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現實難題
正是日本當局答應增兵,讓帕特里奇堅定了在九月底發起新一輪進攻的決心。wWw.qΒ5、cOm//
可以說,讓日本當局答應增兵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雖然在長崎遭到打擊之后,日本國內被復仇氣氛籠罩,從平民到官員,幾乎所有人都支持政府的戰爭決策,一些極端組織甚至揚言要對中國進行全面報復,議會中也有不少議員要求政府立即啟動核計劃,研制核武器。但是在充分調動與利用民意的同時,日本當局首先得考慮本土安全。
日本有能力在一個月之內制造出原子彈,問題是,需要美國同意。
在奧康納堅決反對日本研制核武器的情況下,日本當局也不敢造次,至少不敢公開研制核武器,甚至得在輿論上打壓極端組織。
更重要的是,受戰爭影響,部署在日本的美軍超過了二十萬。即便大部分都是非戰斗人員,但是這支軍事力量不可忽略。由于日本沒有足夠的情報能力,還得在戰爭期間與美國共享情報資源,所以就算秘密開發,日本的核計劃也不可能快到哪里去。
說得簡單一點,在決定為日本松綁的時候,美國就利用與日本共享情報的機會,監控了日本全國的電力設施與用電情況。誰都知道,提煉武器級濃縮鈾或者濃縮钚,不管用什么辦法都需要大量電力。雖然日本儲備了上萬噸的核廢料,能夠從中提煉出足夠制造一萬枚原子彈的核原料,但是沒有電能,一切都白搭。
受此影響,日本很難撇開美國秘密研制核武器。
事實上,日本當局在研制核武器的問題上也很矛盾。原因很簡單,如果日本堅持研制核武器,只會與美國翻臉。哪怕在戰爭期間,美國不會把日本怎么樣,畢竟美國要想從這場戰爭中撈取好處,就得依靠日本。但是誰也不敢保證,戰爭結束之后,美國會用什么辦法對付日本。
要知道,美國仍然是日本的占領國。
只要還有美軍駐扎在日本,美國就能隨時推翻日本政府。
出于這個原因,日本當局一直不肯在增兵問題上松口。按照日本政府的說法,只有在日本本土安全得到足夠保障的情況下,日本才會考慮增兵。
也正是如此,直到九月初,也就是長崎遭到核打擊后將近一個月,日本當局才在增兵問題上松口。
為了讓日本當局答應增兵,美國當局也花費了不少力氣。
首先就是確保日本本土安全。到九月初,部署在日本本土附近的美軍反導戰艦已經超過二十艘,組成了四個由五到六艘戰艦構成的反導編隊,每艘戰艦均配備了數十枚射高在一千千米以上的最新型海基反導導彈。照此計算,一個反導編隊能夠同時攔截上百個目標,并且保證攔截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加上部署在日本本土的戰區反導防御系統,能夠同時攔截近兩百個目標。
因為已經有情報表明,中**事無法同時發射兩百枚彈道導彈攻擊同一個目標,所以日本的本土安全暫時得到了保證。
當然,這不是讓日本當局做出讓步的主要原因。
從戰略局面上看,日本當局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中國不會再次對日本進行戰略打擊。美國已經對日本做出戰略保障承諾,意味著,如果中國再次對日本進行戰略打擊,就算核彈頭沒有落在日本本土上,美國也會代替日本對中國進行戰略報復。更重要的是,日本將因此獲得研制核武器的充足理由,到時候連美國都不能反對。對中國來說,來自日本的核威脅肯定要比來自美國的嚴重得多。
真正讓日本當局動心的,還是美國在東北占領區控制權上做出的重大讓步。
按照美國當局的承諾,由美日聯軍聯合訓練的“東北治安軍”將由日軍控制,并且直接聽從于由日軍主導的軍事管制委員會。更重要的是,美國當局還承諾,在打下南京之前,東北地區的行政事務暫時由日本負責。即便在打下南京之后,美國也會說服臺灣當局,在中國成立一個聯邦性質的中央政府,即臺灣當局只對東北有名義上的通知權,而具體事務仍然由日本當局掌握。
當然,這只是美日間的秘密協議。
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做出如此重大的讓步,正好體現出了美國對待這場戰爭的態度,即美國不會長期在中國駐軍,大規模地面戰爭結束之后,就將逐步撤出,將占領與控制中國本土的任務留給盟軍。
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也很簡單:巨大的戰爭傷亡。
美國的新聞媒體在報道長崎遭到的核打擊的時候,都提到了一個問題,即美軍在這場戰爭中所遭受的巨大傷亡。
雖然美國當局一直在努力回避戰爭傷亡,但是在美國,戰爭傷亡絕對不是秘密。
打到把月底,在這場歷史一年又一個半月的戰爭中,美軍陣亡官兵超過十萬,傷殘官兵近二十萬,另外還有二十多萬官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按照美國媒體的宣傳,這已經是自南北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軍傷亡最慘烈的一場戰爭。一些新聞媒體甚至認為,如果像伊拉克戰爭一樣,持續數年,在這場戰爭中傷亡的美軍官兵將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
這下,之前積極支持美國政府戰爭行為的美國人不得不反思,有必要嗎?
