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援救漢中
這一次,楊錯集結了有三萬五千大軍出征,其中包括柏良器的山字營,高崇文率領的無前飛軍,郭涔的鐵騎。
此外,到達忠州之后,他還會從駐守在山南東道的部眾中抽調一部。
從金州進入漢中郡一路山路崎嶇、地勢險惡,一般騎兵無法適應這樣的山路行軍作戰的要求。
而郝玭率領的風騎軍又在中原提防史朝義,至于其他的騎兵,除了經驗豐富的郭涔麾下的羌族鐵騎,其他騎兵被楊錯索性留在了襄陽。
李泌作為元帥府長史兼司馬,這次肯定是要隨軍出征,參謀軍機。
在行進的途中,楊錯向張獻仁詢問了漢中的一些較為隱秘的情況。
當初,張獻仁在轉達了其兄長張獻武的迫切求援之意后,便帶著點懇求催促意味留在了襄陽。
一直到大軍真正出動,他才徹底地松了口氣,回楊錯話時,面上滿是感激之意。
這也難怪。
死了一個郭肅算什么,整個張家能否極泰來才是大事。
張獻誠當年也曾留下了善政,自他死后,戰亂接踵而起,以至于百姓都非常的懷念張獻誠。
因而,無論誰占領了漢中,要想真正安定下來,倒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由于山南西道人心的特殊情形,就決定了張氏身份的重要性。
所以,為了應對后面可能需要應付的情形,楊錯決定帶上張獻恭。
如果最終能夠平定山南西道之亂,就讓張獻誠擔任山南西道節度使。
二十六日黃昏,大軍趕至金州。
稍事休息半日之后,楊錯留下裴奰鎮守金州,同時抽調五千駐軍,隨后大軍迅速折向西北,向蓬州行進。
蓬州,咸安縣。
心中惶惶的張獻武還沒有等到援軍,卻先收到了段子璋的勸降書。
勸降信的落款處是段子璋的大名,并加蓋了梁王的印信,曾與段子璋有過幾次通信的張獻武并不甚費力地認出了寫這勸降書之人,正是段子璋本人。
梁王,是段子璋自封的。
這個狂妄之徒在占據東川和部分山南西道的州郡后,居然自立為王,還改元黃龍,拉起了反唐大旗。
段子璋表示,對漢中用兵并非是與張獻武有私人恩怨,而是為社稷大局不得已而為之,所以請張獻武不要心懷驚懼。
同時,段子璋向張獻武承諾,只要張獻武愿意投降,可以授其鎮北將軍,而且張獻武幾子亦皆可封侯。
段子璋的承諾不可謂不優厚,情知無力對抗的張獻武還真有些動心了,而他身邊的一些近臣也勸其慎重考慮。
從某種程度上說,失去了郭肅的張獻武,也開始擔心自身的處境。
“誰敢再讓我大哥投降段子璋,我現在就剮了他!”張獻良抽出身側配劍,惡狠狠地盯著那幾個近臣。幾名近臣皆噤若寒蟬,再不敢說什么。
“獻良,把劍收起來。堂上舞刀弄劍,成什么樣子?”張獻武長期主持山南西道的事務,也開始看上去威嚴有度,不過眼下精神卻顯得委靡,沖張獻良揮了揮了手,有些無奈地說道。
“哼……!”不敢不聽兄長的話,但張獻良卻不愿放過那幾個近臣,沖他們狠狠地瞪一眼后,用力將劍插回鞘中。
“大哥。段子璋這人殘忍好殺,又沒什么信義,要投降他,那還不如投靠在長安的朝廷呢。什么鎮北將軍,現在說地好聽。萬一真投降了,是死是活全憑段子璋一句話。上次段子璋騙我們去進攻金州。誰想他自己想要的是我們地盤,完全是拿我們槍使,要不是我們反應機敏,我那兩萬人根本就回不了漢中。我是不想把命放在他手上!”
口中說是盟友,但是坑盟友的事情,段子璋是一件都沒有少干。
有一次唆使張獻武抽出兵力攻打守備齊全的金州,結果要不是梁訓等將領雞賊,就有可能被段子璋派的花敬定偷襲得手。
段子璋估計就是那次之后,發現必須從內部下手,這才拉攏梁訓。
“寧可相信一條狗,我也不相信段子璋!”張獻良賭氣說道。
“嗬……!”張獻武嘆了口氣,頹然以手支額,“我們還奪得回漢中么?”
“怎么奪不回,只要大唐的援軍到了,就不用怕段子璋了!”張獻良倒是很有信心。
“張將軍說的不錯!”校尉梁任接口道,“段子璋這幾年雖然風光,但是面對唐軍主力肯定不堪一擊。”
梁任雖然與梁訓同出漢中梁族,但支系不同,而且關系一向不對付,并沒有隨梁訓一起叛亂,反而擊退過梁柏的一次進攻。
“但聽說這些日子北方的史朝義也在威脅唐廷,朝廷未必會來救援。將軍已經派了三撥人求援,還沒見有一兵一卒過來。”一名將領不太樂觀地說道。
“張二將軍走前說過,漢中與山南東道唇亡齒寒,他們不可能不來救援。”梁任安慰眾人道。
“哎!但愿如此吧。”那名將領嘆了口氣。
“我們倒是很擔心一件事,郭肅已經被殺死了。我們倒是擔心將軍,萬一要是被朝廷降罪該怎么辦?”梁任不由得擔心起來。
“不會吧。”張獻武心里還在打鼓。
“放心吧!”張獻良擺手道,“已經殺了郭肅,就不會再降罪將軍。”
張獻武這才稍微安心。
“將軍,將軍,大喜,大喜……”一人急沖沖地跑進大堂內,手舉著一封絹書,大聲呼喚道。
“你回來了!”張獻武一見這人,立即站起身,驚喜交加地詢問道,“怎樣了?”
