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八十二章 磁窯
因為眉州之前是縣,盧爸盧媽還是希望自家女兒將來能夠在資源更好的城市里生活和工作,因此兩口子壓根就沒朝這方面想過。
沒有哪家父母真心愿意兒女遠離自己,都是為了子女的前途和未來,不得不做出妥協(xié)而已。
如果眉州真的會變成地區(qū),變成市,那就沒啥好考慮的了,兩全其美!
“老書記每年夏天都還會來我們這兒住幾天,每次都悄悄地來,說是躲清凈。”盧媽說道:“他倒是說過現(xiàn)在大學生都是雙向選擇,要是巧巧的工作不好安排的話,一定要提前跟他說。”
周至都樂得不行了,將酒給幾位都倒上:“他這已經(jīng)暗示得很明白了,場面上的人,話只能說道這兒而已。”
“那我們現(xiàn)在,怎么去知道這事兒落不落地……”
“將來的政策變化?”周至搖頭:“這個不用問,從你們的關系來看,老書記想要幫巧巧的話,肯定是為了她好。那就不妨等到放假以后,你們帶著巧巧去見見他,跟他匯報一下自己的學習情況,聽聽他的意見,肯定比自己瞎琢磨拿主意要好。”
“說得也是!”盧爸頓時放松了,端起酒杯:“你們見過的世面大,怎么都比我們鄉(xiāng)下人考慮得周全。”
“來來來,我敬小周一杯,今天帶來這個消息,對我們家可太重要了。”
周至跟盧爸喝了一杯:“不過我也有個事兒,想要求盧爸一回。”
“你是我們家的貴人,有事兒盡管說!”盧爸說道。
“就是和李二瞎子交易這件事兒,巧巧猜到了大致價格,這事兒要透露出去怕是要震動鄉(xiāng)里,也會給李二瞎子帶去不小的麻煩,我希望大家?guī)退C堋!?br /> “這個沒問題。”盧爸摸著腦門,臉上還頗有些尷尬:“就是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以前是不是對人家太不恭敬了?”
“我們家破紙板,破紙盒之類的東西太多,以前都是通知他來拉的。”盧媽也有些哭笑不得:“明前雨后這些日子,也經(jīng)常叫他來幫忙拉三輪,五十一天包兩頓飯,他也干得歡天喜地……”
說完還趕緊補充:“是真高興,不像演的……”
“那就一切照舊吧,明年的明前雨后,一樣叫他來幫忙。”周至樂道:“我相信他會更高興。”
青神柑橘酒的味道的確非常好,尤其是盧爸用花蜜調(diào)過,相當?shù)暮煤龋赃^飯,大家又回到茶幾邊上喝茶,周至愛不釋手地看著手里的永樂青花一束蓮大盤:“才幾年時間,這就漲得不像樣了。”
“官窯器嘛,這價也算小漏了。”張誠安慰周至道:“現(xiàn)在港島那邊乾隆的東西都漲成啥樣了,何況永宣?”
“我小時候,四表舅送過一個宣德琮式瓶給我幺舅。”周至說起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當時我幺舅作為領導干部,不能搞收受行為,最后非得給我四表舅五斤糧票!”
“五斤糧票……”張誠雖然也在這一行待得久了,但是也不知道中國的文玩曾經(jīng)賤到什么程度,不由得聽傻了。
“嗯,我四表舅說那親兄弟明算賬,我是三斤糧票收的,我再收你一斤糧票當手續(xù)費,一共四斤,現(xiàn)在退你一斤。”
“啊?哈哈哈哈……”所有人都樂了,原來五斤糧票還給高了!
“要是肘子生在那個時候,到現(xiàn)在肯定都是超級大富豪了吧?”盧巧不知道周至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大富豪了,或者說只富到了“曹景修級別”,心想著要是換到那個時候,還不是寶貝遍地隨便撿。
“我可沒四表舅那份膽量。”周至連連搖頭:“那個年代你在家里存著這些東西,有可能成為罪名的。也就是他老人家是我們當?shù)亟逃到y(tǒng)的締造者,德高望重,自己又是革命軍人出身,找了一個自費‘深挖素材,教育人民’的理由,才保下了一大批東西。”
“要說起來真是這樣。”盧爸回憶起往事:“當年巧巧他爺爺在開茶山的時候,開出了老大的一個坑,還有老多的碎瓷片,老人們看了土,說那是以前燒盤碗的窯口……”
周至心中一動:“那地方現(xiàn)在還在嗎?”
“在呀,就在山背后,離兩條沖溝就是。”
“那地方叫啥名兒啊?”周至對于地方史志比較有研究,知道很多地名其實就包含著想要探究問題的答案。
果然,就聽盧爸說道:“那地方在白果鄉(xiāng),村名兒就叫壇罐窯!”
地方翻山過去不遠,經(jīng)過茶場,山背后兩道沖溝外頭是個村子,村子周圍除了稻田就是果樹。
有一片山坡明顯的植物不太茂盛,土質(zhì)也和周圍山體有些區(qū)別,“那地方叫白坡兒,草都不大長,顯眼得很。”
等大家來到坡下,周至一看那埋沒在沖積土當中的無數(shù)器物殘片:“我的個去,這規(guī)模有點嚇人啊……”
“不止這兒。”盧爸說道:“從東面宋家灣過來、順著岷江朝上走,然后邊到佛兒巖、邊到姚坪還有好些類似地方呢。”
“一共有多少處?”
“七八處……十幾處吧。”
張誠已經(jīng)彎腰從泥土里邊摳出來一個類似陶盤的東西:“肘子,這個是墊餅?”
周至也彎腰刨出來一個筆洗一樣的粗陶器,不過只有毀掉的半邊:“是的,這兒還有匣缽,這是一個古代窯口無疑了。”
兩人蹲下來收撿,盧巧和盧爸盧媽見了,也跟著有樣學樣,將自己認為好看一些,大一些的陶片從土里挑出來。
這個山坡不大長植物的原因倒是很簡單,因為這一片以前出產(chǎn)的泥土是高嶺土。
高嶺土又叫觀音土,是制作瓷器的重要材料,顏色發(fā)白,所以這個地方叫“白坡”,倒也正常。
窯址已經(jīng)在當?shù)卮迕耖_發(fā)果園的時候給毀了,現(xiàn)在這一片山坡上,到處都是各種顏色,各種形狀的碎陶片,碎瓦片,碎瓷片。
這些東西在周至的眼里也并非沒有價值,很快,周至就從大家收集過來的殘片當中,分辨出了支釘、匣缽、墊餅、墊圈等窯具。
有些匣缽里還留著支釘,墊餅和墊圈上有的也明顯堆積過白石英砂。
僅憑這些,就已經(jīng)可以知道這個窯口的工藝已經(jīng)相當成熟了,最起碼包含了裝匣正燒、支釘疊燒、墊圈隔燒和石英砂間隔疊燒四種燒造方式。
這些方式,又能夠說明本地的瓷器品種已經(jīng)分出了很多檔次和品類。
比如裝匣正燒,燒造的是比較珍貴,價值較高的精品瓷器;支釘疊燒,燒造的是普品當中較大較工整的器型,而剩下兩種,主要是大量生產(chǎn)的普通商品。
(https://www.dzxsw.cc/book/20803929/76957316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