問題是,箭已離弦,收不回來了。
對美國當局來說,減少戰爭傷亡,給國民做出交代的唯一辦法就是盡快結束大規模地面戰爭,把戰后任務交給盟軍。
受此影響,就得盡快讓日本增兵,讓日軍擔負起主要作戰任務。
為此,美國不但在戰略安全保障與東北問題上向日本做出了重大讓步,還答應為日本提供更多的軍事裝備,并且向日本企業免費提供各種先進武器裝備的生產權。當然,在戰略原料方面,美國也做出了重大讓步。
總而言之,美國當局的目的就是讓日軍盡快擔起重任。
問題是,大規模地面戰爭還沒結束,從中國撤軍還遙遙無期,所以美軍仍然是戰場上的主力,仍然得沖鋒陷陣。
八月底,帕特里奇回到華盛頓,參加了由奧康納親自主持的戰略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奧康納明確提出了美軍的戰略底線,即大規模地面戰爭將在美日聯軍打下北京與美臺聯軍打下南京之后結束。到時候,美軍將逐步將作戰任務移交給盟軍,只負責后方工作,并且在未來三年之內撤出全部入華部隊。
也就是說,帕特里奇得按照這一要求修訂戰爭計劃。
正是這場會議,讓帕特里奇不得不把重點放在東北戰場上。
雖然從戰略局勢上來看,進軍南京要比進軍北京容易得多。按照帕特里奇的估計,只要投入十個美軍師與五十個臺軍旅,美臺聯軍就能在一個月之內攻入南京,而占領南京也最多只需要一個月。但是按照奧康納的要求,占領南京不會是戰爭的終點,只有占領北京才能宣告戰爭結束,而進軍北京所需的時間肯定不止兩個月。
更重要的是,北京才是中國的首都。
也就是說,只有打下北京,才能打垮中**隊的士氣,從而降低進軍南京的難度。如果首先打下南京,只能使中**隊死守北京。到時候,美軍必然會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甚至有可能遭受失敗。
正是在這次會議上,帕特里奇提出了讓日本盡快增兵的要求。
得到總統的親口保證之后,帕特里奇返回前線,開始策劃下一輪進攻行動。
正如羅耀武預測的那樣,帕特里奇并不打算強攻朝陽與葫蘆島市。原因很簡單,因為沒能及時發動進攻,中**隊已經在正面防線上做好了防御部署,強攻的難度太大,作戰損失不會少到哪里去。如果軍隊傷亡過大,就算能夠打下朝陽與葫蘆島市,也很難一口氣打下山海關,進軍華北的作戰行動就將受到耽擱。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迫使中**隊主動放棄朝陽與葫蘆島市。
要達到這一目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繞到中**隊的防線后方,擴大戰線寬度,讓中**隊無法組織起有效防御。具體辦法就是攻打赤峰,把戰場選擇在朝陽北面,并且利用攻打赤峰消耗中**隊的有生力量。
目的很明確,戰術也很簡單。
策劃階段,帕特里奇只有一個疑慮,也就是羅耀武要利用的地方:中**隊在白石水庫附近的突出部。
突出部的面積并不大,關鍵是連接著三零五國道。
如果美日聯軍從通遼出發攻打赤峰,就得經過三零五國道,并且將戰線向前推進大約一百千米。如此一來,美日聯軍的側翼就將暴露在中**隊的槍口之下。帕特里奇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以羅耀武的才能,不可能不知道這一優勢的重大意義。也就是說,中**隊肯定會利用突出部發起反擊。
很快,帕特里奇的這一疑慮就得到了證實。
從九月十日開始,中**隊就在白石水庫附近集結。雖然戰術偵察情報無法判明中**隊的性質,即是不是主力部隊,但是這種前沿集結意味著有大的動作,而羅耀武絕不是那種喜歡被動防御的指揮官。
到此,美日聯軍要想再進一步,就得首先解決當前的問題。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20440/118434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