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九章 剔犀
“至于說乾隆后期就更不會了,一來是后期不會再用醬釉底,一般官窯用松石綠,民窯干脆不刷底。”
“再有就是流釉現象上的區別。”
“窯變釉的施釉都必須非常濃厚,流釉現象除了雍正朝控制得最好外,乾隆之后都不可避免。”
“剛剛說了,乾隆對窯變釉要求不如雍正高,因此只要流釉不超過底足,他也能接受。比如這個蘋果尊,色彩很豐富,即便底部出現了流釉痕跡,導致尊底部的釉層形成不規則堆積,依然不失為一件好東西,所以得以保留了下來。”
“至于乾隆后的窯變釉就更夸張,經常出現瓷器和窯缽因流釉造成的粘連現象,窯工用錘子將它們敲開,稍作打磨就算完工,最后形成如今稱作‘狗啃底’的胎足。”
“哈哈哈哈這就太敷衍了事了……”費觀笑道:“幸好這個東西不是,不然我是乾隆都忍不了!”
“后期干脆就有那火漆刷狗啃底冒充官窯器物的。”周至說道:“好在這件不是。”
說完看向已經掩飾不住急切心情陽家父子:“今天的情況特別,我們要看顧楊大師的面子,不能跟平時那樣死了命的壓價。”
“當然了也不能太虧了咱們,畢竟光是找在座的幾位做鑒定,這鑒定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這說法楊德全和陽家父子都認可后,周至才繼續說道:“所以我建議,今天這屋子的東西,我們免費鑒定,開出的價錢呢,是我們行內相互調劑時候的內部價,至于賣不賣呢,全看兩位陽老師的意思。咱們生意不成,人情還在。”
“那這個小罐子,小周先生說的‘內部價’,該是多少?”陽庭問得很小心。
“這個尺寸的窯變釉蘋果尊,咱們內部交流的話,在工美六萬能拿到吧?”周至問費觀:“費叔差不多吧?”
“可能還要低點,四萬五到五萬左右。”費觀說道:“主要是才二十來公分,東西太小了。”
“還是六萬吧。”周至對陽尚秋父子說道:“要是同意勻給我,我就可以收,拿去和我家里的康熙石榴尊配對。”
再過二十多年,這樣的清三代窯變釉瓷器拍賣價格一般都在四百多萬,除以一百倍的漲幅,費觀的價格給的才是真正合理,周至這已經是缺乏鈞窯的念想,外加和石榴尊湊對的欲望,以及看在楊大師的面子上,往高了給了。
“賣!”陽庭和自家老爸以及楊德全交流了一下眼色,立馬答應:“都是楊姨的朋友,咱們也不亂喊亂添了,就按內部交流價吧。”
其實心里已經樂開了花了,之前他們也不是沒有找過人來看,可人家最多只出五千,還是把這一屋子的東西全部包圓。
關鍵是當時差一點就答應了,現在只拎出一個小罐子就值六萬,想起來真是又驚又喜。
按照小周先生的說法,他們只給底價,但是他們不來,自己就算知道這些東西的底價,找得到實誠的買家嗎?
而且現在成交幾筆,風聲遲早就會傳出去,要是不及時把剩下的處理調,換誰都放心不了,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也可以推測到。
父子倆都不是笨人,有些時候吃虧就是占便宜,這道理也不是不懂。
事情就這樣商定,接下來便是鑒定和定價了。
這其實和淘宅子已經不是一回事兒了,但是林婉秋還是很高興,這種尋找古代工藝品的方式和她以前的方式差別很大,玩得興高采烈。
林婉秋她們平時也要淘宅子,但是淘的都是海外比較出名的收藏家,那些藏家的物品基本都有來龍去脈,也有歷年的重要展會作為參照,需要考較眼力的時候并不多。
但是國內就不一樣了,歐陽友鶴的東西不少,但是年代卻是參差不一,當年抄家的時候來了個卷包會,現在一股腦兒還回來,里邊什么東西都有,好多瓶瓶罐罐有的是真古玩,有些是日用民窯器,有些甚至是歐陽友鶴自己都打眼的仿古贗品,堪稱五花八門。
此外東西的門類也雜,有瓷器,書畫,筆筒鎮紙硯臺水滴諸般文房,還有水壺,熏籠,觀賞石,鳥籠,手串,扳指,煙槍諸多雜項。
最神奇的,是還有一箱子晚清婦女的成衣,織繡都非常精美,此外還包括披帛,圍裙,繡鞋等東西。
壓在這些成衣上面的,還有一個花紋艷麗,包漿精美的針黹盒子。
林婉秋一下就將正在鑒定的瓷器放到一邊,將盒子取了出來:“這個有意思了。”
“這個的確不錯。”周至點頭:“好物件兒。”
“這是雕漆工藝。”費觀也終于有發言權:“有盒有蓋,挺齊全的。”
“古代民間實用工藝品里頭,雕漆類算是留存得完好的一類了。”周至說道。
“那是,”張誠笑道:“都在炕頭桌邊使用,有布料墊著,偶爾摔一兩下也不會壞,又不像金屬器玉器容易換錢,實用不貴又好看,做嫁妝都拿得出手,因此更好傳世。”
“不過清代以后大家更喜歡剔紅,像這種剔犀的少了。”周至說道。
“對,剔紅剔犀其實工藝都類似,不過剔紅更加流行喜慶,剔犀更加古樸稚拙,作為婦女們使用的東西,剔紅漆雕更受歡迎。”
剔紅和剔犀都是中國傳統漆雕,做法是先以木胎裹上麻布刷上灰漿制作出內胎,然后不斷刷上大漆,放到漆室中干燥以后,取出來打磨平整光滑后,再刷第二層。
如此反復一層疊一層,待到漆層積累到一定厚度之后,再用刻刀在其上刻出各種花紋題材,再打磨光亮就做好了。
漆雕工藝品具有不怕水,耐腐蝕,耐摩擦,抗高溫,越用越光亮美麗等特點,特別受華夏廣大古代家庭的喜愛,器物大到床,柜,小到扳指盒鼻煙壺,所在多有。
剔紅和剔犀的區別就是剔紅刷的漆層全是大紅色,雕刻題材復雜廣泛,如戲文人物,梅蘭竹菊,創作題材非常豐富。
而剔犀是紅黑兩種漆料,甚至三種漆料輪番使用,和剔紅相比色彩比較豐富,但是花紋就比較古樸單一,不像剔紅雕刻山水人物花鳥蟲魚,剔犀主要雕刻簡練流暢大方的線條,一般就是仿古青銅器上的云紋,回文等,因為刀口斷面會顯露出不同顏色的漆層,與犀牛角橫斷面層層環繞的肌理效果非常相似,故而得名“剔犀”。
明代黃成《髹飾錄》里記載:“剔犀,有朱面,有黑面,有透明紫面。或烏間朱線,或紅間黑帶,或雕黥等覆,或三色更迭。其文皆劍環,絳環,重圈,回文云鉤之類。”
然后還特意加了一句:“純朱者不好。”標示出幾百年里流行的演變。
(https://www.dzxsw.cc/book/20803929/79962337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