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天 第32章 窮寇
2組12枚魚雷,如同諸葛弩射的連箭,以角度極小的扇形向目標襲去。\WWW。qВ5、c0М\\不過,為了達到四千碼的射程,這些魚雷所調配的度只有36節,僅相當于英國海軍最好的驅逐艦。不過,魚雷所具有的相對隱蔽、難以擊中、造價低廉和無人操作的特性,卻是一艘驅逐艦無法比擬的!
在射完魚雷之后,“歐根親王”號迅轉向,在海面炮戰中迫近到如此距離已屬十分冒險,何況對方拖后的“威爾士親王”號已經將艦上的大部分火力調轉過來。當然,這樣的結果就是讓“俾斯麥”號所承受的壓力進一步減小,而在艦長庫爾特.霍夫曼的帶領下,德國旗艦的艦員們已經將重心轉移到搶修戰艦受損部位上,得到艦隊司令馮.芬肯施泰因的授意之后,這艘戰列艦尚可戰斗的4門主炮已經將射調整到了2分鐘每既是給炮手們恢復體力的時間,也是節約艦上原本就已經不多的炮彈!
艦炮口徑上的劣勢,在一定的條件下卻可以轉變為彈藥儲備量的優勢,“沙恩霍斯特”號和兩艘德意志級便是這種技術“相對論”的受益者。經過長時間的炮戰之后,除了炮管熱、炮膛磨損外,艦長們還不必那么擔心炮彈存量。隨著戰斗的持續深入,品質優良的德國造11英寸炮彈仍然不斷砸落在英國艦隊戰斗力僅存的兩艘戰艦之一----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馬來亞”號。這艘在二戰歷史上原本無所作為的戰艦,眼下正面臨服役以來最大的挑戰,德國戰艦地11英寸穿甲彈,雖說在口徑上比自己的15英寸小了4個檔次。可穿甲能力卻一點也不弱,奄奄一息的“伊麗莎白女王”號就是最好地例證!屢擊不沉的“俾斯麥”號主炮齊射雖然緩慢,但準確度依然很高。一15英寸的穿甲彈過來,就算是皮糙肉厚的納爾遜級也難言輕松!
8門15英寸對21門11英寸,數量上的劣勢顯而易見,炮術精準的德國人,很快將這種差距轉變為戰場優勢。在1o分鐘的時間里,“馬來亞”號命中“沙恩霍斯特”號兩次,德國艦隊卻朝“馬來亞”號砸下了247炮彈。其中12直接命中、16成為近失彈。如此高密度地攻擊下,格蘭.莫倫特少將的戰列艦很快步了“前輩們”的后塵:兩座主炮塔啞火,從艦橋到艦尾更是有多達四處地方起火,逆風而行的狀態使得大火不斷向艦上的其他部位蔓延,以至于艦上百分之七十的露天炮位都受到嚴重影響,甚至連兩座后主炮塔也受到了火勢地侵襲。
誰都知道。一旦有彈藥庫被大火引燃,任何一艘戰艦的命運都岌岌可危了!在前后不到3o分鐘地時間里。戰場上的大多數未知數都變成了已知,勢均力敵的戰斗演變成差距懸殊的對抗,幸存的英國艦員們終于崩潰了。擊沉“俾斯麥”號對于他們來說已經成為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它遍體鱗傷、不堪一擊的表象看上去只是一個無比逼真陷阱,許許多多追求榮譽和勝利的人已經不能自拔,繼續進攻只會越陷越深!眼見渾身起火的“伊麗莎白女王”號正在掉頭返航,“威爾士親王”號也緊跟著脫離戰列,獨木難支的“馬來亞”號根本沒有以一敵五地實力和勇氣,于是,也一面向德國艦隊射擊一面轉向朝著英國本土地方向駛去!
就在這個時候。幾架零散的“大青花魚”意外地出現在戰場之上。盡管失去了旗艦的指引,這些魚雷轟炸機還是將魚雷投向了情形最慘淡地“俾斯麥”號。這艘航只有2o節的德國戰列艦差點沒能躲過最后一劫---所幸的是,及時修復的舷側副炮加上前后掩護的“歐根親王”號與“沙恩霍斯特”號。德國艦員們成功抵御了英國人的魚雷攻擊,順帶將一架“大青花魚”打了下來。
隨著德國艦載機群6續趕來并通過有序輪換確保艦隊所在區域的制空權,這也成為英國海軍在歐海之戰中損失的最后一架作戰飛機!
在“沙恩霍斯特”號的帶領下,德國艦隊對撤退中的英國艦只進行追擊。遭受重創的“俾斯麥”號,則在數架Bf-1o9T的保護下提前踏上了返航之路。
盡管缺乏艦隊最強有力的1英寸艦炮,由“獨臂將軍”齊里格指揮的德國艦隊卻沒有絲毫的手軟,他們很快趕上了落單的“馬來亞”號,以“沙恩霍斯特”號的6門11英寸前主炮和兩艘德意志級的6門11英寸前主炮猛烈開火碼的距離上把那艘英國戰列艦的前橋和后甲板轟得一塌糊涂,兩座后主炮塔也在最后的抗爭中徹底沉默了!
