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重生之乘風而起 > 第三百八十二章 香篆

第三百八十二章 香篆


  “所以這是……真的?”

  “找不到任何一點理由認為它是假的,自然就是真的。”

  “那器型呢?”

  “那位劉三爺太機械了。”四表舅說道:“首先我們知道,哥窯其實是仿造官窯燒造出來的,那么即便是哥窯傳世極少,都是陳設器,也不能憑這一點就得出‘哥窯只燒陳設器’的定論。”

  “因為即便是宋代官窯瓷的造型,品種包括也很廣,固然官窯以燒造陳設用瓷為主,但一樣有文房用具,也有日用器皿及裝飾瓷。”

  “陳設瓷如尊、壺、琮、裝飾日用如爐、瓶、碗、碟、洗,甚至就連鳥食罐這類小玩意兒,可以說五花八門樣樣都有。”

  “其中陳設器器型多仿自周、漢古制,造型嚴謹肅穆,古風樸樸,又配以‘紫口鐵足’,更顯得風韻別致、古色古香。”

  “但是那般中型器其實極少將,兩宋官窯瓷器主要還是以小型器為多見,雖然體積不大,但是它所表現的氣度,卻仍然不可作等閑觀。”

  “好了,我們已經知道哥窯其實就是追求工藝盡量達到官窯的極品民窯,處處以官窯瓷器為目標和藍本,那么既然官窯瓷器都并非只有陳設器,那么哥窯瓷器里怎么可能就只有陳設器呢?”

  “我這也不是胡亂推論,是已經有資料和事實可以證明的。”

  “與哥窯相關的文字最早見于元至正二十三年,孔齊所著的《至正直記》:‘乙未冬在杭州時,市哥哥洞窯者一香鼎,質細雖新,其色瑩潤如舊造,識者猶疑之。會荊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窯絕類古官窯,不可不細辨也。’”

  “這里指的‘哥哥洞窯’和‘哥哥窯’,即為哥窯,‘絕類古官窯’,也正與以后的文獻描述的哥窯特征相符。”

  “其后明代《宣德鼎彝譜》說:‘馬祖之神供奉獅首馬蹄爐,仿宋哥窯款式,爐高五寸六分。”

  “此文多處提到‘仿宋哥窯款式’,兩篇文章,說明了幾條信息。”

  “其一能夠說明哥窯在元明時期,就已經被認為是宋代的名窯,這是順理成章的。”

  “其二能夠證明哥窯并非只有陳設器,兩部著作里提到的哥窯器,一為香鼎,一為獅首馬蹄爐,很明顯,這兩樣都不是仿自周、漢古制禮器。”

  “除了歷史記錄外,“五三年青浦縣發掘的元代任氏古墓,出土了宋代官窯瓷器,元代卵白釉瓷器。其中有一件南宋哥窯貫耳瓶。”

  “七五年的時候在凓水出土的一批元代瓷器,其中包括哥窯型黑胎青瓷、JDZ卵白瓷及元代青花瓷。包括了哥窯撇口直頸瓶、鳥食罐、三足爐。”

  “七七年,在安慶出土了一批元代青瓷器,這批青瓷的特征,器型有些接近南宋官窯,底足帶支釘,釉質高度失透乳濁,開片明顯,紫口鐵足現象明顯,但是釉色卻普遍油灰帶黃,不同于宋官窯的粉青和天青色。”

  “專家將這兩批瓷器定為元代哥窯。”

  “于此同時,南朝鮮新安元代沉船出水文物當中,也發現了一件元哥窯三足爐。”

  “這些瓷器都不是仿自周、漢古制禮器,它們的發現,其實已經糾正了‘哥窯皆禮器’的說法,只是劉三爺可能囿于故知,不知曉罷了。”

  “這就是《湯盤銘》里說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至點頭:“知識也是需要不斷迭代更新,活到老學到老才行。”

  “就是這個道理。”四舅媽笑道:“所以肘子,恭喜你啊,又撿了個大漏。”

  “說了半天這東西到底是啥啊?”周至有些納悶:“說是陳設器吧又不合周漢歸置,說是文房器里的水注吧,好像有大了一些,說是餐具吧,卻又好像小了一些,而且大肚小口的也不太合用。”

  四舅媽不禁好笑:“一肚子的詩詞都背到狗肚子里去了——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

  周至一拍掌:“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卻原來是個篆香爐!”

  “對嘍!”四舅媽說道:“這卻是一個宋人玩篆香的魚簍篆香爐,只是少了個寶蓋,卻不是什么魚簍尊。”

  周至笑道:“原來是這東西,只知道《夢粱錄》諸色雜貨”條云:‘且如供香印盤者,各管定鋪席人家,每日印香而去,遇月支請香錢而已。’”

  “說明從宋代起就有專業的玩香高手,每日去各酒肆青樓印香,按月結算香錢,就不知道這印香如何印法。”

  “宋代文人雅士,高僧伎女,多有此道高手。所謂印香,其實就是壓印香篆。”

  “四舅媽你會不會玩這個?”

  四舅媽看向四舅:“難得有這般好物件兒,就給肘子演示一次?”

  四表舅看向滿院盛開的蘭花:“用得著嗎?”

  “用我的中四和吧。”

  “那應該不沖突。”四表舅點了點頭,轉身從書架上取下了一些物事。

  四舅媽開始燃起四表舅燒茶水的松果瓦爐,將一個銅鐺放在上面,從一個香爐里撥出一些細細的香灰,置于其中烘烤。

  一邊給周至講解:“從宋代起,就開始出現各種香料研磨混合的方法,稱之為‘合香’。合香加蜜后,可制成丸狀、餅狀、小動物形狀。易安詞里的‘瑞腦銷金獸’,指的就是這種香。”

  “如果以粉末的形式使用的話,為了便于點燃,便要將合香粉用模具壓印成固定字型或花樣,然后點燃,這種方式便稱之為‘打香篆’。”

  “宋代起最為著名的是四大名香,便是‘沉檀龍麝’。當時已經有人取這四種名貴香料的等分制成合香,名曰“四合香”,又叫‘大四合’。”

  “大四合固然富貴煊赫,但是畢竟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于是便有高人幽士別出心裁,制作出了另一款‘小四合’。”

  “小四合的材料非常的簡單,《陳氏香譜》中記載:把香橙皮、荔枝殼、榠揸果核、甘蔗滓或梨滓中的任一種,等份配在一起,便是小四合。此香的瓜果清爽之氣,雖然不如沉檀龍麝的氣味敦厚綿長,但是也清微澹遠,迥殊常品,有其獨到之處。”

  “清代《眉廬叢話》里記載:每歲元旦,太和殿設朝,金爐內所香名四棄香,以梨及蘋婆等四種果皮曬干制成。歷代相傳,用之已久,昭儉德也。其實就是從宋代傳下的‘小四合’。”


  (https://www.dzxsw.cc/book/20803929/76215295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