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修復
清洗后的絹畫在翻到裱臺之前,需在畫面上襯紙,然后將絹畫連同襯紙卷起,放到裱臺上,拿去襯紙,讓畫芯正面朝上,準備好水油紙與漿,糊水油紙在畫上。
這一步的作用是不使破碎的絹畫芯移動,便于補救,關鍵是要掌握好刷水油紙用漿的厚度,得根據畫面破舊的程度來,必須恰到好處。
此外就是古畫的畫面色彩,常用石青、石綠之類的顏色,由于這些是礦物顏料,滲入絹中后會浮在絹絲表面,年長日久后,因為顏料的膠質變性,會導致顏色很容易從絹上脫落。
因此必須在這些色塊上襯墊一些光潔宣紙,再糊上水油紙,以防顏色被粘落。
但是鋪水油紙又會帶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絹本畫芯的收縮力,一般比紙本畫芯大得多,又加上水油紙脆,缺少伸張的韌性,因此貼在裱臺上或者墻上的畫,會有因收縮比不同而崩裂的可能。
為了預防這一現象的發生,糊水油紙之后,必須再加上兩層宣紙作為保護層,裱臺上也要用潮濕毛巾擦凈,將整張絹畫翻身,背紙朝上,刷平在裱臺上,再揭去表面兩層舊復背紙。
說起來已經夠復雜了,但是實際操作,卻比這個還要復雜煩難萬倍。
因為這幅畫在北宋就已經“古絹脆裂再黏續”,全靠王洙精湛的修復技藝才得以還原,到了今天,早已經再次酥脆老化、斷裂嚴重、畫芯大部分脫漿起空,簡直讓人不敢打開。
因此只能采用直接放在裱臺上操作。清洗前先在裱臺上襯墊薄皮紙或細網網絹,用水排筆襯平吸干。
然后畫軸放上慢慢打開,畫面朝上,用水排筆動作輕勻,不緊不慢地淋過能固定的畫意,然后找畫意其它分散的碎片進行拼接。
這一步需要仔細觀察畫意,細心拼接,準確到位,一點不能錯。
然后才可用毛巾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步小心慢慢吸干固定,再用稀漿水油紙刷平在畫面上,并在水油紙上面刷上兩層宣紙保護層,然后動作輕慢地連裱臺上的襯絹一起移動到另一個裱臺上翻身,把有水油紙與保護層的一面刷平在裱臺上。
到這一步,原畫算是完成了清洗和背面朝上的過程,接下來進入第二步,關鍵工序,揭畫芯的工序。
“書畫性命,全在于揭”,這一步的工作,就是揭去畫芯的背紙。
這一步如果操作不當,將會斷送畫的性命,在操作時必須要認真,耐心細致,注意力高度集中。
手指與鑷子并用,先小心揭除表面兩層復背紙,揭時在畫面的空白處或易揭的地方開口,按其規律順著一個方向,循序漸進。
能揭就揭,不能揭就搓,搓時注意手指放平,來回把厚處輕輕磨擦,如有零碎紙衣,則用小毛筆用水逐步清洗,總之不能操之過急,還要做到揭凈。
如遇畫芯原有的補丁色彩接近,絹絲經緯正確,接筆尚好,可以保留原補不動。如有不佳者,就應該將補丁揭去,重補。
好在《蜀山圖》用的還是“稠絹”,如果是稀絹,目數較低,因此絹與托紙是畫紙的共同組成部分,那樣就連托紙也不可揭去,否則畫芯會失色失神,難度更大。
畫芯逐步起空的過程中,還要采用滾漿法加固,即以正面施一些稀漿糊,使絹與底紙粘合結實。
同時在揭去舊托紙的洞口處,也刷上一些稀漿糊,以防翹口,等畫面完全干了之后,才能進行補洞。
到了這一步,能夠傷害原畫的動作都沒有發生,減法已經做完,畫心后背已經完全裸露。
接下來加法過程開始,好歹能夠先松一口氣了。
第三步是修補洞口。需要把揭完托紙后的畫芯上所顯露出來的大小破洞傷損之處,全部精心修補上。
這一步的要求就是精細,精細,再精細。
在補缺前,先把磨快的小刀尖刮去洞口旁多余的單絲、雜絲,補絹前洞口的油紙上用小毛筆涂上厚漿水,每個洞口的補絹根據畫芯的經緯絲都要對準,不能彎曲。
絹補之后,用小毛筆涂上厚漿水,再用手指輕輕摸平,待干之后將洞口周圍的多余補絹用磨快的小刀放平在洞口上輕輕刮去,刮的程度,以手感摸平為限,再用小毛筆涂上補漿水,使補絹與洞口四周粘連。
大小洞口補完,剩下的裂逢及小芝麻洞,都要用加染好顏色的細網網絹用小毛筆漿水條點滴都貼上,不能漏掉。
這步工程繁復瑣碎且必須細致認真,可謂磨人到極致,做完這一步之后,修復最繁瑣的工序算是做完了。
到如今,《蜀山圖》的修復也才做完這一步,今天需要做的,是“托畫芯”的步驟,也就是行話當中的“上墻”。
上墻的意思,就是將畫心覆上背紙,翻過來除掉正面保護宣紙和水油紙,讓畫心露出來,再貼到墻上等待干燥后全色裝裱。
說起來好簡單,做起來好復雜。
首先把補洞完好的畫芯在裱臺上起身,照常規把畫芯裁齊。
裁畫芯時注意圖章、款識,同時配好托紙尺寸。
由于絹畫被撐平一段時間,已經有了較大的伸張,所以下臺后先要放一放,使其自然收縮,然后再潤濕托心,避免絹絲過度伸張,影響裱件日后的收縮變形,或于裝裱過程中走墻、崩裂。
之后才可以用清水把托紙用排筆勻水,再把畫芯有水油紙糊上的一面也同樣用清水排筆刷勻。
然后把調好適度的薄漿直接刷在畫芯的背面。
最后把托紙刷平在裱臺上,把畫芯刷平在托紙上,翻過身再刷平,隱上白的助條紙。
這樣,前面加糊的水油紙和兩層加護的宣紙已經完成使命,可被揭去。
這一步也得小心,要是吃水不足,或者碰到較破的畫芯,揭水油紙時很容易將原畫的碎片一道給揭下來。
因此動作必須靈活小心,如發現畫芯絹絲粘上水油紙時,立即停止,改變揭取的方向。
如果這樣都還不行,那就只能把水油紙撕成小塊,一點點剝離下來。
然后用清水小筆把翹起的絹絲理平,露出正面的畫芯。
相比紙本,絹本就還要多一個步驟——除漿。
正面仍有糊水油紙的余漿,需待畫芯半干時,輕輕地擦去,動作為用掌心朝下,用手指的平面平平伏伏地順著絹絲輕輕來回揉順。
這是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如果畫面表面上的余漿不除凈的話,會影響下一步在洞口的全色工序,會出現反色現象,讓修復的部分無法與原畫融為一體,或者顯得突兀,無柔糯之感。
同樣的,為了防止絹本畫芯崩裂,畫芯的背面同樣需要多托兩層宣紙貼平。
今天都是四表舅指揮,周至操作。
(https://www.dzxsw.cc/book/20803929/75877359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