撤退中的“威爾士親王”號原本打算回援友艦,但這個時候從“格拉夫.齊柏林”號上起飛的Fi-167再度飛抵戰場,它們還沒來得及選擇一艘殘存的英國艦只動攻擊,“威爾士親王”號就怯懦的全北逃了!
假如納爾遜泉下有知,此時也會為這些英國艦員的行為感到羞愧,然而大勢已去,僅憑勇敢豈能力挽狂瀾?
占據航優勢的德國艦隊不斷拉近距離,它們的艦炮開始對“馬來亞”號上層建筑一一“點名”了:11英寸口徑的艦炮先以近乎平射的角度敲掉了英國戰艦兩座早已失去動力的前主炮塔,緊接著,兩輪齊射徹底摧毀了這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敦厚的艦橋,然后便是煙囪、機庫、后艦橋,最初英國戰艦上還有不屈的副炮予以還擊,到了后面,整艘戰艦便再無任何槍炮能夠射。1o分鐘之后,“舍爾海軍上將”號抵近到3ooo碼的距離用四枚533毫米魚雷給了“馬來亞”號最后一擊!
在“馬來亞”號逐漸傾斜之際,6架Fi-167型艦載魚雷轟炸機也對緩慢北行的“伊麗莎白女王”號動了致命的攻擊。面對轉向遲鈍的英國戰列艦,德國海軍的艦載機飛行員并沒有辜負往日里的嚴格訓練,冒著英艦炮火投下的6枚航空魚雷,有一半在25oo碼的距離上命中目標!接連騰起的大號水蘑菇宣判了英國旗艦的死刑,三個巨大的破口將大量海水卷入艦體,整艘戰艦以讓人瞠目結舌的度向一側傾斜,此時任何堵漏或是往反方向注水的努力都無法挽救“女王”的命運,在距離法國海岸287海里、距離英國錫利群島299海里的海域,它最終從海面上消失,無可挽回的沉入174米的海底。
整條戰艦上,除31名官兵最終為德國人所救之外,其余人全部陣亡,這其中也包括以約翰.托維為的一干英國海軍高級軍官,因此,“伊麗莎白女王”號的沉沒也被史學家界稱作是2o世紀英國皇軍最大的一場災難!皇家海軍失去的并不僅僅是一群經驗豐富的軍官和水兵,兩百多年未曾失手的海上戰略主動權一朝易手,精神意志以及戰爭信念也都跌落到了谷底。
現在,氣勢洶洶進入戰場的英國艦隊,除了早早北撤的航母編隊群之外,就只剩下幾乎未受損傷的“威爾士親王”號以及狀況艱難的“喬治五世”號了!這對同屬喬治五世級的姊妹艦本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希望,它們結合了一流的裝甲防護和防空火力,而兩座四聯裝加一座雙聯裝炮塔的主炮配置模式也頗為獨特的最大航在如今的歐洲也僅僅遜色于德國的沙恩霍斯特級和俾斯麥級。可是,這兩艘技術先進的戰艦卻沒能表現出令人信服的實力----“喬治五世”號過早撤出戰斗,“威爾士親王”號過早走上戰場,意外的、非意外的因素,似乎都為如今的潰敗埋下了伏筆。
在兩架Bf-1o9T的偵察指引下,“沙恩霍斯特”號所率領的四艦編隊以26節的航尾隨“威爾士親王”號而來,“喬治五世”號的身影也很快以回波的形式反映在德國戰艦的雷達屏幕上----這艘早先遭受重創的英國戰列艦,卻只剩下了2o節出頭的航。不到一個小時,“威爾士親王”號就已經趕上了這艘早早撤出戰場的戰列艦,這艘戰艦的部分設備雖經搶修得到了恢復,可主要火力中仍只有2號炮塔以及上面的兩門14英寸艦炮能夠應戰,若是單獨與四艘的德國戰艦對抗,下場恐怕只有一個。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威爾士親王”號的指揮官以及他的艦員們終于拿出了最后一點勇氣,兩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結伴而行,就在它們形成編隊后不久,遠處的德國艦隊也已經擺開陣勢:“沙恩霍斯特”號居前,“呂佐夫”號和“格拉夫.施佩海軍上將”號居中,航最快的“歐根親王”號殿后。
眼下,除了“沙恩霍斯特”號帶傷上陣之外,另外三艘德國戰艦基本上是完好無損的----這自然是得益于英國艦隊所采取的重點進攻戰術,否則,以德意志級和希佩爾海軍上將級戰艦的防御水平,即使英國炮手們再不濟,也是難以支撐過一個多小時的激烈炮戰的!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20976/126567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