外,其余各州郡的新糧至少要到一月后才能成熟收獲!”
“只出動三萬大軍,如何能夠威脅得了楊錯,解劍南之困啊?”尚結贊眉頭緊蹙,煩惱地說道。
“恩!”瑪祥仲巴杰思索片刻后,凝聲說道:“只有三萬軍馬,要想威脅楊錯退兵,除非我親自出征,否則恐難奏效。”
“欲化解劍南之危,何需大倫親師出征?”
瑪祥仲巴杰話音未落,議事廳外便傳來了一個清悅和緩的聲音。
“小次相?”瑪祥仲巴杰非常意外地抬頭看向來人,隨即語氣略帶幾分責備地說道:“你這幾日身體不適,為何不在家養病?”
“多謝大倫關心,小疾不足掛懷!”尚息東贊舉步邁入議事廳,向瑪祥仲巴杰微施一禮,淡笑著說道。
盡管話語中一副滿不在意的模樣,但廳中所有人都看得出眼前的尚息東贊與往日大不相同,英俊的面龐上帶著一絲病態的潮紅,眉目之間隱隱現出不尋常的灰暗之色。
“哎……”瑪祥仲巴杰輕嘆了口氣,頗為掛慮地說道:“小次相,你當務之急是養好自己身體,我實不愿看你帶病理事!”
“大倫放心!我的身體,我自己是最清楚的,這病只是以往的宿疾而已,服幾天藥便可痊愈,無礙的!”尚息東贊笑著安慰瑪祥仲巴杰道。
瑪祥仲巴杰見尚息東贊這般堅持,只得無奈地搖了搖頭,命人拿來舒適的卡墊,供尚息東贊靠坐在座位上。
(https://www.dzxsw.cc/book/21440919/4198652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