這人正是奉張獻武之名前往山南東道求援的一名將領,聽得張獻武相問,也不顧氣息的急促,連忙回道:“將軍,唐朝大軍已經出動……”
“來了多少人?誰領軍?”還未等那將領說完,張獻良上前一把抓住他的胳臂,急切異常地問道。
“有四萬大軍,是由楊武安親自領軍救援!”
“武安郡王?楊錯!哈哈哈……”張獻良失態地狂笑起來,仿佛要將心中的郁悶一掃而盡。
聽了那將領的回答后,張獻武也明顯露出松了口氣的表情。
可以說,這已經是能夠期盼到地最得力的救援了。
“楊武安的大軍到哪里?”張獻武恢復了精神,和聲問道。
“應該已經過忠州了!”
“那也就說只需三、五日即可到達。”
六月三十日黃昏時分,楊錯率領大軍前鋒萬人抵達咸安縣。
此刻,東川軍也開始猛攻斗子山隘口,逼壓咸安縣。
咸安縣,臨時山南西道節度使府。
這座節度使府,就是在原先咸安縣衙的基礎上稍加整改而成的。
咸安縣本就不是富庶之地,縣衙也自然顯得有些破落。
不過,這倒也跟張獻武目前的境遇有些相仿。
在這里,張獻武主動選擇了歸降。
楊錯為了顯示大度,也讓張獻武坐了次席,坐在首席的是張獻恭。
同時,楊錯又巧妙的把嚴震安排在張獻武的對面。
這下可把他嚇壞了,但是又不敢吭聲,只能耐著性子聽手下將領梁任介紹軍情。
“漢中、巴州已落入敵叛之手,眼下東川軍正在猛攻斗子山,只要過了斗子山,往咸安縣這里就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了。”梁任指著地圖,介紹著最新的戰況。
“斗子山隘口的防守情況如何?”對著地圖看了片刻,我抬頭問了一句。
“斗子山隘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溫騰校尉正領五千多人在那里據守,短時間里應當還守得住!”梁任看了看張獻武、張獻仁,迅速回道。
橫貫巴郡的大巴山屬秦嶺支脈,延綿數百里,山勢雄奇。
而斗子山,正是大巴山脈的支峰之一,扼守著巴州進入蓬州、渠州的一條要道。
當年張獻誠在斗子山修建了一座要隘,原本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洞蠻族的通過渠州攻入漢中腹地,但多年來一直無用武之地。
如今雖然派上用場,但防范的對象是卻是來自漢中腹地的敵人。
不過說實話,對什么要隘之類的防御工事,楊錯卻并不是很放心。
行軍作戰的老手,絕不會被一些要隘捆縛住手腳,即便正面無法攻破,還可以選擇從一些小路繞行。
山勢,既是阻擋敵軍的屏障,但同時也會成為敵軍用奇兵的良好場所。
而花敬定,絕對不是個省油的燈。
在歷史上,鄧艾偷渡陰平關,行無人山路七百余里,奇襲攻破成都,就是一個最為顯著的例子。
所謂的要隘,可以用來阻敵,但如果將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這上面,那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張將軍手中還有多少兵馬可用?”楊錯略一沉吟,詢問起張獻武僅存的軍力情況。
“除斗子山隘的五千人外,我手中還有一萬人,三弟手里也有十年前多人。另外,從渠州大概也能抽出兩、三千人。”張獻仁替他大哥回答了楊錯的問題。
“如果不夠用,還能再征些新兵來用。”張獻良補充道。
緩緩點頭,楊錯陷入了沉思之中。
從張獻仁說的情況看來,張獻武手中可用地兵力也就兩萬人左右。
在行軍途中,他曾向張獻仁漢中戰前的軍力情況,大概是六萬到七萬人之間。
這樣看來,跟隨梁訓的叛軍恐怕不會少于三萬。
若再加上東川軍,楊錯面前的對手估計在七萬人以上。
而他這邊,即使加上這些士氣令人擔憂的張獻武軍,也只有六萬人。
人數上少一萬,士氣方面更加令人擔憂。
不過,決定漢中戰局最終勝負,肯定是唐軍和東川軍。
“屬下馭下無方,錯信奸佞,落得今日下場,有苦無處說,慚愧啊,慚愧!”張獻武搖了搖頭,面帶苦笑之色嘆氣說道。
“將軍不必過慮,奸佞小人能得勢一時,未必能得勢一世。眼下當務之急,是先擊退敵軍,確保蓬州的安全。穩固住蓬州、渠州,才有機會圖謀反攻。”楊錯話里有話,安慰著張獻武。
“有勞武安郡王了。”張獻武顯然對他如此信任地梁訓的反戈舉動很是喪氣。
并且在言語之間,透露出他完全臣服的意思。
張獻仁、梁任表情微變,很快又釋然了。
但也有一些張獻武的部屬,神色變得很難看,張口欲言又止。
對這些人,其實楊錯心中相當不屑,他們做正經事沒什么本事,但對于爭權奪利這等齷齪事情卻是非常上心。
而且,以張獻武軍的孱弱戰力,自己還真是不大看的上眼。
(https://www.dzxsw.cc/book/21440919/4129752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